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01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一集)  2003/12/2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1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李长者的开示,我们接着前面往下看,从「但以才堪见实即得」,从这个地方看起。

  「但以才堪见实即得,不论劫量,如觉城二千之众,善财为首者是」,这是长者举例来做证明,证明圆顿根性确确实实跟三乘不同。我们从这个地方也能体会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坛经》上讲的),他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不是大乘人。宗门讲上上乘,你看看跟这个地方讲的「见实即得」境界相不相同?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体会到上上乘人究竟是什么样的根机!我们虽然不是上上乘人,也能够略知几分。

  上上乘人对于究竟了义的大法没有怀疑,确确实实能够直下承当,这种人就是上上根人、上上乘人。三乘人,这边说得很清楚,不敢当,不敢承当自心是不动智,自心就是法性理体,自心就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唯心所现,一切剎土唯识所变,他肯定、他承认,他一点都不怀疑,以自心为修行的本务。所以他不论劫数,他没有时间的。我们看看六祖能大师会下,有四十三个人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教学在禅宗史上确实空前绝后;六祖以前没有一个人有他这样的盛况,六祖之后也没有一个人,一生教学当中有四十多个开悟的,没有。宗门到今天,早年倓虚法师说过,我从录音带上听到的,他在讲开示的时候提到。在他一生当中,他所知道的我们佛门里面这些大德们,参禅得禅定的有,他见过,听说过的当然更多了;开悟的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禅宗参禅要不开悟,他的修学将来到哪里去?四禅天,功夫更高一层的到四空天,不开悟就出不了六道轮回。

  生到四禅天寿命虽然长,寿命到了还是要搞轮回。要生四空天那就更可怕了,为什么?佛法里面讲八难,三途八难,八难里面第一个就是长寿天,长寿天就是四空天。你生到那里,你就遭了难了!为什么遭了难?那个地方没有佛菩萨去讲经说法。为什么?他们不接受,他们都以为自己证得般涅盘了;换句话说,寿命长!最少的都是两万大劫,非想非非想处天是八万大劫,这么长的寿命。这样长的时间你没有闻法的机缘,没有修行的机会,长时间受无明熏习,你说你麻烦不麻烦!所以佛说叫遭难,生到那里是遭难。不如四禅天,四禅天有佛菩萨去教化众生,他能接受;四空天就没有了。八万大劫有多长?经论里头佛常说,这个世界一次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换句话说,像我们太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想想看这个时间多长。四空天不依地面而住,所以星球成住坏空与他不相干。

  这是说明上上根跟三乘根性不一样。但是诸位必须要知道,不同的根性不是天生的,如果说天生的,各个人都是上上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不是上上根!为什么变成中下根?烦恼习气熏习成的,就这么回事情;每个人烦恼习气有厚薄,所以根性不相同。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根性不同原因之所在,只要我们把环境改善,虽不是上上根,能够提升到上上根。如果你是中等根性的话,你加紧努力就能提升到上上根,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可是这里面,《涅盘经》那首偈子说得好,「如是二心先心难」,这就是说你能承当,知道自心,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宇宙万法的本体,这个自心难,这是修行的先心。我们冷静的去思惟、观察,这样的人实在不多。但是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熏习成功?我给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熏成上上根种,只要你有耐心,决定不能间断,怎么熏习?读诵大乘。

  在中国历代,读诵大乘最普遍的,读《法华》、读《涅盘》、读《楞严》、读「般若」。有读《华严》的,比较少,原因在哪里?《华严经》分量太大,《法华》、《楞严》只有《华严经》的十分之一,《涅盘经》差不多是《华严经》的二分之一,「般若经」就更少了。读全部「般若」的不多,有不少是读大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最普遍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生受持读诵,把自己的根性从中品、上品一直提升到上上根,有!在《坛经》里面,你看他所举的无尽藏比丘尼,读《涅盘经》把自己的根性提高。法达禅师读《法华经》,读三千遍,《法华经》的分量,我们知道大概一天念一部,七卷《法华》一天念一部,三千部要十年,这才提升。印宗法师讲《涅盘经》。你看看他会下开悟的那些人,说四十三个人都是圆顿根性的,不太可能,而是读诵大乘经年累月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的,这是大有可能。

  关键是我们肯不肯下定决心,相不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不相信自己本性本善?如果真的相信,你就真正会回头,「我要反璞归真,我要返本还原,我要从种种不善回过头来,回归到我的本善」,这就是此地讲的「先心难」,你真回头了!假以时日,你的根性提升了,不定遇到什么缘,你就豁然开悟了。此地讲的「才堪见实即得」,才堪见实就是宗门里面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每个人时间不一定,有人两年、三年,有人二十年、三十年,总而言之一句话,持之有恒,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违背性德,叫真修行。随顺性德,任运自至,自自然然达到法身菩萨的境界,自然契入,没有一丝毫意思,更不会有一丝毫造作,自自然然;有一点意思夹杂在里面,麻烦就大了。这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续了一句,要纯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真正能做到纯善、纯净,是任运而至,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别人看不出来,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很清楚很明白。

  长者举「入法界品」,就是最后一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如觉城二千之众」,觉城就是福城,「善财为首」,他们这个团体觉悟了、明白了,都发了大菩提心,「路上发心,六千比丘之众亦是」,这个到经文的时候,诸位都能看到。在路上闻法了,缘殊胜,见到文殊、善财,听到文殊菩萨说法,他们也觉悟了。「智慧猛利,人类精奇,一闻晓悟,谦恕仁慈,专求大道,以利含生,皆是一生信满发心入位人也」,这段文很重要,我们要多念几遍。这个地方关键的就是智慧,「智慧猛利」,这个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人中的上上根人,长者在此地用「人类精奇」,我们中国人形容是「凤毛麟角」,希有难得。这个人有真实智慧,「一闻晓悟」,过去是没听说,一听他就觉悟了,他就明白了。你看看,这一明白,从他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能看得出来,他的性德流露了。「谦、恕、仁、慈」,你只看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真正觉悟的人,真正修行功夫得力的人。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就,拿这四个字来做个标准,衡量一下,就知道了。

  「谦」这个字我们有没有做到?自谦,一定尊重别人。「恕」有没有做到?能不能体谅别人?人都希望别人能体谅我、能原谅我。可是我绝对不原谅别人,这个不行!这四个字都是性德。「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希望别人怎样对我,我要先对待别人,这是仁,仁是二人,想到自己立刻就要想到别人。「慈」是慈悲,用慈他不用爱,慈是爱心,出自于真诚心,真诚心的爱,永远不会变,永远不会退心,这叫慈。世间人有爱没有慈,世间人的爱是情绪,变幻无常。我们看看现前的社会,离婚率有多少?这些已开发的国家,现在世界上科技、工商先进的国家,你看看他们。不要小看离婚率,离婚率才是社会动乱的病源,根本之所在,这是什么原因?不懂得爱,没有爱!

  日本江本胜博士做水实验,做了九年,他说,宇宙的中心就是爱跟感谢。他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就是这两个,一个爱,一个感谢,水反应的结晶非常美,其它都比不上它,他说这应该是宇宙的中心。他用音声跟它说「我爱你」,用种种不同的语言,几个国家的语言跟它说,结果都是一样。不同国家的文字的「爱」、「讨厌」,他做实验,两瓶水,一瓶贴爱,一瓶贴讨厌,用各种不同的文字来写,把它排列起来。凡是贴上「爱」的水的瓶子,结晶都是非常美;贴上「讨厌、我不喜欢你」,贴这个东西,结晶都是很不好看的。不是偶尔几次的实验,实验了几千次,得的结果都相同,肯定宇宙的核心是个爱。这个结论跟宗教教学结论完全相同。

  这些年来,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们只提出了一个共识,每个宗教都能接受,都不怀疑,我们从这个基础上出发来团结一致。这个中心理念是什么?就是爱,「仁慈博爱」,我提出这一句。世间所有宗教教学的宗旨就是「仁慈博爱」,其目的在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我就这么简单,用这句话来团结所有不同宗教。你看,佛家讲慈悲,佛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八个字就代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你看看,《圣经》里面说「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古兰经》每一大段经文里面,你都会发现「真主确实是仁慈的,真主确实是至善的」。所以,「仁慈博爱」这四个字,包括世间所有宗教共同的宗旨,江本胜的实验也得到这个结论。

  宇宙的和谐依什么?依仁慈博爱,这是天然的,绝不是人为的。从什么地方看?从一个家庭里面你去观察,家庭在初初结合的时候,一对年青人相爱,生下小孩,你在这个阶段里面,你看到自然的。再长大了,过了几年,变了,情形变了,变了什么?把自然的丧失掉了,违背了自然。家庭破碎了,夫妇离婚,小孩没有人管教,父母对儿女不负责任,小孩没人管教。于是很小他就犯罪,偷窃、吸毒,许许多多恶的事业他都干!他从小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他不懂得怎么爱人。所以,他的内心充满了怨恨,这样的人长大之后就是社会问题。谁制造的?谁要负责任?多想想不就明白了吗?如果从佛法因果上来讲,现前所受的是花报,果报决定在地狱;不是在畜生,不是在饿鬼,决定是在地狱。什么原因?你想想,他的所作所为,他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他影响的面有多大,他影响的时间有多长?你想到这一点,才知道他的罪很重!不是他一家人的事情,他破坏了社会的秩序,破坏了大自然的秩序。现在的社会,一个人在一生,结十几次的婚,离十几次的婚,很平常,他不知道因果可畏,完全不知道。

  江老师的「地狱变相图」,我还没有看到全幅的,我不知道江老师有没有把离婚、对儿女不负责任这个因果画进去?很可能他是画进去了,他有智慧,心思敏锐。他告诉我,「地狱变相图」不难画,我说何以见得?他说现在的社会就是地狱。这个话说得正确!现在的社会现象就是「地狱变相图」,活的,活生生的摆在你面前。他告诉我,「极乐世界图」难画,为什么?没见过,没有到过极乐世界,这要求佛菩萨加持。所以,我看到这四个字,我感慨很深很深!「谦恕仁慈」,这是表现在外面,「一闻觉悟」,那是你内里头的功夫,表里一如。悟了之后怎么样?「专求大道,以利含生」,不是为自己。修行、证果为什么?为利益一切苦难众生,这就是上上乘人,六祖说的上上根人。

  「皆是一生信满发心入位人也」,一生成就,信心圆满了,发心入位。这个「位」要查一查原文,看看这个字是不是「住」字?前面讲了,「任运至十住」。但是用入位也能讲得通,入住就更明显,十信心满入初住,发心住,入初住就是入华藏世界,离开十法界,这才叫超凡入圣,这才叫真正成就。为什么?这时候就三不退了,佛法里面常讲的「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绝对不会退到十法界。那他到不到十法界里来?来,会常常来。为什么会来?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到世间来是来教化众生的,虽然是教化众生,也是自利。为什么?因为他才十住菩萨,他还要不断向上提升,他上面有十行、十回向、十地,有等觉,才到妙觉。所以,应化在九法界自行化他,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教学相长」。

  任运的提升,自自然然,这里头就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个阶位。古大德常说,他们的修行跟我们九法界里面修行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九法界修行没有离开心意识,九界众生。他们?他们不用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识,第六识分别,末那执着,阿赖耶落印象。不用心意识,简单的说,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不落印象,他不起心动念。你想想看,这怎么个修法?这种修法,往后经文里头会说得很多。我们看看法身菩萨是怎么修的?他在九法界里头和光同尘。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细细在《华严经》你去观察揣摩,你才能体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今天连这两句,实实在在会念也会讲,真的来说,根本就不懂。为什么说不懂?如果你真懂了,你就做到了,你还没有做到,你不懂,真懂就真做到。为什么不懂?我们没有离心意识,没离心意识讲随缘,随缘里头拖泥带水,不干不净。

  我们恒顺众生,我们也随喜功德,有那么一点样子,跟菩萨所修的不一样!菩萨是真的随喜,真的恒顺,他没有起心动念。我们今天随喜、恒顺还是会起心,还是会动念,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着,不过是什么?程度轻一点了,淡一点了,哪里是真的随喜!哪里是真的恒顺!你要细细观察、你要细心体会,真正随喜、真正随顺,什么时候你要是看到了,亲眼看到,亲身接触到了,恭喜你,你真的悟入了。虽然没有证得,下面可以讲,你是信解发心。信解发心是什么?你没有证得初住,你已经入十信位了,初信、二信、三信,你入了这个位子。那就不容易了,你的方向、目标完全正确,你肯定是烦恼轻、智慧长,用功得力!你的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一月比一月轻;智能一年比一年增长,一月比一月增长。你的生活不管富贵贫贱,那不相干,你法喜充满,这个形象是肯定的。

  长者这几句话是让我们自己反省,也让我们观察真正修行人的形象!古人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你里面真的产生变化,外头样子就变了,相变了,起心动念变了,相变了,体质变了。再细心观察,你居住的环境变了,我们中国人讲风水改了,「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地方本来风水不好,我们现在人讲磁场,磁场不好,你真在那里修行,磁场变好了。所以,要不要请什么地理仙来看风水?用不着,那是假的,没那个道理。改风水从哪里改?从自己心地上改,从自己行为上改,我的身心改了,我住在哪里,这个地方风水马上就变好了。这里是很好的风水,住的人心不好,行不好,风水几年就变坏了,两、三年风水就坏了,境随心转。

  在自己身体讲,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我们居住环境随心转。如果你是大德,心量大,念念为法界众生,为全世界众生,你改变风水的范围就大了。你居住在这个地方,可能一百里之内的风水都变好了。如果是佛跟菩萨,大概是一千里之内的都变好了,那是真正得道的人,我们做不到。我们能够做到居住在这个地方,方圆十几里、几十里,那就是很好的功夫!所以,一个人有福,一个地方众生都有福。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李长者下面的《论》文,「若不信自心元是不动智佛者,即永劫漂沦,何能利人济物,如经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话说得好,我们应当学习。若是假使,假使不相信自己心(自心)原本就是不动智佛,你不相信、不能接受,你就迷了;你要是能信就觉悟了,你不信就迷了。这一迷之后你就「永劫漂沦」,这句话就是六道轮回,「漂沦」是讲六道轮回,漂是讲上三道,沦是沉沦,是三恶道,「永劫」是没有出头的时候。你在六道里面,所谓头出头没,漂上来就是头出,上三道,下去就是头没,沦落到地狱。你怎么能够利益众生?你怎么能够帮助其它众生?物就是九法界的众生,你不能帮助人,你也没有办法帮助众生。

  下面是举经文来作证,「如经所说,若自有缚」,这个缚就是烦恼、习气、业障,你怎么能帮助别人化解烦恼、业障?这不可能。自己烦恼不断,能帮助别人断烦恼,「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佛在经教里常说,你要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得度,你然后才能度人。有人看到这样的经文,于是决不做利益众生的事情,为什么?我自己没度,我要先度自己!他也是依据经教。经教,各人解读不相同,许许多多人死在经文之下。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读书人读了书不能够活用,死在句下,我们叫他做书呆子。学佛,读佛经,不能够大开圆解,执着在字里行间,就变成佛呆子,这样的人古今中外是大有人在。李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学佛不要学成佛呆子,你要善解经义。开经偈里面的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谈何容易!

  所以,你要善解经义,你可不能错解,可不能曲解了。这就是初学佛的人为什么要依善知识,原因在此地。常常把经教意思看走了样子,错解了,错解了害自己事小,害别人事大。所以我常讲,经文字字句句都是活的,没有一句一字是死呆板的,不是的。所以,经文深讲、浅讲,长讲、短讲,每个人讲都不一样。自己讲的,讲十遍,十个样子,讲一百遍,一百个样子,活的!佛在四依法里面教导我们,「依义不依语」,最重要的你要懂得他的意思,言语、文字没有关系,多一句少一句都没有关系,意思对了就行了。

  所以,佛经在中国的翻译,你看同一个本子,原文同一个本子不同的人翻,翻出来的经文不一样。我们看到《金刚经》就有六种不同的译本,《般若心经》有十几种不同的译本。你们看《心经诠注》,周止庵的,他把自古以来《心经》的译本统统收集在一起,你去看,好像有十几种不同的译本。你细细去看,大同小异,文字不一样,意思一样。这是佛教给我们「依义不依语」,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我们不依这个,我们依意思。佛还说了,不但我们「依义不依语」,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这个意思浅深、广狭差别就太大太大了。同是这一卷《心经》,经文不长,我们现在大家所读的是玄奘大师翻的,两百六十个字。他老人家翻的确实简单扼要,序分省掉了,流通分也省掉了,他所翻的是正宗分。你看看,其它译本里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统统都有,玄奘大师省掉了。

  这一部《心经》两百六十个字,十信位的菩萨学,十住菩萨也学,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也学,等觉菩萨也学。每个人体会的深度不相同,每个人讲解的也不一样,字字句句包罗万象,佛法妙处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这么妙?称性!性没有浅深,性没有广狭。所以,一个字、一句讲一劫也讲不完,一两句话也都讲出来,真是妙不可言。学佛贵在得旨归宗,你晓得它的宗旨所在,义趣所在,你才能真正得利益。帮助众生完全在缘分,一定要有利益众生的这个愿!你看看菩萨发愿,头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等我成了佛再来度众生」,你永远不能成佛。为什么?你自私自利。那怎么办?我学一句我跟众生说一句,我学两句我跟别人说两句。我没有开悟,希望别人开悟;我开悟了,我帮助别人,别人开悟,希望他帮助我。念念不舍利益众生的心!

  永远不间断去勤学,好学、勤学,亲近善知识,古人讲的参学,寻师访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觉悟,为的是自利利他。所以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在九法界示现教化众生,都是自利,教学相长你才会有悟处,你才会有进步;闭门造车,不跟大家接触,那叫钻牛角尖,走死胡同。所以,你具足参学的条件这个很要紧,参学的条件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你有这个能力你就可以出去寻师访友了。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要一出去,你必定被妖魔鬼怪诱惑了,当了别人的俘虏,你就很可怜了,正道失掉了。所以,参学是有条件的,没有这个条件,乖乖的跟老师。

  从前人跟一个老师,我们现在讲毕业了,以前叫出师,出师就是出老师的门,现在人叫毕业。什么时候毕业?每个人不一定,一个老师(在从前都是私塾教学,不是现在的学校),老师教十几个学生,教二十几个学生,哪个学生可以先离开老师,哪个学生不能离开老师,条件就是他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善恶、是非。有能力辨别,老师就可以说,你可以出去参学,就毕业了;如果你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善恶,你不能离老师一步。你离老师决定走邪道,决定迷失方向,没有能力!像走路一样,你不认识路,你要跟着老师,老师带着你走。到你认识路的时候你自己走,老师不再带你了。

  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的老师文殊菩萨。他在文殊菩萨会上得根本智,肯定自心是不动智佛,这是大善根的人。肯定宇宙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生佛不二,性相一如,这种见解、这种思想叫上上根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能够舍己为人,谦恕仁慈,这是一乘圆教菩萨根性。善财是这种根性,文殊菩萨把他当宝贝,为什么?这是能传法之人,一定要帮助他,成就他,果然在文殊菩萨门下他成就十信心满。十信心满,文殊菩萨就教他去参学了,离开老师以后就是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里面,有男女老少,有出家在家,有走的是正道,有走的是邪道。对于善财童子来说统统都得利益,只受其利不受其害,有这种本事你才能参学。你没有这种本事,离开老师,大概一百个都一百个走错路,老师确实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老师随缘,你自己走错路,你自己堕落,是你自己的业障!没法子救你。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两个同参道友,我们很投缘,三个人同年,大概命运也差不多,也都相同。算命算我们三个人福都很薄,有佛缘,寿命都不长,说我们三个人都是过不了四十五岁,我们都相信。四十五岁那一年二月走了一个,法融法师走了;五月又走一个,明演法师走了;到七月我生病,我很少生病,生病了,我知道时间到了。我也不看医生,为什么?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所以,一切放下,念佛求生净土,我关起门来念一个月,病好了。我知道那一年是该走的,我没走。我没有求长寿!

  我也真的很感谢佛菩萨保佑,没走。为什么?四十五岁那年要走,我要往生,我知道,我是凡圣同居土,品位不高,那么这多活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把我自己的境界真的是大幅度提升了。所以我深深感觉得,感受到寿命长很重要。为什么?许许多多地方,你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你不能悟入。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不是一闻千悟,中下根人,寿命长是有大利益。但是寿命长是能修,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的是真正确,一点差错都没有。他寿命五十三岁,他没有求长寿,他活到七十四岁,多活了二十年。这个二十年,他自己说了他没有求,那是什么?那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自然然延长的。我到今年寿命延长了三十多年,深深感觉得长时熏修利益不可思议。如果你没有寿命,长时熏修你就得不到。

  人,真正觉悟的人,人生在世什么可贵?命光最可贵,古人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我需要时间来熏修,今天的熏修是大乘佛法来熏修,这是无比殊胜。大乘法里头,尤其是希有难逢是《大方广佛华严》,比什么都殊胜。修净土,彭际清居士讲(那是了不起的人,不但儒释道都通,在佛法里头也是通家,禅、净、密、律他都通,一生不作官,学佛),他告诉我们,《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是他说的,他把《华严》跟净土看成一个,有道理!《无量寿经》确确实实经文开端第一句话,「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他把它看作大本、中本、小本;大本是《华严经》,中本是《无量寿经》,小本是《阿弥陀经》。经文有广略不同,义趣没有两样,这个话说得好!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他说出来,我们仔细去观察、思惟,一点都不错。

  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修净土,能够遇到《华严》,也就是说,你能够读到大本《无量寿经》,真正叫希有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用这句话来形容决定不过分。同时,我们又能够找到两位好的向导、导游,游华藏世界,游《大方广佛华严》,一个是清凉大师的《疏钞》导游,一个是李长者的《合论》导游,这当中又参加了一个道霈禅师,使我们这一次的参学得益多多。这种机缘,彭际清居士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碰到了应当珍惜,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勇猛精进,契入华严境界,求生净土。我常常讲,你不是生同居土,不是生方便土,你往生是实报庄严土,到西方极乐世界「华开见佛悟无生」,那个阿惟越致菩萨不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是你自己亲证的。你想想这个缘多殊胜,多希有!

  长者这几句话就非常重要了,你要一闻觉悟、晓悟(晓悟、觉悟是一个意思),谦恕仁慈这四个字你就落实了。「专求大道,以利含生」,含生就是一切众生,「一生信满,发心入位」。这在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地位?实报庄严土。要记住下面长者的警告,如果你要不相信自心原本是不动智佛,你不相信,那你在六道里头轮回还很长,你不容易超越六道,虽然学佛也不能超越六道,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再看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发心有两种,「是故发心有二种,一修信解发心」,实在讲这两种发心是我们能做到的。「但修十信解故,即如前十智如来,十首菩萨是」,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层,真的心满意足了。为什么?你确确实实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没有出十法界,但是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你只要是入了初信,就是圣人,就不是凡夫,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菩萨的断德跟小乘须陀洹相同,就是说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我们现在不要谈什么八十八,因为圆顿大法里头没有这个数量,总的来给你说,你的见解,对性相、理事、因果你的信解完全正确,你的见解没有错误。前面讲的,你相信自心是不动智佛,你有这个认知,真心不动,本来不动。迷了的时候是不是动了?迷了的时候还是不动。如果说迷了就动了的话,就不能叫真心,这妄心。真心还是不动,迷了的时候是妄动,真不动,返妄归真,这就行了,只要你肯回头。

  这个道理、事相、修行方法,我们在这段期间当中讲过很多遍,讲得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你虽然听了,你不会。为什么不会?你没有听懂!你如果真的听懂了,你的思想会改变,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会跟从前不一样!你真的受了佛法的熏陶,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性德。你会随顺自性,随顺性德,你不会叛离;你要不知道随顺性德,你依然迷而不觉。从哪里看?你不谦虚,你没有宽恕,你没有仁爱,你没有慈悲,这四种德你统统都没有,知道你没有回头。什么人回头?初信位的菩萨回头了。这是圆顿大法,你进门了,你虽然不高,才一年级,你真的是入学了。你是华藏学校里面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你入门了,你就了不起了,文殊菩萨都赞叹,文殊菩萨都对你致敬。从此以后,你的方向、目标完全正确,你走的是成佛之道,诸佛菩萨恭贺你。你肯定,我常常讲,肯定自性本善,肯定人性本善,肯定自己有佛性,众生有法性。

  本善、佛性、法性是一桩事,一而三,三而一,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起修,这还得了吗?所以这一发心就超过声闻、缘觉,这是初信菩萨,初信位的菩萨。他所修的科目就是前面讲的,「十智如来,十首菩萨」,到经文后面还要细说,这是你修学的科目,这个科目就是德目。世出世间圣贤教导我们的,自自然然都包含在其中,我们净宗所依据的「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圆圆满满在里面。你真的是圆顿大乘初发心的菩萨,三福圆圆满满你统统做到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亲尊师,你真做到了,自自然然做到,没有一丝毫勉强。你自己没有感觉得「我做这个好像有什么障碍,有什么辛苦」,没有,完全自然,做得很自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一般人讲到持戒:持戒好难,好不容易!菩萨持戒完全是自然的。我们今天为什么感觉得好困难?那就是养成了一个坏的习惯,现在要恢复正常,好像很别扭,很不习惯,就这么个道理。

  这里头最重要的关键就是认知,有了正确的认知,佛知佛见,什么都不难,为什么?本来是这样的。像这个地方长者讲的,「谦虚、宽恕、仁爱、慈悲」,这是本来就是这样的,哪里带一点点勉强!为什么你今天做不到?你迷失了。你本来是这样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是你在无量劫中,在六道轮回染上这些坏习气。染污的时间长,染污得太严重了,所谓是习惯成自然,把你自己本来的德行、本来面目完全迷失了;真正觉悟,立刻回头,一回头,原来就是!这四个德行也是长者随便捻出来的,略举!四德。说明回头的人、走成佛之道的人,以前迷失了,迷失了走三途、走六道,现在从三途、六道回过来走成佛之道;这一回头,德行立刻现前。我们要回头,不回头就不得了,不回头就是前面所说的「永劫漂沦」,李老师以前讲长劫流转,流转就是六道轮回,苦不堪言。所以第一种,真正有觉悟的人,真正发大心的人,行!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分,只要你真正觉悟。

  第二个,是「信满发心」,这实在讲我们恐怕做不到,这个发心是初住,发心住。「十住位初」,就是初住,「名初发心住故,即十慧菩萨,十个月佛,是其因果也」;十慧菩萨是因,十个月佛是果,这要十信修满了。所以,第二个发心是初住菩萨,发心住。第一个讲修信解发心,是十信菩萨,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努力一下有指望。如果真的我们到初信位菩萨,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不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这是大幅度提升。如果是第二种信满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土。你看看真正学《华严》,对往生帮助多大!太大了!

  不学《华严》,不懂《华严》教义,真正念佛往生成就的人都是在凡圣同居土,这给你讲实话。你要想向上提升,生方便土,生实报土,当然最有利益的是《大方广佛华严》,真正能够教你在一生当中提升品位,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没有这个缘分就不说了,没有缘分是什么?没有缘分读《华严经》,没有缘分学《华严》,所以不说了。《阿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没有这个机缘就是没有因缘。你有善根、有福德,老实念佛也行,但是多数都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就不错了!蕅益大师讲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也满足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下下品往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净宗法门不可思议。好,现在时间到了。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00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20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