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七十六

  日期:2011/8/22 21:29:3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76

  请看知足天王偈颂的第九首,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十方剎海微尘数。一切佛所皆往集。恭敬供养听闻法。此庄严幢之所见。】

  星宿幢天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一切佛出兴咸亲近观察调伏众生方便解脱门」,这个地方是他的赞颂,是他的心得报告。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有简单的解释:「通显上既亲近,必当敬养闻法」;下面八个字非常重要:「以闻调他,为真供养」,清凉大师这句话我们一定要记住。这就是说我们自己听到了,必须要教导别人,这才是真正的供养;否则的话,形式上的供养,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要把自己所学到的、所得到的真实利益,介绍给别人,这是法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第一。

  我们现在来看这首偈颂:『十方剎海微尘数』。第一句是教给我们修学的范围、境界,我们今天能力达不到,但是不可以没有这样的心量。心量一定要广大,能力做不到是因为我们受业障的障碍,业障如何能够消除?心量大了,业障就消除了。我在讲经的时候,曾经跟诸位做个比喻,我们心量大把业障挤破,心量小没有办法,始终在业障的范围之内,心量大了可以把业障挤破,就突破了。诸佛菩萨,人家为什么有那么样殊胜的成就?没有别的,就是心量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的业障就没有了。业是造作、是行为,业是无量无边,佛法把它归纳为三大类:身、语、意,叫三业,无量无边的业障总不出这三个范围。你身体的造作、言语的造作、念头的造作,你念善你造善业,念恶你造恶业,无量无边的业障都不出这三大类。诸佛菩萨不造业,身语意三业都清净,业障就消除了。业障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佛说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就没有办法消除,所以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的比喻说得好,「梦幻泡影」,你所造的业是梦幻泡影,业变现出来的果报还是梦幻泡影。我们都把现实境界看作真实,这是错误的,我们现前环境是梦幻泡影而已。

  这桩事情,我们在前面曾经详细跟诸位报告过,说明我们现实的境界决定不存在。这种事实真相,今天科学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才逐渐探索到;而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把这个事实真相跟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个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为什么佛说它是虚妄的,它是不存在的?佛跟我们讲的是事实真相,我们不知道。现相是从哪里来的?现相是唯心所现,有体一定就有相,体的作用就现相。古大德给我们做比喻,这个事情太深、太难懂,决定不是我们的经验,不是我们的常识,违背了我们的常识经验,我们就不容易理解,很难接受。所以古德讲经,这不得已用比喻,佛讲经也常常用比喻,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体、比作自性,器比作现相。我们知道黄金,无论做什么器它都有相状,做成一个镯它有镯的相,做成一个项链有项链的相,相千变万化,可是金没有变。这是说明体决定有相,你说我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还是有相,那个金一块是一块的相,一坨是一坨的相,它总有相状,有体决定有相。我们今天讲的体,体是心性,心性这个体,那个相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六根所接触六尘境界,就是现前我们心性之相。这个现相它到底存在不存在?它不存在。心性决定是真常的,《楞严经》上讲「常住真心」,它永恒不变的,但是它的相是千变万化的。不要以为我们十法界这个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讲经没有附带说明一真法界例外,没有讲这个话。没有讲这个话,「凡所有相」就包括佛的境界,跟众生境界一样,没有例外,「皆是虚妄」。所以诸佛菩萨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世界、住极乐世界,不着相。为什么他不着相?他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他不执着。

  这些现相存在的时间多久?剎那,剎那生灭,存在的时间太短太短了。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现相是相续相,我们迷在相续相里头。佛讲「如露亦如电」;「如露」,露是相续相;「如电」,电是闪电,比喻真实相。这个道理在今天并不难懂,譬如我们今天用的摄影机,摄影机还不太好体会,用电影的摄影机好懂,但是现在用电影摄影机,已经逐渐被淘汰,被电视取而代之。电视方便,你录下来,马上就可以放。我们用电影摄影机来拍片子,总得要好几天之后才能够放映,这些东西我年轻时候都玩过。八厘米的摄影机,以前我自己有两架,一秒钟拍十八张到二十四张,回来还要剪接,一卷片子四分钟,十卷片子接起来才四十分钟,冲洗、剪接然后才能够放映。我们就算这四分钟的,这四分钟就是如露,真相呢?真相是一张一张的。从这里可以领悟,我们的生命,所有一切现相存在,就是一剎那,就是那一张底片,一个景象,第二个景象跟第一个景象不一样。所以我常常讲生命存在的时间,你们现在用照相机,一按按钮就是那一剎那,你照的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就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你再照第二张,绝对不是前面一张。你从这个地方,我们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现象就在此地,你细心去体会。好像我们还活了几十年,几十年就是这个底片不断不断去延续,但是你要晓得,前一张绝对不是后一张,前一剎那决定不是后面这一剎那,这是说明生命的真相。我们今天用机械在这里体会,一秒钟镜头二十四次的开关。镜头开了照一张,关起来,再打开照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次,在银幕上放映的时候就好像是真的,我们就看不出来,其实是假的;事实真相比这个速度快太多太多了。

  世尊在《仁王护国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弹指六十剎那,这一弹指的时间,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我们弹,弹得快,一秒钟我们还能弹好几次,我自己试验,弹得最快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佛告诉我们,一剎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我们就算是一秒钟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那个数字恰恰好两个十万八千,说明我们心性现的相,现相的生灭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我们用电影摄影机一秒钟二十四次,我们心性里面的现相,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我们怎么会发现这个相是假的,这个相是虚幻的?所以你就想,佛的心多静、多细,他看出来了,他能够看出在一秒钟当中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现象,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很深的定功。我们的心浮躁,连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我们都看不出来。这是讲现相,真实相。现相何以会产生变化,变成这么复杂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唯识,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我们常讲妄想分别执着。现相,再加上妄想分别执着就千变万化,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回事情,全是我们心性起的作用。

  清朝初期青莲法师写了一本《地藏经科注》,他的玄义里面说得好,以「不思议性识」为经体;亏他想得出来,我们读过许许多多古人讲经的玄义,没有他这个讲法,古来祖师大德都是以「一实相」为经体,讲得笼统。他讲性识,那比讲实相,对我们来说是清楚太多了,愈想愈有道理,愈好懂。讲一实相为体比较含糊笼统,他这样说法就详细,很难得。他五重玄义都加上不思议,这是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决定不能够疏忽的,让我们在这里头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才真正明白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是自己性识变化出来的。既是自己性识变化出来,怎么不是一体?所以诸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从这里生出来的。十法界里面的因缘果报,是一回什么事情?就像我们一个身体一样,身体是整个生命共同体,某一部分长了疮、长了瘤、生了病,局部的,局部要帮助它恢复。现在哪里生疮、生瘤割掉,这个割不掉的,没有法子割掉,只有帮助它恢复正常,不能够割除。所以这桩事情外科手术是决定错误,只有把病况加重,如何把它化解恢复正常,这是一条正路。怎样化解恢复正常?他真正能认知,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就恢复正常。误会化解了,意见化解了,冲突化解了,不就正常了吗?所以佛家的教育是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

  「十方剎海」,剎是世界,大世界,不是小世界,一尊佛的教区才叫佛剎。这个教区多大?佛在经上跟我们说,最小的是三千大千世界。过去我们总以为三千大千世界大概是现在天文学家发现的银河系,一个银河系应该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我们都是这个想法。黄念祖老居士提出一个新的看法,我们感觉到很惊讶!但是想想,他的看法正确,他说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不是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以银河系为单位,那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庞大了。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尊佛的教化区,一个佛剎。佛告诉我们,在无限的空间里面,像这样的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十方剎海微尘数」,数不清,你说这世界多大!

  这个地方讲「十方」,十方自然就包括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是一个整体,全是我们自己性识变现出来的现象。所以诸佛菩萨那个爱心,清净、平等遍一切众生,为什么?他知道一切众生是自己性识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就是自己生命里头的一部分,好像我们身体一个毛孔、一根汗毛、一个细胞,他明了,他认识,没有不爱护。爱护,众生还遭劫难,为什么爱护还让他遭劫难?爱护为什么还让他堕地狱受罪?这是这个地方出了毛病,必须用药物去治疗,饿鬼、畜生、地狱是治病的方法,是让他经过这个治疗,受过这个苦难,慢慢回头觉悟,觉悟就好了。这些治疗的方式,是不是诸佛菩萨设计的?不是,是一切众生业力幻化的。诸佛菩萨就在他幻化里头,随缘帮助他觉悟,高明到极处。所以细细想想,这才真正叫高度的智慧,决定没有替别人设计,没有,所以佛菩萨恒顺众生。佛菩萨智慧能力,跟自性(就是性识)现相变化这个力量、众生的业力,佛讲这三个力量是相等的,「心、佛、众生」,这个力量是平等,没有差别。《地藏经》上才说,众生的业力「能敌须弥,能深大海」。

  怎样帮助众生回头,恢复健康?随顺业力。如果不随顺众生的业力,要有意思去改变众生业力,这就错了;实实在在说,决定改变不了,只有加重而已。这就是要顺其自然,不可以破坏自然。我们现在看到一些都市里面,许许多多植物花树人工去剪接,好像是很美,但不是自然的,哪有树长得圆圆的、长得方方的?不可能。这是我们用人工帮助它,实在讲,使这个树失去了天真,失去了自然美,我们伤害了它。草长得好好的,拼命去剪它。我在外国住久了,我们草地的草非剪不可,不剪隔壁告状,警察来帮你剪,剪的时候罚钱。又要浇水,又要施肥叫它长,才长起来没几天,又要把它剪掉,这就是破坏自然生态。远远比不上朱夫子的《读书乐》,它里头有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这种意境外国人没有办法体会,中国人随顺自然。草也好,树也好,让你自然生长,欣赏自然美,外国人是要人工,虽然是美化,但是是人工的,不是自然的。人工破坏自然,自然要反抗、要报复,自然的反抗、报复就是天灾,人为的报复是人祸。我们既不懂得做人,又不能跟自然好好相处,天灾人祸一起来,我们就觉得受不了。

  天灾人祸从哪里来?自己造作的,归结到最后,自作自受,你还有什么话说?佛菩萨看到,也只有感叹而已,能不能帮上忙?帮不上忙,自作自受。佛菩萨能帮助我们的,点化而已,来指点我们,我们接受,省悟过来,从心理上改变,改变就是变化。佛家讲三个转变:「转恶为善」,从心理上转,心理转了行为就转,外面灾难就慢慢化除,从因上转,不能从果上转。今天科学家的对治方法是从果上转,很难!不容易。佛法教我们从因上转,这个有道理,因上转了,果上自自然然就改变。再提升「转迷为悟」,转恶为善治标,不是治本,转迷为悟是治本。觉悟到相当程度,自自然然就「转凡成圣」。所以佛家教学,唯一的宗旨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转恶为善是附带的,是教初学的,真正的目标是转迷为悟。

  佛家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离苦得乐是果报。苦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来的,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密切关系,不知道!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习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造无量无边罪业,自己完全不知道,都以为自己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你有什么法子!我们看看这世间人,哪个人不吃众生肉?吃肉是应该的,天经地义,动物都是要被人吃的。人被谁吃?人被老虎吃了,那老虎就有罪;人吃老虎为什么就没罪?讲不通的,但是几个人能够省悟过来?老虎是人变的,毒蛇是人变的,齐居士昨天跟你们讲人变成猪,猪是人变的,这不就说明六道轮回的事实吗?你看到那个人会变成猪,想想我将来会不会变成猪?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我比大家心细一点,那个屠户,杀猪的,卖猪肉的,你仔细去端详,他的相就像个猪,他的行动像个猪;换句话说,他来生就会变猪,一样被人杀。他这一生杀多少头猪,他将来要变多少次的猪身被人杀,还债,你说多可怕!那个杀鸡的,卖鸡肉的,卖鸡腿的,你仔细去看,他的相貌像鸡,你仔细去听他的声音像鸡,太可怕了。

  我出家的时候,有一个同参道友,在台湾的广化法师,很多人认识。他在没有出家之前,他在军中服务,管军需、管钱粮的,军人生活很苦,他那是个肥差事,天天钱财从他手上过。他告诉我,他每天吃一只鸡,这个业就造深了;以后出家忏悔,忏悔还是忏悔不了。有一天他洗澡,出家之后在洗澡,忽然看到浴室里有几百只鸡在他周围转,又飞又跳又叫,他吓死了,就摔倒、跌倒了,腿跌断了,变成残废。事后他跟我讲:我这是重业轻报。幸亏出家持戒,持戒还相当精严,办佛学院培养学生,在台湾难得一个好法师,受这个果报,这就变成残废了。虽然一生念佛,业造太重,这些冤家债主不会饶过他,要问他讨命。诸位要晓得,真正修行人太难太难了!我常常劝大家,我劝大家是真话,有一丝毫私心存在,冤家债主不会饶过你;毫无私心,冤家债主才会点头、才饶你,你成佛、成菩萨之后来度他。广化法师修行不错,但是私心没有断尽,百分之九十九善行,还有百分之一私心,那个私心就是不善,就是大障碍。李炳老讲经,在讲堂里常常讲,醍醐里头掺不得丝毫的毒药。他一念私心没有断干净,所以业障不能消除,冤家不肯舍离,遭这样的果报,我们看了要提高警觉。在我们看,他是菩萨示现,教导我们,警惕我们。所以不但不能杀害众生,令众生生烦恼我们都有过失。我们叫别人生烦恼,人家也会叫我们生烦恼,我们觉得生烦恼很不舒服,你加诸烦恼给别人,人家能舒服吗?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丝毫不爽,这是这个世间为什么会这么复杂,都是一切众生不善业变现出来的。世出世间的圣贤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决定是事实真相,决定是好事,我们要信受奉行。

  菩萨、觉悟的人跟我们不一样,『一切佛所皆往集』,这是教我们亲近善人、亲近好人,我们要学习。得闲的时间要跟善知识在一起,看看他们,听听他们,我们就学到很多东西。我这一生当中可以说是天性,从小就喜欢跟善人在一起,喜欢跟大人在一起,这一点确实是跟一般人有一点不相同的处所。我二十二岁到台湾,跟我交往同年龄阶层的人只有五、六个人,老人有几十个人,我喜欢跟老人在一起,他们的经验很丰富,讲讲故事,长我们的见闻,长我们的常识;我喜欢跟老人在一起,而且老人是哪些老人?有学问、有道德,都是当时的名教授。我什么因缘跟他们在一起?慕名写信,没有事在家写信,我自己还写了些文章,寄给他们,向他们请教,我用这个方法结识了几十个名教授。诚诚恳恳,写信规规矩矩的,字是写工楷,恭敬,他们收到之后就会约我去见面,以后就认识了,常常往来。所以我年轻没有娱乐的时间,说是到哪里去玩玩,看一场电影,难得,一年难得一、两次,而且都是别人请我,我自己绝不浪费一分钱在这些场合当中,我觉得不值得,我的钱买书。你们看看昨天那一货柜书,那是我的书,那是我在美国图书差不多一半,另外一半太多了,不要了,送给他们。所以我的钱,那个时候一年的收入,在书架上都看到。我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那一个阶段当中,我最节省的一个月只用八块钱,最多决定不会超过二十块钱。在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一比四十,我一个月只用美金五毛钱,我非常刻苦、非常节省。可是这些善知识,这些老教授对我非常爱护,我都亲近,常常听听他们的,长学问、长见识。听了之后我们就选择,以后就选择方东美先生,专门跟他一个人学,跟他学哲学。他引导我入佛门,入佛门之后我就亲近章嘉大师,也是跟他一个人学。跟他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这才找到第二个,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是朱镜宙老居士给我介绍的,朱老跟他两个人同年,老朋友,我亲近他,跟他十年。这是我的少壮时代,我的时间没有浪费。

  我的同事、长官、同学、朋友,都说我是书呆子,迷了;尤其接触佛法,他迷了,这个人迷了,没有前途了。果然没有前途,把工作辞掉,出家了。可是到了晚年,他们都退休了,看到我,「你的路走对了」。退休之后,一个个的确很可怜,尤其退休之后两年就好像衰老了二十年,什么原因?我懂得,他们不懂。我们懂得什么?境随心转。他在没有退休的时候,天天忙着工作,也不知道自己老了;到退休的时候天天想到什么?想到老了,老了才退休。天天想老,衰老得好快,一年就像衰老十年一样,两年就好像衰老二十年一样,他天天想老。老了怎么样?就病,所以天天到医院,天天去检查身体,愈检查愈不对,什么病都来了,苦不堪言!病从哪里来的?想出来的;老怎么来的?想来的。天天念老、念病,老也念到了,病也念到了,有念必成。所以他看到我非常羡慕,我们天天念佛,我们不念老、不念病,所以就不老不病。具体充分证明,佛在经上所讲的话没错,「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你为什么不念佛?为什么天天去念老、天天去念病?所以念头转过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可是这话说得很容易,我们搞是很容易,他那个念头转过来那相当不容易,他不相信我们的话。看到我们这个样子是不错,还是半信半疑,还是不能彻底转过来。

  我们年轻的时候,得力于善知识的教诲。方东美先生虽然没有学佛,是个大哲学家,真有学问。年老了,他也不念老,他也不念病,他做学问。他七十九岁的时候走的,也是得癌症,他没有痛苦,他对生死看得很淡薄,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所以虽然是有癌症,他是善终。最后他是皈依了,在生病的时候皈依。可是他对于经典研学的受用,说实在话,我们很多出家人都比不上他,他真有受用;名义上是没有学佛,实际上他真的是学佛。但是可惜他没有修净土,没有求生净土,差就差在这一点,他的果报也非常殊胜。晚年在学校里开课,全部是佛经;在台湾大学博士班,他开的是「大乘佛学」、「隋唐佛学」;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所以他的教材全是佛经。我还记得他在辅仁开「华严哲学」的时候,我送他六十套《华严经》给学生。这六十套,每一套好像是,我印的是小本,总共五十多册,《四十华严》、《八十华严》、《六十华严》,很齐全。那个时候我们讲《华严经》,印了一千多套,送他六十套。

  这是好学,「一切佛所皆往集」,亲近善知识。但是在这个地方,我又要跟同学们讲清楚,初学只能亲近一个善知识。在没有亲近善知识之前,我的方法就是亲近许许多多的名教授,我跟他们接触、跟他们谈,然后选择一个跟他学,这是中国人讲的师承,学一家之言。所以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就用心良苦,他知道我好学。我平常上班工作,假期的时候我的去处三个地方:一个就是教授家里,这事先都约好了,另外一个是图书馆,第三个是书店,这我常去,其它的地方找不到我。台湾这些好的书店老板跟我都认识,我去买书可以不付现金,有钱的时候再送去给他,信用非常好,喜欢读书。

  以后选定方先生,跟他一个人学,他很用心,我希望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程,他不让我去。不让我去,就是他的苦心,为什么?到学校去一定会认识很多同学,也会认识许多教授,每一个人讲的东西不一样,见解不相同,方向不一样,你要是学多了,你就学乱掉了。所以方先生禁止我,不跟学生接近,也不跟教授接触,专门亲近他一个人,他把我的时间全部占用了。在当时我们不晓得,事后才知道他用心良苦,真的想帮助我。我的时间全部被他占去,只有听他一个人,他给我指出一条道路。接触到佛法之后,也算是很幸运,在佛法讲有缘分,我接触佛法大概一个月,就认识章嘉大师,也是跟他一个人,星期假日的时候就找他,他教我就一个学生。方东美先生教我也是一个学生,在他家里小客厅小圆桌上,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他很耐心的教我。章嘉大师也是如此,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这个时间长,佛法修学根基是从那里奠定下来的。

  以后十年跟李炳老,是学讲台上的表演。讲台上表演这套本事,说实在话,我跟李老师一个星期就学会了。你们现在所读的《内典讲座之研究》讲演术,我一个星期就学到了,可是不会表演;就跟打仗学兵法一样,《孙子兵法》几个星期就学通了,上战场上不会用。在台中跟他十年学什么?看他怎么运用,用这么长的时间来观察、来学习,因为这是没有办法教的,活的。所以我听经跟一般人听经不一样,我听经是这一段经文,如果是我上台是怎么讲法,他在台上怎么讲法,我要在这里做比较:哪些地方我不如人家,哪些地方我也可以能比得上老师。老师在台中讲经,一个星期一次,我是这样学习的。绝不是听他怎么讲,怎么讲我也会讲,他怎么样运用的。这一套方法也是李老师给我启示的,谚语里面所谓「会学的学门道,不会学的学热闹」,你听经写笔记,将来照着笔记讲,那是学热闹,要学门道。

  所以他指示我,学经教最重要的是教理,教理要是通达,一切都通达,这个省事,一经通一切经通,上根的人才能办到。我们不是这种根性,做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求教义。义也是理,但是范围缩小了。一个宗派,某一些类似的经典,你学一部也能够通达相当的一个面积;决定不能说,学一部经会一部经,那这是没法子教的。正所谓是闻一知十,老师才愿意教你,才会把全部的心血付给你。你能够触类旁通,绝对不是教一样学会一样,这个太呆板,你一生能学多少?所学的全是死的,全是别人的。佛法讲开悟、悟性,触类旁通,通就是开悟,悟有大小。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就是接受这种训练。这个训练老师知道,我知道,我们同学都不知道。同学不知道,好!我们平安。同学知道恐怕麻烦就来了,为什么?嫉妒障碍,会对老师起怀疑,老师有偏心,为什么教你、不教我?想尽方法要把我挤出去,这都在所不免。我对于老师感恩,老师用的方法善巧方便,处处都维护到安全。

  所以头一个我们要培养好学,亲近善知识。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谁能够抓住光阴,我们佛法讲时节因缘,谁就成就了;浪费光阴的人,决定不能成就。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可以舍掉、放弃,光阴要抓住,决定不能让光阴空过。世出世间成功的人物,秘诀没有别的,就是会抓住光阴,抓住机会,佛家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我们念佛要求生净土,心里念念阿弥陀才行,也是把时光抓得牢牢的,哪有时间去打妄想?哪有时间去想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不可能。别人要陷害我们、侮辱我们,随他去,我没有时间去应付他,把这个时间拿来念阿弥陀佛。我们要是用时间去应付这些拉拉杂杂的事情,我们就错了,把正事放在一边,去办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正事是念佛求生净土,世间所有一切都不是重要的事情。不是重要的事情随缘做就好,随缘还是帮助众生归佛,这叫真随缘;如果随缘当中,不是引导众生入佛,那个随缘也不值得。由此可知,佛菩萨语默之间,所有一切作为,无一不是帮助众生认识佛法、明了佛法、修学佛法、证得佛法,这就行菩萨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如此而已,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

  第三句讲亲近善知识干什么?『恭敬供养听闻法』。这三句,「恭敬」是性德的流露,品德的修养,儒、佛完全一致。诸位打开《礼记》,这是儒家教学,《礼记曲礼》第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在佛法里面,你们常常在仪规里面念到「一切恭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普贤十愿第一愿礼敬诸佛。世出世间的圣人教人从哪里教起?就从这里教起。以真诚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从这里做起,起步。这一点没有学到、没有学会,其它的全部落空。所以我们今天讲学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就在此地。印光大师在《文钞》里讲得好,有人问他:学佛有没有什么秘诀?印光大师的答复很好,印光大师说:有,诚敬就是学佛的秘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我跟诸位同修说,我过去亲近这些老师,那个时候是我物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我的工作一个月能够拿到的钱,在当时台湾的钱,大概只是一百块到一百五十块的样子,没有超过一百五十块,生活那么困难。我亲近这些善知识、这些老师,我对他在物质上的供养一丝毫都没有,我一分钱的供养能力都没有,他们了解,他们都知道,穷学生、苦学生,他们热心教导我。在章嘉大师那个地方,差不多星期假日,我九点半到他那里,他跟我谈话大概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有的时候高兴起来说话说长了,中午留我吃饭,我在他那里吃了不少顿;我没有东西供养他,他来供养我。跟李老师十年也是如此,李老师反过来照顾我,吃的东西、穿的东西常常送给我。为什么?诚敬。我们对老师的供养就是诚敬,接受老师的教诲,相信老师的教诲,认真努力去做,只有做出来报答老师。

  到以后出家,到处讲经,供养多了,多了我就会供养老师,所以老师晚年我照顾他,有能力我一定报答。现在老师不在了,方老师过世了,师母还在世,她的生活起居我照顾她,那时我有点能力照顾她,一直到把她送走。他是安徽桐城人,是方苞的后裔,在大陆上桐城派,他是桐城派的子孙。我为了报答他,在桐城最高的学府是中学,桐城中学,我在那里送了一百台计算机,建立一个「东美计算机教室」,纪念方老师。我们做学生,不能忘记老师的恩德。我们教室上都供养老师的遗像,如同老师跟我们在一起一样,你说我们这个心多亲切、多美满,这是师承。我的东西从哪里来?他们传授给我的。这是四个老师,夏莲居老师没有见过面,私淑弟子,我们接受他《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将这个会集本发扬光大,不忘他老人家会集的功德。所以说知恩报恩,恭敬供养,供养尽心尽力,没有力的时候尽心,有力量的时候要尽力。

  章嘉大师他的教区是内蒙,我一定会在内蒙大学给他做一个纪念馆,内蒙大学也很高兴,我这个讯息传达到那里,纪念章嘉大师。我收藏的这些图书,实在讲,很想送到大陆这些纪念馆当中去陈列,这么多东西要进到中国大陆要批文,没有批文进不去;如果是顺利进去的话,我早就送进去了。所以现在有很多东西还是分藏在海外,这一部分是从美国运过来的,美国那边还有一半,留给他们道场。藏在加州这一部分的图书,现在运到澳洲,都分散了。在加拿大许多地方,我都收藏着很多典籍,在哪个地方都送哪个地方。现在年老了,也没有时间看书,每天读《华严》就够了,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就行了,不再搞这些东西。这些东西,让你们年轻人做为参考数据。所以是「恭敬供养」,我们要学习,尽心尽力。

  「听闻法」这里面的意思很深,清凉大师特别说出来。我们听了,明白了,依教奉行,还要帮助别人,这就是常讲自行一定要化他,利他就是自利。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认真努力去做,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决定要掌握着机会,机会教育非常重要,教化全世界的众生。我过去在北京跟朴老谈过,中国大陆上许许多多名胜古迹,是世界上许许多多人所向往的、尊敬的。美国历史才两百年,到中国看看,那些破庙里一砖一瓦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他们看到非常惊讶、希奇!中国是全世界观光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方,我们不仅仅只是用这些资源来赚取观光旅游的外汇,这桩事情应当做的,所以说是无烟囱的工厂。他们带了这么多钱,缴了学费,我们应该给一点东西给人,没有东西给人,让人家空来一场,我们觉得也对不起他。所以到寺院来观光旅游,我们就要用佛法教导他,给他上课。

  怎么上课?介绍这些文物就是给他上课,要介绍文物表法的意思。譬如见到佛殿,佛殿建筑两层,里面是一层,为什么这样建筑?外面建筑它的用意包含的,跟外国人讲是相对的,代表真俗二谛,里面是真俗不二,取这个意思。真俗他不懂,讲相对他懂,有大就有小,有长就有短,有真就有妄,它代表这个意思,代表相对;里面跟你讲的是长短不二、真妄不二、邪正不二,他虽然不懂,会感觉得很惊讶,怎么不二?不二的道理很深,你慢慢再研究。指出一条路子,教他们去探讨;你要探讨这个大道理,那你就入佛门慢慢来学。

  为什么塑造这么多菩萨形像?佛像代表自己的性德,性德无量无边;菩萨代表修德,修德也无量无边。你要是不懂,你看看有很多在社会上有成就的这些人物,名片一拿出来头衔那么多,为什么那么多头衔,一个不就行了吗?那么多头衔,代表他的才艺、他的成就;佛菩萨这么多的形像,代表你的自性无量无边的功德,就不迷信了。你们宗教供一个神,一个功德;我们这个,无量无边的功德,都表现在你面前。它不是迷信,它是表法,代表你多才多艺,你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一个名号、一个形像表达不出来;就像名片上一个头衔表示不出来,一定十几个头衔、二十几个头衔,名片一张还不够印,还翻过来。就这个意思,这是给他上课。

  一进山门,看到弥勒菩萨,肚皮大大,笑瞇瞇的。笑什么?对待一切人,笑脸迎人;度量要大,要能包容,包容不同的意见,包容不同的文化,包容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世界才有和平,社会才会安定,这不就给他上课了吗?每一尊佛菩萨形像都是一部经典,那个经典讲的什么东西,简简单单扼要几句话介绍给他,上了一堂课,他的学费没有白缴,他会回去之后,「到中国好,我学到好多东西,这一趟我们的费用没有白花」,缴学费真的学到东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他们会去宣扬,不要我们去叫他,自动会宣扬。我们教化全世界的众生,利用这些古迹机会教育,这在全世界,是多么大的功德!可惜我们没做,无量无边的功德在我们眼前溜过,没有把它抓到。所以机会教育,我们接受佛法,要把佛法这样介绍给别人。

  我们学佛人,随身都会带一点结缘品,小册子,现在CD很轻便,装在口袋里,念珠,走到哪个地方人家喜欢,送给他,跟他结缘。我们到商店去买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送给店员,我们买他的,我们要送东西给他。我们坐飞机,我们每一次坐飞机,飞机上面服务的人员,我们都送小册子,都送给他,非常欢喜,见到我们都会念「阿弥陀佛」,好亲切。机会教育,一时一刻都不放松,自利利他,「听闻法」。星宿庄严幢天王他就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我们总结:机会教育。懂得机会教育,会做机会教育,他做得很成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好学,这是修学的态度,以及把所修学的能够利益一切众生,这才真正是报恩,真正的供养。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七十五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一百七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