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独尊湛现:修行的方式必须要一门深入,不可杂修

2018/5/22 8:35: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阿弥陀佛,诸位同学,大家好。

  在修学的过程中:

  第一,对尘世间的一切事相都不要去有所执着。

  第二,无论是相信哪个教派有所诚意可以,不能痴迷。  

1.jpg

  学习佛法也是如此,更不能“痴迷”,佛曾告诉大家要以义故。

  大家要听明白,痴迷与真诚的意义是有所不同的。

  真诚或虔诚这个心态是说明清楚明了的表现,取舍有度。

  痴迷就不同了,是一个病态愚痴、思维麻木的表现,没有任何的方向感,失去了知觉性。

  所以说大家在学佛修行中更不能痴迷。用痴迷的方式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所成绩的。最关键的是智慧的成就。  

2.jpg

  有的人说,师父我修行得很努力,世间的事情我都放下了,不执着了,现在就是一心向佛,学习佛法。

  这一天也很累,今天诵这个经,明天又换另一个经,过几天再学另一个咒等等,学佛修行在没有证悟之前,必须要一门深入。  

3.jpg

  无论你选择了哪部经典,只要适合自己的,最好是让善知识来帮助我们的选择。

  然后一门深入即可,千万不要杂修。一部经典,一句佛号,完全足够我们出离轮回的本钱。

  我们要了解经教里面的教义,这个是非常重要,所有的经教同义不同语。诸法平等,无有高下。  

4.jpg

  所有的三藏十二部经教里面所讲的都是“心”法。让我们众生如何“安心”。

  就是说怎么样能把我们内心的妄想,分别,执着的心态得以安住,静止。就是这么点事。

  既然是让我们把妄念静止下来,就是一句佛号就已足够。所以说诵经的目的就是用来,让我们大家明了怎样“安心”。  

5.jpg

  为什么要安心呢?

  究竟这颗心是什么?

  这都是佛曾在经典向我们大家来说明的。

  我们修学的人,必须要通过学习经典的程序来对“心”,有所了解。  

6.jpg

  我们佛法中所称为的“心”,可不是身体中的那个器官,不是那个心脏的心。

  这个“心”,是无所不能,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都是这颗“心”在起到作用。

  这个心,也不是心,是名为心。  

7.jpg

  就是说这个心它不是有任何的形状,它没有任何的形状。它只是自然界中所存在的这个能量。在佛法中称呼它为心,心性,如来,空性,性海,等等不同的名字。

  在《心经》里面与《金刚经》里面,明确地说明了它的作用及它的体相特征。

  我们修学的人们必须要从经典开始入手学习,深入经教,了解自心,找到属于永恒的自我。  

8.jpg

  说是找到,其实不是找,说见无所见,找无可找,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万相的本体是空性,它是无相的,怎么见到,怎么去找?

  只能用两种方式合一:

  第一,学习佛法,去经教里面先大致去,对心性的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

  另一个方面想办法,把我们的思想意识静止下来,因为我们的心性是静态,要想接近那个如如不动的心性,就得把自己的心态静止下来,与如如不动的空性融合为一。  

9.jpg

  这样才能够称为找到或见到。就是这样子的,皆为当下一念间。

  阿弥陀佛,释桑吉。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