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四位菩萨,甚至,中国人还​为其建造了四个道场

2019/9/30 21:00: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菩萨这个词是“菩提萨埵”的简略说法,被称作菩萨的人基本都是该宗教中地位很高的大能,一般来讲,他们的地位仅仅低于佛陀。

  这个词是由梵文翻译而来,它的本义是信仰佛教并且学习佛家的种种理论后有所感悟,从而自觉救济世人的人。从发出誓言到成佛为止,在这之间的信众都可以被称作菩萨。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对于菩萨含义的详细解释,可见于过去高僧的记载。

  在东晋时,有一个和尚叫做僧肇,他曾经说过:“菩提这个词是佛教的说法,而萨埵就是心有所感的意思。有人对于佛家理论有所感悟,便是菩萨萨埵。也就是说,那个人就是菩萨。”后来,又有一位高僧名为智顗,他说:“用佛家理论去达成世人的心愿,他就是菩萨。”

  到了唐代,三藏法师又讲到说:“菩提就是早觉的意思,而萨埵则是世人的意思。我们要用智慧去早早感悟,用慈悲之心去救济世人,普渡众生。”菩萨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佛祖,用佛家的教义理论,去解救在凡尘中苦苦挣扎的普通民众,要将他们都度到西方的“极乐”世界中去,了结一切烦恼,从而,让他们得到永远的快乐。

  我国的佛教大多是属于大乘佛教,在这里,菩萨的地位仅仅低于佛陀。在佛祖释迦摩尼成佛之前,也被称作菩萨,并且,他主要是帮助佛陀用佛家理论去拯救芸芸众生的。菩萨的形象也很有特点,几乎都是头顶莲花花冠的。佛教流传到国内时,被信众从中选取出三个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组成了“三大士”。

  可是,由于我国民间习俗对于复数的偏爱,所以,将三改成了四,在这其中加入了地藏菩萨。

  这四位菩萨的能力和象征各不相同,分别代表大智、大行、大悲和大愿。因为,他们四位都是以拯救芸芸众生脱离苦海早登极乐为目标,所以,他们在典故中就可以离开莲花宝座,来到民间点化世人。但是,在传说之中他们所在的地方实在是遥不可及,所以,国内的信徒们就根据我国古代典籍在国内给他们设置了道场。

  但是,这是符合佛家理论的。在佛教中的修行是极其艰苦的,要想以普通人的身份成佛需要几生几世的修炼才行。并且,要见到西方世界的佛陀菩萨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说,在国内设置菩萨修行的道场就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

  这四位菩萨的道场被叫做四大佛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的文殊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普陀山观音道场和位于九华山的地藏道场。

  在苏州西园的戒幢律寺里有一个罗汉堂,堂中有一彩塑,呈方形。彩塑的四个面分别雕上了四位菩萨和他们的道场所在的佛山。不仅如此,彩塑中还雕了许许多多的罗汉、护法神和菩萨的弟子们。甚至,道场也是云雾密绕,宛若仙境,这座彩塑就是那几个到道场的缩影。

  有一些人还把这几个道场说成是佛教的“四大”结聚。那么,什么叫做四大呢?四大在佛教里就是指地、火、水、风四个基本元素,在教义里也被称作四界。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四种元素构成,该宗教宣扬的四大皆空也就是指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虚幻的,假的,不真实的。

  如果说,用这四大皆空的理论来解释也是说得通的,四个道场在尘世间都是虚幻不存在的。佛教经典《金刚经》中也曾经提到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说,世间能看见的都是虚幻而不真实的。并且,在这四个道场中,文殊菩萨的五台山道场的建筑最为雄伟壮观,雕塑精美,在四大佛山中排行第一。

  文殊菩萨的道场所在的山之所以能够排在四大佛山之首,那是因为他在佛教中的地位很高——他是佛祖的“左胁侍”。在我国古代,以左为尊,不仅如此,五台山道场还是我国唯一一个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修行的道场,曾经有许多的藏传佛教高僧都曾经在此处修行过,有些人死后还在此处安葬,所以,其地位自然是非同一般。

  所以,这里也是受到了附近省份少数民族信众的供奉。另外,古代也有多朝皇帝来此参拜,这也使得此处道场在四大道场中位列第一,地位尤其独特。当然,除了在国内有崇高的地位,五台山道场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千百年来,附近的很多国家,比如:印度、朝鲜、日本、尼泊尔等信奉佛教的信众都来到了五台山道场进行参拜,还有很多人就留在此处修行终生都未回国。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