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万行大和尚:什么是真慈悲

2017/8/6 8:2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什么叫慈悲?佛教对慈悲的定义是怎么下的?我们只会背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慈”是给予众生安乐,“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概念上这样讲没有错,但是一个真正慈悲,真正做慈善的人,首先是一个大智慧的人。

  也就是他能分辨是非,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你分不清是非,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以为你在做好事、做慈善,实际上很可能在造恶。

  判断一件事、一个人的好坏,首先要有智慧。你没有智慧,想做一个好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有些人干脆说:“只要别人需要,只要众生痛苦,我们就去帮助他。”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可是若说需要,在座的恐怕没几个人说我不需要。你不需要这个,可能需要那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

  所以不是一个人需要,我们就应该去帮助他、满足他。有时候他需要,我们不满足他,是对他最大的帮助、最大的慈悲。我经常对弟子说有求必应的明师不是一个好明师,对子女有求必应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

  但是有些信徒认为有求必应的明师就是好明师,有求必应的父母就是好父母,实际上大错特错。教育的方法很多,有求必应固然是其中一种,有求不应也是其中一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更适合有求不应。在大街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乞丐,有时候我们的悲心生起来,就会投给他们一些钱,投了以后,我们可能会想:这个人是不是一个骗子?

  的确,路边上有些是职业乞丐,他们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可是,谁不想活得风光体面,谁不想做个人上人,谁愿意以这种方式生存呢?如果你真的想做好事、做善事,不带任何目的,只是单纯地想帮助这个人,不管他是真穷真需要,还是不穷不需要,是装的假的,只要你是带着一颗清净心、无所求无所住的心做了这件事,对你来说它就是善事。

  至于受者是真需要还是假需要,佛教讲因果要辩证地看。相反,如果你带着一颗有目的、有所图的心来做善事,虽善不善。为什么佛教讲要无相布施?它指的是,用一颗清净的心无相布施,才会获得真正的功德、福报和善缘,否则连善缘都得不到。所以做善事,心态非常重要。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