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七

  日期:2011/9/1 16:48:01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七卷)  2000/7/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2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偈颂,第四首:

  【无量诸佛现世间,普为众生作福田,福海广大深难测,妙目大王能悉见。】

  妙目主摩睺罗伽王,长行里面他是「得了达一切无所著福德自在平等相」,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这里头最重要的是「了达一切无所著」,明了通达诸法实相,永离妄想分别执着,所以称性圆满的福德就现前,福德显示出来一定是自在平等。由此可知,如果不平等就没有自在,那就不是福,所谓是罪不是福。我们看他的偈颂,偈颂跟长行一对照,这个境界非常鲜明。

  『无量诸佛现世间』,我们有没有见到?我们没有见到,为什么没有见到?你被烦恼、习气、妄想、执着障碍了。实实在在,无量诸佛确确实实现前,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此地所说的「无量诸佛现世间」,可惜我们自己烦恼业障太重,见不到。有没有听说佛讲过?决定有,只是听了之后随听随忘,忘失掉了。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话意思懂不懂?如果真的懂,三世佛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未来佛在哪里?现在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佛怎么不出现在世间?首先要肯定凡夫只有我一个人,除我一个人之外,全是诸佛如来。明明这是凡夫,而且是作恶的凡夫,他也是诸佛吗?是的,一点都没错,《华严经》上所有的这些法身大士是这样修成的,他们眼睛当中所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示现。不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亦复如是,正是佛在此经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所作种种示现,目的都是为众生做福田。此地众生是我一个人,我是众生,除我之外都是诸佛如来,我们的福德就在这里修成了。一切众生所做的善,这是诸佛如来正面的示现,让我们生起欢喜赞叹,恭敬供养,学习就是供养;示现的反面,造作一切罪恶,是教我们反省忏悔,改过自新,全是福田。不但有情是福田,无情都是福田。由此可知,作凡夫或者作佛菩萨不在外境,就在自己起心动念。如果我们一念果然转过来了,这是什么世界?这是华藏世界,这是极乐世界,这是诸佛无比殊胜的报土。只要我们自己心里头不夹杂毫分不善,这个世界是诸佛报土,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头成就无量无边的福德,圆满无量无边的智慧,问题就是这一念能不能转得过来?佛教给我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两个是在因地,果地上自自然然就「转凡成圣」,总在一念之间。

  华严会上讲到真正修行,真正的契入,佛陀很慈悲,用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一个榜样。善财童子是凡夫、是众生,善财童子心目之中,所有一切人事物,全是诸佛如来慈悲化现,来度他这一个众生。所以学生只有自己一个,没有同伴、没有同学,如果有一个同学就不能入法界,为什么?你跟我同学,你跟我差不多,恭敬心里面就夹杂着毫分不善,不恭敬。你是我同学,你跟我是一样,差不多,他就成不了佛,他就入不了法界,所以决定没有同学。善财能够契入法界,没有别的,心目当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诸佛如来,所以他的恭敬心圆满。普贤十愿圆满,礼敬是圆满的,称赞是圆满的,供养是圆满的,没有一样不圆满,为什么?他所接触的全是诸佛如来,「无量诸佛现世间」,他见到是这个境界。

  如果见到还有不如自己的,不如自己,自己就生傲慢心,自己就生烦恼,生烦恼就往下坠、往下堕落。我们今天学道这么样的艰难,退转那么样的快速,原因是在哪里?我们没有见到无量诸佛。是不是教我们把一切人事物「当作」诸佛看待?错了!当作诸佛看待,你顶多是相似位,你不是真实的。佛在这个经跟《圆觉经》里面讲老实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怎么讲法?真正修行人,真正明理通达的人,他看一切众生看什么?看性,看法性,所谓是见性不着相。我们凡夫难,难在着相,《金刚经》上讲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着相!人家的本事在哪里?在不着相,见性不着相。性就是佛,佛就是性。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菩萨在此地长行里面讲「了达一切」,他明了通达,所以他四相破了,不着相;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四见破了,就是分别执着的念头不起,所以他见性,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禅宗里面常讲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见的是什么?就是见「无量诸佛现世间」。什么时候自己见到了,那就恭喜,你见性了,你已经成了法身大士。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明心见性。没有入这个境界,就不能够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把诸佛如来看作凡夫,都不如自己。哪一天见到一切凡夫皆是诸佛如来,你的清净平等觉就现前,这里头没有高下,这才能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

  所以要知道古大德给我们做的回向偈,叫我们天天想着、天天念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上报四重恩,第一个是报佛恩,三宝恩,如果不是佛慈悲教诲,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怎么会知道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示现?说诸佛如来示现,大家很不好懂,听了也很茫然,我们用《华严经》上这个句子来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大家听了都很舒服。诸位要晓得,心就是佛,「唯心所现」,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跟佛是一不是二。一切众生既然是唯心所现,这一切芸芸众生不是佛是什么?绝对不能说能现的是佛,所现的不是佛,不可以这个说法。

  所现的为什么会变成十法界?在觉悟的人,他知道十法界都是佛,十法界是平等的;迷的人把心现迷了,迷了「心现」,认定「识变」。识是什么?识是妄想、分别、执着,这是能变。能变不是自性,能变是妄识,这是法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唯识所变」讲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带妄之真,也就是《十善业道经》里面给我们讲,夹杂不善在其中,他不是纯善。如果我们的心是纯善,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我们心里头有夹杂,于是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不是外头境界真变,是我们的心变,我们的妄心变的。

  外面境界决定要晓得,蕅益大师讲得好,蕅益大师给昙生方丈那一段开示,我们过去印了很多,印成小卡片,我们三楼饭厅桌子底下还有一张,「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这个意思就是说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都是平等的,没有善恶、没有高下,它是清净平等的。为什么在清净、平等里产生不清净、不平等?这个生于心,这个心是念头。《十善业道经》一开头佛给我们讲,一切众生心想不同、造业不同,所以受报就不一样。这就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是幻相,不是事实。《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相,真相是清净平等觉。

  真正把这一些大道理、大原则搞通,搞明白,掌握住了,然后才知道什么是福田。情与无情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福田,而且是无上福田,我们在这里面学习,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实在讲说一生,时间已经太长,真正觉悟,随着他自己根性不相同,确确实实有顿悟,一剎那就回过头来,真有顿悟的人。回过头来之后,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断尽,这在佛法讲利根、顿断、顿证,这是真的明白、真的清楚、真的回头了。一般人为什么达不到这个程度?没有真搞清楚,天天在学习,半信半疑,虽然在修,总是夹杂一大堆的不善,过失在那里。虽修福,福里头夹杂着祸害,老子所说的「福兮祸之所伏」,就夹杂在里面。为什么会夹杂?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要认真去反省、去检点,为什么会夹杂?总离不开自私自利,总离不开贪瞋痴慢,这是根本;换句话说,依然没有把我执放下,这是我们夹杂不善的根。所以大乘法里面特别强调「永离我执」。

  《金刚经》上教菩萨法,「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菩萨标准是什么?圆教初住菩萨。即非菩萨,你就不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初住菩萨真的觉悟、真的回头、真的放下,他们入的是这个境界,心目当中无有一法不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让我们在这一切诸法里面修真诚心、修清净心。真诚是丝毫不欺,我们还有一丝毫欺瞒就不真诚,今天讲透明化。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他说我们学佛,学佛的人头脑要像水晶琉璃球一样,透明的,一丝毫不沾染,八面玲珑,决定不可以搞一个四方木头头脑,那就完了,那就转不动了。我们从这个意思引伸,菩萨是什么身?菩萨全身透明,一丝毫污染都没有。我们能不能做得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人身是透明的,大地都是透明的,我们在经上读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地是琉璃地。他所说的琉璃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经里面讲七宝里面的玻璃,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水晶,古时候没有人工造的玻璃,水晶,都是透明的。所以心清净,心里头一丝毫不沾染,真诚清净平等,感得的报身是透明的,感得的报土也是透明的,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

  那我们修行修什么就知道了,修心,修念头,把不善的念头统统修成纯善,修行人就在这里下功夫。看到外面有不善,那个不善是佛菩萨示现的,你不要以为他真的不善,他是佛菩萨示现的,示现给我看,让我反省我有没有这个不善,我就得利益。不要把别人的不善放在心上,变成自己的不善,这个人就不会修行,这就完全颠倒了。要知道别人没有不善,别人示现不善给我看的,让我检点反省我有没有不善。永远把这个世间看作是个舞台,他们是表演的,他们是演戏的,我一个人是看戏的,我们就会修了,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修得成功、修得圆满。

  第三句讲,『福海广大深难测』,那是真的,一点不假。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福田,还不能讲是我们的,是我的福田。「我们的」还牵涉一大堆,不可以,是「我自己的」福田,我自己要懂得去种这个福田,成就无量无边的福报。『妙目大王能悉见』,这个看法才妙,妙观。一般凡夫修行不能成就,搞了很长的时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像《无量寿经》佛说的,阿阇王子过去供养四百亿佛,还不能成就,还在六道里头打滚,没有「妙目」。目是一个代表,六根不利,不会看,不会听,见闻觉知都不妙;只要你一样妙,六根一样妙,是门门都妙。《楞严经》上讲,「一根还原,六根解脱」。再看底下这一首:

  【一切众生忧畏苦,佛普现前而救护,法界虚空靡不周,此是灯幢所行境。】

  灯幢摩睺罗伽王,他得的是「开示一切众生令离黑暗怖畏道解脱门」。黑暗是无明,用现在的话来讲无知。无知是黑暗,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佛菩萨慈悲,觉悟的人慈悲,要为他们开示,帮助他们觉悟,转迷为悟,所以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第一等的事业帮助众生觉悟。觉悟里面,真实究竟彻底圆满的觉悟,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最究竟的。不是这个法门,不能令众生在一生当中得到圆满的觉悟,做不到。原因在哪里?众生无量劫来,恶的习气太深太深。在理论上讲,一念回头,众生成佛,理论上确实如此;但是什么?他回不了头来。他像个弹簧一样,拉直了,手一松,它又缩回去了。从前章嘉大师做比喻,那个时候,这是四、五十年前的事情,将近五十年,他给我做比喻,那个时候他的客厅挂的钟,那还是有摆的,钟里头有发条,不是电动的,他给我做比喻,他说众生是什么?众生就像那个发条一样,发条卷的时间很久,那就是习气很深,你把它拉直,手一松,它又回去了,他就举这个比喻。拉直了,不再回去,才真正觉悟;拉直,手一松,又回去、又退转、又堕落,烦恼习气现行。

  由此可知,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里面的一个方法。在生活里头,穿衣吃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一不是。谁明白了?《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明白了。《金刚经》一开端,你看到须菩提尊者极力赞叹释迦牟尼佛,「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佛也没有说过一句话,为什么他这么赞叹?他看出苗头出来了,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做出那个样子,都是让人看到、听到、接触到开悟,这一天被须菩提看出来了。看出来什么?须菩提开悟了,赞叹启请。所有一切手段里面,讲经说法的手段帮助人很多,这个原因在哪里?《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讲经说法为帮助众生觉悟主要的手段,其它六根做为辅助的手段。佛是六根都说法,三轮教化,这三轮是身教、言教、意教。意教里面,禅宗用得多,密宗用得多,密意,很细心的人能体会得到。我们这才能略略的知道,佛是怎样出现在世间,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众生的苦,忧、悲、苦、恼,是由于不觉。偈颂里头,『一切众生忧畏苦』,忧是心忧,身苦,我们今天讲忧患。『佛普现前而救护』,句子里头「普现」,跟前面妙目天王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应,境界也相同。前面讲的「福海广大深难测」,这个地方所讲的『法界虚空靡不周』,此地要细心体会,法界虚空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所以他才周遍。我们凡夫不能够体现是不会观察,不会观察不是说眼,是你心眼,心眼太小了,也有人讲心量太小。量是讲能容,眼是讲能见,《楞严经》里面说得好,六根的作用都是心。

  佛说的,我们六根是工具,就好比现在我们用的电器,电器很多,都是工具。能,能是电源,像我们现在在这个摄像机前面,这个摄像能见,决不是这工具能见,是电。这才说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曰嗅,在舌曰尝,见、闻、觉、知是心,不是眼耳鼻舌,要懂这个道理,心是一个,工具不一样,它的作用就不相同。就像我们现在电流是一样的,在哪一个工具上产生不同的作用,你要认识清楚,不能搞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那是工具,电器不相同,心、识是相同的,是一个,决定没有错误。

  宗门教下祖师大德教人从根本修,根本是心性。所以觉了,忧苦就永离;不觉,忧苦没有办法脱离。诸佛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决不是临时的,是永恒的,是彻底的,是究竟的,佛的恩德之大,我们永远报不尽。不契入这个境界,你不知恩,知恩才会报恩。你今天不懂得报恩,忘恩负义,能不能怪你?不能怪你。为什么?你不知道恩,你知道恩,你才会报恩。不知道恩是没有人教你,你怎么会懂?不可能天生你就会懂。《无量寿经》上就讲得很好,「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不能怪你,你没有人教,所以才犯了许许多多的错误。佛菩萨现前,来教导你、劝导你,问题关键在我们肯不肯接受?

  这就是过去有人问印光法师的话,有人问他老人家,怎样才能够契入如来境界?要用通俗的话来说,怎样才能入佛门?入佛门就是作佛。老和尚答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是真诚恭敬,你才能得益,这话真的,一点都不错。也不是印光法师说的,这是真理,自古以来在中国几千年传道,世法、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修学心态上。什么人教你诚敬?父母,父母要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是相辅相成。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你父母没教你诚敬,老师没有教你孝顺父母,所以你才会犯过,你才会做错事情,诸佛菩萨清清楚楚不怪你,怪你的上一辈没有好好教导你。如果上一辈曾经教过你,你还懂得一点,你要遇到善知识,你要遇到正法,我深深相信你会有相当程度的契入。因为你会爱好善法,你有能力辨别善恶,你有能力辨别善人,你知道那是一个真善知识,你知道应当如何向他学习,你懂。

  一个善知识,他在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没有别的,传道,后继有人,他的使命任务就圆满,有人接棒;如果遇不到一个接棒的人,终身的遗憾。可是我们知道,自古以来遇到有接棒的人不多,一生遇不到的人很多很多,这是缘分的问题。在家父子兄弟是缘分,在学校师生是缘分,有缘就是学生懂得尊师重道。实在讲尊师,绝对不是老师希望你尊重他,要求你尊重他,那错了,那就完全错了,那决定不是善知识,决定不是个好老师。老师并不要求,而是发自你内心的,你内心里头有尊敬,真诚尊敬,你是个法器;换句话说,你有资格,你有条件,接受大法,你能开悟。诸位不要把这两个字看轻,普贤十大愿王头两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从反面上来看,凡是背师叛道,决定没有成就。可是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背师叛道也不错,好像也挺有成就的,他所成就的在佛法里面讲「世智辩聪」,这个他可能获得,真实的智慧福德他完全没有。世智辩聪在佛法里是八难之一,这人遭了难,遭什么难?永远不会开悟,永远不会积德,他的果报是在三途,他前途一片黑暗,他不是光明的,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怎样使自己的道业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根本还是「孝敬」两个字,还是在孝亲尊师、知恩报恩。忘恩负义,如果他也有成就,那整个佛法被推翻掉了,古圣先贤的教诲,那真的像现在人说可以把它全盘否定。古圣先贤的教诲,屹立在世间永恒不变,它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古时候玄奘大师聪明,这是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本身有善根,他跟他哥哥学佛,他哥哥将佛法讲解给他听,他听了很欢喜,下定决心跟古人走,走古人走过的道路,决定没有疑惑,这是他的真实智慧。我们从小没有受过这个教育,可以说我们当时在台湾,现在的年龄六十岁以下,都没有接触过这个教学。我接受这种教育的时候,那是边缘,还有这么一点印象,懂得亲近善知识。于是在台中求学的时代,李炳南老居士将《五种遗规》定为学生的修身必读,这个他没有讲解过,教我们自己去念,自己去看,做为补救。

  这一部书是前清陈弘谋居士编的,将自古以来古圣先贤教我们,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珍贵教训统统编辑在一起,而且他还分类。这是人生必读书,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去遍读儒家、道家、佛家的这些经论,一定要懂得前人真是慈悲到极处,把重要的教诲集成一个册子,便利我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是采取中华书局印的,它有版权。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发个慈悲心,重新做一个版,因为它是古书,版权只是他排版的,你不能照他的印,我们重新编就行。最好能够把它统统上网,在网络上传遍全世界,这是无量功德。弥补佛在《无量寿经》上这四句偈,「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弥补这一首偈。我们能这样做,这也是「佛普现前而救护」。真正有善根的人,从网络上读到,网络是个缘,是个增上缘,帮助他奠定修学的根基,让他明了孝亲尊师的重要。佛跟儒的教学都是从这里扎根,我讲经的时候常说,不但从这里扎根,也从这个地方圆满。孝敬达到圆满,这个人叫成佛。

  从佛法里面来说,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就是真如自性里面还夹杂分毫不善,那个生相无明是不善。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的心已经很善,已经不夹杂不善了」,这个话谁敢讲?佛才敢讲,等觉菩萨都不敢讲。换句话说,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华严经》上讲的五十一个位次,五十一个等级怎么分的?夹杂不善多少不一样,菩萨位次愈低,夹杂不善就愈多;品位愈高,夹杂不善愈少。完全不夹杂,这个人成佛了,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今天是夹杂,希望夹杂愈少愈好,粗的烦恼决定不能夹杂,微细的烦恼,那是没法子,决定夹杂。为什么?微细烦恼连自己都不知道,像佛家讲的无明烦恼,谁知道?经上讲,八地菩萨才自己觉察到自己有无明烦恼,七地菩萨还没有发现。我们今天最严重的,这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初学,杀、盗、YIN、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最明显的、最粗重的,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舍掉,永远放下,绝不夹杂。这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把握,决定得生。夹杂这十种粗恶,这是极粗的十恶业,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总要懂。

  《华严经》普度法界一切众生,不是别的,就是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一切众生才普度。普贤菩萨教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也是不夹杂分毫不善。他那个善的标准,就是他的十愿。第一条礼敬,「礼敬诸佛」,诸佛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他所讲的诸佛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有没有做到恭敬?今天我们所讲的对人,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我们是不是用恭敬心对待?如果没有礼敬,你这一条没做到。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见到他善的有没有称赞?

  现在社会,中国、外国的风气如此,不是隐恶扬善,而是隐善扬恶,看到别人的好处决定不提,看到别人稍微有一点过失的时候,尽量渲染扩大,今天是这个社会。所以许多宗教里面讲有世界末日,我们想想有没有道理?真有道理!尤其是佛家讲无根的谣言,无根就是现代话说没有根据,恶意的毁谤人、侮辱人、陷害人。自己究竟得什么好处?自己的好处将来是三途苦报,一定得到。纵然觉悟,学佛的人造恶业,有时候他也有一念清醒觉悟,觉悟怎么样?面子下不来,不能忏悔,也自己知道不对,想办法多做一点好事来弥补,行不行?补不过来的。不是说忏悔补不过来,忏悔是能补得过来,他没有诚意忏悔,还顾忌到自己面子,也就是说忏悔里头还夹杂着不善,所以他忏悔的效果达不到。

  真正忏悔是发露忏悔,你要向大众宣布「我错了」。发露是在大众之中,承认自己的错处,彻底改过自新,这个行。这个忏悔是真正忏悔,能够灭罪。这样的人少,这样的人是大勇,他有勇气,儒家讲知耻近乎勇。我们前几个月在报纸上看到,天主教的教宗向世人忏悔,这个了不起!承认天主教的教会、天主教的教友,过去一千年当中犯了许多的过失,特别是对于异教、不同其它宗教的轻视,他们祈求上帝赦他们的罪,在底下这一千年,新的一千年当中,务必把从前的错误改正过来,这叫真忏悔。做错事情究竟怎样弥补,这都需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能够避免恶的果报。

  佛菩萨救护一切众生所用的方法,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我们细细体会,须菩提在金刚般若会上,对世尊日常生活、举止言行,他那几句赞叹话当中去体会、去领悟,才知道诸佛菩萨以及历代的祖师大德是如何救护众生。从这个地方真正有所领悟,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观察现前的社会,芸芸众生,不但包括一切人,包括一切动物,你有没有看出门道出来?有没有领悟?如果你真的深深契入,你必然在现前见色闻声皆有悟处,这个时候你才会生起法喜充满,你逐渐逐渐入佛境界,不再迷惑,不再颠倒了。最明显的是你读经,从前读经都不懂,看注子也看不懂,现在读经逐渐逐渐明了,字字句句里头含着无量深广的妙义能体会到了,这就是佛家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你在字字句句里头看出真的是无量义,才知道经上讲的字字句句老实话,没有一句夸张,没有一句不是事实。

  「佛普现身」是事实,佛的救护智慧能力周遍虚空法界也是事实,从来没有间断过还是事实,『此是灯幢所行境』。所以菩萨的名号取得很有意思,「灯幢」:灯是照明,幢是高显,用这个意思来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他这里面,「一切众生忧畏苦」,这是果,这非常明显。「用智慧照破黑暗」,这个意思藏在里头,藏在哪里?藏在「佛普现前而救护」,藏在普现前里面。所以我们要学佛,学佛念念都要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不过现前迷在妄想分别执着之中,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他不能回头。什么时候省悟,什么时候忏悔,什么时候改过,真正走佛菩萨的道路?

  十法界里头,走佛道,不要走鬼道。什么是鬼道?贪欲是鬼道,嫉妒瞋恚是地狱道,不能走这个道。外国人说,贪婪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什么社会?鬼道的社会,不是人道的社会,更不是佛道的社会。佛道的社会远离贪瞋痴,什么动力推动他?大慈大悲,是爱心在推动,勇猛精进。这个爱心,爱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力量在推动,这是佛道。贪瞋痴在推动,这是三恶道,这个社会我们要辨别清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六
下一篇:二零零零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三百二十八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