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心不是佛,智不是道,还有过也无

2019/11/2 6:0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公 案

  师问南泉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还有过也无?”泉云:“有。”师云:“过在什么处?请师道。”泉遂举,师便出去。

  公案大意

  赵州禅师问南泉禅师说:“自心不是佛,智慧不是道,这么说有过错吗?”

  南泉禅师说:“有。”

  赵州禅师说:“错在什么地方,请师父说明。”

  南泉就列举一些,赵州就走了出去。

  审思

  众生执迷,实可悲可叹,自六祖、马祖大阐“即心是佛”之法门以来,众生随即执持,故马祖不得已又以“非心非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破之。但众生执持已深,马祖之后,南泉和尚数十年,大唱“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以破众生执迷,又亲践“异类中行”以启导之。

  赵州于此设问,似又翻上一层:凡有言说,俱无实义。道在行,不在言,故不论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若无行,皆为数他人珍宝,故有过。知过而不改,其过更甚。

  “泉遂举,师便出去”,赵州以行不以言示人,与南泉配合得天衣无缝。习公案者于此当留心。

  佛教的般若精神,其本质是“荡相遣执”,破除对一切名相的执著。所谓诸法实相即是无相,禅宗所言之本心、佛性、自性清净心,如果以般若智慧观之,亦是性空,若执空废有,亦成偏执。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