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为何爱众生容易,爱身边的人却很难?

2019/3/5 18:15: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昨晚,因为一些琐事,和先生“开战”一番。那一刻,我再次观察到自己烦恼有多大,负面情绪有多猛烈,各种念头波涛汹涌般向我涌来。

  后来在佛堂“净化”一会儿,临睡的时候,自己不声不响地走进客房,把门反锁。然后用微信发给他:“这几天不要和我说话。”然后自己心里不断嘀咕:“这个冤亲债主,真讨厌,真后悔嫁给他…….”

  “弟子,慈悲即安乐!”熟悉的声音。对,是师父!很清晰的梦。拿起手表一看,凌晨4点。

  主卧传来呼噜声,我走出卧室,看着主卧的门半开半掩着。进去一看,半躺着疲惫的身影,此刻一股暖流一拥而上。

  我学佛为了什么?突然真得很想问问自己。

  对,学佛是为了解脱,利益众生。

  可是身边的这个众生呢,似乎都是他在利益我。给我提供舒适的住所,让我衣食无忧,专心做功课。

  而我过于关注自己的“修行功课”,却忽视了生活中该有的理解、包容、感恩和付出。作为在家学佛人,这些都应该是功课。

  今早做功课时,多供了几盏酥油灯。一直以来比较喜欢供灯,有时总会因为一些事或个人情绪,来误解这个世界。所以经常需要光明来驱除心中的偏见。

  光明让我生起少许智慧,从而明白每个生命如此相同。不管哪个国度,是否有信仰,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悲伤和喜乐,同样渴望幸福。真正的喜悦,应该来自平等。

  可笑的是,我一直以为自己挺慈悲的。

  多年来一直吃素放生,有需要捐助的,会大量捐助。面对孤寡群体,也会生出同情尽量去帮助……

  这些是我眼里的慈悲,深入观察,我的“慈悲”里,竟然充满了诸多的自私自利,希望自己安乐,希望自己这样那样…….

  我们永远在为自己着想,而我们至今仍然痛苦;一心为众生着想的人,他早已成佛,获得了永久的安乐。——寂天菩萨

  我经常信誓旦旦说,爱一切众生,为他们的究竟离苦得乐而学佛。说了好些年,可真的面对身边人的时候,忘了他也是众生。

  此时,这个“众生”成了一个名词。就像上师说的,我们对身边的人,往往少的是宽容和放松。

  没有悲心的利他行为是肤浅的。反问自己:生活中的自己,真的慈悲吗?

  在路上开车的时候,碰到来挤车道的,马上怪别人不会开车;

  碰到被领导指责几句,心理就想:你这做领导的,心量那么小;

  工作中下属犯错了,心理就起了嘀咕:怎么那么笨;

  在家里念经或者磕头,楼下门铃响了,就不耐烦:早不来晚不来,现在我做功课时候来,真讨厌;

  面对有些暂时不学佛的众生,暂时反驳几句,说吃素营养不良什么,表面的我,尽量装慈悲,心里早在嘀咕:这个讨厌鬼,业障那么重。

  ……

  生活中,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华严经》有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

  而慈悲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了慈悲心,菩提心才会在相续中慢慢产生。慈悲心是基础,无论修什么法门,先得有慈悲。有了慈悲心,就不会动不动就发火,不高兴,埋怨。

  希阿荣博堪布说:“我们可以假装别人的经验就是自己的经验,别人的证悟就是自己的证悟,但最终,我们无法假装别人的解脱就是自己的解脱。生死关头,装不过去的。”

  多年下来,慢慢体会到不是念多少经,磕多少大头,或者能双盘多久,就能没有烦恼。最终要面对的只有自己,用慈悲的心,去洗尽躲藏在内心角落的每一个黑暗!

  一个嘴上天天喊着利益众生,而与身边人、朋友、同事等等,都不能和睦相处的人,很难让别人信服。也可能因为这些行为,让一些不信佛,或者不了解佛法的人,对佛法产生误解。

  作为大乘修行人的我们,应该通过身语意的修行,让自己越来越柔和、智慧,自然而然会影响其他人。

  我们与其他众生、与周围的世界是互为缘起的,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自己快乐, 那就应该关爱、慈悲其他众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

  ——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