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四

  日期:2011/8/31 14:56:2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0四卷)  2000/5/22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304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夜叉王偈颂第一首:

  【众生罪恶深可怖,于百千劫不见佛,漂流生死受众苦,为救是等佛兴世。】

  第一首是毗沙门夜叉王,这一位尊者就是佛门所供奉四大天王当中的北方多闻天王,这一首是他的赞颂,也是他修学的心得报告。言语虽然不多,只有四句,可是这四句将六道众生业因果报都说尽了,尤其我们处在这一个时代,读他这一首颂感触非常之深。在长行文里面我们所读到的,他所得的法门是「以无边方便救护恶众生解脱门」。恶,一定有苦,所以世出世间法说穿了,没有别的,就是一个因果报应,世间法决不离这个原则,出世间法也不离这个原则。古大德讲《华严》五周因果,《法华》一乘因果,所以佛法也不能够离开因果。正是因缘生法,所以佛一再嘱咐大众,学佛千万不要执着佛法。为什么?佛法是缘生的,你执着就错了。

  马鸣菩萨更具体的教导我们,我们研究经、听教,听教就是听讲经,要用什么态度?「离言说相」,不要执着言语;「离名字相」,不要执着经典里面的名相;「离心缘相」,不要去想经典里什么意思,不能想;这个样子你才能真正得到如来所说真实义。真实义是什么?真实义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功德,那是真实义,你才能得到。如果你着了言说相,分别言说、执着言说,分别名相、执著名相,自己在猜测经典里面所说的什么意思,那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那我们再问:佛有没有意思?佛没有意思,佛的意思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功德,那是佛的意思。如果佛有意思,那佛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然后你学佛,你才会开悟,你才能契入如来的境界。这个话说得容易,真正要去修非常不容易,原因在哪里?原因在我们无始劫以来养成很不好的习惯,经上常讲「烦恼习气」,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都被烦恼习气拘束,你还有什么法子?

  佛菩萨怎样度我们?我们在此地看到,多闻天王是阿修罗王,阿修罗是八部鬼神里面的一类,善少恶多。这个多闻天王是不是真的阿修罗?不是的,要是真的阿修罗,决定不能参与华严法会。华严法会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学佛同修大家都知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有资格参加这个会。由此我们知道,这个阿修罗王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阿修罗身而得度者,观音菩萨就现阿修罗身而为说法。所以这个地方的阿修罗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不是真的,是用这种身分度这一类的众生。这一类的众生,刚才讲了,善少恶多,佛菩萨要度他们一定要现同类身,跟他们打成一片,来感化这些众生,这是菩萨度众生的善巧方便。

  所谓「度众生」,这个「度」字怎么讲法?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智能善德,「度」是这么个意思。如何度法?佛说得好,佛给我们讲最高的原理原则,讲了四个字:「契理契机」,这四个字意思深广无尽。由此可知,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何以说形式不重要?佛菩萨随类化身,你就知道形式不重要。像我们新加坡的纳丹总统,他懂得,他说佛法不重形式而重实质。什么叫不重形式?随类化身,这就是不重形式。要到人间来教化人道,佛菩萨就现人身;佛菩萨要度畜生,他就现畜生身;要度饿鬼,他就现饿鬼身;这就是不重形式,随类化身。我们在这一部经上,看到许许多多的天神鬼神,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形式不重要,实质重要。实质是什么?讲经说法,帮助我们开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重要,这是实质。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世出世法都不外这个原则。

  所以有人问我,现代社会有君主、有民主,有一党专政、有多党,哪个好?哪个都好。为什么?形式,形式不重要,重要在实质。实质是什么?「好人」。如果这个人好,一党他也好,多党他也好,专制他也好,民主他也好;如果他不好,什么方式他都会利用,都会让众生受害受苦。所以还是佛讲得高明,要契机契理,佛这个话真是一丝毫的弊病我们都找不到,讲得的确是究竟圆满。地球虽然不大,每个地区因为过去历史、文化、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也不能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就不契机了。某些地方适合于君主,某些地方适合民主,某些地方适合一党专政,某些地方适合多党政治,你要懂得观机。

  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平兴旺、人民幸福,决定在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是教育: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第二个是学校教育,第三个是社会教育,第四个是宗教教育。宗教是什么?这一次我们在访问北京的时候,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跟九大宗教朝夕相处,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六天,我跟大家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哪一个宗教不是?仔细想想,仔细去观察,每一个宗教都是属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所以叫宗教教育。支撑安定、和平、幸福这四个支柱,像一个房子一样,这四个支柱,少一个,这个房子都会倒下来。而这四种教育,家庭教育是根,宗教教育是圆满;究竟圆满是宗教教育,但是根是家庭教育。

  于是我们就能体会到,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把教育疏忽了,所以世界才会大乱。什么时候这个世界能恢复安定、恢复和平、恢复秩序?必须还是把这四种教育找回来,你才能办得到,特别要紧的是家庭教育。所以古人讲得好,看你这个家庭会不会兴旺,你这个家庭有没有前途,看什么?不是看到你有权力、你有地位、你有势力、你有财富,不是的,不看这些,看你家里儿孙有没有受过好教育。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观察社会、观察这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判断它的兴衰,你就看这个国家的人民受的是什么教育?如果人人都明理、都如法,都受过良好教育,这个国家民族前途无量。

  我们中国人算相当幸运,诸位读历史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这是古代传下来的,但是今天这四大文明三个没有了,只剩下中国。中国为什么没有被历史淘汰?中华儿女都受圣贤的教育,所以传了五千年,在这个世间还能站得起来,道理在此地。现在确实有了危机,危机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对于老祖宗的教学信心动摇了,我们去相信外国人的一套。如果把我们自己祖宗的成法抛弃了,去学外国人,我们华族的文明也必定会被历史淘汰掉,这是没法子避免的。今天讲到恢复社会秩序,恢复世界和平安定,还有一线希望,这是中国人。中国人虽然对老祖宗的成法信心动摇,可是总还有一点根,学起来比外国人要方便多了。我们着重这个教育,加紧这个教育,这世界上就有一线的光明。中国得救,世界就得救;中国没救,世界就要毁灭。我绝对不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特别夸赞中国,决没有这个意思;我们是站在非常客观、公平的立场来说话,这些话都是有理论依据的。

  天王赞颂里面第一句话说:『众生罪恶深可怖』,这话是真的。此地「众生」是指六道众生,六道里面特别是指人道。罪恶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在讲堂里常常提醒同学,「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就是「罪恶深可怖」。为自己就不能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个伤害有大、有小,有有意、有无意,后果之严重很少人能够意识到。一句话、一个动作,究竟造成什么后果,必须具有真实智慧,佛家常讲「明眼人」他才能见到,我们一般人不容易见到,自己更是迷惑颠倒。

  我们这些出家人,我举这个为例子,穿上长袍大领,披上袈裟,我们的言语不柔和,我们的行为不端庄,「这是小事,这是我个人,与别人没有妨碍」,你不知道,你造成的伤害没有法子能弥补!什么伤害?破坏了僧团,人家一看,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是这种样子,诸佛菩萨的面子丢光了。诸佛菩萨无所谓,他不计较这些,产生什么后果?十法界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你这个样子,对于佛的教诲丧失信心。换句话说,你这种言语造作的时候,把无量无边众生法身慧命断掉了,你有没有想到?果然是个聪明伶俐人,依教奉行,断恶修善。这也小事情,起心动念收敛一点,言语想到的时候不说。古人教人,「少说话,多闭目」,闭目养神,话多了耗气。言语多的人多半是短命,这个你仔细可以调查一下,寿命长的人一定言语少,言语多的人寿命长的人很少,伤气。所以我们一点善行,依教奉行,这是给佛脸上贴金。十法界众生看到你,「佛的弟子不错,佛教得好,我们应当向佛学习,作佛弟子」,你度无量无边众生。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起个念头,自己一定要知道,这个念头该不该起?这个念头对社会、对大众有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个念头不能起;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社会大众有利益、有好处,这个应当要起,所起的是善念。

  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这个都是罪恶深重可怖。专看别人的缺点,专挑别人的毛病,那怎么能跟人相处?佛菩萨教给我们跟这个恰恰相反,教我们专看别人的长处,专记别人的善处,别人的缺点、恶处不要放在心上,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的心是善心,念头是善念,行为是善行,纯善之人,这个人就叫佛、就叫菩萨。由此可知,做恶人、做善人都在自己一念之间。所以要记住罪恶的根源是自私自利,如何能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念头转一转,一切为社会,一切为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活一天也好,活一个钟点也好,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是为整个社会活着的,是为一切众生活着的,决不为自己,这从根本上转。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根本就在此地。

  可是凡夫习气太重,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一个常常能发现自己过失的人,在佛法里面叫他,这个人觉悟了、开悟了。什么叫开悟?他已经开始觉悟,知道自己的过失。没有开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专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过失他清清楚楚,自己过失是一无所知。这是我们的大病,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那怎么办?看到别人过失,不要去理会别人,马上回光返照:我有没有?借别人做一面镜子。看到别人的好处,回来想想我有没有这个好处?有,要发扬光大;没有,赶紧学。看到别人过失,立刻自己反省我有没有?有,马上要改;没有,决定不要犯这个过失。这是佛家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四正勤」。我们说得明白一点,说得具体一点,希望同学们常常记住,「自私自利」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贪瞋痴慢」,都是一切罪恶的大根大本。我们能够认清这十六个字,把这十六个字洗刷得干干净净,你就是佛,你就是菩萨,你是圆圆满满的天真佛。

  罪业不能造,造了必定有果报。中国、外国,古人、今人都常说,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待我,我首先要如何待别人;儒、佛所讲的「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导我们话不多,简单明了,千经万论都是在不断重复叙说这几句话而已。抓住纲领,掌握纲领,这叫善修、善学,决定能成善果。善恶的标准,佛对我们初学的人说得很明白,「十善业道」,这是标准。虽然说十条,每一条里头的境界、义趣都是深广无尽。第一条里头「不杀生」,必须在心地里头把损害别人的念头断掉,你这个善就有根。纵然受到外面境界的干扰,也不起瞋恚,这个最平常看到的,蚊虫、蚂蚁、苍蝇,牠来干扰的时候,你起不起瞋恚心?你会不会杀害牠?菩萨心目当中牠是众生,牠也出来讨生活,出来觅食的,牠没有犯死罪。我们慷慨布施牠一点,不慷慨也不可以杀害牠,总得要觉悟牠是一条命。你杀死牠,那个果报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这个业结在阿赖耶识里头,到来生来世牠的业报受满了,牠会转世得人身;我们的业报造多了,将来也会变成蚂蚁、变成苍蝇;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是事实真相。所以了解这个道理,通达事实真相,你决定不会去做这个恶事。不但不可以杀,连伤害的念头都不可以有,何况有伤害的行为?真正养成自己一片慈悲,慈悲是性德,我们真心本性里面原本就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

  「不偷盗」,我们把这个话说得明显一点,绝不可以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丝毫占别人便宜的念头都是属于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太广了。为了方便自己,占别人便宜,占常住的便宜,占公家的便宜。譬如公家设置的公用电话,你投机取巧,使用这个电话不付钱,这是占公家的便宜。不要以为这是小事,这几块钱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个罪结大了。你占一个人的便宜,你将来还债你的债主是一个人,好应付。你要是占公家的便宜,麻烦大了,譬如这个电话亭是政府设置的,政府的钱从哪儿来的?是国民税收里面支出来的;换句话说,你占他的便宜,打一次电话没有付钱,虽然只有三、四块钱,很少,可是你的债主可不少,这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你的债主,你将来可麻烦大了,你一个一个去还,你还到哪一辈子才能还得清?所以公共设施要爱护,公共设施决定不能轻易损坏,轻易损坏都是属于偷盗范围里面。用轻慢心,你就是不尊重这个地区的人民,你对他大不敬。所以这里头要细说,跟诸位讲,说不尽!

  寺庙里面的便宜更不能沾,为什么?十方常住。现在十方道场不多,但是居士林、净宗学会是个十方道场,这是大家诸位在此地能够明显觉察到的。这个道场不分在家出家、男女老少,你到这个地方来一律都欢迎,决定没有分别。你到这边来听经,到这边来念佛、来共修,这边常住都欢迎,十方道场。十方道场结罪范围大了,不是这一个世界,十方世界。所以常住里面的公物,你有意无意去损坏、去占它的便宜,你的债主是十方三世一切学佛的在家、出家同修,这个人数无量无边。所以佛在经上讲,你造五逆十恶重罪,佛都能有办法救你,你窃盗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来都救不了你;为什么?你的债主太多了。你能够爱惜常住物,爱惜,你是尊重常住,你是尊重虚空法界一切佛子。诸位要明了,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大善,一念迷大恶。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当中,经听得不少,念得不少,为什么毛病还是转不过来?习气太重。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到极处,不怕麻烦,一千次的重复,一万次的重复,无数次的重复,一直要把我们唤醒,唤醒之后还要反复叮咛,慈悲到极处,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领会到佛恩德之大。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是真的可怖,这个「众生」肯定就是自己。『于百千劫不见佛』,这是果报,因为你有业障,所以你见不到佛。过去百千劫我们没见佛,如果见佛,那还会在此地吗?不在此地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的修学,未来百千劫中还是不见佛。「见佛」有两个意思:在相上讲见诸佛菩萨,在理上讲明心见性,见性才是真正见佛。事相上见佛不是真见佛,见到心性才是真见佛。这个地方还有一个意思,见佛你才会接受佛的教诲,你才有转迷为悟的可能,这个「见佛」就是遇真善知识,遇到真正的佛法。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菩萨所在之处,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了经典,遇到善知识了,我们不能接受教诲,那也是不见佛,不得佛法教诲真实利益。原因是什么?是罪业太深,佛家常讲「业障深重」,业障碍了自己。那怎么办?如何消除业障,开发自性真实智慧?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告诉我们,头一个条件是「亲近明师」。佛说得没错,可是事实上真困难,明师在哪里?你遇不到明师,你这一生决定不能成就。师,是我们一生修学成败的关键。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不在老师那个人,在我们自己的信心。你对于这个老师,有一分信心你得一分利益,有十分信心你得十分利益。《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得好,有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他答复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同样一个老师,他的学生很多,有些有成就的,有些没有成就的,甚至于有些还造恶的,背师叛道的,那都是个人的事情,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亲近善知识它的标准,亲近自己心目当中所仰慕、所尊敬的老师,你就会有成就。你仰慕他、尊敬他,你就完全会听他的指导,百分之百的顺从,那你决定有成就。这个老师再好,佛菩萨转世再来,你对他没有信心,他讲的东西你不能依教奉行,那也是枉然!这个我们一般讲,你跟他没有缘分,佛法讲这个「缘」非常圆融。

  我自己一生,在求学的时代,我有三个老师。第一位是早年我跟他学哲学的方东美先生,他把我带进佛门。这一次我们到中国去访问,宗教局给我们安排到峨嵋山,原先我没想到,到了成都之后,听说有峨嵋山这个行程,我无量的欢喜。我说,那是我的老家,我学佛的因缘与峨嵋山有密切关系。方先生早年跟我讲课,末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您的佛经哲学从哪里来的?他告诉我,抗战期间他在中央大学教书,那个时候中央大学是在重庆;有一次他生病,在峨嵋山养病,他说山上又没有报纸,也没有杂志,什么都没有,除了佛经之外,没有东西可看,所以就天天看佛经,愈看愈有味道,他是从这个地方学佛的。而且发现佛经是所有哲学里头最高的,特别是《华严经》,他赞叹《华严》是全世界最好的佛学概论。他讲得很具体,这部经里面有圆满的理论,有周密详细的方法,末后五十三参还带表演,做出来给你看,世界上编教科书的,像这种方法的找不到第二种。他把佛法介绍给我,他的佛法是从峨嵋山来的。所以我这一次有机会到峨嵋山「万年寺」去礼拜普贤菩萨的铜像,这个像塑造得非常庄严,过去我们只在图片上看到,这一次能有这个机会去参访,那也是感应。我们正在讲这部经,我祈求普贤菩萨加持。

  可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的人很多,我们成就不一样,什么原因?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不一样。我明白佛法之后,机缘很不错,有朋友给我介绍,认识章嘉大师。这个老师非常慈悲,教学的方法极其高明,我跟他三年,接受他的指导,我的佛学根基就是这三年当中奠定的。诸位晓得亲近章嘉大师的人太多太多了,我能有一点成就,什么原因?尊师重道,我对老师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在他座下十年,没有别的,就是听话、尊敬,心目当中所仰慕的、所尊敬的。同样的话,别人说我不听、不会接受,老师讲就会接受、就会相信。世出世法没有例外的,你要想成就,你懂得亲近善知识。而亲近善知识的心态,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古人所讲的师资之道。老师跟学生这当中的道理,你懂得,你明白,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业障再重也能够消除得了,没有消除不了的罪业,只要你肯依教奉行,你就会感应,遇真善知识。受善知识的教诲,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自自然然超凡入圣。所以这个罪恶深重虽然很可怖,不是没有救,佛菩萨还是救护。

  『漂流生死受众苦』,这一句是讲果报。第一句是讲罪因,造作一切罪恶的因;第二句是缘,「百千劫不见佛」,遇不到善知识,没有人教你。善因、善缘都没有,恶的因非常深厚,恶的缘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六根所接触的皆是恶缘,那怎么能不造恶业?既造恶业,「漂流生死」,这就是六道里头受轮回生死之苦。六道里头轮回是引业,恶业在牵引着你走,自己做不了主。我们这一生所受的,这是佛家常讲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是「受众苦」。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生所受的,正是前生所造的业因,因缘成熟,果报现前。所以觉悟的人,眼前纵然受再大的苦报,他清楚,这是我自己业力所感的,绝不怨天尤人,这个业在这里消掉了。不明理的人,没有老师教导的人,他迷惑,他受这个苦报不甘心,总觉得这个人对不起他、那个人对不起他、佛菩萨对不起他、老天爷对不起他,都是别人的不是,自己处处都是,这个恶业深,来生的苦报比这一生更严重。人要是不觉悟,「可怖」是真正可怜、恐怖,每况愈下,一世比一世往下堕落,他不会往上去的,这才是真正恐怖。

  所以教学就比什么都重要。佛法是真实智慧的教导,是止于至善的教学,我们能够遇到,大幸!开经偈上每天念,「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要以为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这么容易,觉得没困难,你没有想一想,不要想得太多,你就想想新加坡这个地区,三百万人口,能到这个地方来听经的有几个人?你就晓得不容易遭遇。就在这么一个城市里面,他都没有听说这个地方有人讲经,这就是福薄众生,没有缘分闻到佛法。我们能够有缘分闻到,正是《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所说的,我们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才遇到这个缘分;过去生中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遇不到!遇到还不相信,遇到还不能依教奉行,这是我们业障太重,原因在此地。业因果报非常非常的复杂,可是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肉眼凡夫觉察不出来,佛知道,佛对于一切众生平等教学。

  『为救是等』,「是等」就是一切众生;『佛兴世』,「兴」是出兴,佛出现在世间。干什么的?为救这一些苦难众生,为这个来的,不为自己。我们明白了,觉悟了,应当学佛,学佛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这种心态来学习,你的进度就非常快,佛家讲的「勇猛精进」。我们很想勇猛精进,精进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我们没有发心为众生、为佛法,没发这个心;还是为自己,还是自私自利,所以这个精进提不起来。真正发心,自然就勇猛精进,这里头自然得诸佛护念,得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得龙天善神拥护。诸佛菩萨、龙天善神都是大公无私,他们对事不对人;你真发心、真修行,他就真拥护;你是虚情假意,他就不理会你;天天念他,天天供养他,他也不会理会。他不是贪官,他也不是污吏,你怎么样巴结他、贿赂他,没有用处的。真正发心,真正好学,真正依教奉行,自然感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真修行人,印光大师是我们一个好榜样。他老人家佛堂里面只供一尊阿弥陀佛,其它的什么都没有,诸佛也护念他,诸菩萨也保佑他,护法神也照顾他;并没有说他没有供菩萨,菩萨就不来了,没有供护法神,护法就不来了,没有这个事情!我们天天在打妄想,佛堂里供满了各式各样佛菩萨,一样没有供到怕得罪了。这都是妄想心,都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说放下不行,看看你佛堂里摆设,就知道你没放下。我们学佛要知道从哪里去学。

  多闻天王这一首偈子好,我们要常念、多念,最好能够把它背诵,时时想着这一首偈,提高自己的警觉。一切时、一切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只要明理你就不会动心,真正能够做到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给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句话好!一切都随顺,「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我们的恶就能够断尽,我们的善就能够圆满。

  世尊还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对我们修学有大利益,那就是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不容许有丝毫不善夹杂,这句话重要。我们天天修善行善、念佛诵经,还有不善夹杂在里面,所以我们的功德不能成就。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我们在他会下,这一句话听了几千遍都不止,他用比喻说「醍醐里头掺着毒药」。我们修行譬如是醍醐,我们的自私之念、贪瞋痴慢是毒药,虽然天天在修行,里面掺杂这个东西在里头,所以不能成就。这是说明为什么古时候的人,我们看《高僧传》、看《居士传》、看《善女人传》,古时候出家、在家四众同修的修持,三年、五年他就有成就。最低的成就,烦恼轻、智慧长,福报现前,这最低的成就;高的成就,破迷开悟,生死自在,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说走就走。多长的时间?看看传记里面记载的,从闻法到成就,也不过三年五载,不长。何以那个时候人做到,我们今天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我们醍醐里头掺有毒药,他们能够成功,他们醍醐里头不掺毒药,原因就在此地。

  我们今天修行,不管用什么功夫,掺杂著名闻利养,掺杂着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所以修几十年、修一辈子都不能成就。我们要把这个事情,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再不能够夹杂。再要夹杂,那就可怜,这一生白来了,来生来世还得继续搞六道轮回,你说多可惜!「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实话!我们得人身、遇佛法,好难好难,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这一生逢到了,逢到要是不珍重、不珍惜,你说这多可惜!多少人想遇到遇不到,我们今天遇到,自己这么轻易糟蹋掉,这不罪过吗?

  在此地特别要效法佛菩萨,「为救是等」,佛出世了。我们要效法佛菩萨,要学习佛菩萨,自己不但依教奉行,也要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哪些众生有缘?一切众生都有缘,但是缘有胜劣不同,我们要搞清楚。第一种,缘成熟的众生。什么叫成熟?肯听。一说他就相信,他就不怀疑,他就能够依教奉行,这种众生叫缘熟了。他决定得生净土,他这一生永脱轮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这是根熟的,转念头转得快。第二类,根没熟的,你跟他说,他喜欢,他也能听得懂,他做不到,这是根没熟。第三种,没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种善根的方法非常多,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如法修行,做一个好样子、好榜样,让别人看到你行住坐卧、言语谈吐就生恭敬心,你就度了他。他恭敬你,他就敬佛法,你是佛弟子,你受过佛的教育,佛的教育这么好,这样令人尊敬。所以我们一举一动、起心动念不能不留意,不可以对不起佛菩萨,不可以对不起祖师大德,不可以对不起六道众生。

  没有成熟、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我们在家居士,出门手上拿一串念珠,都是帮人种善根的。人家一看到你,「这个人学佛的」,他阿赖耶识「佛」落下去了,帮他种个种子。新加坡这个地方天气热,没有四季,只有夏天,我们穿的衣服很单薄,出门穿一件T恤,现在T恤印的佛像、印的佛的名号,「阿弥陀佛」,这穿上去很好,街上走一圈,不晓得度多少人。这都是些善巧方便,纵然自己信心不足,也度了不少人,「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有善根而没有成熟的,遇到,多劝他听经,多劝他到居士林来念佛,来念佛、来听经,到这个地方来参学。已经成熟的,帮助他往生作佛。

  大慈菩萨说得好,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帮助两、三个人往生,就比你自己修行要高。高在哪里?这两、三个往生的人,到我自己寿命终了的时候,我的功夫还差一截,恐怕我往生不了,但是这几个已经往生的人,会跟阿弥陀佛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他帮的忙,现在他命快终了」,拉着阿弥陀佛,「我们赶快去接引他」。所以你帮助别人,往生的人愈多,你将来往生就愈有把握。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朋友多,关心的人多,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定自己好好修行,还要帮助别人修行。帮助别人修行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自己要依教奉行,要做学佛的最好榜样。在家要做在家人的好榜样,出家要做出家人的好榜样,道场要做一切道场的好榜样,这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三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零五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