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一十三

  日期:2011/8/24 17:15:54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13

  请掀开经本,日天子第七句看起:

  【最胜幢光明天子。得光明普照一切世间令成办种种妙功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注得很简单,给我们一个提示,「昼则勤心修善业故」。日光遍照,给一切众生带来无限的便利。古人对于时光非常珍惜,所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我们要细细的去玩味,意思非常深长;虽然没有明说,实在是很显著的暗示,光阴一去不回头,这是事实真相。而且世法跟佛法都是无常的,何以故?佛在经上常讲佛法是缘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是无常,缘聚的时候就现相,缘散的时候相就灭,所以参透的人他懂得,有没有现相?没有!法相唯识家就这么肯定,世间只有识没有相,叫唯识。相从哪里来的?相从识变的。能变的是识,所变的是相,相是幻相,那个有佛家叫妙有,妙有就是假有,绝对不是真有。那个相确实是有,但是有它不存在。这个道理我们在前面讲过,用过很长的时间来说明过,确确实实不存在,那就是真正觉悟的人。迷的人以为一切法是常住的,样样都要往久远去想,那就错了。觉悟的人知道,所有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不住的。不住就是永远没有停住,说剎那,剎那已经过了,第二个剎那绝对不是前面一个剎那,所有一切现象亦复如是。《金刚经》上佛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正觉悟了,没有一样是真实。有为法包括的范围太大了,凡所有相皆是有为法,乃至我们心里起个念头都是属于有为法。在百法里面,把有为法归纳成四大类: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

  所以我们要晓得,统统是虚妄,决定不真实,要以为真实,你就错了。但是佛给我们说,相虽然是假的,事也不是真的,所以讲「万法皆空」,但是要记住「因果不空」,这个意思很深!如果你忽略了,以为因果也是空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为什么?有因决定会结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因果永远在循环相续不断,这是事实真相。因果说不空,是说因果循环变化不空,因会变成果,因空了,果又变成因,果也空了,因果也不住,但是它相续。善的因,善的因就是能变的识,就现好相、殊胜的相,恶的因就现恶劣的相。在六道里,三善道是善因现的,三恶道是恶因现的。所谓因果不空是讲这个事情,我们要搞清楚、要搞明白。所以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着相的断恶修善还是沦落在六道;离相断恶修善,出离三界了。这是涅盘的正因,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要把握每一寸、每一分的大好时光,日天子在此地为我们提示这桩事情,『光明普照』,我们在日光光明普照之下,要不知道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怎么对得起日天子?他光明普照,就是希望我们办这桩好事情。我们这个好事情天天在办,对得起他,他看到生欢喜心,如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情,那他就摇头,你把他光明遍照完全用错了,他是希望我们成就,去『办种种妙功德』。功德就是断恶修善,妙就是离一切相,离相修善则成就妙功德。妙功德就是解脱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二十二年说般若。总结二十二年所说的,就是四个字「无住生心」。无住就妙,生什么心?断恶修善,就生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功德。断恶修善绝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没有离相。诸佛菩萨为我们做种种示现,我们要能体会,要能看得出来,他断恶修善为谁?为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做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看到了、听到了、觉悟了,发心向他学习,哪里有自己?「离相」这两个字含糊笼统,我们听了也不晓得去发问,以为自己懂了,离相了;离什么相?再往下一追问,就又迷了。离什么相?《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相都离了,才叫真正离相。四相里面,我相就是佛家讲的我执,其余三种属于法执,两种执着。菩萨修行真正的功夫从初发心,初发心是觉悟了,所以大乘法里面发心在先,发菩提心,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真正觉悟就离相,没有离相没觉悟,离相才是真正觉悟。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菩提心发起来?《般若经》里面给我们讲,菩提心有五种,我们是属于哪一种?五种说明觉悟有浅深广狭不同,大乘法里面所讲的菩提心达到高阶层,是「出到菩提心」,出是出离十法界,到是到达一真法界,这个标准《金刚经》上四相都断尽,这是真正觉悟。觉悟之后,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就是修善。

  菩萨、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无时无处不现身,现种种身相,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示现有情众生相,示现无情众生相,帮助人开悟的;他示现的相,当然不会叫一切众生各个都开悟,这是做不到的。哪些众生开悟?根熟众生。换句话说,至少也会有一个根熟众生,他那个示现,一个人得度,一个人成佛。其它的人呢?其它的人给他种种善根而已。决定有一个人成佛,如果一个都没有,他要示现其它的相。诸佛菩萨现相,我们清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自己的心,随自己的心岂不又有执着了吗?又着了相。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永远不为自己,永远没有自己,给诸位说,那个生活叫大自在!前几天我跟会长在居士林客厅见两位客人,其中有一位我们第一次见面,他是一个商人,我们向他说明,居士林跟净宗学会在平常做些什么工作,向他提出个简报。他问我们:你们开销钱从哪里来?我们没有化缘,没有问人要钱,这他看到的。居士林每天吃饭平均有一千人,星期假日、法会期间当中,三、四千人吃饭,一年三百六十天一餐都不缺,我听说还有两道点心,三餐饭、两道点心,一分钱不收,钱从十方来的。李居士把帐簿拿给他看,银行存款支票拿给他看。李居士告诉我,他跟我们见一次面,他两天没睡觉。我听了很惊讶,为什么?他说他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像我们这些人,怎么这么老实,这么坦诚!他说他们做生意的人,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接触哪个人,都要察言观色,小心提防。他说:你们心里一丝毫对人防范都没有,头一天见面就什么都端出来了。你要想一想,如果常常设防防范别人,那个日子怎么能过?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我也不干,那个日子苦死了。你看看佛菩萨的生活,无我!有我才要防范,怕人家把我吃掉;无我,无我就无需要防范了。我在哪里?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我,你有本事把他吃掉吗?你吃不掉,你只能吃小的,那太大了,那是真我。所以他讲的话是老实话,社会上一切众生一天到晚提心吊胆防范别人,这日子多可怜,生活多痛苦!

  我们要学诸佛菩萨大自在、大圆满,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众生,没有为自己,所以工作量再多、再辛苦也不会累。你们看看李木源居士就知道,李木源居士每天晚上睡觉大概两个小时,我知道的。他在做什么?天天在想,天天在策画,如何把佛陀教育推广,如何去做普度众生的工作,把这个工作做好,日夜想这些问题,想了之后很快他就落实,他立刻就做了。他身体不好,要是换一个世间普通人,一切为自己的,恐怕命都保不住了,操劳过度。他为众生,他不是为自己,我们要效法。我们工作岗位不一样,他今天在的岗位是护法的岗位,我们今天在做的是弘法的岗位上,弘护是一不是二,我们怎样把弘法的工作做好?昨天访问基督教,提到多元文化村,如果这桩事情落实,我们的事情多了,怎样把它做好?我们有没有想这桩事情?我们不要看这一个小小的道场,小小道场能把佛法弘扬到全世界,做为这个世间佛法最好的榜样,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这桩事情?有没有想到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桩事情?

  我过去讲过,佛菩萨在世就是唱戏,人生如戏,表演给社会大众看的。社会大众是观众,我们是演员,我们这个角色要扮演得很像,不仅是把经教讲解给别人听,经教里面所说的我们要做出来给人看,这是佛在经典上常常嘱咐的「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让别人看到你这个表演,他才向你请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我们就有说了。昨天访问很多记者包围我们,他看到我们这样做他就来问,问我们为什么要访问别的宗教?为什么要送钱给别的宗教?我们在那里就弘法,就讲给他听,他就在报纸上发表,让大家明了。世间人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有我,这个事情我做的好事,那个事情他做的好事,他做的好事与我不相干,我为什么要帮他?这是世间人的观念。佛法的观念不一样,佛法的观念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别人做的好事就是我自己做的好事,自己哪有不帮自己的道理?你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觉悟;我没有帮助别人,还是帮助自己。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崇拜的是上帝,上帝我们在《华严经》上刚刚念过,就是前头一段三十三天主,一家人。他不知道我们是一家,我们知道是一家,他不知道是自己,我们知道是自己,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今天认真努力在做多元社会文化工作,和睦一切不同的族类,融合各个宗教成一家。有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这个理念、你这个想法是怎么发生的?从哪里来的?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告诉他,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落实,我们在这个经上就是学这些东西,学了要落实、要做到,你就没有白学。讲经,在讲台上天天讲、会讲,离开讲堂,还是是非人我,还是与一切众生对立;由此可知,在讲堂里面你也没觉悟。你真的觉悟了,出了讲堂还不迷,一出讲堂就迷了,证明你在讲堂里头也没觉悟。

  我们现在念到日天子,日天子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恒星,本身发光的。我们现在每天晚上,天晴的时候看到天空星星,肉眼,眼睛好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六千颗,这六千多颗都是太阳,都是日天子,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段。这些放光的星星教我们什么?这一段经文上就是他教导我们的,我们每天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一无所知,茫然不觉,真的我们现在是变成叫麻木不仁,没有知觉。接受佛的教诲,读了佛书,我们知觉慢慢恢复,知道痛痒了,对于这个世界一切人事物的感受渐渐不相同,有一些感受了。我们今天所作所为,就是这个感受的自然反应。诸佛菩萨天天在做,从来没有间断过,这叫做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我们今天常说为众生、为佛法,为众生是报众生恩,为佛法是报佛恩,回向偈上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每一个学佛的同修都会念,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懂;怎么知道你不懂?从你行为上去观察,从你思想上去观察,你没有这个念头,没有报恩的念头,你也没有报恩的行为;果然有报恩的念头、行为,你的思想行为不一样了,决定是遵从佛菩萨的教诲,具足信解,受持奉行,你真的有心。你对于佛菩萨教诲要不信不解,不能去做,那就是麻木不仁。真正通达明了,哪有不去做的道理?一定是全心全力认真努力去做。

  有些人害怕这样去做是不是太辛苦?你去问问李木源居士,你问他辛不辛苦?他会告诉你,「我不辛苦,我很快乐,我很自在」,他讲的话句句是真话。世间人,有福报的人,一天到晚省心省事,每天坐在那里喝茶,在那里聊天,在那里看电视,你问他辛不辛苦?好辛苦!真的,也不假,日子过得好辛苦。这又是什么道理?给诸位说,为自己就辛苦,享受也辛苦;为众生才得大乐,才得大自在。这些经文、这些话,老同修们都听多了,虽然常常听,没有入进去,所以自己依旧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没有真的明白。因此经不能不讲,不能不多讲,不能不常讲。从前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讲经不能一天中断,天天要讲。以后我们在大经上看到,原来如此,佛天天讲,从来没有中断过,菩萨天天讲,也从来没有中断过;给诸位说,二十四小时都没有中断过。也许你听了觉得奇怪,佛在休息的时候他不就没讲?休息时候也没中断过。我们着了相,以为什么?佛一定开口说话叫做讲经,佛要闭了口就不讲经,我们着相了。佛闭了口,一句话不说,还是在讲经。用什么讲?全身说法。是不是真的?真的!谁知道?《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知道,佛的行住坐卧都在说法。

  于是我们这才体会到,所谓言教,言教是开口给你说;身教,行住坐卧是身教;意教,意是无尽的智慧,无尽的慈悲,意教。身教是什么?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行住坐卧统统放下,一丝毫染着都没有,行住坐卧都是利益一切众生,都是教化诸菩萨们,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学习。世间人最大的弊病就是放不下,佛给我们的示现就是一切放下,没有丝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日常生活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无量无边的佛法,世尊跟这些大菩萨们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显露无遗。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像须菩提那样子看出来、认清楚,于是我们也入这个法界。这是教我们要爱惜光阴,要把握大好光阴,成就离相修善的大行,不要把时光空过了。下面第八句:

  【宝髻普光明天子。得大悲海现无边境界种种色相宝解脱门。】

  宝髻菩萨大慈大悲为众生示现『种种色相』,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现前多采多姿的多元文化。清凉在这一段批注的文字多了,首先讲「大悲海,无缘大悲,坐于道树,出多奇宝故」。菩萨能够这么做,刚才说的,真正觉悟了,觉心起用就是慈悲。所以慈悲心没有生起来,你是在迷不是在觉,觉心起用就是大慈大悲,佛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缘,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条件,无缘是无条件的。为什么无条件?诸佛菩萨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体,同一个体;我们凡夫迷了,不知道。在地球上所有这些众生,几个人觉悟,我们这所有众生统统是在地球上生的,都要依靠地球生活,地球是我们生命共同体。地球好像一个橘子,烂橘子,芸芸众生是橘子里的细菌,都从这里生的,都没有办法离开它。这从事相上说,几个人能够觉察到?

  佛说得更深,说得更真实,虚空法界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佛给我们说,《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只有一个,没有两个,真心。心在哪里?不知道。《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跟阿难尊者两个在讨论心在哪里,阿难说了七个地方,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心说在哪里都不是。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心,心能现,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就跟作梦一样,你晚上作梦梦到那个境界,梦从哪里来的?你心变现出来的;梦境是所变的,能变的是心。

  如果在作梦的时候,我们要问:能变的心在哪里?佛法上讲「全妄即真」,整个的梦境就是你的心,「全真即妄」,你的真心已经化成梦境了。我们将这句话再体会一下,我们心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已经化成虚空法界。大经上佛常说,十方三世佛,不但是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佛清楚,佛明白,佛觉悟了,这叫做宇宙人生的真相。凡夫不知道,迷惑了。迷也好,悟也好,事实真相不受迷悟的干扰,所以迷悟在人,事实真相里头没有迷悟。给诸位说,性里头没有迷悟,相里头也没有迷悟,迷悟在人。相是幻相,随着一切众生迷悟在变化,所以才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十」不是数字,特别是大乘经上,大乘经上所说的任何数字都是表法的,都是代表大圆满,你要把它看成数目字,错了,你就不能解佛说的意思。《华严》多半用十来表圆满,《弥陀经》上用七代表圆满,密宗里面常用二十一、用十六,也是代表圆满。所以法没有定法可说,字字句句都表大圆满,字字句句的义趣都显示出大自在。经论上常讲「深解义趣」,这个多半对学教人来讲,研究经教的人深解义趣就见性了,深就见性了。见性就是见到事实真相,大慈悲心自自然然就生起来了。

  这个文字上「坐于道树,出多奇宝」,佛法是太不好懂,你要看到道树,「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你全把意思搞错了。树是什么?树是代表树立、建树,表这个意思,不是真的一棵树在那边。树立正法,树立智慧、神通的教学,用现在的话来说,智慧现在人讲哲学,神通现在人讲科学,就是建树哲学与科学的教学,这是树。坐于树下是心安住在这个里面、这个事业上,不动心,不动摇,发心发愿,佛家讲尽形寿,这一生努力来做这个事业。你要看不懂,学释迦牟尼佛找棵大树往底下坐着,佛看到气死了,你把他的意思完全错解了。所以他坐在菩提树下是教你这个,你有没有看懂?所以一句话不说,坐在那里,他在那里教导,你没看出来。出多奇宝,智慧是宝,技术也是宝,今天科学技术发达,这都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坐菩提树下出来的。所以佛法最怕着相,一着相就坏了。古德尤其说得好,「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你不懂佛的意思,看到字面上照字面上来解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的意思解错了,你根本不懂他的意思,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

  底下一句解释「种种色相宝」,色相。清凉说得好,「应言宝色相」,这个顺中国人的说法。外国人的说法,他们的句子跟我们是颠倒的,他说「色相宝」,我们中国人讲「宝色相」。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梵文的文法跟中国文法不相同。「宝色相,圆明可贵故;以宝为体,宝庄严故」。这是先解释色相之美好,圆满光明,圆是没有欠缺,明是鲜明、显明,可爱、可贵。以宝为体,什么是宝?如果诸位把这个宝,看作世间人所讲的金银、琉璃、七宝,你又看错了,那个东西有什么用?没有反而自在,有了累死了!收藏一点金银宝物,一天到晚提心吊胆,怕人家偷去,怕人家抢去,怕人家来害我把它夺去,没有一天心安;没有,那就得大自在,什么心都不操。所以佛法不是说这个宝,佛法的宝是什么?智慧是宝,慈悲是宝,这才真正圆明可贵,圆明是指智慧,可贵是指慈悲,这是体。智慧、慈悲起作用,无量无边。所以清凉大师在此地也举例,「具十莲华藏尘数,故云种种」。十莲华藏尘数表法的,表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无有穷尽。他智慧、慈悲普遍法界,所以叫种种。

  「一一色相,用周法界」,起作用都是周遍法界,「名现无边境」,境是境界。这个意境,我们一般凡夫没有法子体会,说也说不出来,什么时候你离了四相,这个境界就现前。四相不离,诸佛如来来给你讲,你也是不懂。如果离四相,就这简单几句,你就完全入味了,你体会到了,所以法喜充满。诸佛如来如是,哪一个众生不如是?这才懂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现在的众生是不是?是的,一点都没错,本来成佛。你自己不觉得,我是生死凡夫,诸佛眼睛当中看你是本来成佛,一点都不假。你心目当中看一切诸佛也是凡夫,告诉你也不假,什么原因?相随心转。你用的是轮回心,看所有诸佛菩萨都是轮回众生;佛菩萨用圆满的觉心,看所有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证明相随心转,相是假的。所以佛法的教学,目标就是教我们会转变,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转轮回心为圆觉心,圆满大觉。怎么转法?一定要舍弃轮回心。什么是轮回心?自私自利是轮回心,妄想分别执着是轮回心,要放弃。你心里还有牵挂、还有忧虑,轮回心;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放不下的,轮回心。圆觉心是什么心?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心里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一丝毫的沾染都没有,那是清净;一丝毫的分别都没有,那是平等;圆满的清净、平等,就是圆满的觉心,那是真心,那是自己。宗门常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如是。我们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还要分别?为什么还要执着?为什么还要搞六道轮回?过去不知道这是假的,不知道这是错误,现在知道了,全是假的,全是错的;假的、错的应该要放下,真的应该要记取。什么时候你智慧开了,慈悲心发了,你自己就知道契入境界了。

  清凉在末后做结论,「如是皆从大悲海流,悲海包纳,不拣贤愚故」。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可以做证明。我们学佛,首先要知道培养自己的慈悲心,从哪里做起?也就是讲,从哪里下手?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所说的「最初方便」,最初方便就是问我要从哪里做起?从仁民爱物,慈悲心从这里养起。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爱护万物,动物、植物平等的爱护,不敢轻慢,更不可以糟蹋,从很小的地方做起。一张纸头,现在我们常用的纸巾,给你擦擦脸,擦完之后搓成一团丢在那里,不恭敬!人家供养你,你就这样对人家,没有慈悲心。仁慈的人,用完之后,还是给它迭得方方正正的迭在一块放在那边。从这样就看到,你有没有教养,有没有受过教育。所以我们跟大众相处就在这些地方看,他有多少慈悲心,他有多少爱心。现在你们大家学经,现在的经本是普及本,很方便,你们自己可以在上面做记号,可以在上面写字。打开看看,看看你在上面做的记号,画得乱七八糟,字写得好潦草,没有慈悲心,一点都不恭敬。你们要看看弘一大师,你就会生惭愧心,弘一大师读的经书也写字,那个字写得规规矩矩,很小的字。居士林李居士那里,还保存着不少弘一大师留下来的东西,我们看了之后生惭愧,我们自己觉得我做的笔记还不错,可是跟弘一大师一比差远了,不如人家。他写的那些小字,现在一般人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真的是蚂蚁大的字,规规矩矩,一笔不苟。他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书本里头他用很多颜色做记号,也用很多不同的颜色写字。现在没有见过,没有样子好学,哪一天我要跟李居士建议,把弘一大师这些东西印出来,分给你们大家看看,看看人家怎么学教,人家怎么用功。我们这样潦草,这样随便,怎么能够学得出来?

  印光大师的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好像很用功,但是没有诚敬心,所以也用了很多时间,也费了许多精神,效果不大。是不是我们的聪明智慧不如古人?绝对不是。我们聪明智慧绝不比古人差,真正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古人那种慈悲恭敬心,所以得不到人家那种殊胜的成就,道理在此地。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是决定正确的,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我们这么多人,同样在这里学一部经,十分诚敬的人得十分利益,一分诚敬的人得一分利益;没有诚敬心的人,虽然天天在一起学习,他不得利益。我们过去亲近善知识,同学很多,老师决定没有偏心,老师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讲经说法遍施、普照,每一个学生得的利益不一样,完全在诚敬,完全在慈悲,表现在爱物。所以出家学佛,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字写得规规矩矩就好,我们不是书法家,不要求字写得怎么好,让人家品赏,不必要,规矩就好。你看看印光大师写的字,规规矩矩,端端正正,这示现给我们做榜样。文以载道,并不讲求文字之美,书法的美观,不在这里,那是才艺,出家人把这个也抛弃掉。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做,写的内容决定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功德就圆满了。这一句里头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懂得学习。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



上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一十二
下一篇:一九九九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一十四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