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念祖居士:在家与出家


   日期:2011/11/10 8: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在家与出家

黄念祖 

  教中说,在末法时期,在家人比出家人容易成就。当前正是末法,出家并不见得比在家人好修,甚至于更困难,所以在家也可修行。既是在家,就有在家人的问题。

  所谓人生三大问题:学业问题、职业问题、婚姻问题。我们有这些问题,行动就分了些神,尤其是现在,你出国的时期,专心地去求学问,种种。所以我们一方面在家修行,一方面人生三大问题,都要陆续得到解决。在修持里头,对于人生所需要的事情,都可以在修法之中祈祷,祈求佛加被。同时,我们还要在宝贵的时间里,挤出一定时间去修持,我们要取得世间一些问题的解决,是为了便于我们现在和以后的修持,而我们现在的修持也就能够保证我们世间这些问题解决得顺利。

  但是大家祈祷之中也要记住“可许则许”这个小册子。这是一个居士写的,他自己愚痴,所祈求的事,可能对自己不利,很可能是个害我的事,因此,在所求的事后加了四个字,“可许则许”。也就是说:“请佛替我考虑,能允许我再允许我。”为什么要加这四个字了有一个故事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他最喜欢的儿子,十几岁生病,花了无数的医药费,还是死了,儿子死后父亲非常思念。后来听说,有一个人能通阴间,能把死的人找来谈话,他就说,无论多少钱,都要把它办到,我要同儿子当面谈话。后来朋友就告诉他说:“看来情况很复杂,你恐怕不能露面,你这个儿子对你怀恨很深。通阴的人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你先藏起来,情形好你再出来。情形不对,你就别出来。”老头听这么说,朋友都拦 着他,他也就先没露面。通阴的来了,不久,就把他的儿子鬼魂找来了,儿子骑著一头驴,怒气冲冲的问大家:“那个老畜牲来了没有?”“没来,没来,他今天没来。”“他要来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怒气冲天,讲他父亲前生怎么坑害他,怎么骗他的钱,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恨气末消。所以今生讨还了一些债,可是余恨末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最后气得牙痒痒的走了。儿子走后,老头出来哆哆唆唆遍体发抖,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不再想这孩子了。所以,我们对世间的这些事情,平淡一些,肯定有好处。

  人生三大问题里,有个婚姻问题。外国人往往颂扬爱情,把爱情看得很神圣。其实说穿了之后,爱情属于情欲,并不神圣。爱是爱欲,情是情欲。总之和欲紧密相连,欲是人与动物都有的,主要两种:食欲、色欲。吃东西,什么叫好吃。是在食欲的支配之下。所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这个上头的时候,吃东西也不知道什么味儿。这个味儿那去了 ?因为没有食欲呀!不觉得有味儿了。“子在齐闻韶”,孔子在齐国听到了演奏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在三个月里头,吃肉不知道肉什么味儿。亡室萧侬华在重庆的时候,我的朋友齐居士告诉她,吃肉时观想的法子,观想肉变成一朵莲花,然后咽下去,她按这法子,试了一阵之后说:‘我吃的肉一点味也没有了。”可见味儿是由于你的食欲所产生的。所以,为什么你的心不在上头,就没有味儿了。外国人很明白这个道理,请客宴会,总要自夸,今天,菜如何珍贵讲究,厨师多么高明难得,夸耀一番,引起大家的食欲。主人要自己介绍、宣扬,引起大家食欲,让宾客觉得好吃。爱情不离色欲,色欲也是如此,都是从欲上出发,并不神圣。《楞严经》就说:“汝爱我心”,你爱我思慕之心,“我怜汝色”,我就喜欢你漂亮的容色,“以是因缘”,就是因为这个因缘,经百千劫,彼此就互相缠缚。你喜欢我的心,我喜欢你的颜色,互相爱恋,常在缠缚。这种情,是以欲为本,互相捆绑起来。当然在家就有夫妇之道,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因缘,大家也应该随缘。有在家人提出要绝欲的问题,我反问说:“您夫人同意吗?”所以应该注意家庭的和谐。

  因此,在选择物件的时候,一定要有很正确的标准,以人品为第一,其余的条件都在其次。第一,希望对方是个明白人,俗语说:“愿意跟明白人打架,不愿意跟糊涂人说话。”第二要良善,有很良善的心,不愿意害人,不愿意损人利己,有很良善的心。第三是诚实,不是油滑,不是有很多很多的招术。第四是正派,作风正派,男女关系上也很正派。这样的人就很好,是上选。其他的条件都可以降低,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十全十美是圣人了;现在找个贤人都不容易。我们婚姻、家庭问题解决得好,对于修特有极大便利。建设一个佛化的家庭,对于自己入世、出世、佛法、世法都是很有利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儿女能信佛,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儿女都不信佛。现在你们还想不到,真正到了老了,尤其到了临终,你儿女信佛和你儿女不信佛,这个差别就太大了。他帮你一把,你就能往生,他拖你后腿,你就往生不了。现在一般说起来,这个时候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一下,完全能够生死自由,不需要帮助,这种人不是很多,就是你有这个力量,有人帮一下还是好嘛!可以增上呀!这件事情靠子女最好,靠别人往往靠不上。所以在交朋友,结婚,建立家庭方面,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我们应当慎重,也应祈祷,靠佛力。所以,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眼睛,所以要不断地擦亮自己的眼睛。对于一个人,自己先要有分析,然后判断,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关键是宁缺毋滥,有的人很善于讨人喜欢,献殷勤,很伶俐,很聪明。而实际上,往往跟我们所要求的主要问题:明白、良善、诚实、正派是不相容的。

  我们在家,但可以心出家。许多和尚身出家而心不出家,咱们身在家,心可以出家。打个譬喻,好比莲花在污泥里一样,莲花就长在泥里头,所以在家人不能离开社会与家庭,就是这堆泥,藉就在泥里生长,要是离开这些泥,就等于把花捏下来了,也就不会结莲蓬了。所以就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也就是世间。可是,若总在泥里,还能开花结果吗?有什么出头之日,所以花与叶都要发出来,发出来不但离开了泥,而且离开了水。所以我们应该这样体会,这个家庭是一堆泥,你离不开这堆泥。你到和尚庙里,和尚庙里还是一堆泥。但我们的目的不但要出泥,而且要出水。长到虚空中,才能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比喻,这就是心出家。

 摘自《看淡世俗的缠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念祖居士       在家)(五明学佛网:黄念祖居士       在家)  

 傅味琴居士:在家修行怎么用功 

 沈家桢居士: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妙莲法师: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在家修行的方法 

 黄念祖居士:根本修持心要 

 惟觉法师: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 

 惟觉法师: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会得戒和尚开示 

 惟觉法师:得戒和尚 上惟下觉大和尚于九十七年度在家菩萨戒 

 黄夏年教授:唯以般若为导,净土为归——黄念祖居士的净土思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二十八轻 

 照光法师:佛教基础学在家菩萨戒篇之六重 

 正如法师: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缦衣吗? 

 慧净法师:做人的佛法 上篇做人的佛法.《善生经》讲记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