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净土法门法师:学佛的人要常常为别人想

2011/12/2 9:0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又《会疏》明十忍,疏曰: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及。」这话是真的,也就是说忍辱之德超过持戒、超过苦行,有忍辱肯定有持戒、­苦行,就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他样样能忍。他有同情心,他有怜悯心,他有慈悲心,他处处忍让,事事节俭。像《了凡四训》裡面所说的,­袁了凡的夫人冬天为儿子缝棉衣,家裡有丝棉。了凡先生看到的时候,她用的新棉花,「丝棉比棉花更好,家裡有丝棉,为什么不用丝棉­用棉花?」他夫人说,「丝棉的价值高,她把丝棉换了棉花。丝棉只能做一件,我换成棉花可以做二、三件,儿子有得穿,也可以送给穷­苦的人穿。」了凡先生听了点点头,「儿子有福了。」学佛的人要常常为别人想,我初出家在寺院裡面住过两年,我所见到的,寺院出家­人不知道惜福,为什么?供养来得太容易,助长奢侈浪费的习气。这是什么?这损福报,这个事情肯定有果报。要知道,我过去讲这个话­讲得多,这个社会上哪个行业都容易,唯独出家这个行业不容易,为什么?它负的有很大的因果报应在其中。信徒供养不管多少,他是真­诚恭敬心来供养,希望修福。我们修的什么福?接受这供养能消化得掉吗?古大德告诉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能随便接受吗?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八集)2011/2/18 档名:02-039-0288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