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独尊湛现:何为道业的成就?

2019/3/10 20:04: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阿弥陀佛,大家好。

  关于佛法大乘与小乘,有为与无为,这个要分清楚。

  


  比如现在我们发心做事情,这个好,那个坏,这个善,那个恶,这个对,那个错。这都是属于有为法,就是对影像造成分别,执着。这也都是属于小乘。

  大乘佛法是什么?大乘就是对影像没有任何的执着与分别,对影像没有丝毫的纠结,取舍自如。这也称为无为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说所有的圣贤,他们所做所想虽然是各有差别,方式不同,但是他们的内心都不会被影像所困。对影像不会有丝毫的执着。

  


  我们在修行的期间,也要锻炼把自己的心量放开,不能对影像总是放不下,对影像强烈地执着,爱,恨,恩,怨,这都是属于情执。

  善,恶,好,坏,造作中可以分明,但绝不可以执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做好当下。

  


  佛法主要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众生突破影像,不要被影像所束缚。佛千方百计,苦口婆心,来说明宇宙的事实真相。

  我们众生自心迷茫,被影像所困,不能自拔,造成轮流不息,这都是冤枉的人生道路。还是希望众亲,能够早日觉悟才是。

  


  每个人的业力都是有所不同,想要让自心彻底的放下,一下就能做到放下是很难的。怎么办?

  就得由浅入深,广发菩提心,用此条件来逐步地打开自己的心量。为什么说成就的果位,是建立在这颗菩提心的基础上,如果不具备菩提心的人,是难以成就的。

  


  在修行的旅途中,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福慧双修,善根福德,这都是来说明这颗发心是很重要。

  慈悲心与自私自利的心,这是相对立的,就是说单独一方的升起,另一面就会自然消失。

  就是说这个人慈悲心很浓,他的自私自利的心肯定很淡,如果自私自利的心很浓,他的慈悲心就一定很少。这两颗心不能同时存在。

  


  所以说烦恼即菩提,业障即功德,就是说必须要把内心的念头转过来,它们不能并存。

  修行一定要明白道理才是,然后按照这个理念去如实照做,下定决心。

  佛告诉大家,无论是男众还是女众,修正自心必须要发起大丈夫相,具足大丈夫的毅力。拿得起,放得下,才是。

  


  我们人生中会经常遇到不同的违缘,甚至能够令自心走向绝望。其实这是一个好事,我们的违缘越大,越强,才能够让我们升起强烈的出离心。

  要把这违缘作为修行的增上缘才是,作为修行的动力才是。所以说这也是值得感恩的。千万不要去怨恨与抱怨。欢喜接受就好。

  


  好了,无论如何修行,首先要从自我做起,修正自我,道业的成就不是光凭嘴巴讲出来的,也不是光凭打坐坐出来的,更不是光凭念佛喊出来的。

  最主要是务实,发起广大无量的菩提心才是。希望大家不要自欺欺人。这是道业的根本的成就。

  阿弥陀佛,释桑吉。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