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净土法门法师:防恶止非之法

2011/12/30 7:5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仪是仪则,跟我们中国讲的礼节意思相同。仪是守规矩,有礼,遵守礼节。《大乘义章》第十有这么一段话,「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仪。其意谓:所谓为律仪者,防恶止非之法,称为戒律。」这戒律的意思就说出来了,防止你作恶,制止你做­不善的法,这个「非」是不善,佛这些教诲就称之为戒律。「行为依止于戒律,称为律仪。」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守住戒律的规范­,决定不能够违背,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该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这叫律仪。小乘经裡面的,小乘的戒律多半是制­止,禁止我们作恶,大乘菩萨戒裡面偏重在行善。所以小乘叫止持,大乘叫作持,叫你作,你不作你就犯戒。小乘戒多半是制止,禁止你­杀生,你不杀生,杀生你就破戒了。

譬如大乘戒裡头,菩萨不好当!在家菩萨、出家菩萨都一样,你住在这个地方,距离你居住的地方四十里,四十里外有法师在那边讲经说­法,你要不去听就犯戒了。四十里是什么?一天的来回,你走到那裡去把经听完再回来,一天。如果说我们这个四十里,需要四个小时才­走到,回来也四个小时,就听两个钟点经,十个小时。现在从时间算,不能从里数算,那如果你是坐飞机的话,四个小时飞过来,听一部­经再回去,这是菩萨!你要不能这样做法,你就犯菩萨戒。所以菩萨讲作持,要求你要给众生做好样子,你样子做不好的话你就犯戒了。­所以小乘戒好持,大乘戒难持。大乘的止持,就是不准你做的,是论心不论事,不在事相上,譬如杀生,事实上你没有杀,我恨他,我想­杀他,就犯戒了;小乘这个不犯戒,小乘是有行动,结罪,起心动念不管。大乘戒是起心动念,所以大乘比小乘难得多。

文摘恭录—淨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九九集)2011/2/23 档名:02-039-0299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