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七

  日期:2011/9/16 16:57:0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七卷)  2001/7/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7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火神偈颂:

  【尔时普光焰藏主火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而说颂言。】

  说偈仪前面讲过很多遍,经里面有这么多的重复,它的意思非常之深,我们一定要能够体会。总的来说,不外乎「谦敬」两个字,对佛对老师要恭敬,纵然自己有所发明,也要功归老师。『承佛威力』,要不是老师教导,我们怎么能断烦恼开智慧?这是人心的厚道,绝不居功,你才能成就究竟圆满的大德;自己一居功就堕落,堕落是什么?傲慢。对同学要礼敬,『普观一切主火神众』,这是对同学的礼敬。千万要记住,天下自古以来没有自以为是的圣贤,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古人讲得好,书读多了,意气自然就平和,「学问深时意气平」。所以佛到了究竟圆满,入平等的境界。佛是平等心,有一丝毫傲慢,自以为是,都是功夫不到家。所以说偈仪里面含藏着这个深义,我们要知道体会。现在请看经文第一首:

  【汝观如来精进力,广大亿劫不思议,为利众生现世间,所有暗障皆令灭。】

  这是普光焰藏主火神,他得的法门是「除一切世间暗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他教导我们『汝观如来精进力』,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回头想想我们自己修学,有没有做到精进?如来是怎么成就的?就是靠精进力。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善根,世间善根有三种,叫三善根;出世间菩萨善根只有一种:「精进」,精进为菩萨善根。我们在这里看,没有错,菩萨靠精进力成就的。第一个他有恒心、有耐心,『广大亿劫不思议』,不是修几天,不是修几年,不是一生一世,是生生世世。生生世世干些什么?『为利众生现世间』,不为自己。大经上所说的「千处祈求千处应」,哪个地方有感,佛菩萨自然就应现,为众生。「为利众生」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个心量还小,十法界里头只有人法界,其它的九法界都没有想到。佛说「为利众生」这个意思是圆满的,十法界的众生,都要发心为他们服务。怎么个服务法?佛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是佛教给我们为众生服务的方法。「受持」是接受圣贤的教诲;「读诵」是学习,无有止境的学习,学不厌,教不倦,这是大圣大贤,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教学的目的是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暗』是无明,『障』是烦恼;总的来说,暗是痴,障是贪瞋,三毒烦恼。如何帮助一切众生把三毒烦恼灭除,众生的智慧福德就现前了。再看第二首:

  【众生愚痴起诸见,烦恼如流及火然,导师方便悉灭除,普集光幢于此悟。】

  这是第二尊,普集光幢主火神,他得的法门是「能息一切众生诸惑漂流热恼苦解脱门」,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从赞颂第三句,我们就知道他不是普通人,不是真的神道,他是诸佛如来示现在神道里面,「导师」,导师是对诸佛如来的称呼。

  第一句说『众生愚痴起诸见』,这个见是邪见、恶见,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怎么错?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背,这就错了,不顺法度。所以,愚痴是十法界有情众生造作业障的根源,愚痴!没有智慧。『烦恼如流及火然』,这是形容烦恼太多太多,无量无边,佛在大经上常讲,「八万四千尘劳烦恼」,八万四千还有个数字,依旧是举例而言,事实上那如四弘誓愿所讲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我们看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样的繁多,真的是无量无边,这个现象从哪儿来的?烦恼!也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所想的都不是真的,所以变现出无量无边虚幻的境界。《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切有为法包括世出世间,四圣法界在里头,都是从心想生。「烦恼如流」是形容它多,像地上的这些河流一样,太多太多了;「火然」是形容它的热恼,如流是形容它的多,没有办法止住。谁能帮助我们断烦恼?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这是『导师』,他们有真实智慧,他们有善巧方便,能帮助我们。导师的智慧、导师的善巧方便在哪里?我们今天唯一能够接触到的就是三藏经典,三藏经典是导师的智慧方便境界,留在我们世间,只要我们认真努力的学习,我们就能有成就,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不但出三界,出十法界。这一生圆满成就不是不可能,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正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果然具足,这一生就成就了。『普集光幢』他修的是这个法门,我们特别要留意菩萨的德号,他教我们什么。第三首:

  【福德如空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此佛大悲无动力,光照悟入心生喜。】

  大光遍照主火神,他所修的法门是「无动福力大悲藏解脱门」。无动的福力它里头加了一个福在里头,就偏重在禅定。如果不加这个福在里面,只说无动力那是福慧均等,当然福慧均等才是真正的禅定,加上福偏重在定上说。『福德如空』,这个空不能够当作「无」讲,那就讲错了;这个空是有,空有是一不是二,所以福德无有止境,『求其边际不可得』!

  十法界的众生都希求福德,聪明智慧的人希求的是究竟圆满的大福德;六道众生心量小,思想见解有限,所求的是小福德。愈是愚痴,他所希求的福德愈小,由此可知,福德与他的智慧、见解、心量完全成正比例。佛的福报究竟圆满,才能够帮助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佛『大悲无动力』。慧不动,我们学佛的人能体会;福不动,能体会的人就不多,究竟圆满的智慧福德都是称性不动的,凡是称性就不动了。落在意识里头,它就有动,无明是个动相。由此可知,要达到这个境界,不破无明怎么行?大光遍照神他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就成就无上菩提,他才有能力普度众生『心生喜』,佛家常说的「常生欢喜心」,孔夫子所说的「不亦悦乎」!第四首:

  【我观如来之所行,经于劫海无边际,如是示现神通力,众妙宫神所了知。】

  众妙宫殿主火神,他得的是「普能除烦恼尘解脱门」,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从偈颂里面看到的,我们如何学习?怎样把佛的教诲落实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关键就在这个『观』字,主火神是菩萨、法身大士,他看出来了。诸佛如来在无量劫中,在十方世界做种种示现、所作所为,菩萨都看出来了,唯有真正能看得出来,才有学处,才能学到东西;如果看不出来,你学什么?看佛如是,我们看菩萨、看祖师大德、看善知识,真正善知识肯定是如佛菩萨一样在这个世间作斯示现,这个示现都是真实利益众生的,细细去观察,都是舍己为人的,我们要留意,不能够疏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我们虽然没有亲自见到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记载的,冷静的思惟,细心的去观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观察哪些方面?观察他存的是什么样的心,他对于宇宙人生是怎样的一个看法,再看看他的生活行持,我们就生智慧。于是我们自己就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存心,中国人讲良心。

  佛的良心一丝毫没有损坏,现代人有不少人可以说良心没有了,完全变质。学佛的人良心也变质了,但是还有少分还没变,他还能觉悟。百分之九十九良心坏掉、变质了,还有一分还没变,这个人就有能力学佛,还有指望。从什么地方去观察?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造作种种不善,他还有一点心里不安,这就是良心还没有死尽;如果良心都没有了,造十恶重罪,他也不知道后悔,他也没有感觉得他不安。他那个感觉得不安是什么?是怕别人报复,没有感觉得他自己做的事情是罪过,他没有罪恶感,但是他有怕人家报复感,为什么?别人对他不起,他要报复,他不会原谅别人的;他就会想到,自己对别人不起的,人家也一样会报复;良心没有了。天良丧尽的人就是佛法里头所讲的「无惭无愧」,惭愧这两个心所没有了,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恶事他都能够做得出来。可是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绝对不是说做了以后就没事了。这一生即使你的福报很大,你做了很多坏事,你伤害了许许多多众生,由于你的福报太大,别人没有法子报复你,你的冤亲债主现前不能报复你,可是你要知道,那个怨恨永远不会消灭;到你来生来世,你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来荫护你,冤亲债主就来了。但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很长,为什么?你的果报决定在地狱,地狱罪受满之后,然后慢慢还债。你所杀害的众生,你要偿命;你欺骗夺取一切众生的财物,你要还债,这个事情麻烦了!真的你要多少劫你才能把这一世所造的罪业还清。

  如来的智慧,佛眼不可思议,他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经典里面这样详细的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搞清楚了,自己一定要知道像佛一样,这一生当中决定不做亏欠一切众生的事,决定不干,我们知道干了将来要还。现在造作恶业得的利益太小太小了,将来还债那真是得不偿失,我们何必干这个事情?为什不做好事,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不但不结恶缘,善缘都不结,结法缘好!为什么?善缘里面有情执在里头,如果没有高度的智慧,它的变化太大了,善会变成恶,善缘变成恶缘。所以佛教给我们结法缘,用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能用这种心,我们常讲的五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这种心跟一切众心无论结善缘或恶缘,全是法缘。真诚不虚妄,清净不染着,平等无高下,把所有一切善恶缘全都变成法缘,我们要学佛菩萨这样的本事。这是『众妙宫神』他能够了知的,『了知』就是契入,不契入你怎么会了知?再看下面第五首:

  【亿劫修成不思议,求其边际莫能知,演法实相令欢喜,无尽光神所观见。】

  无尽光髻主火神,他得的是「光明照曜无边虚空界解脱门」,所以他的赞颂里面,一开头说『亿劫修成不思议』,这一句讲的是时间;接着『求其边际莫能知』,这是讲的空间,这两句合起来就是无尽的时空,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想象到他活动的空间是多么广大,这是真正的福报。再回头看看我们凡夫,很可怜,六道我们单单讲人道,就在现前这个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一生没有离开家乡,生活的空间很小很小。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交通便捷,活动的空间稍微大了一些,可以到世界上、这个地球上各个地方去旅行、去观光,人数比例还是少数。不要以为是很先进的国家,我过去在美国住了十几年,我们一些邻居看到我们常常在国际上旅行,都投以羡慕的眼光,他们从来没有出过国,因为他们是属于中低收入,假期出去旅游多半是在附近一些地区,能够到另外一个州去旅游,已经非常难得。

  工业发达的国家假期少、假期短,在美国一般最长的假期是五天,所以我也常常告诉讲经说法的法师,到美加地区去弘法,你准备的讲演数据,不可以超过五天,不可以超过五次,为什么?他没有时间来听,五天全来听的很希有很难得,你讲五天,他可能来听个三天、四天,五天都能来听的不容易。所以在他们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他们最欢迎的是不超过三天,这最欢迎的,他的假期可以拿得到,五天假期不容易拿到。这是社会结构不相同,不像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我小时候,七、八岁的时候住在乡下,那个时候还是标准的农业时代,抗战之前,在我们安徽这个地区已经是相当落后,假期很长,乡村里面种田的人秋收之后,从过年来说,从腊八就开始过年,完全放假,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放假放到哪一天?放到二月二龙抬头,这才去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在这个时候,一般寺庙里面都举行讲经说法,喜欢听经的人可以到寺庙里面讨经单,在家人都可以,这一段时间可以住在寺院里面;寺院一般也都分内外,内院出家人挂单的,外院居士可以挂单,这么长的时间。寺庙利用这一个时间,时节因缘,来做接引大众的工作。佛如是,道、儒都如是,儒家也选择在这个时候讲学,儒家讲学一般多半利用祠堂,也有用神庙。中国放假期间长才能办得到,如果中国将来也走向工业化,人们的生活愈来愈紧张,休闲的时间愈来愈少,这对于人生的目的跟意义来讲,往下降低。

  人活在世间,古人常说总得选一点乐趣,你这一生才没有白活。如果一生都活得像牛像马一样,一天到晚在那里劳累,累了一生,不知道忙些什么,不知道为些什么,这个人生就很可怜!我们看到今天有许许多多从事于工商业的,物质生活过得不错,收入很可观,为了他的工作,为了他的生意,天天到国外去跑,一年在自己家里头住不了两个月,这种人太多太多了。世间有不少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非常羡慕,其实你冷静想想,他忙些什么?我们在旁边冷眼旁观,不干这个事!为什么?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天天忙着赚钱,人生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赚钱而来的吗?即使是赚钱,你所赚得的是你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怎么样经营都赚不到;命里有的,无论你做什么行业都发财,命里有。工作行业那是缘,你有因,因遇缘,果报就现前,哪里要那么辛苦?哪里要那么操心?这些事实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所以生活过得很苦、过得很可怜。我们学了佛,对于宇宙人生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才知道自己幸运,才知道自己有福,才真正知道佛菩萨、老师的恩德。怎样报恩?我们这一生能够过得很快乐,就是报佛恩,没有胡作妄为,思想言行都能够称性,都能够随顺佛陀教诲。

  『演法实相令欢喜』,这一句难得!要把诸法实相表演出来,在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与实相相应,实相是事实真相,这是为人演说。果然我们做得如理如法,必定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众生跟你接触欢喜,就起心动念想跟你学习,这个一定的道理。不能「演法实相」,如何能接引众生?如何能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所以为人演说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佛菩萨的精神,无有疲厌来做这一个工作,这是『无尽光神所观见』。第六首:

  【十方所有广大众,一切现前瞻仰佛,寂静光明照世间,此妙焰神所能了。】

  种种焰眼主火神,他的法门是「得种种福庄严寂静光解脱门」,所以赞颂里头有「寂静光明照世间」。前面两句『十方所有广大众』,我们从这里看境界的广大,这是决定要学习的。我们能力现在做不到超越地球,能力做不到心量要有。在这一个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众生,我们的心要常常关怀他,要常常念着他,如果有这个机缘,我们决定不辞辛劳去帮助他们,这就对了。没有缘,不必求,求是攀缘。「缘」现在人讲机会,没有这个机会;现在人讲创造条件,创造也有创造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拿什么创造?得有条件才能创造条件,都是缘成熟;缘不成熟我们有心有愿,我们的心愿是圆满的;有这个条件,我们的行就达到了,所以心量一定要广,机会一定要抓住,不能够把机会轻易失掉。『一切现前瞻仰佛』,「一切众生」瞻仰佛,一定要认识佛,他不认识佛,他怎么会瞻仰佛?所以认识佛教比什么都重要。特别是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教的人,还有一类,虽然接触佛教而误会佛教的人,这两种人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首先不必跟他讲经说法,先把佛教介绍给他,让他了解什么是佛教,这个很重要。

  『寂静光明照世间』,我们要学习的。特别是对于现代这个时代众生,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身心动荡不安,心动身也动,身动得太过分了。为什么?他看到这个社会大众都是这样动的,以为这个动是正常的,他没有看到有个静的。如果你表演一个静态的,会给他很大的启示,会让他真正去反省。儒、佛的教学,包括道家的教学都讲求静,都讲求缓慢,行住坐卧动作要缓慢,缓慢才显得稳重;过分的快捷,显得轻浮。儒佛不是不讲求敏捷,敏捷也讲,要在什么?要在静态里面显示出敏捷。佛家的拜佛,古时候佛家拜佛是胡跪,跟我们现在中国拜佛的形式不一样,胡跪是左膝不着地,一个膝盖着地,但是现在我们拜佛,看搭衣的时候能看出来,右面膀臂露出来,为什么?长者有事情吩咐你去做,动作敏捷,静中有动。经教上统统都有,在佛的戒经、在儒家的《礼记》都讲到。所以寂静是主、是体,敏捷是用,体用都表现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他态度非常稳重,办事非常敏捷,有条理、有程序,一点都不乱。「照世间」,展现给世间社会大众去看,就是表演,生活就是表演,工作也是表演。佛菩萨示现到这个世间,点点滴滴无一不是表演,都是利益众生,一分一秒都没有空过,这了不起!我们要是不懂得,你到哪里去学?你学个什么?下面第七首:

  【牟尼出现诸世间,坐于一切宫殿中,普雨无边广大法,此十方神之境界。】

  「十方宫殿如须弥山主火神」他的赞颂,他得的法门是「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解脱门」。我们看看这一首偈,『牟尼』这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诸世间』,这是华严的境界,不是这一个世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示现在无量无边的世间,分身、化身,正如经上讲的千百亿化身。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间出现,是千百亿化身里面的一尊化身。『坐于一切宫殿中』,一切宫殿不是一个宫殿,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是坐在菩提树下,他老人家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哪来的宫殿?佛所坐的地方就是宫殿,确实是坐宫殿,我们凡夫看不见,声闻缘觉菩萨他们看见,为什么?境随心转,圣人心清净,看到大地是琉璃地,七宝成就;我们心不清净,看到大地泥土沙石。没有离开这一个境界,各人看法不一样,我们看法,佛在树下,铺一堆生草在打坐;菩萨看的时候,这个佛上面有宫殿,七宝庄严,下面金刚宝座,这才真正显示出境随心转、相随心转。心是能转,相跟境界是所转。

  『普雨无边广大法』,我们要从十方宫殿神他修学的法门来说,「能灭一切世间苦」,那个「诸趣炽然」我们把它省掉。能灭一切世间苦,我们立刻就想到,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的,「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世间苦」,这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就是无边广大法,这个法能灭「一切世间诸趣炽然苦」。我们从这一个提示就省悟,知道怎样离苦得乐,知道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第八尊:

  【诸佛智慧最甚深,于法自在现世间,能悉阐明真实理,威光悟此心欣庆。】

  威光自在主火神,前面我们读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解脱门」,能到自在开悟一切世间,这要不是诸佛如来做不到,在教下讲这个人大开圆解,他才能做到。大开圆解至少都是法身大士,天台家所说的分证即佛,他不是相似位,他是真实位。第一句『诸佛智慧最甚深』,我们要知道这个甚深智慧我们具足,不是如来独有。『于法自在现世间』,最甚深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个智慧现前,必须无明要破个若干分,无明不破,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不会现前;般若智慧现前,于法就自在,这才能够自在现世间。跟诸佛如来一样,众生有感,立刻就有应,「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感应道交,绝不失时,非常有信用。『能悉阐明真实理』,这就是开悟众生,为一切众生演说诸法实相。威光菩萨做到了,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所以心欢喜。第九首:

  【诸见愚痴为暗盖,众生迷惑常流转,佛为开阐妙法门,此照方神能悟入。】

  光照十方主火神是『照方神』,他得的法是「永破一切愚痴执着见解脱门」,这个法门我们要换句话说,大家就更容易明了,就是永断妄想分别执着,这是我们非常非常羡慕的。赞颂里面第一句说『诸见』,就是我们所有的妄想、见解,都是根源于愚痴,愚痴就是无明,为『暗』为『盖』。暗跟盖两个字就是三毒烦恼,暗就是痴,盖是贪、瞋,我们根本无明、根本烦恼从愚痴来的。『众生迷惑常流转』,众生迷惑了自己的本性,流转于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佛为开阐妙法门』,这个事情确确实实世间人包括天人都不能够解决,佛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世间人确确实实有这个意愿,想了生死、出三界,但是没有办法;有这个念头就是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佛就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出现在这个世间,帮助大家满足他的愿望。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为我们说出三界、六道、十法界的业因果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只要把业因消除,果报就不见了。这个业因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在《出现品》里面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一语为我们道破,使我们产生了希望,产生了信心,进一步要求佛详细说明解脱的方法。《华严经》是最圆满的述说,理论、方法、境界都说得很多,说得很圆满。末后一首:

  【愿门广大不思议,力度修治已清净,如昔愿心皆出现,此震音神之所了。】

  雷音电光主火神,他得的是「成就一切愿力大震吼解脱门」。菩萨得法里面行愿具足,一切大愿是愿力,大震吼是行,以行践愿,愿就圆满成就。『愿门广大不思议』,简单的说就是四弘誓愿。『力度修治已清净』,四弘誓愿中心是第一愿,要完成第一愿,必须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第二句讲『力度修治已清净』,圆满了,烦恼断尽了,法门圆成了,佛道也成就了,他才能够如愿以偿。『如昔愿心皆出现』,这一句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虚空法界,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就是第一愿完全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另一种说法。什么叫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四弘誓愿一定要把它做到。从哪里做起?从断烦恼做起,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没有断尽,不能广学多闻。所以祖师大德教给我们,烦恼没有断就学一门,学一门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帮助断烦恼,「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是修定,定才能破烦恼,烦恼断了,智慧现前才广学多闻。所以现在人把四弘誓愿搞错了,前面两句忘掉了,只看到「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他只搞后头两句,前面两句不要了,怎么个修法都修不成功,错就错在这里,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六
下一篇:二零零一年讲于新加坡净宗学会 四百三十八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