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五

  日期:2011/9/16 16:55:29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五卷)  2001/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5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风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无碍光明主风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风神众,而说颂言。】

  这个说偈的仪式已经说过多遍,可以不必再说,我们看偈文:

  【一切诸佛法甚深,无碍方便普能入,所有世间常出现,无相无形无影像。】

  这一首是无碍光明主风神的赞颂,在前面长行文我们读到的,他是修学「普入佛法及一切世间」,这样证得解脱的,意思就是世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这个意思一定要能看得出来。所谓世法跟佛法,实在上讲没有界限,仅有迷悟不同,觉了一切法都是佛法。佛这个字是觉的意思;如果不觉,不觉就叫世间法。世间是什么意思?世间是有隔碍的意思,有障碍,「世」是过去现在未来,「间」就是讲的十方。觉了之后,十方三世都没有了,所谓是「十世古今,不离一念」,那是觉悟了。所以觉了没有一法不是佛法,迷了没有一法是佛法,这个原理原则我们总要把它掌握住。那我们看菩萨的赞颂,我们就能在这里面学到东西。

  『一切诸佛法甚深』,这个甚深是法性所显示的,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甚深,甚深之法我们怎样才能够得到?第二句就说了,『无碍方便普能入』,《华严经》讲到最后无障碍的法界,你看看《四十华严》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无碍境界,清凉跟我们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他末后一句说了,『无相无形无影像』,哪里会有障碍?这一句话跟《般若经》上讲的完全相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现相的心性这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与假的定义,真就是永恒不变,永恒的存在,这是真的,凡是会变异都是虚妄的,所以十法界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这些现相唯识所变的。那我们要问,诸佛剎土是不是永恒的?不是的,诸佛剎土有四种土,这四土里面只有一种土是永恒的,常寂光土,没有生灭,没有变异,常寂光,其余的三土也是虚妄。常寂光土,「无相无形无影像」,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能说这个相没有,相有,相有佛家讲妙有、幻有,它不是真有,就是说它绝对不是永恒存在的。

  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讲佛的实报庄严土,世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确确实实也有入般涅盘的那一天,不过他那个世界福报大,非常殊胜,他只有正法,没有像法,更没有末法,阿弥陀佛上午示现入般涅盘,下午观世音菩萨就成佛了,示现成佛,这个不可思议。不像我们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来成佛。阿弥陀佛示现般涅盘,阿弥陀佛的净土就没有了;观世音菩萨示现成佛,那是他的净土。观音菩萨也有入灭的一天,入灭之后亦复如是,大势至菩萨接着就成佛,所以那个报土是无比的殊胜。由此可知,凡是有相的都不是真的,「无相无形无影像」这是真的。可是你要晓得真跟妄是一,如果真跟妄是二,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一切诸法永远是真妄和合,我们从妄里面见到真,从真里面彻底明白它是妄,这才能觉悟。

  『所有世间常出现』,「所有世间」不但是十法界六道,包括一真法界。我们虽然不能契入这样甚深,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向上,不断的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提升的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虽然多,但是它的原理原则就是一个: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无相无形无影像」,这看破了,真正看破之后,你才能把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再看第二首:

  【汝观如来于往昔,一念供养无边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善现神能悟了。】

  第二尊普现勇业主风神,他得的是「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菩萨是修供养的,从供养当中福慧双修,成无上道,给我们示现的圆成佛道种种不同的法门。偈颂第一句,『汝观如来于往昔』,这是说一切诸佛如来,你仔细观察,他在成佛之前作菩萨的时候,天天修供养,一念供养无边佛,他用什么供养?法供养。给诸位说,一念是真正的供养,一念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是真供养,这是究竟圆满的供养,理事具足,四种无碍具足。

  『如是勇猛菩提行』,我们要懂得,一念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无论如何要向这一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尤其是净宗的学人,净宗学人学什么?无非是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法修成了,佛在经上讲「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就现前了。清净心现清净土,一念心现一真法界,不就这么个道理吗?由此可知,我们要放下虚伪的心,修真诚心;放下染污的心,修清净心;放下高下的心,修平等心;放下迷惑的心,修正觉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修慈悲心,我们从这里才有一个入手之处。不这样真干,那我们方向目标全都错了,要勇猛精进,普现勇业主风神教导我们的,这是真正的供养。再看第三首:

  【如来救世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悉使众生离诸苦,此云幢神之解脱。】

  飘击云幢主风神,他的法门是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这个确实,这个世间往往这里有一些传染病,有些瘟疫,一场大雨、一阵大风过去之后,这里病菌就消除了。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菩萨这个风是戒定真香的香风,众生的病毒贪、瞋、痴,我们用这个风,这个风是什么?要形成风气,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真诚的风气、清净的风气、平等的风气、正觉的风气、慈悲的风气,我们用这个,这里面戒定慧、五分法身都具足了,我们用这个风。

  『如来救世不思议』,不思议是指它的方法,理论方法都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所有方便」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穿衣吃饭,待人接物,决定没有空过的,念念、时时、处处永远没有间断,帮助众生离苦,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报,这是云幢神的解脱。第四首:

  【众生无福受众苦,重盖密障常迷覆,一切皆令得解脱,此净光神所了知。】

  净光庄严主风神,他的法门是「普生一切众生善根,令摧灭重障山」,从这儿解脱的。「解脱」就是解除他的烦恼、习气;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那他就作佛去了,所以解脱就是成佛。「门」是个门径、方法,他从这个方法、这个门径,我们一般人讲修行证果了。他从教学,教学这个方法是自利利他,是教学相长。我们今天选择的是这个法门,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意识到、观察到,众生无福才受苦受难,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就是如此。也许你问,现在这个世间众生得大富贵的人很多,怎么说他受众苦?如果你有机缘接触这些富贵之人,你问问他生活快乐不快乐?他会告诉你,他烦心的事情很多,身心都不安稳,现前未来都没有安全感,他怎么不苦?如果以佛法里面讲的苦来一衡量,那他全部具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他统统具足,他怎么不苦?苦苦、坏苦、行苦圆满具足。何况目前享受这一点福报,这是过去生中所修的,有福没有德,那个福报很快就消尽。福寿绵长需要德行,德行能造福、能增福,福虽然在那里消,但是他这边有增长的,这个福报才是真的,生生世世享不尽。

  众生的德一定要靠学,不学你怎么懂得修德?修福积德你不懂。凡夫投胎得来这个身,得身之后就有隔阴之迷,不晓得过去生中事情;如果知道过去生中,这事情就好办,才知道现前的生活这种果报,过去世造的是什么因,真正明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苦报。菩萨在此地告诉我们,众生之没有福、受苦,原因是什么?『重盖密障常迷覆』,盖是五盖,就是五欲的烦恼,财、色、名、食、睡这五种东西把我们的性德盖住;障,二障,烦恼障跟所知障。我们的障、我们的盖要不除掉,你永远就不可能离苦;你要想离苦,你就得要觉悟,你得要看破五欲六尘是苦,染污清净心,障碍智慧德能。烦恼障跟所知障是苦难的根源,烦恼不断怎么行?所知不破怎么行?那我们晓得菩萨如何帮助一切众生?除了教化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今天我们弘法订的一个总题目:「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佛菩萨圆圆满满的把这两句话做到了,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要他觉悟,他除去他的障盖,他就得解脱。这是净光庄严主风神他所修学的法门。第五首:

  【如来广大神通力,克殄一切魔军众,所有调伏诸方便,勇健威力能观察。】

  力能竭水主风神,他得的是「能破无边恶魔众解脱门」。在长行里面的名号,跟偈颂里头有一点点差别,偈颂是讲『勇健』,长行里面是讲「力能竭水」,名字虽然不一样,意思能够会通。第一句说『如来广大神通力』,要想克服一切魔障,经文里面讲的「无边恶魔众」,恶是指的十恶,魔是讲折磨,用什么方法能破恶魔?用戒定慧三学,你就能够克服一切魔众。『所有调伏诸方便』,都不离戒定慧三学,有智慧你才不受魔的诱惑,有定力你才不造十恶业。世间读书人常讲把持得住,自己要有能力把持得住,决定不动摇,决定不为境界所转,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起心动念之处,在这里下功夫。自己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方向,永恒不变。无论我们遭遇是什么样的环境,顺境善缘决定没有留恋,一留恋就被爱欲牵着你走,逆境恶缘不为它所动,于是顺逆境界都是增上缘。《华严》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菩萨示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显示那是现实的人生,看看善财在那个环境里头怎么成就的?我读《华严经》,我看出来了,他的成就秘诀就是「恋德礼辞」。「恋德」怎么讲?就是我们这几年提倡的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永远感恩,顺境感恩,逆境也感恩;「礼」是恭敬,「辞」是什么?绝不沾染,不被它所染,说一句粗显的话,绝对不把它放在心上,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叫「辞」,辞是远离,就是放下。顺境善缘也放得下,逆境恶缘也放得下,既然放下,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是平等的,平等真法界,怎么不感恩?自己境界往上升,决定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自己纯净纯善的心性。没有这些境界,没有这些善恶缘,我们到哪里去修行?所以我们对于善人,我们感激他,对于恶人,我们也感激他,无一而不感激,这一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个人多幸福多快乐!我常讲,前途是一片金色光明,一定要真干!我们要学佛菩萨,人生在世不能有一个恶念,无论对什么样的众生,不可以有一个恶念。那「所有调伏诸方便」,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排上用场。下面我们看第六首:

  【佛于毛孔演妙音,其音普遍于世间,一切苦畏皆令息,此遍吼神之所了。】

  第六尊是大声遍吼主风神,他得的是「永灭一切众生怖解脱门」,怖是恐怖。我们读他的赞颂,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感触,因为这个时代的众生确确实实是生活在恐惧之中。他怎样永灭一切众生的恐惧?赞颂里面讲得明白,『佛于毛孔演妙音』,「妙音」广义的来说,就是一切佛法。佛出现在世间,一生为众生说经讲道,这是妙音;狭义的来说,教导一切众生念佛,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妙音当中的妙音,我们要懂得。古大德常说,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名号的义理太深太深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没有办法知道得究竟圆满,我们从古大德教导之中,稍稍能体会得这一点意思。古大德说:「一心持名」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在四十八愿里面这是第十八愿,所以有一些人现在就指第十八愿叫做本愿,他们就依这个方法来修学,称为本愿念佛,那能不能成就?我看很难,他讲的是没有错,理论上讲,决定没有错,但是他不了解,他入得不够深,把本愿曲解了,所以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一生依照这个法门用功修学,最后不能往生。那本愿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深入的观察,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的精华,四十八愿就是说明这第十八愿的。由此可知,第十八愿圆圆满满的包含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缺一条,第十八愿就不圆满;如果只有这一愿,其余四十七愿都没有,这一愿也没有,我们就知道本愿念佛它错在什么地方,就知道了。再深入的观察,古来大德教给我们,这部《无量寿经》就是解释四十八愿的,《无量寿经》不能够通达明了,你怎么会懂得四十八愿?再深入一层,古德告诉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批注。所以我常常劝同学们,你们如果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好,你不通《华严》不行,《华严》是《无量寿经》的批注,不通《华严》,怎么能把《无量寿经》讲活了?再深入一层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皆是《华严经》的批注,如果把这些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华严经》就是一切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四十八愿就是《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就是四十八愿,会归到最后一句「阿弥陀佛」,这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确实「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就叫做妙音。从一句佛号一直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妙法,都叫妙音,「佛以毛孔演妙音」,这是不思议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

  『其音普遍于世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有耳不闻,为什么不闻?你有盖、你有障,「重盖密障常迷覆」,所以确实佛的光明遍照,我们有眼不见,佛的妙音遍于世间,我们有耳不闻,我们需要主风神的帮助,除去我们的障碍,我们才能够接受佛陀的妙音。这个话意思能懂吗?我们说得更具体一点,五欲六尘的念头少一分,烦恼习气放下一分,你对如来经教就能体会得一分;你能放下两分,你就能体会得两分,你能放下十分,你就有能力体会得十分。你要是不肯放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放下重要!我学佛五十年,功夫得力的是章嘉大师的教诲,他教我「看破放下」,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不仅是这一生,生生世世修菩萨道就是这两种方法辗转增上,才有一点成绩表现,这两种功夫缺一不可。章嘉大师跟我讲的看破放下,因为那个时候我刚刚起步,他这个说法我能听得懂,要用佛法名词来讲「定慧等运」,那我就不懂了,慧是什么?慧是看破,定是放下,你不放下,你怎么会得定?所以章嘉大师有方便,用这个方便法我懂,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我一听就明了,就知道怎么学。这是『一切苦畏皆令息』,确确实实转迷为悟,果上自然转苦为乐,离苦得乐了。下面第七首:

  【佛于一切众剎海,不思议劫常演说,此如来地妙辩才,树杪髻神能悟解。】

  树杪是树梢,树杪垂髻主风神,他得的是「入一切诸法实相辩才海解脱门」,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到,他在表演。佛于一切众剎中,你看看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范围,哪里是一个道场、是一个角落、一个处所?不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我家」、「我的道场」、「于我有没有利益」,这样的妄想分别执着要不能够突破,严重障碍自己的菩提道,你怎么会有成就?我们看到《华严经》上,每一位菩萨、每一位善友个个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一个是小心量的,每一位善友都用的是真心,决定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境界都是『一切众剎海』。我们常讲虚空法界一切诸佛无量无边的国土,这里面所有一切众生是佛菩萨教化的对象,不是一尊佛只教化这一个区域,那是佛的方便说。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教主,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教不教化极乐世界众生?教不教化他方诸佛世界众生?教!决定没有分别,我们要发心,要发大心,至少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的心量要扩充到全球,从这个地球再引伸到其它的星系,没有这种心量怎么能学佛?

  第二句『不思议劫常演说』,前面一句是从空间上讲,这一句是从时间上讲,空间无量,时间无限。「常」是永恒不断,不断在演;「演」做样子、做榜样,不断的在说。『此如来地妙辩才』,前面我们所读到的,他是深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明心见性,诸法实相就是心性,心性的体、心性的相、心性的作用。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辩才无碍,这个辩才不是学来的,称性起用;法也不是学来的,称性而说。如何能称性?必须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灾难、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根不拔除,你怎么能见性?你怎么能得如来辩才,怎么能够得如来果地上的智慧神通?全在放下,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树神觉悟的法门。再看第八首:

  【佛于一切方便门,智入其中悉无碍,境界无边无与等,此普行神之解脱。】

  普行无碍主风神,他得的法门是「调伏一切众生方便藏解脱门」,我们在赞颂里面看出,实际上他是诸佛如来的化身。『佛于一切方便门』,这个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不是普通人,他是佛;『智入其中悉无碍』,于是我们晓得障碍从哪里生的?障碍从情识生的,情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法界本来是无障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就是自然现象。为什么产生障碍?不是从妄想分别执着,从什么生的!佛菩萨何以住无障碍的法界?就是因为把妄想分别执着永远断灭了。我们假如也能把这个东西永远断灭,我们跟佛就没有两样,这个东西灭掉之后,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现前。「智入其中」,「中」就是指一切方便门,智入方便,这个方便就是后得智,就是权智。在此地我们再把话说清楚、说明白一点,什么是实智?什么是真智?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真智、就是实智,《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无知之智就是真智、就是实智,真实智慧。起作用的时候就是入方便,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是方便,智入进去了,这是方便般若,这是善巧,这是利益一切众生。诸位要晓得,真实的智慧是自受用,自受用是什么?就是我们常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自受用;权智是他受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他受用,利他的。自利利他没有妨碍。『境界无边无与等』,你在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国土广度众生,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普行无碍主风神从这个法门证得无上菩提的。第九首:

  【如来境界无有边,处处方便皆令见,而身寂静无诸相,种种宫神解脱门。】

  这是种种宫殿主风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得入寂静禅定门,灭极重愚痴暗解脱门」。现在社会许多广大的群众,确确实实是有极重的愚痴,所以众生难度,地藏菩萨在《本愿经》里头感叹着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主风神在此地教导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要入寂静禅定,寂是寂灭,清净寂灭。灭什么?灭妄想分别执着,这个话是佛在经上说的,比较好懂,妄想,无明烦恼;分别,尘沙烦恼;执着,见思烦恼。我们要说这些烦恼大家不好懂,说妄想分别执着大家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这个东西要灭,我们才能入得了寂静的境界。

  禅定是定慧均等,一定要调和自己的定慧要均等,这个在前面跟诸位说过。有定无慧跟有慧无定都不能解决问题,偏于一边。我们众生的病根,极重的愚痴,贪、瞋、痴,如果是有定没有慧,定能伏贪瞋,不能断愚痴;有慧无定虽然能伏愚痴,不能够降伏贪瞋,所以决定要定慧均等,你才能够永断三毒,才能够灭「极重愚痴暗」。所以我们自己要帮助众生,先要帮助自己,自己不能得度,怎么能够度人?我们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甚深禅定,怎么能说念佛不是禅?佛在《大集经》上明明给我们说:「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不拘形式,行住坐卧都在禅定之中,就是这一句六字洪名绵绵密密不间断,心里面系念着这一句名号字字分明,这是慧;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都念掉了,那是定,所以我们执持名号这个时候是定慧等学。因为有定功,所以贪瞋念头不起;因为有慧、有觉,这六个字念念分明、字字分明,所以不痴,远离愚痴。所以会念的人,这一句佛号断贪瞋痴,这是灭极重的三毒烦恼,这是『种种宫神解脱门』。

  再看最后这一首,大光普照主风神,得随顺一切众生行无碍力解脱门。大光神他所修行的这个法门,我们看他的赞颂:

  【如来劫海修诸行,一切诸力皆成满,能随世法应众生,此普照神之所见。】

  大光普照主风神,偈颂的头一句『如来劫海修诸行』,这是讲时间之长。众生成佛跟诸佛如来修行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长劫修行,我们要学佛的耐心、恒心,永远不变,修行决不是短时间的,是长时间的。修成究竟圆满的佛果成了佛,成佛之后还修行,成佛之后做那个修行样子完全是为众生的,给众生做示范,给众生做榜样,不是为自己,自己圆满了。所以自己没有成佛道之前,修行是自利利他,成佛道之后完全为众生表演修行,永远没有间断。『一切诸力』,「一切诸力」在大乘经上常讲十种力,如来果地上的十种力,这十种力展开,是无量无边的德能。「力」是能力,统统成就,统统圆满,这是我们常常看到赞叹佛万德万能,这一句就是如来的万德万能,他有这样的能力。所以『能随世法应众生』,这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里面修什么?修自己的功德,也帮助也成就他的功德;「随喜功德」是双关语,成就自他。所以「能随世法应众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

  我们修行稍稍有一点小的功夫,这个小功夫是什么?不被境界所转,自己在境界里头能做得了主宰,这叫小功夫;也就是我们讲,你真的能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无论什么境缘当中,你能够生欢喜心,你不会被外境所动摇,这是小功夫,佛家常讲「八风吹不动」。不要满足这小功夫!这小功夫你就能够觉察到感应,我心有感,有求于佛菩萨,佛菩萨真的就有应,你能够体会得到、觉察得到有感应。『此普照神之所见』,我们真的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自己会觉察到。好,今天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四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