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究竟圆满的慈悲济世


   日期:2009/1/31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 佛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生活苦一点好,不会起妄念,不会对这个世界产生贪恋。

2 贪恋很麻烦,贪恋是大烦恼,你就出不了六道。

3 你要想出离六道,这个六道当中再没有贪恋,你统统放下了,你才能超越。你不能够超越六道,都是因为你放不下。

4 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我们就用这一句佛号息灭贪嗔痴,这个重要。

5 凡圣的差别,圣人他没有贪嗔痴,他有戒定慧;凡夫没有戒定慧,只有贪嗔痴。

6 贪嗔痴,搞六道轮回;戒定慧,了生死、出三界。

7 念佛人要记住,世尊教导我们持戒念佛,经教里头教导我们,佛不在世,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8 不怕受苦,我们受苦受难,这一生算什么?时间很短,应当要受苦。

9 常常受苦,你对于这个世间不生贪恋。如果福报大,侍候的人多,你就不想离开世间,你会起贪心,你会生烦恼,所以生活清苦一点好。

10 中国人重视饮食,贪图口福,你看,年夜饭都是满满一桌十多个菜。我看过有二十多个菜的。

11 我们学佛的人,学佛的人最多六个菜,没讲究。三德六味,平常我们吃饭的时候,说老实话,三个菜就很好,最多不可以超过六个。

12 我们供佛,供佛是三德六味,供佛少的三个菜,最多六个菜。我们要学佛,不要跟这些凡人学。

13 我常常参加国际会议,国际会议那个宴席、国宴都是三个菜。我参加过美国总统布什的宴会,晚宴也是三个菜,三德六味。

14 我们中国人的宴会菜比较多,不只三个。我在北京参加过人民大会堂正式的国宴,我陪同印尼的宗教团访问中国,好像有六、七道菜。这是学佛,现代的事应当要懂得。

15 现在社会富裕,生活都讲求舒适,舒适对于修道是障碍。

16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教诫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训、教诫,不能违背佛的教训。

17 以苦为师,生活清苦一点好,不要享受太过分。享受太过分对世间就起贪心、贪恋,出世的意念就薄弱了。

18 这个世间一切都很美好,西方极乐世界还不想去,那有什么法子?

19 生活苦一点好,能够在这个世间苦个几十年,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真的是了生脱死,永远超越轮回。

20 万万不能贪恋这个世间,决定不能贪恋五欲六尘。人命无常,国土危脆,为什么不修福?为什么不想来世?来世时间长,这一世时间短。

21 聪明人要为长远打算,不要考虑这短暂的现前,现前无论荣华富贵都是昙花一现,不值得羡慕、不值得追求。

22 生活清苦,常常能提起警觉心,常常能生起出离心,希望脱离六道轮回。

23 《戒经》里头常说,“比丘常带三分病”,什么病?不是叫你装病,三分病就是吃不饱、穿不暖,是教你这个。

24 时时刻刻警惕世间苦,知道苦才有出离之心,你不晓得苦,出离忘掉了。这是我们要警惕的、要警觉到的,苦一点好!

25 苦一点好,苦一点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于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的心情恳切。

26 如果自己福报太大,享受太过,“这儿不错,很好,西方极乐世界我还没有看到”,他舍不得离开这个世间,那他这一生就空过了,就去不了了!

27 释迦牟尼佛虽然不赞成修苦行,无益的苦行他是反对的,但是他赞叹人修苦行。

28 修苦行的好处是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西方极乐世界向往的心会增加、会增长,这真的是有好处。

29 佛的弟子,无论在家出家,真正觉悟了,生活清苦一点好!

30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灭度之前,留给后人的遗教,除四依法之外,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31 这两句话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以释迦牟尼佛为老师,“戒”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表现,“苦”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为我们做的生活示范。

32 生活不要过得太富裕,清苦一点好,为什么?常有出离心,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生活太富裕,对这个世间产生贪恋。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我这个世间还放不下,这世间很快乐很好,还不想去”,机会就错过了。

33 生活苦一点好,佛圆寂之前交代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个很有道理。

34 我们常常生活艰苦一点,对这个世间一丝毫贪恋的念头都没有。如果生活过于富裕,对这个世间会产生贪恋,而且生活过得太富裕,也给一些修行人造成不好的影响。

35 我们修行人,决定不可以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贪图物质生活享受,没有不堕落的。

36 生活苦一点好,我们守规矩,受一点约束,忍耐个几年,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追随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37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福慧二足尊”,他的福报跟智慧都是圆满的。

38 他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中国人讲过乞丐的生活。每天沿门托钵,他过这个生活。他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他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对于这个世间丝毫贪恋都没有。

39 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节俭一点,生活苦一点好!

40 我们在六道里的时间太长,过去真的是无量劫搞生死轮回。我们凡夫烦恼习气非常之重,所以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

41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佛这两句话有很大的道理,他是现身做榜样教导我们,真的是大慈大悲!

42 生活苦一点好,为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情执也要淡一分好,太重了就产生恩爱,佛在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这个事情可麻烦了!

43 生活简单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得痛快,走得潇洒,没有一丝毫牵挂。

44 生活苦一点好,这是在平常生活当中要觉悟的,要锻炼的,使我们一点障碍都没有。

45 人的生活苦一点好,苦才能够砥砺我们的志气,提高自己的警觉。

46 多吃苦头,你的愿心坚定,求出离心心切,不至于堕落;怕吃苦,不肯持戒,没有一个不堕落的。

47 世尊常教我们“以苦为师”,实在讲,你初学的时候感到苦,你真正心得清净的时候,那是真乐,那不是苦!

48 苦,实在讲,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所以往生净土的心、想见阿弥陀佛的心更恳切,因此往往反而得福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慈悲)(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法师法语       慈悲)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其它:慈悲与爱的比较研究(陈星桥) 

 洪启嵩居士:智慧年‧慈悲年 

 王雷泉教授: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证严法师:人间菩萨 慈悲心喜舍行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四、戒杀素食慈悲根 

 净因法师:尊重生命 慈悲不杀 

 济群法师:造就慈悲品质 

 楼宇烈教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杨曾文教授:以慈悲护生精神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董群教授:佛教伦理的慈悲精神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