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二

  日期:2011/9/30 15:24:18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六二卷)  2002/9/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62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五金刚轮庄严底海。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帝青宝庄严香水海右旋。】

  这都是往右面转的。

  【次有香水海。名金刚轮庄严底。世界种名妙间错因陀罗网。普贤智所生音声为体。】

  这一段是简单的介绍『金刚轮庄严底』这一个大海。『世界种名妙间错因陀罗网』,这一句着重在「妙」。「间错」已经是非常奇妙了,「因陀罗网」是个形状,就像帝释天的罗网,因陀罗网一样。间错,可见得它是重迭无尽。妙,虽然重迭无尽,它一点都不错乱,整齐、庄严,这个才显示妙。

  此地我们一定懂得表法的义趣,性德「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佛在大经上常说「唯证能知」,这些境界,实实在在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特别是对我们六道凡夫而言,没有法子想象的,只能在这个地方略知大概。最重要的,我们对佛要有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相信佛决定没有妄语,佛所说的样样都是真实。这是性德自然的显现,所说的都是现象;现象是「唯心所现的,唯识所变的」,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了正确的宇宙观。

  这一个大的世界也是以音声为教体,我们看它所持二十层佛剎。还是从最下面看起,请看经文: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莲华网。】

  这个世界的名称好!我们一看到这个名称,就知道这个世界清净庄严。

  【其状犹如须弥山形。】

  它的形状像须弥山的形状一样,大概跟我们的银河系很相似。

  【依众妙华山幢海住。】

  这是说这个世界的依住。『妙华山幢海』,它说的是什么意思?『众』是众多。「妙华」是表菩萨的行门,六度万行,这是「华」。「山幢」都是高、显之意。「海」是深广无尽。由此可知,这个世界的居民都是修大乘菩萨行的,而且成绩非常殊胜,我们从这个依住里面来看。

  【佛境界摩尼王帝网云而覆其上。】

  这是世界上空的庄严。

  【佛剎微尘数世界围绕。纯一清净。】

  跟我们前面想的相应,这是个大乘菩萨的世界。

  【佛号法身普觉慧。】

  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学习,『法身』难,如果没有广大的心量,这个「法身」的边际都摸不到。我们这不得已而求其次,要觉悟,『普觉慧』。

  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要提高警觉,要有高度的警觉。为什么我常常讲这些话?六道太苦,你没有能体会到吗?年轻人体会不到,情有可原。中年以上(在中国古时候三十岁是中年,现代社会就算把时间延长一点,四十岁,那肯定是中年)知不知道这个世间苦?你踏进这个社会,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非常艰苦。尤其是成家之后,再要是生的有儿女,家累!

  我们出家的同学有的时候懵懵懂懂,生活得到在家居士们的供养,不知道他们赚钱不容易,不晓得他们生活艰苦。所以这些供养如果不知道节俭,任意浪费,你知道这个罪多重?在家居士们恭恭敬敬供养三宝。我们今天出家,这是僧宝,这是有名无实的,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僧宝,在家居士供养,真得福,福田!

  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德能来接受在家居士的供养?古大德实在讲已经教导我们要提高警觉,「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同学们也都知道这四句偈,可是怎么样?没重视。有几个人在一个月当中、一个星期当中,能够想到这一句偈?我再告诉大家,古时候出家修行人,这一首偈是念念不忘。他们能成就,真修行,真正的改过自新,拿这个功德来回向,回向就是世间人讲的回报施主,以真正修行的功德回报护法。我们今天用什么回报?用自私自利,用贪瞋痴慢,我们今天用这个来回报,这个回报不得了,阿鼻地狱!

  这些话我说得很多,我看看大家,我不看别处,看我们自己道场里面四众同修,我天天讲,我仔细观察,好像没听见。为什么说没听见?在日常生活当中我没有看到大家改变,每一天生活还是老样子;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我不知道你来生怎么办!你跟我,我对得起你,我天天提醒你,你自己不觉悟,那是你的事情。

  我们从前出家,当小和尚的时候,师父偶尔提示,确实没有天天叮咛嘱咐。我那个时代出家人,说老实话,比现前你们这一代辛苦很多,知道苦。我出家,中年出家,三十三岁出家。这之前工作过,知道生活不容易,知道赚钱非常艰难,我们能够体会到居士供养不容易。自己一生过最低的,最低水平的生活。

  我在李老师会下十年,李老师看着我。我一个人生活,自己烧饭。老师说过几次:一个月你所有的费用超过一百五十块钱(那是台币),你就不是出家人。我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定在九十块钱,一天三块钱。我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那个时候我的同参道友、同戒的戒兄弟到台中来看我,看到我那个生活都摇头,没有想到过这么苦的日子。

  学教不容易!怕苦,你还学什么佛?生活过得好一点、富裕一点,都去做经忏佛事法会,有钱赚。做个三年法会,能够稍微节省一点,就能自己搞一个小道场。我是从来没有做过经忏佛事,从来也没有做过法会,一心一意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以后出来讲经,讲了十几年,有一点点小小的名气,我们那些同戒、还有师兄弟们觉得很讶异,讲经也能出头?没人想到的。

  佛法,明白其中的道理,如理如法的修行,不但开智慧,福报也会现前。开智慧,福报现前,都相当危险。怕什么?怕一念不觉。一念不觉,智慧开了的时候,所知障现前。为什么?贡高我慢,我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立刻就堕落。福报现前了,不知道节俭,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很危险。这个时候护法善神远离你,代替的是什么人?妖魔鬼怪!你的周边都是妖魔鬼怪,这些妖魔鬼怪帮助你造业、帮助你堕落。

  所以不论是开智慧,或者是福报现前,什么最重要?戒律最重要。果然能够严持戒律,不敢违犯,这个好,这个能保证你不堕落。智慧再高,佛经讲得再圆满,讲得天花乱坠,下了台,还是样样不如人。谦卑恭敬,不敢有丝毫傲慢,那个傲慢从心里头断,你才能断习气。不然的话,心里真的没有傲慢,傲慢的样子、态度还在,那是什么?习气!自己以为没有傲慢,不知不觉当中得罪很多人,菩提道上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障碍。

  所以初学,师、友是成败的关键。我亲近老师十三年;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如果不亲近老师,自己离开老师修行,那危险极了!十年没有离开老师,天天在老师眼底下,自自然然在守规矩。要不然老师知道了,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至于阳奉阴违,老师知道,不是不知道,他不胡涂。老师用什么态度?随他去,对他客客气气,礼敬诸佛,知道这个人不能成就。对于能成就的,能成就是什么人?依教奉行!老师就格外关心,全心全力来栽培你,来照顾你,把你根基扎稳。以后离开老师,还能够保住,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不至于堕落,老师的一番苦心。

  至于什么样的人能成就?能够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能够遵守老师的教诲。过失,当然不免,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哪能断得了?断得了,那不就成菩萨、成佛了吗?总是尽量克服。大的过失没有,小过失不免。大过失没有了,然后再从小过失下手,希望小过失也渐渐减少。真干!这是觉悟的样子。自己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在生活、学习里面法喜充满;物质生活再苦,精神生活丰富。所以不能不提高警觉,不能不觉悟,特别是出家同学,不觉悟就不得了!

  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提倡行门五个科目,简单扼要,容易记忆。你要是记不住,你怎么个修法?所以行门一定是简单扼要,「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每个同修都能记得住,都能说得出来。非常可惜的,你很健忘,境界现前的时候,统统忘掉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用不上!这个很可惜。怎么样用法?我在过去讲经曾经详细讲过。如果不能认真体会,不能落实在生活上,不叫修行,为什么?学了经教,对自己一丝毫的影响都没有,等于没学。希望真正发善心的同学们要留意。再看上面一层,第二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无尽日光明。佛号最胜大觉慧。】

  前面第一层世界,「佛号法身普觉慧」,这第二层『无尽日光明』世界,『佛号最胜大觉慧』,这是一再的给我们提示,不觉悟怎么行?觉,两尊佛的德号末后都是「觉慧」,「普觉慧」、「大觉慧」。觉,智慧就现前。

  现在学佛的人,出家人也不例外,修福不修慧。好不好?佛在经上有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他没有智慧,放不下贪瞋痴慢,来生堕畜生道,但是他修的福报很大,他投象,大象胎。这个大象是国王的乘骑,所以珠宝璎珞挂的一身,畜生享福。现在大象再没有这个任务,现在国王出去都有轿车,不再用象了。变成什么?多半变成宠物!我们看到许多富贵人家养的宠物,一看就晓得修福不修慧。福报享完,福也没有,慧也没有,麻烦就大了!第三层佛剎,这个佛号就有修福。我们来看: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放妙光明。】

  这个世界名号好,充满了智慧。

  【佛号大福云无尽力。】

  善学,会修,福中有慧,慧中有福,福慧双修。什么是福?戒、定是福,能引发自性本具的福报。不是讲修布施,修那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这是世间法,因跟果相应。「戒、定」,戒定是引发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智慧、福德。定,到一定的深度,智能就开了。

  世间人不知道持戒。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说得很清楚,「不杀得长寿,不盗得大富,不YIN得端正」,都是福报。五戒里头不饮酒得智慧。持戒的利益、持戒的功德、持戒的好处,说不尽!几个人懂得?几个人真正干?为什么一般人不肯修?说老实话,他不知道。如果真正知道五戒十善有这样殊胜的果报,谁不去修?谁不愿意去持戒?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对于因果的教育学得太少。我们所希求的欲望太多,不知道欲求真正的因缘,所以违理、非法的希求,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自己竟然无知,不知道自己造罪业,把自己过去生中所修积的一点福慧全都折损,一般人讲折福。

  折福,肯定障慧。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到老年的时候胡涂了,老糊涂!什么原因?原因不难理解。他在这一生当中没有修善,恶念、恶行天天在增长,长年累月,现世果报就发生了。愚痴、胡涂了,耳也不聪,目也不明,甚至于更严重的,得老人痴呆症。老人痴呆症决定不是你命里头注定的,你这一生的果报。古人有所谓四十岁之前是受前世业因的影响;四十岁之后,你要自己负责任。换句话说,四十岁之后的果报是这一生的造作;四十岁之前的果报,与前生有密切的关系。你要不认真修,你怎么能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印光大师一生劝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都劝导他念《了凡四训》。我们想想,这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叫他念经,叫他去念《了凡四训》?我想了很长的时间。这是一九七七年的事情,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看到弘化社出版的这些经书、善书。我看它的版权页,《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流通的量惊人。在印光法师那个时代,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艰难,居然印上百万册以上流通,使我们这些后学人看到确实非常惊讶。在那个时候体会不过来,在今天非常明显了,祖师这个做法正确。

  现在人把因果忘记了,《了凡四训》这个小册子,教学的宗旨就是「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恶报」,因果教育!果然搞清楚、搞明白,你自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会收敛。为什么?我希求好的果报,我不愿意受恶报,那你就不能造恶因。但是我们今天仔细观察,我们学佛的四众同学,敢造恶因的,大概一百个人里头有九十九个。我们这才知道印光大师苦口婆心提倡因果教育真实的用意。

  因果都疏忽了,都不在意,没救了!这个人肯定是三途人,来生人身得不到,肯定是三途苦报。念佛往生,那是他的一个愿望,决定不能往生。纵然一天念二十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念到像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像铜墙铁壁一样,能不能往生?不能!为什么不能?《弥陀经》上讲得很好,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佛号虽然念得多,你不善,你的心不善,你的行不善;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佛又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些话重要!你疏忽了,你不是上善之人。

  善的标准,佛给我们说的「十善业道」,是善的标准。何以知道这是标准?净业三福里面讲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讲净业三福的时候,我说得很清楚,这个三条第一条是「同居善」。你具备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能够具足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得的是「中品善」,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再能够修成「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我曾经说过!十善业道你都不具足,你没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念佛,念得再多,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自己每一天要反省:我够不够诸上善人的标准?所以李老师说:一万个人念佛,都求往生的,真正往生只有一、两个。道理就在此地。虽然念佛,心行不善,十善业道没做到,没法子去!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接着我们再看下面经文,第四层的佛剎:。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树华幢。佛号无边智法界音。】

  从世界的名称来看,这个世界佛陀教育非常普及发达。名号『树华幢』,「树」是建立,建树;「华」是六度因华,因果的因。所以从这个名称上来看,这个世界,佛陀教学的道场处处都是。过去在中国唐宋的时代,中国确确实实,这个小地区也是「树华幢」;大大小小的寺院庵堂遍布在全国各个地区村落。

  我小时候老家是一个很小的县分,我住在乡下,那么小的一个小村庄就有两个寺庙。我们小的时候就称大庙、小庙。现在我回到家乡去,大庙、小庙都没有了,大庙完全毁掉。寺庙在当时就是学校,这个地区人接受佛陀的教育,同时也接受儒家的教育。寺庙里头也讲四书五经、也教古文,甚至于还教诗词歌赋,教书法、教绘画,它真的是学校。出家人许许多多多才多艺,还有在家大德居士也参与教学,全是义务的。去参加学习,什么时候去都可以,因为它没有学制。人数多了,喜欢学什么东西,大家商量:来,明天我们开个班。所以没有学制、没有期限。因此机会太重要了,你要能抓住,要抓住机会。

  我们家乡文风很盛,明、清著名的桐城派,就是我们家乡那个地区;包括桐城、舒城、庐江,是以这三个县分为中心,桐城派。我们的边缘,巢县,北面合肥,南面安庆,这周边几个县分没有不读书的。农村里面小朋友都读书,都学写字,书法都写的不错。我学写字在家乡两年的时间,七、八岁的时候,九岁就离开家乡,就上小学了。小学里面有写字的课程,每一个星期有一堂,写毛笔字。到中学还是有,大概一个星期一堂。天天练,那是小时候在家里,父亲督促。我父亲那一代就比我好得多了,我这个是赶不上上一代。祖父那就更好了,书读得多!

  所以寺院庵堂在从前是学校。我所接触的时候,他们办这种学,我的印象很深,没有听过法师讲经。法师有做超度的佛事,有做法会,一年有几次法会。我们也去看,赶庙会凑热闹,没有人讲经。这是佛法给我们造成一个负面的印象。

  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就会联想到中国在唐宋的时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帝王护法,圣贤教诲普及到民间,社会安定,天下太平,那个功德很大,影响很深!到今天虽然大家迷信科学,把圣贤教诲都丢掉,完全抹煞,中国人心里面还是受古老的影响。由此可知,根深!两千年了!佛法正式传到中国,公元六十七年,今天两千零二年,根深蒂固!所以佛法将来再复兴,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看还是在中国。佛教经典最完善的,中文的译本;梵文本已经没有了,真的失传了。现在流传都是译本,西藏藏文的译本,巴利文的译本,但是比较起来,汉文译本最完备,分量最多、最丰富;大乘佛法的根在中国。

  现在我听说中国的领导人在极力提倡,希望佛法能够回到五十年前的规模,好事。但是佛法的复兴,最重要,人才!古人说的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才,不但要有学问、要有智慧、要有辩才,最重要的是德行!没有道德不能为人师表。你看佛法一出家,人家称:法师!你是教授佛法的老师,称你法师。自己纵然能够讲、能够写,没有德行,还是不能成就。圣贤教育,德行是根本,德行从什么地方表现?从戒律。儒家从礼,所以礼没有了,儒就灭了;戒没有了,佛就灭了。我们今天如果真正发心,把圣贤的教育再能复兴提倡起来,什么最重要?自己道德修养最重要。

  我对同学要求的不多,为什么?要求太多做不到,要求太高也做不到。我的东西很简单,指导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落实在《弟子规》,我不奢求、不好高鹜远。「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经讲过。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把它落实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一点都不过分,最低的水平,低的不能再低了。

  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要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是大乘的基础。地是心地,藏是宝藏,心地宝藏是什么?是般若、是德能、是相好,这是心地的宝藏。我也是讲得最低。佛在经上一般讲的心地宝藏是法身、般若、解脱。这个讲法一般人很难懂,他这个学佛的欲望很难兴起来。我讲得比较白,智慧、能力,相好就是福报,这个大家很向往的,听了能生欢喜心。我想要,我想要智慧,我也想要我多才多艺,当然我想要福报,我要相好;《地藏经》上就统统都得到!我就用这么几部小部经(《地藏经》比较大一点,其它都是小部的),奠定我们起码德行的标准。

  这个要做不到,那就算了,不谈了。要想帮助诸佛如来把正法重新恢复,久住世间,那说得好听的,假的不是真的。真有心替佛菩萨做一点事情,这个事情的确很伟大,继绝学,继圣学;圣学中断了,我们现在把它继续,给它接上,这很有意义。这是一桩大事,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一桩大事情,我们这一生遇到了。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这个机缘难得!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只有真正认识、真正明了的人才会发心来做这个工作。这个工作相当艰苦,本身要做出最好的演出,表演,为人演说!要真正让社会大众人看到会动心,对你尊敬就是对三宝尊敬;对你仰慕,就是对佛法仰慕。真正做佛门的代表,三宝的代表!看看你这个样子,像不像三宝?觉是佛宝,觉而不迷;正是法宝,正知正见;清净是僧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江泽民主席在中国,最近我听说讲三个代表,我们出家人是佛门的也是三个代表,代表佛、法、僧。你像不像?如果你还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你就把三宝毁掉了;你不是在兴三宝,你是在灭三宝。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有高度警觉,德行比什么都重要,所有一切法都建立在德行的基础上。你看净业三福,最后佛做总结「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世尊这个教诫比什么都重要;换句话说,你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的成绩都等于零。

  念佛没有这个基础,不能往生。《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十念往生」。十念往生,前面要具足这个德行的基础,净业三福!没有净业三福,十念、千念、万念、万万念,都不能往生。为什么韦提希夫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求生净土的方法,佛没有跟她讲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你想想这什么意思?你要想去吗?先告诉你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些条件都有了、都够了,再教你求念佛往生的方法。这个条件不具足,没有法子!好像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先把地基打好,然后再给你画图样,再怎么样盖法、怎么建筑;地基没有做,空的,再好的图样也盖不出来。我们学佛、我们读书连这一点都不懂,你还修什么?

  『佛号无边智法界音』,佛在此地教学,以什么为总的原则、总的方向、总的纲领?智慧,无边的智慧,这是总原则、总纲领。方法还不就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每一天为大众讲经说法,跟大众在一起研究讨论,帮助大众解答疑惑。「法界音」,这个地方显示出音量。从音量,你也就了解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没有这个心量做不了佛。

  再跟诸位说,没有这个心量不能往生净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的菩萨,虽然他是带业往生,他的智慧、德能、相好等同法身菩萨,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你要说我没有看到这些经文!是的,佛经上讲的跟我说的不一样,意思一样,说法不一样。佛经上讲的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有没有这一句?有,四十八愿里有,《无量寿经》上有。「皆是阿鞞跋致」,《阿弥陀经》上有。「皆是」,你要注意这两个字,「皆是」包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皆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还不是普通法身菩萨,七地以上,你就晓得这个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虽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七地菩萨平等,所以诸佛赞叹。十方世界没有这一桩事情,唯独西方世界有,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赞叹什么?就赞叹这一点。这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本愿威神加持!使一个烦恼没有断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样的果报,有这样的成就。这是十方许许多多菩萨梦寐希求而求不到的,没有遇到这个缘。如果有一个聪明人、觉悟的人听到这个讯息,哪有不希求的道理!太殊胜了!

  这个法门,人人都能修,人人都能成就!你为什么修不成?你不愿意放弃你的烦恼习气,这就没有办法,阿弥陀佛也帮不上忙。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你就成功了;换句话说,放下一切烦恼习气,你的德行就成就。

  净业三福里面教给你这些东西,就是放下迷、邪、染。不孝父母的人,不能往生;不敬师长的人,不能往生;没有慈悲心的人,不能往生;不修十善业道的人,不能往生。你们想想看,不就是这么几句话吗?如果这些条件我们都不具足,怎么能往生?我讲净业三福的时候,特别告诉大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做到了,那就是孝子,那就是好学生,那就是一个有慈悲爱心的人。前面三句话落实在最后一句「十善业道」,这是真实智慧!

  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法事里面也讲得很明白,往生要具「信、愿、行」。「愿」里面特别讲,念念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这真愿;四十八愿不相应,不能往生。有人告诉我,说现在有一个宗派专门提倡本愿念佛,我听了:好!本愿是四十八愿。不是,只有第十八愿,其它的愿都不要了。我笑笑:不能往生!中峰禅师讲得对,四十八愿,愿愿都相应才能往生。

  我讲四十八愿的时候也曾经讲过,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含摄其它四十七愿,这一愿才圆满;如果这一愿里头,不含其它的四十七愿,这一愿不能往生,那不是弥陀愿。弥陀的愿跟《华严经》上讲得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经上讲得那么清楚、那么明白,你怎么可以断章取义?如果说无意的,那是你胡涂,也造了很重的业;把这么多人这一生往生的机缘断掉,要背因果责任。如果说有意的,那你是魔王波旬子孙,你是来破坏佛法的。

  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古德都是这样说的,不是说其它愿都不要了。为什么说这两愿是核心?《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经里面讲到,上辈、中辈、下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单有一向专念,去不了。你像车一样,你只有一个轮,不能走!古人比喻说马车,两个轮才能走,你只有一个轮不能走。「发菩提心」是一个轮,「一向专念」是一个轮,两个轮,像鸟两个翅膀才能飞。

  这些道理,经论上、古大德讲得太多太多,怎么会听不懂?我想不是不懂,投机取巧的心理,侥幸的心理,「愈容易、愈简单愈好!你们念那么多经,修行那么麻烦,我们这个最容易、最简单,就能去得了了」。走着瞧!再看下面第五层:

  【此上过佛剎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真珠盖。】

  这名称也很好,『真珠』是宝!

  【佛号波罗蜜师子频申。】

  「真珠盖」是宝盖,宝当然是性德。这个世界也非常美好,殊胜庄严。佛在那里教化,以什么为宗旨?以『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我们常讲「六波罗蜜」,《华严经》上讲「十波罗蜜」,菩萨的行门!

  波罗蜜是圆满的意思。要直接翻?古大德翻经把梵语波罗蜜翻作「到彼岸」。娑婆是此岸,成佛是彼岸,超凡入圣,把我们凡夫转变为佛陀,这叫到彼岸。这个名号在古印度用的非常非常之多,凡是一桩事情做到很圆满,做得很好,都叫做到彼岸。所以跟中国人有个成语说「到家」,「你功夫到家了」,意思相同。所以是社会上最通用的一个术语。

  我们说画画,江老师的画画得好!我们看了之后,「功夫到家了!」这到家就是波罗蜜;写字写得好,功夫到家了;你炒菜、烧菜烧得好,你烹饪功夫到家了!都叫波罗蜜。所以我常常讲这句用「圆满」,圆满就是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它这个意思。布施,布施做得到家了,做得圆满了;持戒,持得圆满了;忍辱也修得圆满了,圆满就是波罗蜜。没有圆满,你虽然修布施,不能叫波罗蜜。那什么时候才叫波罗蜜?布施是对治什么毛病的?对治悭贪的。悭吝之心、贪婪之心真的断掉了,布施波罗蜜圆满了。你的贪心还没有断,你的悭吝还没有断(悭吝是自己有的不肯给人,舍不得给人),你还有这个念头在,只能叫你修布施,不能加波罗蜜。

  持戒是对治恶业的。实在讲,六波罗蜜是释迦牟尼佛开的六服药!治我们身心最严重的病毒。我们服了这个药,果然病根断掉了,就叫做波罗蜜。病根很深,服这个药不是一服药就能治好的,长期的来服用。医生讲一个疗程,这一服药叫你吃一个月,一天吃两次、三次不能中断。有的时候病重的,身体虚的,他叫你吃半年,叫你吃一年,你身体才能恢复健康。

  佛开给我们这个药方亦复如是,我们修布施,到什么时候把自己的贪心断掉,悭吝心断掉。我自己有的,别人缺乏、有需要,我能舍得;我没有的,我没有一念希求、贪得。有的能舍,没有的不求,布施圆满了。心里头还有希求,自己有的还贪恋,你只能再服药,你的病没好!

  所以要晓得布施度什么?度悭贪。持戒度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六波罗蜜!佛给菩萨开这六服药方治六种病!病治好了叫波罗蜜,圆满了。圆满什么?业障消除了,用这个方法消业障!你看看,悭贪是业障,恶业、造恶业是业障,瞋恚是业障,懈怠是业障,散乱、心不能集中是业障,愚痴是业障,这六波罗蜜消业障的!业障消除,性德不就现前了吗?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否则的话我为什么学这个?

  对世间初学的人讲,世间人没有志气,你要给他讲消业障,他不肯学。他希求的什么?我要求富贵,我要求长寿,我要求聪明智慧。他告诉你,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一种修法不叫波罗蜜,只叫财施、法施、无畏施,你得福报!这个福报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它不是波罗蜜,它得世间这三种福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得这三种。这一些名相术语,意思我们搞清楚、搞明白,自己学习不会差错,教导别人也不会指错了路径!真正能够自利利他。

  『师子频申』是比喻,比喻自在。「频申」是什么?狮子伸懒腰。我们在动物奇观里面常常看到,狮子在地上打个滚,伸伸懒腰,「频申」,表示自在。我们在名号里面体会到,佛在这个世界「真珠盖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记住这一尊佛的教化区,佛以这个为主,以六波罗蜜为主,以大自在为主。这个六波罗蜜成就,这六种障碍、业障消除,怎么不得自在?这个自在,真正解脱。「师子频申」,也代表解脱。

  所以我们佛弟子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懂得与六波罗蜜相应,这叫行菩萨道。如果不相应,赶紧改正过来,决定不能离开我常讲的净业三福、六和敬、六波罗蜜,一定要相应。能够跟普贤十愿相应,那最好了!那一点真难,心量不大,做不到。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一
下一篇:二零零二年讲于澳洲净宗学院 八百六十三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