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烦恼都是自寻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2019/3/13 10:3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我的启蒙老师曾说过很多经典的话,虽仅能记起一二,但足以受用终生。

  因缘因果、无常无我、自作自受。

  这句话,自从听了以后,我便刻在了心里。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在十年前了,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提起来玩味。有时和人聊天,这句话也会蹦出来。

  佛教说什么呢?可以说不出这三句话。

  佛教的教义,是讲因缘的,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关系和条件中存在;佛教的教义,也是讲因果的,万事万物都有因果,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佛教的教义,还讲无常,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佛教的教义,还说无我,是说不要有我执,不要去着相。

  在“因缘因果”和“无常无我”中生活的人们,都是在“自作自受”。

  一开始听到这句话,总觉得“自作自受”是贬义词。十年过去了。对这一词的体会却比前两个词更深刻。

  是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与外界无关,与他人无关。更进一步来说,烦恼都是自寻的,痛苦都是自找的;与此同时,清净都是自修的,平和也是自得的。这就是“自作自受”。

  佛陀说了,人之所以有烦恼和痛苦,是因为有妄想和执著。有了妄想烦恼多,对此妄想念念相续去执著,便是痛苦。

  妄想是自己在打,痛苦自然是自己在受。所以,烦恼都是自寻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个“我”在,处处放不下“我”。“我”觉得这个是对的,“我”觉得那个是错的,“我”觉得这是有理的,便以此理指责他人、抱怨环境。

  结果呢,别人没改变,环境没改变,自己反倒生一肚子气,越想越气,自然痛苦。

  明海法师有句话:“都是自己的错!”细细想来,真是如此。心中有“我”,处处以“我”还衡量一切,不如我心,不如我意者,烦恼就来了。所以,要在“无我”中破除妄想和执著。

  熄了妄想、离了执著,清净、平和自然就来了,这同样是“自作自受”,自己来做,自然自己受用。

  怎么做呢?熄妄想、离执著。

  我们一颗凡夫心,因为执着于“我”,而处处在造作,贪图享受,常在五欲六尘中打转,令人昏昧掉举,不思进取。因此,就要去掉对“我”的执著。

  要“无我”,在思想与行为上就不要“养”着这个我,不能任“我”而运。要学会“不住”,“不住”就是“无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要住在法上。

  不要住在六尘上,也就是:心不要住到你眼睛看到的色法上,不要住到你耳朵听到的声音上,不要住到你鼻子所嗅到的香味上,不要住到你舌头尝的美味上,不要住到你身体所感受的触觉上,不要住到你所感受到的法上。

  《坛经》云:“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心有所住,就是自己把自己捆绑住了。何来清净与平和。

  是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我们想让自己生活在烦恼世界还是清净世界,都是由自己来决定的。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