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于丹:慈善,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


   日期:2009/2/7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关于什么是慈善?从中国的传统里面我们可以反省两个问题:第一是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什么是慈善行为;第二个是慈善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论语》里面最核心的价值是仁爱的“仁”,这个字出现了191次,是中国儒家核心下的核心,基石下的基石。这个仁字写法很简单。什么是仁爱?仁爱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一个人想构成仁爱,必须要和别人有关。

什么是仁爱的行为?孔子的学生和他讲,说老师,如果我做到博世于民,而能济众而如?我如果有很多钱能够救济到很多的百姓。我们每个人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确立价值,用这样的心帮别人也立起来,我们立起来了以后,第二步想发达,用发达的心帮助别人也发达起来。这样就可以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推到别人的事情,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就可以了,这就是关于仁爱的界定。这样的理念走到今天。

什么是慈善行为的标准?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已经拥有了太繁盛的物质文明,富贵阶层在崛起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富而不贵”。财富是一种数字它可以迅速增长,但是生命的品质是对社会的一种承诺,有很多人贵了但是没有这种尊严的分享。慈善也许不需要一个火热的态度,一个昂贵的钱财数字,一次豪奢的行为,它需要一种接近体温的温暖,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比如壹基金提出的是一块钱,一个人的力量,壹基金义工每个月拿出一点点的时间去做。其实慈善就是这样的理念。

有一个大文豪,他在一个寒冬的夜里,独自行走在街上,这时候一个老乞丐拉住了他,跟他说:“我身上分文没有,能不能施舍给我一点?”这个大文豪就摸遍了全身,那天他恰恰没带一分钱,他实在是太不落忍了,他就握着那个老乞丐的手,他说:“兄弟,实在是对不起,我今天没带钱。”然后那个老乞丐脸上突然就有了光彩,他说:“老哥,你刚才是叫了我一声兄弟吗?他说有这一声就全够了。”  

我想,这个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的,他一定是带着心中的歉意和诚意的,那也就是说你心里的一种态度,会流露成一种表情,笑容就是一种这样的表情,可以说随时随地对别人微笑也是一种慈善。

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的给予。你在给予的时候你也在获得,从来不是一种施舍,因为你不能认为被慈善的人因为贫困而没有尊严,所以我觉得慈善有一个真谛,就是平等与善意,谁都不要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有些人说我们施与慈善了为什么有些人不感激啊、不回报啊?我觉得慈善就是你凭自己的心去给予,得到笑容就是最大的回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于丹       慈善)(五明学佛网:于丹       慈善)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慈善:佛教与当代社会互动的前导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既要解身苦 更要解心苦 

 温金玉教授: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城市文明的一道风景 

 陈红兵教授:论佛教慈善向生态环保的拓展 

 陈星桥居士:关于佛教慈善的若干思考 

 道坚法师:中国佛教的慈善事业 

 荆三隆教授:佛教慈悲理念溯源——兼谈当代中国佛教的慈善实 

 于凌波居士:高鹤年居士与佛教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