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52

  日期:2011/10/6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五二卷)  2005/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52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二大段教化甚深,文殊菩萨问财首菩萨十随当中的第五句:

  【随其解。】

  在前面我们讲了很多,特别是就现前我们的学习状况,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能说不认真努力学习,虽认真努力但是没有收到效果,这必定有原因,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原因找出来。找出来之后我们才发现,不但中国儒释道的根没有了,放眼看世界上其它宗教,每个国家、族群古圣先贤的教诲跟中国一样,根烂掉了!没有这个根,这个东西是死的,像一棵植物一样,怎么样栽培都活不了。所以拯救根本那是我们当前的急务。

  拯救的方法,夫子教学的四科,第一个是德行,就是要从德行上扎根;第二个要培养基本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你有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我特别强调这两桩事情,希望大家用一年时间,一年的时间足够了,要把《弟子规》从头到尾学个几十遍,不断的重复。经文不长,把它编在早晚课诵里头,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那一年你念了七百二十遍,大概你可以念得很熟了;古文一个星期学一篇。一年你把这两样东西学好了,你不但是有了根,你的根活了。活了之后,纵然将来你有能力、有机缘广学多闻,可是我还是希望你专攻一经,长时熏修,一门深入。这个样子是什么?你做专家,你在培养后继的弟子。儒释道三教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可以复兴,这是大事业不是小事!从这里下手,这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我们看到『随其解』,这个解有二义,第一个是「随有深浅之解」。我讲到此地。第二那是究竟,「说诸佛菩萨之解化故」。这句我们要问,是我们现前同时进行,还是把它分做两个阶段?《华严经》上说得好,「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诸佛菩萨之解,在《华严经》里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就是到末后一着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我们要知道。那我们同时再学《弟子规》,同时再学古文,佛菩萨给我们讲的最高原则,我们也可以同时进行不放弃也没有障碍。怎么个学法?一句佛号老实念,时时刻刻不忘念佛。

  我们修净宗,净宗的五经一论我们选一部。《无量寿经》的分量最长,大概从头到尾诵一遍,经念得很熟的人五十分钟足够了。每天用五十分钟诵一部《无量寿经》,念一万声佛号,这是「诸佛菩萨之解化」,这是讲在现前这一年。一年当中我们的修学就抓到这个纲领,这个不杂。《弟子规》是行经,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做到不能违背,那就是属于戒律。持戒念佛!背五十篇文言文,昨天我跟诸位说了,我们可以把古文好好的念熟,念一遍录成录音带。你们现在都有耳机,随时随地也不妨碍工作,你用耳机跟着录音带去念。一天如果能念三、四个小时,一个星期我相信那一篇文章就能背下来,纵然不能背也必定朗朗上口,很熟,一年之后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将来你自己深入经藏,深入,我还是劝导选一部经,一部经、一部论,可以找经论的参考数据,一门深入。你用个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专家,将来在佛学院、佛教大学专教这一门课,在全世界弘扬,给后学做一个好榜样。绝不贪多,不做通家,我们做专家。再看下面第六句:

  【随其言论。】

  『言论』,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说「国俗教诲」,文字虽然不多,说得好!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信息、交通发达,常常有机会到其它国家去旅游、参学、弘法。这个地方就要注意到每个国家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个国家地区自古以来他们有他们的圣贤在那边教诲,我们要学习。为什么?这样才不至于发生冲突,才能够和睦相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不能叫别人学我的,要记住,我学他的,对立、误会、矛盾自然就化解了。我随他的,你才能够受到群众的欢迎,才真正能够做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所以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主动学习,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国家是小国,民族是少数民族,人口不多,他们老祖宗传下来那跟我们不能相比。不能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错了!你在那里制造矛盾,制造对立,安定和平决定不能落实,所以要学大乘教,大乘教是平等的。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同国家的人有佛性!不但一切人有佛性,古德讲(这中国禅宗说的),狗子有没有佛性?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有情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有很明显的情执、感受,统统都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那就肯定这个众生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他是未来佛。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本性本善,他为什么变成不善?不善是迷了自性,迷了本性。为什么会迷?没人教他,没有人提醒他,他被外面环境染污了。特别是我们现代的社会环境,那简直是个大染缸!你每天所接触到的,头一个电视、网络,这里面的内容是什么?暴力、色情、杀盗YIN妄。你从小天天就看,习惯成自然,这个不正常的你以为它是正常的,正常的不见了。

  佛家讲的所有的善行,儒家讲的礼,全世界所有宗教、圣贤讲的善心、善念、善行,讲得太多了。那是你自性里的本善,本来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统统丧失?没人教。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从全世界历史来看,我们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老祖宗。为什么佩服他们?他们懂得教育,他们重视教育。在全世界要讲教育,中国的历史是最长,理论、方法、效果都是非常非常的殊胜。在中国书籍里面记载,有明文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尧舜;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你就晓得这个历史是多么的悠久,非常重视教育。

  教什么东西?最简单用两个字就全包括了,「道德」。道就是大自然的法则,大自然的运行,这是道。人生活一定要随顺自然,譬如春夏秋冬,春夏秋冬这是自然的运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种五谷杂粮,我们的种植一定要随顺节气,它东西才能长得好。我们的生活也要随顺节气。现在连中国人也不学了,他不懂。这是从前老师给我们说了一点。譬如外国人喜欢吃冷饮,老师给我们说冷饮在什么时候吃?冬天。冬天外面是冰冻,凉的,里头也要凉,内外一样,身体健康,夏天吃热的。你们仔细看看植物,我们吃的这些蔬菜水果,凡是夏天都是热性的,凡是冬天生长的,凉性。诸位晓得白菜、萝卜这是冬天的,凉性,你在这个季节里头吃这些东西,身体健康。饮食、起居都要随顺大自然,不能够违背自然的运作,健康长寿!

  古人讲求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一定是当地生产的,为什么?当地生产的养当地人,不是外国生产的养你这个人,不是这样的。现在的人不懂,都要吃进口的,所以花的钱很多、很奢侈,并不健康。中国古籍里面所说的,你所吃的这些东西,五谷杂粮,你能够吸收它全分的营养。这个东西从哪里生产的?在你居住的地方三十里之内。中国里,不是公里。三十里,现在我们算的公里那就是十五公里。十五公里之内的范围所生产的五谷杂粮,你吃这些东西最健康的。现在哪有人懂?没人懂了。现在交通便捷,样样东西都进口,那个地方生产的东西是养那边人的,不是养你们这些人的。读中国古书很有趣味,它都能够说出一番大道理。五谷杂粮对自己的心肝脾胃肾,让你每个器官都能够吸收到它所需要的养分,成就你健康的身体。我们懂得这个意思,所以进入到其它的国家地区,首先要了解他的风俗人情,他的礼仪习惯。一切顺从,决定没有反对的,没有对立的,人家一定非常欢迎你,跟你和睦相处。

  清凉大师说「此六多约未发心前」,就是这六句,从随其时到随其言论,没发菩提心之前。包括一般的世间社会教育,包括小乘佛法,小乘没发菩提心。我们再接着看后面。「后四多约发趣已去」,后面还有四句,那是已经发心;换句话说,那是大乘菩萨。这小注里面,「言论二者,一随何国俗言说,二宜用何等言辞化故」。你看活活泼泼,不是死的,特别是在佛法。这是佛法我们不能够不佩服的。佛常讲「佛无有定法可说」,佛也没有一定的形相,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众生喜欢什么法,就给他说什么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佛的善巧方便。

  诸佛菩萨智慧德能都是圆满的,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了解这个意思,尽可能的(用现在的话说)适应环境。早年我住在台湾的时候,一些出家的朋友有缘分移民到外国,给我辞行的时候,我一定劝他,到外国弘法一定要随顺外国的人情世故,建道场不要建中国这种宫殿式的形式。为什么?人家一看,他心里会想着那是外国的文化,自自然然就生起隔阂。所以我就告诉他,佛教到中国,所有的寺院庵堂都用宫殿的形式,这你要知道,宫殿是中国本土化的,帝王、王子他们居住的地方是这种形式。这些帝王大臣对佛教也非常尊敬,所以容许佛教道场建立这种形式,这是尊敬,你一定要懂得。宫殿式的建筑不是印度佛教的,它到中国来在中国就本土化、现代化,讲求现代化跟本土化,要懂这个道理。

  我们到国外,如果你要是着重宗教教育,应该怎样建筑?建学校,大型、小型都没有关系,教学,这是大家很容易能接受的。如果着重在宗教仪式,我们建教堂,跟外国宗教这种建筑相似,他会很容易接受,他也会很赞叹、会很服你。为什么?你尊重他们的文化。就像佛教当年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建道场建中国宫殿式的,穿的衣服,穿中国的海青,饮食起居跟中国人学习,我们现在讲同化了,不知不觉他就有一家人的观念,展开佛陀的教化方便太多!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辞教化,就用什么样的言辞。这里头的意思很深,一定要看众生的根性。这个根性里头有大乘根性,有小乘根性,要清楚;有显教的根性,有密教的根性,有宗门的根性,有教下的根性,所以教学可以开多门。如果我们一个道场,一个道场有几个班级、有几个讲堂,这个讲堂里面上《华严》,那个讲堂上《法华》,另外讲堂讲三论、讲唯识法相,兴趣在哪里,你就上哪一个讲堂。

  佛教是教学,共同的科目三个。第一个是戒律,无论你是学哪一门,哪一个法门的,你不能不持戒,不能不守规矩。戒律,基本的戒律,《十善业道》,我们今天把它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是真正把《十善业道》落实了,所以戒律共同科目,德行。第二是法相唯识,理论的共同科。第三是净土,最后归宿的共同科。要有善巧方便,要知道怎样安排这些课程,选择什么样的课本、什么样的批注,用什么样方式来翻译,请老师来教学,能收到效果,帮助这个社会。特别是像现代,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能够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自身的幸福快乐。你的福慧年年增长,你的烦恼年年减轻,这要靠教学。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条,第七「心乐者,有所欣求」,这不能不知道。古时候中国的教育,经历代这些圣贤他们全心全力推动,收到很好的效果,人们一生当中欣求的是道德不是功利。古人所谓是「读书志在圣贤」,接受教育终极的目的是什么?是希望自己成为圣人、成为贤人。读书志在圣贤,不在名闻利养。今天这个时代,由于古圣先贤的教育,中国的传统教育,至少已经有三代、两代疏忽了。我这样的年龄,从小还看见过,这非常幸运。我们家乡是中国学术桐城派的发源地,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穷乡僻壤都有秀才在那里办私塾,乡村里面这些小朋友都会到私塾里面去读书,所以读书的风气很盛。可是时间不长,我记得好像我八、九岁的时候就改成小学。乡下的私塾改成短期小学,古圣先贤的书不念了,非常可惜!小我五岁的他就没有这个机会,看都没看见过,所以我还有机会看到。时间很短,一、二年就没有了。这一转眼七十多年了,所以有二、三代我们疏忽了,迷失了方向,愈迷愈深。

  现在人他心里面欣求的是什么?无论是中年人、年轻人,甚至于小朋友,你问他:你这一生当中,第一个愿望希求的是什么?他会毫不思索的答复你:钱。好像生下来,为什么来的?为钱来的。钱怎样能到手?要竞争,这麻烦就大!钱财竞争能够得到吗?如果竞争要真的能得到,我也会参加竞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诸佛菩萨、圣贤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不叫冤枉?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讲得明白,《了凡四训》。诸位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你就恍然大悟,我相信以后你活得不会那么辛苦,天天跟人家竞争,你就放下了。

  该有的准丢不掉,如果你要懂得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那就是今天有人所说的创造财富、有能力。我懂得财富的道理。人家命里头为什么会有财?佛经上讲得清楚,财布施。过去生中你财布施布施得多,所以你命里头的财库非常充实。命里头有财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的财源滚滚而来,不用竞争,自然它就来了。来了的时候应该怎么样?除了自己生活上必须要的受用之外,帮助一些苦难的人,要懂得布施。你要是真的会布施,热心的布施,无条件的布施,那你的福报可不得了,你命里头的财富倍倍在增长,你的财就愈发愈多。这是真理,不是用任何手段可以得来的,不是。

  佛说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要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三种是果报,你为什么不修这三种因?认真、努力、喜欢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看到人家需要,是很正当的,毫无吝啬立刻就施舍。法布施里面,我讲得很多。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有才华的作家,写得很好的文章印成书拿在外面卖,后面版权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那这个人聪明智慧会不会增长?跟诸位说,不会增长,因为他没有法布施的心,他的书籍一定是要卖钱,你决定不能够翻印他的。所以他的聪明智慧是一代不如一代,一世不如一世,他不修了!那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人的古籍,儒释道里面的善书。从前线装本的我看了很多,后面那一页「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哪有什么版权?这种人是法布施,他的智能生生世世在增长。

  无畏布施是救苦救难,看到众生有苦难,我们有能力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果报健康长寿。救苦救难里面,诸位想想,第一个应该是不吃众生肉。你想到众生可怜被杀害,所以想到这种情形你就不忍心吃众生肉。不吃众生肉就不跟众生结冤仇,这好事情,健康长寿。尤其是近代,近代的肉食,我是素食五十四年,我冷眼旁观这肉食很可怕,肯定不健康,肯定带许许多多的病菌。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你的身上奇奇怪怪病从哪里来?饮食。现在不但是动物,因为牠生长不正常,喂的饲料是喂化学饲料,让牠发育得很快,很短期间牠就长成了。那个肉里头有问题,不正常,这种肉吃的时候能好吃吗?对身体能有好处吗?一定要很冷静的去观察,不敢吃了!

  现在不但是肉食,连蔬菜,你看农药、化肥,蔬菜的样子很好看,味道变了。所以我们很幸运能够住在澳洲,我们的院子都很大,我们自己种菜,我们所种的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真的是健康食品。所以所求不能求物质享受,要求道德的提升,灵性的提升,那就对了。佛希望我们在这一生提升到极乐世界,提升到华藏世界,我们果然做到了,那就不负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所以我们要懂得众生心之所好,要满足他,确实可以。你说你希望发财,希望聪明,希望健康长寿,佛法里头有道理,只要你依教奉行,这三种果报你一定可以得到,那何乐而不为之?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下面第八句:

  「方便者,随所进趣」,它有两个意思,方便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随何进趣时」,第二「随用何善巧等化故」,这里面范围就非常非常的广大。方是方法,便是便宜,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合适的方法,这就叫方便。「随所进趣」,这个解释得很好,跟我所讲的意思完全相同。

  佛法的教学我们要记住,佛陀在经论上给我们说了一个原则,「佛无有定法可说」,佛的说法是随缘随机,活活泼泼。佛教学的旨趣,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而已。迷就是执着,所以破执,众生执着有,佛就讲空,用空来破你有的执着;众生执着空,佛就讲有,佛哪有定法?佛的法破你的执着,无非是叫你一下省悟过来,放下就是,不能再执着了,不要再分别了,破妄想分别执着。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着有种种不同,很复杂,所以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这个方法、这个法门没有别的,就是破妄想分别执着而已。破尽了,妄想执着没有了,告诉你佛法也没有,你要执着有佛法又错了。所以《金刚经》上佛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不是真的,所有一切法都叫方便法。

  佛门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所以佛法都是方便法。方便法怎么能够执着、怎么能分别?所以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就对了,那就是诸佛如来的境界。要有丝毫执着你就迷了,起心动念这是迷得轻的,分别就严重一些,执着是最严重的,迷得最重的是执着,所以果报就有十法界。三种迷惑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着,六道,六道众生。三种里面断掉一种,不执着了,还有妄想分别,那就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如果是分别也没有了,还有微细的起心动念,那他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他生到华藏世界去。《华严经》末后,文殊、普贤又给我们介绍一个极乐世界,也有不少人到极乐世界去了。凡是生华藏、生极乐,分别执着都断了,这个道理你要懂。

  帮助众生不能不知道方便,不知道方便你就没有法子帮助众生。所以慈悲怎么落实?慈悲就是落实在方便。我们看看现代这个世间人心浮气躁,定不下来。大学里面请我去讲演,给我的时间二十分钟,我就问为什么时间这么少?以后才晓得学生没有耐性。学生能够坐在那里不动听你二十分钟就了不起,超过二十分钟他心动了。这也算是方便法,他只有这么大的定功,所以时间缩得这么短。像我们在此地讲《华严经》,我们一集两个小时,当中休息几分钟是便利于卫星电视换片子方便。平常我一天讲四个小时,我们这个地方有不少同学一天坐在这个地方听四个小时,这种功夫超越现在大学生就太多!不说别的,你能坐四个小时,这也是定功。所以就愈来愈没有耐性。

  可是有一种情形发现他有耐心,看连续剧、看因特网,看二、三个钟点他睡觉都忘掉了,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所以我就想我们能不能把经典里面的教诲内容编成连续剧的剧本,拍摄连续剧。用连续剧的方法来弘扬《华严经》,我相信那个效果一定比我在此地讲经的效果要大,我想了很久。《华严经》里面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可以拍摄五十三集,一集两个小时,长的三个小时,短的一个小时。这都是方便,「随所进趣」,进是精进,趣是趣向,众生喜欢这些。现在还有一种也是大家很喜欢的,卡通、漫画,把它制成卡通片,都是好办法。

  所以我在早年的时候都想到,几十年前我讲过,现代弘法的道场不是寺院庵堂,是卫星电视台。我说这个话的时候在中国还没有网络,所以我只讲到电视,无线电广播。现在因特网很发达,看样子再过几年可能它把电视也取而代之了,我们不能不留意。这些科学技术我们要会用,用在弘法利生,用在传播伦理道德,这对全世界人产生正面的影响。

  现在有几位年轻人真正发心,我很佩服,非常赞叹,把自己的工作辞掉,发心来讲中国传统文化,讲老祖宗怎样教化后代的子孙,讲《弟子规》,如何落实道德的根本。这我事先没想到的。缘成熟了,中国的国运好转了。中国的国运转了,会给全世界带来幸福,带来安定和平,我看到非常欢喜!这些年轻人,我跟他们说:我年岁大了,现在要退到第二线,第一线弘法利生要让给你们,我们退到第二线当护法来护持年轻人,来帮助他们扩大教学的效果。所以我们想应该是在最近的未来,两个月顶多三个月,年轻同学们所讲的课程就会在我们华藏卫视播出,在我们的因特网播出。不必说这个因特网跟卫星都是我一个人的节目,我们人就多了,我希望是愈多愈好,将来顶多每天二十四小时我占一个小时就足够了,其余的时间都要让给你们。现在看看这个愿望愈来愈接近,应该可以落实,没有问题。这讲方便。大量流通,还要搞光盘,CDVCDDVD这些技术。这里面当然很重要的要翻成外国的语文,我们要找人做这个工作,可以向全世界流通,把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学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有缘能看到,我相信会有很好的效果。

  在这几年当中,我们的讲座是从来没有停断过的,有少数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讲座,听了之后,他们有很深的感慨,认为做人应该要这样。这就是听了《十善业道经》、听了《弟子规》,欢喜!做人应该要这样。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经过这些接触,我们有信心,中国古圣先贤传统的教诲一定能够得到全世界大众的肯定、欢迎、接受。那就真的应了汤恩比博士的话,二十一世纪解决社会问题,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孔孟的教诲,大乘经教的教诲。真的被他说中了。再看第九句:

  【随其思惟。】

  「思惟者,依法求义」。法是方法,思惟有方法。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依这个方法你才能明白义理。它也有二义,「一者随思求何义,二者说云何思化故」。这里头意思有浅深不同。在初学学教义,这是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告诉我,上等根性的人学教理,什么是教理?能贯通一切法,一通一切通,这是教理,上根利智。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那怎么办?老师说不得已而求其次学教义,义理。义理能通一宗,也可能旁通二、三个宗,义理。李老师这样子勉励我。决定不能够执着经句,执着经文的文句,错了。他老人家所讲的跟以后我们看到《大乘起信论》所讲的相同。《起信论》里面,马鸣菩萨教我们学习的态度,「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求什么?求教理,这是上上根人。我们虽然读了,意思也懂得一点,不是我们境界,做不到,做不到是一桩事情,不能不知道。

  尽可能在经教里面悟它的义理。你能够把言说、名相、起心动念把它控制住,一心一意去学习。学习的方法古人讲得好,「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心是清净心,你的心是真诚心。对照经本去读,读的时候不要想里头的意思,字字句句念得清清楚楚。这是什么?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经是戒学,规规矩矩、恭恭敬敬;读的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修定;定久了,不定什么时候豁然开悟了,不定是哪一句,在里面一下开悟了。每个人的悟处都不一样,而且这个悟处常常有,所谓是积小悟就变成大悟,积大悟就变成大彻大悟。你要懂得方法。

  第二个说「云何思化故」,这也是在思惟里面。你知道观机,像菩萨所讲的「十随」,十随是诸佛如来观机。这十条是从纲领上说的,细说,每一条里头都有十条,就有一百条;一百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十条,就一千条。你这样才知道诸佛如来观察的微密,经上常常赞叹「微密观照」,我们对这一句话很不好懂,很难体会什么叫微密观照。我们是看十面都不容易,粗心大意,十随都照顾不过来。十十成百,我们哪有这个能力?这就常常想着佛怎样帮助众生觉悟?菩萨怎样帮助众生觉悟?乃至于这些古圣先贤,其它宗教里面的创始人,我们读他的经典,他怎样帮助人觉悟?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有体会,知道在当前这个环境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方法。譬如现在这个世界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在提倡多元文化,重视宗教族群的团结,好事情。因为信息发达,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点点滴滴的小消息,全世界立刻知道;交通方便,飞机还在不断的改进,科学家的预测,将来飞机环绕地球一周不用一天就能办到。说美国到中国,横渡大西洋四个小时,地球变成一家!这个关系多么密切。

  所以族群、文化、宗教,这里头决定不能有隔阂,不能有误会。要怎样把对立、误会、隔阂消除?最重要的方法是互相学习,这根本方法。彼此互相往来,这是表面,这是外表。要真正讲到实质,一定要互相学习,那就是譬如我们佛门弟子,我们一定要很认真的学习其它宗教经典,才真正能跟他相处。我们在他经典里面发现很多宝贵的东西,自然对它就尊重,不敢轻视。一看到不亚于佛经!那种恭敬心从内心里面生出来,不是表面的。所以说彼此互相认识得愈深,你那个诚恳的心自然就流露出来。

  我们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大乘的菩提心,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二无别。所以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皆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众生的真心,那现在为什么你不真诚、你不清净、你不平等?统统是受外面环境的染污。所以儒家讲那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大家都一样,跟诸佛如来一样,跟诸大菩萨一样,跟神一样,跟上帝一样,没有两样,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今天求学,求学所为的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我曾经问过郑石岩教授,这是早年他刚刚在辅仁大学教书的时候,一句话「诸法实相」,《般若经》上讲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用六个字来说,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全都包括了,真正是大学问!

  我们跟佛学习,这是绝对正确的。跟佛学习,你对佛不能不认识,你怎么认识佛?你要读佛的传记,传记在《大藏经》里面。我初入佛门的时候,章嘉大师就介绍我读佛的传记。两种,一个是《释迦方志》,一个是《释迦谱》,都是古人写的。这是老师把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我要了解他,我要认识他,这发心跟他学习,佛存的是什么心?佛说的是什么话?佛一生干的是什么事?舍己为人,教化众生。所以我们读了之后,我们感动、佩服。释迦牟尼佛这个人,要用今天我们社会一般的看法,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现在人用这个名词。他本身这一生的行谊,那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要报酬,没有收人家学费。孔子还收一个束修,释迦牟尼佛没有,释迦牟尼佛每天去托钵,学生们跟着一起出去托钵。所以他的身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太伟大!

  帮助一切众生最究竟的、最圆满的、最有效果的,是帮助他觉悟,是帮助他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才叫彻底解决问题,这叫慈悲救济。不是说你没饭吃,我送一点东西给你吃;你没衣服穿,我送几件衣服给你穿,这是救急,只能救一时,不能永久。佛的方法是救你的永久,你只要觉悟了,你智慧开了,你的能力现前了,你就可以过很好的生活。知道一切法,你看性相理事因果,中下根性的人,性相很难,理事也不容易,因果容易。我种善因,我会得善果,真干,真干他就真的得到了。袁了凡先生听云谷禅师的开示,依教奉行,他的命运就改了,每年的收入增加了,财布施的果报;每年参加考试名次提前,法布施的果报;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四岁,健康长寿他得到了。你要问他怎么来的?三种布施,他懂得修因!没有别的,这个东西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算是很有幸,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也就是二十六岁这一年,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读了非常受感动。在年轻的时候,了凡先生所有的毛病我全具足,他老人家的智慧、福报我不如,我的前途比不上他,于是我也努力学习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我确实没有求富贵,没有求功名。我这个行业,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他说:你还是走这个路子好。大师问我:你在这一生当中想干些什么?我说:我从小就是这一个念头舍己为人。他老人家听了之后,那你出家走弘法利生比社会哪一个行业都好。我想想有道理,所以我出家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学经、讲经、弘教,一生我的方向目标没有改变。没有求财,财富不缺乏;没有求长寿,真的寿命延长了。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跟我算命都过不了四十五岁,我明年八十岁了,我的功夫超过了凡先生。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点都不假!你要真正有所求,你不到佛门,你到哪里去?可是佛门里面的求,这是老师告诉我的,「如理如法」,你要懂得理论,要懂得方法,不如理、不如法你求不到。如理如法求,有的时候也求不到,这什么原因?老师很慈悲,怕什么?怕我求的时候没有感应,我就退心了、就不相信了,所以预先就跟我说:当你有求,求不到是你有业障,不是求不到,你的业障把你的希求障碍住了。那这事怎么办?消除业障,忏悔。业障消除之后,你所希求的自然就有感应,它就现前了。我这五十多年来屡试不爽,我有信心,不是偶然的,这是真理,现在知道完全是感应。特别是日本江本胜博士那个实验,我非常欣赏,跟佛法讲的相应。

  我们今天如果真正希求世间灾难化解,和平能够实现,可不可以做到?可以,只要全世界的善心人,我们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时间就是同步),从自己内心、真心里面来祈求,祈求这个世间灾难化解,和平落实。如果统有这个信念,人要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江博士不过是五、六十个人,在日本琵琶湖那里做一个实验,求湖面上的水干净。水是染污、肮脏的,那个地方风浪很大,祈求风平浪静,水干净没有染污。五十几个人,他找了一位法师,大家在那里做祈祷,祈祷一个多小时,三天之后,湖水果然干净了。他照的有照片,祈祷之前跟祈祷之后。祈祷之后就是三天之后风平浪静,湖面从上面能看到底,干干净净。

  由这一桩小事带给我们的信心,只要我们真诚的祈祷。现在我们华藏卫星提示每天我们做两次祈祷,时间一次是半个小时,好像是一个星期一次,我都搞不清楚。呼吁全世界同步,同步的力量很大,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我们这个心念超空间。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在同时,同时里头有时差,我们要把它注意到,同时来祈祷效果很大。祈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这思惟求义。末后一条:

  【随其观察。】

  「观察者,如说修学」。这个好,所以『观察』是如说修学。因为你在《十善业道经》上看到的,佛教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一法就是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观察是什么?观察是如说修学。常念是心善,思惟是思想善,观察是行为善。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障难你全部都化解了。我们要相信「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要相信。世间灾难再多,我们能够存善心、念善念,如说修行,我们在灾难里面可以不受灾难,这我们自己有信心。再大的灾难,死伤严重还有少数生还的。那些少数生还的必定有善因,善因善果!

  「观察二者」,第一个「如修学时」,第二个「称宜为说观察相故」,后面这意思深了。财首菩萨下面的答复,这十种甚深都着重在后面的意思,后面才是甚深。前面我们中下根性都可以学,所以如说修行就非常重要。如说修行何以说观察?这个意思要懂,佛法的修行常常说修观,什么叫修观?不用心意识,观照,照住,照见,如说修行,这个意思很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下一堂把这个意思再补出来。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51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353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