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册


给我留言


与我交友


法宝流通


 

文章分类
 
 
 
 
 
 
我的友情链接

 

圆满放生:外来动物牛蛙放生3.4.3(3)

2020/1/7 8:53:00 阅读:   下载word文档   微信分享


  《圆 满 放 生》

  请先阅读“3.4 外来物种动物的放生”部分。

  3.4.3 常见外来入侵动物介绍

  (3)牛蛙:见图39。


  图39:牛蛙

  牛蛙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首批入侵外来物种名单。

  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为北美最大的蛙类。牛蛙是独居的水栖蛙,因其鸣叫声宏亮,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现在,牛蛙已经被引入全世界各地。1959年我国引进牛蛙驯养,1986年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大量饲养。主要品种有: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印尼牛蛙、非洲牛蛙、非洲大牛蛙等。流入野外的牛蛙主要分布在北京以南的地区。

  牛蛙生长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是名贵食品。其多种利用的经济价值也非常高,故被广泛饲养。但是,牛蛙一旦流入自然界却成为一大害。

  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而且糟糕的是,牛蛙成蛙会捕食其他蛙类,蝌蚪也会捕食其他原生蛙类的蝌蚪。而牛蛙蝌蚪期可长达1~3年,所以对其他蛙类蝌蚪的影响相当大。由于牛蛙入侵,本地两栖类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在牛蛙引入早期,养殖和管理不当是造成其扩散的主要原因。随着牛蛙的普及,由于缺乏对牛蛙生态危害性的了解,放生也成为了其扩散的一个原因,值得注意。

  牛蛙形态特征:

  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体大粗壮,成蛙体可长20厘米,重可达1千克。牛蛙皮肤粗糙,体背绿棕色,有暗棕色斑纹,腹部灰白色,雄蛙咽部黄皮。

  细部描写: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分上下两部分,下眼皮上有一个可折绉的瞬膜,可将眼闭合。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雄性个体第一趾内侧有一明显的灰色瘤状突起。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

  鉴别特征:体大粗壮,体长152~l70mm。头长宽相近,吻端钝圆,鼻孔近吻端朝向上方,鼓膜甚大。背部皮肤略显粗糙。卵粒小,卵径12~1.3mm。蝌蚪全长可在100mm以上。

  经验识别方法:与一般蛙区别主要是其体大,皮肤粗糙,鸣声如牛。

  牛蛙适宜生活于湖泊、沟港、池塘等水域环境及附近的陆地,过水陆两栖生活。平时喜栖息于沟、塘边。若水面长有浮水植物,则伏于水草,仅以头部露出水面,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牛蛙蝌蚪属静水水域类型,游泳能力不强,也喜欢聚集在烂草堆里,用角质唇齿刮取腐败的有机物质及底栖硅藻。蝌蚪变态为幼蛙后,食性转为以活的动物性饲料为食。幼蛙和成蛙靠摄食小鱼、小虾、螺、蚯蚓、蚱蜢、蝼蛄、蝇蛆等生活。

  牛蛙有冬眠习性,冬季水温下降到10℃左右时,牛蛙开始躲藏于洞穴或淤泥中,停止活动与摄食。但当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又出来活动觅食。在冬季应应尽量避免放生。

  值得注意的是牛蛙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且有群居特性。当感觉环境不好时会集体迁移。放生时要严格选择这样的孤立小型水体:周围较远距离内没有其它水体和湿地、水田等。放生的数量要严格限制。

  对牛蛙的其它放生注意事项可以参考青蛙放生部分。

  (待 续)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及图片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或图片侵权,请通过邮件xuhua@xuefo.tw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本站备案序号:粤ICP备050117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