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五十五

  日期:2011/8/27 20:26:42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五五卷)  2000/1/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55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六首: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于斯善开示。】

  乐摇动美目干闼婆王,他修学的法门是「现广大妙好身令一切获安乐解脱门」,他的赞颂就是他自己修学心得的报告。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给我们说,第一句就是现身,『佛身清净皆乐见』,这个字念去声,念「要」,爱好、喜欢的意思。佛的身清净,一切众生都喜欢见。这一句我们要细心体会它的意思,什么是佛身?世尊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十种身,一般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诸位同修都知道的。法身、报身我们比较难以理解。法身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能生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法身没有相,没有形状,它不是色相的。在《华严经》上用毘卢遮那做代表,毘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叫遍一切处。如果我们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法身,用现代的话来说,无尽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法身,这个意思都很接近,但是没有法身意思那么样的圆满。法身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属于本体,当然是清净的。「清净」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为一切法所染污叫做清净。法身当然不为一切法所污染,无尽的时空,时空当中虽然显现一切境界相,这一切境界相决定不会污染虚空,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这法身清净。

  第二报身清净,在《华严经》是用卢舍那佛做代表。卢舍那是智慧,报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清不清净?当然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就没有智慧了。《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智慧,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应化身也清净,「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所示现的是万缘放下,在日常除了生活必须的衣食,衣服非常简单,饮食一天吃一餐,沿门托钵,身一无所有,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清净!心理清净,这个身体生理当然就清净,身心清净,一尘不染。由此可知,理事都清净,清净就没有障碍。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华严》四无碍法界,这四种:第一种是理无碍,第二种是事无碍,第三种是理事无碍,第四种是事事无碍。这是清净的相,清净的样子,我们看了生欢喜心,一切众生见了都生欢喜心;表里一如,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的,一丝毫污染都没有,清净身。

  这一句它真正的含义,是说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要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佛身?我们自己不是佛身,谁是佛身?佛给我们讲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第一个是佛法界,所以一念觉就是佛法界,一念迷就是九法界。我们一念觉了,这个身就是佛身,为什么?清净身。只要你能够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现在这个身就是佛身,就是佛的应化身,佛身不是指别的。放下了多分妄想分别执着,还有少分没放下,这是菩萨。完全没有放下是六道凡夫;少分放下的,这三类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放下了,妄想分别没有放下,只放下少分,这个人是阿罗汉、辟支佛;多分放下,执着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还剩下妄想没有放下,这是菩萨;妄想也放下了,这人成佛了,完全放下。

  所以修行修个什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意思?看破是明了世出世间一切理事、性相、因果,你都能通达明了,这叫看破。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家里面的术语叫做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众生跟佛差别就在此地,你肯放下,即身成佛。真的吗?《华严经》可以给我们作证。本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说的一生成佛吗?一生时间不长,完全看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好,几天就成功了;习气烦恼重,有个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达到这个水平的,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很多。

  这一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好,他老人家在《观无量寿佛经疏》里面跟我们讲,「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好。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些众生,在三聚里面讲都是属于不定聚。不定聚的人遇到善缘,我们的善成就了,遇到恶缘,恶成就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定性的。定性的那是决定成就,不会被污染,近墨、近赤那都不在乎,他无所谓的,不受外境的诱惑。不定性占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缘殊胜,遇到了真正善知识,如法的修学环境,这缘胜,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成就早晚在乎你用功的勤惰,你很勤奋,你成就得快,你不十分勤奋,你成就比较慢。

  我们在现前社会里面,所遇到的缘不能说第一殊胜,但是可以说相当殊胜。这不是我们自夸自赞,诸位到其它道场多走动走动,多看看,多听听,多做比较,心里就明白了,就清楚了。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华严》是无比殊胜的增上缘,字字句句都帮助我们精进,帮助我们淘汰习气烦恼,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我们读这句经文,「佛身清净皆乐见」,不要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毘卢遮那佛,这样想我们自己没分了;要回过头来找到自性,《楞严经》上所谓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淘汰掉,你在任何场合,一切众生看到你都能生欢喜心。你能够放下一成,众生得一成欢喜心,放下两成,众生就得两成欢喜心。众生包括自己,自己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自他都欢喜,为什么不肯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得干干净净,也许有人要问,统统舍干净之后,我生活怎么办?你还没有舍,你就有忧虑,就在打妄想,就在起分别执着了,你怎么能放下?

  我们在此地看到一个好的榜样,许哲这一位老修女,一百零一岁,她统统放下了,她生活多自在!多快乐!多清净!我们每一个人看到她都生欢喜心,这一句就说对了,「皆乐见」。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得大自在,现清净身给我们看。我们怎么修比不过人家,人家虽然不是佛弟子,没有学过佛,佛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原理原则,她统统具足了。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善良,起心动念为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从来没有自己,没有为自己想过,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

  『能生世间无尽乐』,这一句是一切获得安乐的基础。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基础是什么?是佛现清净身。这个意思很深,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的历史除了《史记》之外,都称作断代史,就是每一个朝代有一部历史。到今天我们整部的历史称为二十五史,每一部史书里面都有一篇「隐逸志」,这里面记载的是哪些人?各个朝代隐居在山林里面的这些人。这些人有崇高的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隐居在山明水秀之间,过他清净的生活。我那个时候怀疑,这些历史学家为什么要给他立传,理由在哪里?以后我学佛懂得了,「能生世间无尽乐」,他的贡献是无形的。我们一般人对社会来服务,这是积极的、有形的;他是无形的。这些人教人什么?教人安分守己,安贫乐道,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做一个表率给你看。人人都能够安分守己,都能够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天下就太平了,社会就安定了,这就是他伟大的贡献,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能现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显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能生世间无尽乐」。今天我们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一种美好的社会现象就能呈现出来。佛与道,甚至于包含一切宗教家,都是表现这样的精神,所以他对世间安乐是有很大贡献的。真正做到世尊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特别是我们现前社会,众生因为很少接近圣贤的教诲,所以充满了自私自利,所做的是损人不利己,干这一些不善业。

  信仰宗教,这个信仰要真信、要正信。什么叫正信?明理叫正信;不明了这个理,那叫迷信。迷信是好、是坏很难说,那要看缘;正信决定是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新加坡的回教有两派,一派是马来人的回教,另外一派是印度人的回教,我们都处得很好。昨天晚上,我参加印度人回教开斋节的晚宴,就是他们过年。我看到许多宗教领导人都在座,有印度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巴哈伊教,我都看到了,锡克教,气氛非常融洽,每一个人生欢喜心,新加坡宗教确确实实团结变成一家人。每一个人见面,亲切的招呼,非常感动人。回教的长老在我面前赞叹,「你们的佛菩萨好!保佑你们,你们很有钱」。我们常常帮助他们,他说我们佛菩萨好,真保佑我们。

  我趁这个机会,因为这个晚会有一位国会议员,跟我两个算是他们的主宾,我们坐在上席。我向议员报告,他们看到这气氛欢喜!我说假如我们能把「唐城」拿过来,我们九个宗教都在这一个地方活动,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好榜样。唐城是旅游区,任何人去经营都是失败,失败原因在哪里?没东西给人看。旅游区要有特色给人看,人家到新加坡来要看你这观光点,你没有东西给人看。如果九个宗教团结在一块活动,这个传到全世界,大家都会来看看,九个宗教怎么能合作在一起?那这个观光旅游世界第一,全世界只有一家,所有观光客到新加坡来,一定要到这个旅游点参观。那个议员听了很高兴,「你的建议好!要不要我跟政府说?」好!我去找李居士,我说:你把这个构想详细给他解说。

  然后我告诉在会的这些宗教领袖们,我说:我们在此地,全心全力把居士林这个道场办得很如法,希望它是世界上一个模范道场,有解有行,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面都做到了。佛教给我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做到了,佛教导我们和睦族群、团结宗教,我们也做到了,《华严经》就是教这个。所以这个道场,现在在全世界各个地区,佛教的信徒是络绎不绝的到这个地方来看看;来参观,来学习,人就多了;人多了,供养财就多了,财是这么来的,不是佛菩萨偏爱我们,你们的神也爱你!我就说了,你们回教这个道场,要能做到世界第一回教道场,全世界的回教徒都会到你这个道场来参学,到你这里来观摩,你人也多了,钱也多了。我们一定要做,目标要锁定世界第一,我们这里每一个宗教,都要以这个为目标,都能做到世界第一,新加坡就世界第一了,道理在此地。

  佛菩萨爱我们,众神也爱你们,佛菩萨也爱你们,佛菩萨、众神的爱心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我们做了多少。所有的宗教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是什么?爱。佛家讲慈悲,一片慈悲,这个一片是尽虚空、遍法界,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我们在《华严》上统统看到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爱一切众生。佛慈悲一切,神爱世人,神爱世人要怎样落实?要我们做神的儿女、佛的学生,我们要把它落实。我们不肯去做,释迦牟尼佛慈悲落空了,神爱世人也落空了,要懂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在世间,出家、在家佛弟子是佛的学生,你们各个宗教是神的儿女,神的儿女要落实神的爱心,佛的弟子要落实佛的慈悲,众神、佛菩萨就保佑大家了。然后你就不会再说,「你们佛教居士林很有钱」,大家都很有钱了,都好了!

  这是我们逐渐逐渐往来非常密切了,我有一些理念就可以告诉他们,一定要勉励他们提升到世界第一。这个话过去我曾经说过,宗教的仪式要保留,更重要的要提升宗教教育,要发扬宗教文化,「能生世间无尽乐」!我们不落实,这个话就落空了。一定要落实,你会得到世间人,世间人真的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在此地,我们做的时间不久,不过两年,两年当中你看到所有宗教,对我们多么尊重、多么亲切,这是诸位同修亲眼见到,亲身体会的。怎样做到世界第一?依教奉行。善导大师的话,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不许我们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你就做到第一了。决定不可以阳奉阴违,表面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因地不真,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所以我们为佛弟子,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来表演的,就是落实佛陀教诲,我们是为这个来的,不是为自己享福来的。

  许哲修女告诉我们,很多人送钱给她、送米给她。我们那天去看,她房间,我看那个米一包一包的总有二、三十包。她说得很好,他们送钱不是给我用的,送这些米、粮食不是给我吃的,是叫我替他们帮助一些苦难的贫穷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义工,我替他们送,替他们布施。这是神的儿女。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我说:你是标准的佛弟子,神的儿女,佛的好学生。神的儿女皈依三宝没有叛教,你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不违背、不冲突。所以她要发心皈依,我们对她非常尊重。她的见解、思想、行为纯正纯善,而没有一丝毫过恶。所以我送给她皈依证,不但送给她皈依证,还送五戒证书给她。为什么?她全做到了。她素食,她告诉我,她是胎里素,生下来就不可以吃荤腥,吃了她就吐,胎里素。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任何人见到她,都会生欢喜心,都会生清净心。为什么?她身心清净,她那个磁场跟一般人住家磁场不一样,这是「能与世乐」。

  第三句:『解脱因果次第成』,这是说出世间的因果。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要留意,在世间人都做不好,你还能够成佛、成菩萨吗?成神、成圣吗?不可能的。要想作佛、作菩萨、作圣、作神,神是什么?定义一定要搞清楚。中国人造字,六书里面神的定义:「聪明正直是谓神」,不迷信!今天人把神看成迷信,神的意义完全忘掉了。那个神变成什么?神怪的神,好像高深莫测的,这个叫神;不晓得神的本意是聪明正直。我们从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中国造字守六个原则,这是六书,六个原则里头的会意。这个字一边是「示」,示是什么意思?示是自然现象,在古人讲的是上天垂象,这个话现在人不好懂,我们讲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就是没有一丝毫人为加在里面,这个叫自然现象;这一边是「申」。由此可知,凡是符合于大自然现象的,你就是神。回归到大自然,不加一丝毫造作在里面,你从这个字去体会它。

  心恢复自然,心的自然是什么?一个妄念都没有。如果你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不自然。何以说自然的心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家表法最常用的圆,我们讲法轮常转,圆!法轮就是圆,圆意思圆满。圆有心,心有没有?决定有。心在哪里?不可得。心决定有,但是不可得,为什么?没有形相。几何里头圆心是抽象概念,你找不到。你要找到,那是一点,点就有相了。所以心要空、心要虚,就恢复自然了。心果然空虚了,它生智慧,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心空,空就灵;你心有,有就不灵。心里头有一物就不灵,不灵是智慧没有了,烦恼起来了。心要虚,不能有一物,《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换句话说,六祖惠能大师的心恢复到自然,本来无一物。清净无染,就是前面「佛身清净」现前了。

  身要归自然,身如何归自然?诸位要知道,心是法身,灵是报身,从生理生起智慧那是报身,这个肉身是应身。应身之恢复自然,为一切众生服务是恢复自然。这个身要造作、要工作,天天不工作,这个身就变成死人了。你们看看一百零一岁的老修女天天工作,她的工作量不在普通人之下,每天她有一定的时间,去慰问这些老人、病人、穷苦可怜的人,天天出去跑,带着礼物到处送。我们去看,她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没有人照顾,她照顾别人。我们看她的身体,顶多只看到四、五十岁,实际上一百零一岁。我仔细看,牙齿她只掉一颗,耳目聪明,看很小的字不要戴眼镜,思想敏锐,反应很快,一丝毫老态都没有,表演翻筋斗给我们看,你们行吗?李木源给我们大家讲,老修女再活一百岁不成问题,我们相信。证实中国医学经典里面所说的,人的寿命正常应当活两百岁。

  她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就是回归自然,唯有自然是最健康的,凡是破坏自然,那你就是自己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严重的,老修女给我们讲,发脾气最严重。她给我们说,发一分钟的脾气,至少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你说多严重!如果瞋恨心、怨恨心脾气,始终不能放下,难怪你短命,难怪你会衰老。中国古人讲,「忧能使人老」,人的老化是忧虑烦恼太多。她没有烦恼,我们同学问她:你有没有发过脾气?没有!没有发过脾气。她真正做到不见世间过,她真做到了。跟别人相处,别人的毛病习气很重,她决不说别人不好,说自己不会做人,自己得不到别人欢喜。她不说别人不是,她说她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谦虚恭敬!虽没有学佛,佛法里头所讲的东西她统统做到了。

  前天星期六晚上讲经,我本来是邀请她到我们讲堂,跟大家见见面,正好跟她的课冲突了。她还上课,她教别人,晚上她还去义务教学,难得!这些人都在我们眼前。我还要找她,请她跟大家见见面。昨天我跟李居士说,我们要派一个小组,访问她日常生活,我们把它做成录像带,向全世界流通,她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你们大家想不想长寿,健康长寿、自在快乐?如果要想健康长寿、自在快乐,学她那一套就行了,她那一套完全是佛法所说的。

  所以人做好了,才能够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佛果,「解脱因果次第成」。这首偈子里面先因后果,先说世间,后说出世间,都是有次第的。清凉大师给我们做总结说,「佛身清净是解脱因,生无尽乐是解脱果」,这话说得好!解脱两个字怎么讲?「解」是解除、解开、解放,是这个意思;解除的是什么?烦恼、忧虑、牵挂、习气。「脱」怎么讲法?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解脱才是果,解是因,脱是果。我们凡夫,世间人所谓的「心有千千结」,这还得了吗?一个结你就脱不了六道轮回,那你还有千千结,还得了!所以你生生世世,没有法子离开六道轮回。佛给我们说,这些结不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能够解脱吗?没有法子解脱。不是真的,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已。这个错误观念在佛法里面叫迷,迷才有千千结,悟了的时候结就没有了。凡圣的差别就在迷悟,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就堕到众生,就这么回事情而已。佛家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你破迷开悟而已。

  佛家经论众多,这么多的经论,只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不是别的。你对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搞清楚了,你自然就放下,你才能够回归到自然。我说回归自然大家好懂,要用佛法名词来讲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跟现代人讲回归自然意思相接近,差在哪里?回归自性是完全觉悟,回归自然未必觉悟。回归自然完全觉悟了,那就是回归自性。像佛菩萨他们的生活,他们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们勉强努力学习可以学得到。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智慧,对于所以然的道理彻底明白透彻,这是我们不如佛的地方。如果对自然、所以然的道理透彻明了,那这人叫佛,这叫自性。所以这首偈子里面,「佛身清净」是最重要的一句。身怎么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了。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这里头不仅是自利,而且是利他。「生无尽乐」,这是果报。这个无尽乐,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谁能够体会得到?身心清净的人体会得,身心不清净的人,永远不能体会这个意思。

  我们看佛菩萨,看佛陀在世那一些清净比丘,他们物质生活条件,现在人看非常缺乏,三衣一钵,他乐在哪里?什么享受也没有。现在世间人讲享受,是五欲六尘的享受,他们五欲六尘享受完全没有。我们讲他们精神生活丰富,没错!物质生活也丰富,这个我们听起来就不懂了。他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少,他得到的就满足了,知足常乐。他每天有一钵饭够了,不需要再多了。衣可以蔽体、可以保暖,他就自在快乐了。我们一般人哪里懂得?我们一般人要积蓄,积了许许多多的这些物资,那叫累赘。你看那个名词,积下这个累,累就是烦恼,为什么不把它放下?为什么要自找苦吃?不是别人给你的,自己找的。老修女日中一食,她回归自然,她吃生菜,所有一切调味品都不吃。我们要吃油、盐、酱、醋,她统统不吃,完全回归自然,我们加一点佐料也是破坏自然。她快乐,非常快乐!她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样样她都不缺,知足常乐。

  我们学佛,为佛弟子,看到人家的行持,我们感到惭愧,我们怎么能跟人家比?有惭愧心就要立刻改过,要向她学习。向她学习就是向佛菩萨学习,她的行持完全是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心目当中活的佛菩萨,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我们解脱才有希望。我们的缘殊胜,缘分好,以这个基础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往生肯定有把握,我想品位不低,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了。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师长,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一切众生,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没有空过。我们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念这个偈子有没有想一想,愿以此功德是什么功德?发菩提心是功德。菩提心是正觉之心,真正觉悟,这是功德;行菩萨行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这里头真是差别非常微妙,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福德,完全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只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是功德,福德跟功德的差别在此地。

  《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个修一切善是功德;如果没有离相,修一切善,这个善是福德。你做的完全是一样的,你看不出究竟是福德、是功德,一样的;利益社会,利益广大群众的好事。可是在你用心,这里面纯粹为众生、为社会服务的是功德;里面还夹杂一丝毫名利在里头,还夹杂有一丝毫希求在里面,就是福德。福德不能解脱,《坛经》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脱离轮回的事,了生死、出轮回的事,福不能救。福能够帮助你来生得人身,来生得天身,生天出不了六道。如果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功德,功德里头决没有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这是功德。我们要辨别清楚,不能有误会,把福德当成功德,那我们就铸成大错了。

  古时候有个例子,梁武帝在世的时候,是佛门的大护法,真正是可以说热爱佛教,尽心尽力护持。我们在史书上读到,他以他的权势替佛教造道场、建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度出家人,那个数目就太多太多了,小的寺庙也有几十人住,大的寺庙几百人住,他是护法。达摩祖师也在那个时候到中国来,跟他见了面,他夸耀自己,在佛门里头建了这么多的功德,他就问达摩祖师: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梁武帝的头上,他就不开心,不护持他了。所以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达摩说的是真话,他所造的那一切是福德,不是功德。「我」没有忘记,还向人夸耀,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那就有个「我」在里头,功德就变成福德。所以并无功德,这说的是老实话。

  我们现在无论在社会上、在佛门里面,做的许许多多善事,大家想想你是功德、是福德?全是福德边事。许修女所做的是功德边事,为什么?无我了,功德边事。我们「我」没有忘记,我的利益没有忘记,我的好处没有忘记,做一点点好事还「我的功德」,那怎么行?我们佛门同修,也有不少人默默做好事,不让人知道的,决定不宣扬,他做的是功德、是福德?很难说。如果他「我」没有忘记,他那个福德是阴德,还是福德,阴德的果报比阳德殊胜;如果他「无我」,那就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目的到底在哪里?目的如果要希求世间的富贵,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那你修福,种善因得善果,修福得福,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如果要像百国兴隆寺那几位山神所说的,天上并不殊胜,地上也没办法再住下去了,看来看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一心想求生西方,那你就得修功德,这才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哪些功德?只要你离相修善,全是功德;换句话说,你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所做种种善事全是功德。这里头要记住,只要为自己,就不是功德。凡圣的标准在此地,凡圣的分界线在此地。

  我们就要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我还想不想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下定决心,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自己要想清楚、要想明白,要下定决心修清净心。我们所题的标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诸位果能修这五种心,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全是功德,这功德边事;否则的话,全是福德边事。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这一生就不会错过了。『美目于斯善开示』,美目干闼婆王他对于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透彻的了解,他能够开演,能够教导一切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五十四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二百五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