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顶果钦哲仁波切:让修行融入你的生活


   日期:2011/11/22 17: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让修行融入你的生活

 顶果钦哲仁波切

    说明:在密乘里,对上师的虔信心被认为是开悟过程必备的条件,本文摘录自《如意宝》一书,是顶果钦哲仁波且应弟子之请,依隆钦宁体(意谓为隆钦巴之心要,隆钦巴即无垢光尊者)传承,以十八世纪伟大的上师立津吉美林巴(无畏洲尊者)的教法为蓝本所做的“上师相应法”的指导开示,开示的地点于加德满都近郊的雪千天尼达杰林寺。

  所谓一个“修法者”,是指面对任何顺逆诸境,皆能转极逆的境界为助缘的修行人;他能清净一切外境,且对修行的过程中一切顺逆外境的经验及相应,也能清楚了知。“修法者”不应被顺逆诸境所引起的障碍而停滞及困挠,应视自身如同大地,对于任何的众生,不分其好坏及顺逆,均同样加以维护,并作承担与容忍。修行者又应视困顿环境为修持的增上逆缘,如同强风,不但不会熄灭火焰,而是会于一般火中,帮助吹出更猛烈的火焰。
  当我们遭遇逆境之时(诸如诱惑、恶语、指责或入狱等),我们都不应该抱怨而认为:“我不断地祈请三宝,所以不应遭此灾难,”而是应该认为此过去世损害他人所造成的恶业,因此今生受此灾难,而思维:“籍此灾难,愿一切有情众生过去世的恶业,皆由我身承受”。我们应该时时明了:一切的考验,都是莲花生大士的善巧示现,籍此来消除我们的恶业。因此,我们应该衷心的接受任何伤害与责骂而思维:“此均为上师的慈悲的赐予!”
  许多藏人在过去二十五年来,一点也未退失他们对上师的信心,反而更虔诚地修法,他们已将一些横逆遭遇的烦恼,转化于佛法中,且更加强修持的实践。当我们在遭逢顺境之时,则不应攀缘,而应视之如幻梦。如果遇到富裕以及发达成功,能居住于高楼大厦之时,则不应自认为成就,也不应累积财富而要求享受与追求名利、权势,反之,应当了知幸运的来临,实在是我上师慈悲教导的结果。纵使事业成功,也不应该忘记世间一切的成就都是无常的。
  经典中说:“有生必有死,有聚必有散,有长必有消,有升必有降”。置身于逆境之时应常祈祷:“所有吉祥回向一切众生,所有功德供养莲师,而我只满足于粗衣淡食”。生活应仅须要温饱以维持生活就好;且应如同过往的圣者,隐居于岩洞及尸陀林中。
  所以过去的圣者,均居于岩洞与野兽为伍,他们之所以如此,实在是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存在,全部转向佛法了,他们放弃一切而专注于如同流浪者的苦行修持,此种精进的苦行者的内心,已充满法喜。求法的意念,使他们关闭于岩洞,而且被死亡的来临所策励不断精进。我们应当尽量趣入这种心灵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由顺境产生的修法障碍也可避免。
  如果不是这样,一旦行者获得名利与恭敬,将视自身为上师或喇嘛,并自认为应该得到丰衣、美食、恭敬等等。当此念头兴起之时,贪心慢慢随之增长,原来修法的清净心,也随之而消失了。若我们视顺境如同梦幻,上述退堕的行为就可以避免,而能增长自身的修持。
  我们亦可以同等的善巧方便,来观察自身修行的变化。当我们修法遭遇阻逆之时,诸如昏沉、掉举、观想不清晰等,应当转化为培养清净的洞识见地,也就是:观想所在的外境以及一切众生为住满勇父空行灿烂光辉的铜色山,也可观察一切的示观,都是莲花生大士,一切的音声,都是其咒音的共鸣,一切的思维意念均为他的智慧游戏。若修法时幸运地有所了悟与相应之时,也不可自以为有广大的进步,而应该视之为上师的指示,亦应当当下清楚明白地了悟,此种进步并无任何目的或贪执。简要言之,一切的财富、光荣、名誉、锦衣美食以及修持经验,均可能引起我们的攀缘与执著,如果这种妄念兴起之时,我们应当安坐于座上呼出浊气二次,观想妄念随着浊气而排出,如同排除贪、嗔、痴,并自我提醒:宛如蜉蝣似的成就,是短暂而无实质的。
  在过去世时,佛陀出现于印度,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大转法轮于各地,而成就数千阿罗汉,使他们得以证悟。这些证悟者有的可飞行于天空,并具有各种不可思议的能力。而现在这类的奇迹,已不复再见,仅留奇迹出现的地名。后来,佛法传入、奠基、并弘扬于西藏,成就了无数的大圣者,他们亦复四出弘传佛陀的教诲,而今这些成就者,均已往其他的刹土,无一遗留于世间。记取这个事实,我们应当了知无论得到何种的成就,这期间均无本质可得。我们切不可贪求世间的事业,而生起执着,应当避免攀缘。
  我们于日常的修行或睡梦之中,可能屡屡遭逢厉鬼及魔障等恶业的强烈影响,若这些现象发生的时候,我们绝对不可以希图歼灭此种有害的厉鬼(即使在睡梦之中也是如此),而应当视他们为过去世的父母。他们曾养育我们,而现在竟欲妨害、伤害我们,他们之所以如此,必然是我们过去世所造恶业的结果。我们更应该进一步了知,这种损害我们的恶业力量,他们本身也为他们过去世的恶业所支配,作此害,无非是为自己来世种恶因。作如是的观察,大悲心乃随之而升起。
  若这些魔类决心为害,我们应视之为清除无明的逆增上缘。任何的障碍、身体的痛苦、心灵的折磨,都可转换为修行的方便,也就是将这些障碍,视之为上师智慧的示观。当我们做如是修持时,恶业自然清净而痛苦也随之消除。随之如此觉照,这些恶业力量就不能成为伤害;反之,若视之为敌对,而想要摧毁他们,则会自招增加烦恼。
  近几年来,许多人因为杂念妄想而引起各种不正常的障碍,这实在是自身潜在意识的作用。行者不应以此为外来的困境,而应当了知这是上师的赐予,作为修持过程中的增上因缘,如此更应专心祈请上师,而对于所有魔类生起广大的悲心。如果能如此的话,魔障就不会兴起。
  若遇外力的干扰,则应探究其来源,追究这些障碍本身是否有其具体的实质,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或用棒击打?如果是如此,则追究他们安住在何处?源于何处?以及从何因缘生起?以此心意,我们应当专心持诵莲花生大士心咒,并发愿:“愿诸魔类,得依莲花生大士大慈悲心,而亲遇莲师的善法;愿他们不致自损损他;愿菩提心深入他们的心中。”
  如此的大悲心融摄诸魔的心念、我的心及莲师的清净心三者合而为一,其功德尤其广大。如果能视一切外相为上师的智慧的示现,那么“障碍”这个名词,也将自然消失。
  我们对任何横逆,均须保持清净的洞见,视一切的外相为圆满清净,勿使自心入于染污之中。我们必须以自身所处的地方,即为莲师净土铜色山的宫殿,而周围的亲戚朋友为勇父与空行,一切的音声,都为无休止的莲师咒音。坐时,观想莲师安坐于我的头顶上,为我至诚的依怙。行走时,观想莲师以及他的刹土就在我的右肩上,对他环绕恭敬。
  又应进一步观想,不仅铜色山为莲师的宫殿,即使莲师身上的每一个毛孔,均住有千千万万的莲师宫殿以及其眷属。饮食之前,观想所有食物及饮料,变为甘露与白菩提,并供养第一份与安住于喉间的莲师,而将其余残食当作是莲师对我们的赐予,并籍此维持生命。如此,则可以消灭对美食的执著与贪欲。
  夜晚就寝之前,应观想安坐于我头顶上的莲师,现在慢慢进入我头中,逐渐下降至心轮,安坐于半透明发光之红莲花上,莲花上的四朵花瓣微开,于是莲师放出无量光,先照亮我全身及卧室,旋即又遍照至整个法界。当整个法界转化成清净光明之后,我即安住在寂静纯熟而不失觉知的清净自性之中。
  入睡的一刹那,则所有法界光明融入自身,而我又融入清净光明之中,再融入莲师,这时莲师已缩为一指大,融入光,再融入虚空。我随之安住于此无尽无量空性光明的寂静之中。我们必须了知:入睡与死亡的程序相似,此种修持方法,有助于我们临终的修持。
  假若醒来,发觉自己在睡时并未进入这种虹光境界,则要诚恳祈祷莲师赐予我们这种大觉的力量,再行入睡。假若妄想频起扰人入睡,则应了知此种杂念无生起、无留住、也无休止。假如没有干扰的妄念,则安住于自然的状态之中。假若睡梦之时,于梦中则尽力了知这本来就是如幻之梦。
  清晨醒来,则观想空间呈现莲花生大士的皈依报净土,围绕着莲师的空行与勇父,促我起身,时空中均充满莲师咒,以及超于世间的天乐。起身时则观想我步入空行刹土,该处为所有勇父空行所居住,而我们自身也是金刚亥母,真实不虚,且从无始以来,便是如此。
  我们以至诚祈请莲师“喇嘛千诺!喇嘛千诺!”棗即“上师了知一切!上师了知一切!”。莲师本已安坐于我们心中的红色莲花,此时莲花盛开,而莲师出现,再度上升于我头顶上。我们不停地祈求:“祈请我的心识随顺教法,祈请一切教法缘于正道,并祈请一切幻觉悉转为智慧”。精进的修持直至我们心充满莲师的开示,而且行住坐卧之中,均不离于此。
  仅仅听闻上师以及短暂的开示,不可能有成就。莲师不仅是外在的形象,也必须与我觉悟的心完全融合,莲师称:“我不舍弃任何虔诚的弟子”,如果视莲师为一有血有肉的凡夫,则修持进步所必须的恭敬心,很难兴起。我们应当视莲师为莲花生大士永恒不变的智慧,出生白莲花无所不知的智慧贯通三界,即使千万有情同时向他祈祷,莲师也必能够分辨。
  须知信仰在修持过程中至为重要,如果我们一心至诚信仰莲师,则一切事业均为莲师所加持。随时虔诚修行,其本身就是祈请。一切的思维,均是莲花生大士,自然地随之而生起这种信仰心自会关照一切。一切色身均成为莲师,一切的音声都是祈请,一切变化的心意,均是一切自然解脱。
  此为极殊胜的上师相应法,且视上师为不可分别的法、报、化三身。此修法之完成无须依赖修持次第、闭黑关、证空性、以及持气进入中脉。籍此修持,所有其他修法均可融入此专一的修持中,就如渣华葛山巴等大圣者所为,日夜一心修持,经年累月不断,亦不知饥渴。
  以此信仰心弃绝此生的各种诱惑,而不迷惑于世间行,了知因果,而不做恶业,一切寻求的执著自然消失,行者就不会偏离无上佛道,视一切示现为本尊、音声及大乐,行者就不会误入凡夫的念头。视一切事物为上师所示观,并真诚地相信,行者就不会误入邪见。在此情况下,出离及杜绝妄念将自然升起,一切立摒弃者自动消失。上座下座无分别,绝对的自性及智慧观照,则自然明现。
  我们应不断地修持清净心,使我们能直接地观照到一切法界与众生本来就是清净与圆满,而更进一步,无论因外境而起的念头或过去深植于内心的经验,我们必须了知其本质并无实有,而自然解脱。我们切莫追忆过去的心念,并沉迷于此种忆念之中,若是兴起妄念即行觉察而断绝。如不予以断治,则一切成功胜利、敌人、财富经营,或任何世间成就的沉迷,将产生无止尽的烦恼,一如微风吹过湖面,涟漪不绝。
若任自己沉迷于贪、嗔、痴、嫉的忆想当中,那无异是使自己沉浸妄想之中。正因对此一切情境的执著,众业随造作生起,而痛苦随之而来。杂念来时,仅察觉它的兴起,并同时了知它无来处、无住处、无去处、也无蛛丝马迹可寻,一如燕过晴空,飞影自逝,依此思维,念头来时,则放之于绝对无边的境界。念头不来,则随顺自然无念。
  简而言之,第一、无论任何的行为,都不可脱离对莲华生大士的观想,如此,则可获益无边。再者,所有的功德必须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此利他的念头为发展宝贵菩提心的先决条件及基本的前行。
  第二点,于正行时,我们的一举一动,均须启发为真实体性的证悟,而心必须专注于此种修法。假若初学者修此证悟较为困难,或甚至不可能时,则应专心一志于观想莲华生大士,以免心渗入任何的妄念。
  第三点,也就是最后回向,将所有修持以及其功德,发心回向于一切众生。以上即大乘佛法的三大特点:前行,避免修持过患而偏离;正行,依此修持可得果;以及结行或回向,保任无限的增上利益。
  我们能发挥忆念上师的心意能力,则修持上师瑜伽就没有大的困难。如果未能适当修心,不能精进修持大乘的根本心要,而妄想进修大圆满,将毫无成果。大圆满见,至为高超,而我们此时的境界则极低。犹如两三岁小孩的经验、才能与悟性,不能与二十岁的成年人相比。若终身谨记莲师的教诲,莲师不会放弃我们,且将不断加持我们逐步发展成熟的修持。如欲保证莲师常忆念我们,则必须经常修持,如果幻想数月或一年的修持即可成就,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必须从此时开始直至最后一息努力精进,此种精进非常重要,因我们于恐惧及面临死亡的刹那,所能依持的就是信念及信心。并时时自念,临终时也应当忆之所有莲师的教诲,并且使之牢牢记得。死亡时实在是很难如法修持,除非是在生前经常修习。
  修法者应能面对任何外缘,不因顺境而喜,也不因逆境而悲伤。不执著期望与迷惑,而谨慎地依止莲师。欢乐与悲伤、高兴与忧愁皆无自性,均可成为我们修持的助缘或逆缘。而所有经验均是对修行者真诚的考验,此即上师瑜伽的真实本质,也是其主要的修持,若能循此途径努力精进,此即为唯一甚深的教法。
  而关于生起次第的精密观想方法应有四种,是四种配合清净“四生”之过程。四生,即卵生、胎生、湿生及化生。此上师瑜伽,具有此四种精要,却无此等的繁琐;其他方面生起次第的修行,亦均包含于上师瑜伽之中,而不必分别研讨。此为“清楚相”,即是清楚观想本尊;“清净观”即是了知本尊各相的表义,例如,一头表绝对与统一,两臂表方便与智慧;“坚固的佛慢”表坚固不拔的信心,从根本以来即是本尊等。
  谚语说:“如能生动而清楚地观想根本上师,为时虽然只有一刹那,其获益远胜过十万倍于观想其他本尊”。这上师瑜珈也是圆满次第的基本,圆满次第具有六种成就法:拙火或灵热,为成就根本;幻化为成就的基础;梦修反映成就的进度;光明为成就的本质;中阴为修证的延续; 迁识或颇瓦则允准行者中途衔接道果。这六种修持法,必须发轫于上师瑜珈:拙与幻化身的修持契合,与上师金刚不坏身二相应;梦修与光明则契合上师金刚语的相应;中阴与颇瓦则与上师金刚意相应。所以上师瑜伽为圆满次第的基础,亦为圆满次第修持的心要。
  发心证悟甚深的圆妙智慧的行者,应如谚语说:“应当了知证悟本具的智慧,实为上师加持的道果,任何其他方法均不足持”。又说:“任何行者欲开拓超越世间聪明的智慧,而不祈求上师者,一如在崖洞之内,却要观察旭日太阳的灿耀一般,绝对不会明白外境与内心是本来如一的”。
  上师瑜伽即为实践一切事物本来面目的究竟法门,为一切本来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质,虽不外显,却存在于一切。纵然生起、圆满、及大圆满次第的教法无数,它们均摄纳于上师瑜伽。上师瑜伽宛如连锁,所有教法均渊源于此。
  此修法易于进行,无入魔的危险,且能直入高超的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机器,于一小时内,完成相等于数千工 人的工作,此法集纳所有其他教法于内,了无遗漏。上师相应为增进修持、排除障碍的主要方法,可谓“一即是一切”的法门,上师相应法,虽名为加行的一部分,而实际上为一切修持的核心。无论宁玛、萨迦、噶举或格鲁各派,均以上师相应为修持佛法的基础。
  在萨迦传承之中,我们可发现著名的“道果”,即道与果同时修持的教法。行者必须修持上师瑜伽的甚深精华,其中行者将接受上师身语意的灌顶与加持,继而观想上师。口授传承亦以热烈虔诚心来接受,修法若无专注虔诚心,就犹如无头的行尸一般。
  而任何支派,若不能视上师与佛陀无二无别而修持,欠缺虔诚心的话,均不可能引发内心的经验与证悟。伟大的噶当派大成就圣者嘉喜顾珠唐美,不修习其他法门,而仅专注观想其师阿底峡尊者与佛陀无二,并终身以身语意来供养。于举世著名的噶当巴传承的“修心七要”中,第一步就是上师瑜伽。所有宁玛派的教传、口传、岩传也是如此,并无一修法可以籍不由上师瑜伽来建立的。
  上师瑜伽,不同于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是可以于任何时间来修持的。如修习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对于坐姿、语、意等绪要点,每一样均需注意。修习生起次第中的闭关,全日必须按时修习四座,必须安排坛城以及水、花、香等外供养及红、白菩提等内供养。然而上师瑜伽却可以于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修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需。
  圆满次第的修持,拙火、宝瓶气以及闭气等气功修习,均有阻碍以及偏差的危险,特别是心气紧张,都能导致心理的障碍。上师瑜伽修习,便无此种危险,而过程中,各种能量均会自动契入中脉。如吃饭充饥一般,上师瑜伽能阐发我们的俱生智慧。行住坐卧中均应时时祈请上师:“上师了知一切!请您慈悲眷顾”。时时持此虔诚的心,则易得上师加持。跟随上师而一心专注修行,则能时时警策我们身语意的诸业而明白取舍之道。
  由上可了知,我们应当坚定地去避免恶业,即使在梦中也不可不如此。同时,须即使微小的善业,也可达到不可思议的进步。若不依此而行,我们将有顺从不良坏习气、恶业的倾向,以至于背弃了善道。
  我们必须建立“觉照之心”之习惯,于二六时中均可了知我们的所为所行。如作恶业便思维:“上师万般叮嘱,我仍不能避免恶业,在他面前我将自觉惭愧;而所有勇父空行均将因此对我失望。”立即衷心忏悔,生起金刚意志,此后只作善业。若能累积一日的善行,则可藉下列三点来加强。前行或发菩提心(即为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正行或体解空性(增长专一瑜伽);后行,由我修持而来的一切福德、功德,均回向于众生父母使他们迅速得到解脱。
  由以上几点看来,“觉照之心”与“自省”实为内在上师与真正的根本上师。如果永久维持此“觉照之心”与“自省”,则累积善业,则消除恶业将易如反掌。
  上师瑜伽,为八万四千法门的主体,甚深广大无与伦比,所有有此幸运的弟子,应当衷心珍视此种修持。即使高年至于八十岁,仍应效仿巴祖仁波切一般,每日早晨无间断地修持以生起虔敬之心。蒋扬钦哲旺波则对八大成就,具有彻底之了解,他不仅有此修行而且成就全部的修法,虽然如此,蒋扬的主要修法则为隆钦心髓的上师瑜伽。蒋扬认为上师相应法容易实践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传授予他的弟子。
  大圆满中有‘彻却’(立断)及‘妥噶’(顿超)等高深的教法,但是因为极为高深,所以妄加学习则犹如以固体食物喂食婴儿,有害无益。如果我们勉强修习此等高深之法,实在浪费时间。如果藉由真实虔敬修习上师相应法的加持,大圆满的实现就一如晨曦一般,自我们内心深处升起,“彻却”与“妥噶”的修法,亦可在我们的内心中发端。
  莫以为上师相应法简短,而视之为低层次的教法,只是如同上师赐予一口食物而已。实际上,这不二法门实为一切法门的根本。无垢光尊者曾说:“此上师相应法,开启主要的虚空岩藏”。此说来自无垢光尊者的广义体认。如果我们相信这位圣者的话,我们亦应相信上师相应法,如果无此,任何甚深教法均属徒劳。如果能专心修持此法,而不视之为低层次教法,则极高的体悟将自然出现。
  上师相应法被视之为“外修持”,但此并非贬损之词。例如,语、意即依身之“外相”而成立,无此外相的任何修习,途中的进展均将受到阻碍。所以上师相应法,实在包括全部的修持道阶。近年来修法者均好追求较高的修法,这些人应牢牢记住,最伟大的传法者、教授者及成就者,都以此法为主要的修法。
  如修生起次第,我们必须观想清楚,必须熟记咒轮,且必须对“我即本尊”有坚固不拔的信心。再者,我们必须熟习不同方式的背诵忆念,前行、正行及结行,我们必须经年累月持续行之,并累积数万遍,才能见到修持的成果。我们必须长期修持,如果修持不如法,且有危险。上师相应法则不同,如果专心虔敬地修持,莲师的慈悲与智慧,将极易引导我们达到绝对的解脱。
  莲师本人传出此上师相应法时,如隆钦心髓中之所授记:“自中脉的越量宫内,上师呗玛陀钦遮江传出此胜法,以授记赋予众生,以之作为加持。”中脉的越量宫,即是当体自心光明,“呗玛陀钦遮”意指“骨曼莲花生大士”。莲花乃莲师的名号,而他所戴之骨曼,代表所有妄念的死亡以及彻底觉悟的胜利。法本中此段亦指无垢光尊者的内在解脱变为莲师的内在解脱。
  我们要了解,隆钦心髓的授记清晰显示:任何有情众生,如果能与此教法修持关联者(特别指上师相应法)均将进入铜色吉祥山的清净刹土。
我们应当坚定相信并专心修持,如依此修持而无相应(比如一年之内),我们不必气馁失望,亦无须受制于怀疑念头,米勒日巴尊者曾说:“不可期求即刻解脱,而应终其一生修持。
  我们如能下定决心:“我一心修持,直至此身葬入坟墓”,所有修持过程中的经验与证悟,自然会现起。否则,无耐心地短暂修持,不可能引出证悟的经验。谚语即说:“除非持续修持,殊胜的法是不会来归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顶果钦哲仁波切       修行)(五明学佛网:顶果钦哲仁波切       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