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华严经

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11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一一卷)  2007/8/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1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我们看四十四光最后一首偈:

  【因缘所生无有生,诸佛法身非是身,法性常住如虚空,以说其义光如是。】

  第一句因缘,什么叫『因缘所生无有生』?世尊常常跟我们说「诸法因缘生」,说得最多的就是缘生。什么叫因缘,我们要简单的说明一下。「因缘,一物之生」。无论是动物、是植物还是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都用一个物来包括,就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它有因有缘。因,「亲与强力者为因」。也就是说这因缘里面很复杂、很多,第一个因是什么?这力量最强的,我们称它为因。譬如植物,植物跟它因最强的是种子,所以种子我们就称它为因。种子之外,它需要土壤、需要水分、需要肥料,甚至需要人工去照顾,那统统是缘。所以有因没有缘不能结果,有种子,种子放在瓶子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结果,有缘没有因也不能结果。因缘会合,果报它就能现前。任何一物,动物、植物、矿物,都离不开这个定律。所以用亲、用疏来做对比,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这就为缘。因跟缘两个字底下举了例子,它这也举了,「例如种子为因」,「雨露」这就是水分,「农夫」这是耕耘,这是缘。「因缘和合而生米」,粮食是这么样生长的。

  长水法师在《楞严经》批注他有这样的解释,「佛教因缘为宗」,确实佛在经上是说过,佛法因缘生,所以是以因缘为宗,宗就是主要的,「以佛圣教自浅至深,说一切法,不出因缘二字」,这是学佛同学都明了的。《维摩经.佛国品》批注,罗什大师讲「力强为因,力弱为缘」。僧肇大师加以批注(罗什是鸠摩罗什,僧肇是罗什大师的学生),「前后相生,因也。现相助成,缘也。诸法要因缘相假」,因需要缘帮助它,缘需要因,然后才能够成立。这因缘两个字我们有简单的认知。

  佛在经上常讲四缘生法,你看他不讲因,讲四缘,四缘生法。其实四缘第一个就是因,后面三个是缘。我们要晓得,任何一法生起来,《华严经》上说无量因缘,哪里是四缘,哪有这么简单!无量因缘,佛在教学的时候,他把它归纳、简化,让学习的人容易记、容易体会,总是用归纳的方法,把无量的缘归纳为四大类。就如同菩萨在因地修行发愿,你说那个愿有多少!多少菩萨发愿,我们自己学佛也发愿,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无论是过去菩萨、现在菩萨、未来菩萨,所发的无量大愿归纳起来总不出这四大类,四弘誓愿不出这四大类。无量因缘归纳也不外乎这四大类,所以叫四缘。

  古时候翻译叫旧译,大概旧译跟新译是从玄奘大师做界限,玄奘大师以前翻的我们都叫旧译,玄奘大师所翻的称为新译。唐朝时候翻经最兴盛的时代,有这个说法,这我们要知道。「旧译曰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就这四种四大类。「新译」,这是用玄奘大师的翻法,玄奘大师翻的是「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这顺序是相同的,翻译里面就是次第缘翻成等无间缘,缘缘新译为所缘缘,意思更清楚、更明白。

  这四种缘也要介绍一下。因缘举的例子是以人,我们得人身到世间来不离开因缘。因,「六根是因」,眼耳鼻舌身这是因,「六尘是缘」,外面六尘是缘。「如眼根对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我们眼见色,眼根是因,这是讲什么?讲识怎么生出来的。眼为什么会看见?耳为什么能听?能看的是眼识、能听的是耳识,它从哪里来的?根跟尘相接触这当中就生识,识就生起来了。因缘,我们从这个例子就知道因是什么意思,缘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讲「次第缘」,也就是玄奘大师讲的等无间缘,次第缘就是等无间缘,等是平等,间是没有间隔,这个次第。「谓心心所法」,心是八识,有八个心,心所有五十一个心所,心所实在讲就是心理作用,所以它是跟着心一起起来的,这称为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所以叫次第缘,也叫做无间缘。它不能够中断,中断果不能现前,它不能中断,叫次第缘,也叫等无间缘。第三个是「缘缘」,就是所缘缘,这说「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起,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第四个叫「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这个境是境界,眼以色为境界,发起眼识;耳以声为境界,发起耳识,耳识能听,眼识能见。「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这都叫做增上见。这是四种缘简单的说明。

  但是这个说法还是不太好懂,我们还是用植物的种子来做比喻,大家就好懂。譬如我们种瓜,瓜子是亲因缘,没有瓜子决定长不出瓜来;但是单单有瓜子,如果它没有助缘也长不成。助缘里面第一个说次第缘讲得通,说所缘缘也讲得通,就是它必须有个方向、有个目标,它方向目标是什么?它结瓜。人,我们都知道希望有后代,世代相传,所以养儿生子传宗接代,一代一代接续下去。古时候婚姻这是最大的一桩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很多人以为我只要有后就行,有儿孙就行了。我的解释还要加教育,你儿孙再多,如果没有教育都不成才,这不算有后。有后是什么?能够继承你的家道、继承你的家业,能够把家道、家业发扬光大,这样的后代才算叫有后,我的解释比较清楚一点。

  所以说中国自古以来,真的,哪个家庭不重视家教?不管父母识字不识字,现在讲有没有文化,都懂得教儿教女。不像现在,要知道我们中国家教疏忽了顶多不过是一百年而已,像沿海开发的大城市它们可能更多一点,但是我相信不超过一百五十年。内地农村,像我们的家乡比较偏僻闭塞,疏忽了三代,我这个年龄小时候沾一点点边,六、七岁的时候,八岁以后就没有了,农村里面再没有私塾。所以古老的承传整整断掉三代,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

  从前婚姻主要是有子孙继续前人德业,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所以他一定是希望有儿女,而且一定是以把儿女教好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自己不能成就,希望儿女成就,下一代成就。这个意念就是所缘缘,他所缘的这个缘。在我们修行,我们修净土,修净土我们所缘是什么?我们所缘的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是我们所缘缘。如果这个意念断掉,那你往生这个目的达不到,所以你的所缘缘就是你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目标。

  次第缘,也就是等无间缘。你的意念,我们现在讲的,佛法里面讲愿,世间讲的志,你要立志,志跟愿不能中断,不能改变方向。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那你到老一事无成。你只能走一条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这不难,真的是不难。增上缘是外面的力量帮助你、成就你。像种子它具足无间缘,它具足所缘缘,它希望能够成长,能够传宗接代,它是有这个念头。好像植物大概没有?有,为什么有?我们这经文上第三句有『法性常住如虚空』,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是自然现象,都是法性变现的。法性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它本来具足见闻觉知,本来具足色声香味,这是没有因、没有缘的,它本来就是这样,无论是动物、植物、矿物统统都具足。现在江本博士用水实验,水是矿物,水的体是什么?法性。水的现相是法相,现相的法相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性跟相永远不会离开的,它总是合在一起,结合在一体。

  所以学佛,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那样,为什么人家一下就成佛,这里头有个秘诀,我们现在晓得,但是没有办法达到。他是什么?他见这个相他认得性,法性在哪里?法性在法相里面。就好像我们古大德比喻,见到器他认识金,器是相,像金戒指、镯子(手镯),我们看到这是戒指、这是镯,这着相了,你执着相;高明的人他没有看到戒指,他也没有看到镯子,他看到黄金,那就见性,见性成佛。着相是凡夫,我们凡夫着相,没有见性。性是平等的,性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虚空,虚空的体是法性,虚空的相是法相。所以你要是能从相上见性,问题解决了,那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性在哪里?性在相里。相怎么生的?相是性变现出来的。

  性现相没有因缘的,识变相有因缘。譬如黄金,我们把黄金比喻法性,它现的相是个金块,一大块,我们现在要把这块金造个佛像,这是什么?就是识变了,那不是心现。心现是一种相,现在我们要把它改变,把它造成个佛像,或者把它造成个人像。我们要造它,这是我们自己的心里有因缘,这就是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我们看到黄金很好,有这么点的分量,可以造一尊佛像,我们动这个念头了,动这个念头就是造成佛像的因。这个念头不中断,真造,一直到佛像造好,这无间缘,当中没有间隔。一心一意去造,这所缘缘。造的时候当然你还要许多工具,这些工具是增上缘。或者你去找图样,许多参考数据,把这尊佛像塑得很庄严,这增上缘。许多因素来帮助你,这佛像造成了。

  我们念佛,要知道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能求之心、所求的净土,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佛讲得很好,讲得更彻底,你本来是佛。本来是佛这是因,你将来成佛,成佛是什么因成的?因为你本来是佛,这是亲因缘。我很想作佛,很想作佛这所缘缘,我想作佛的念头不断,这是无间缘。我们想学,我们亲近老师,老师是所缘缘,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历代祖师代代相传传到今天,我们终于找到老师,这老师是有师承的,一代一代传下来,老师是增上缘。还有经教这是佛所说的,也留传下来了,经本也是增上缘。我们学习需要道场,总要有个场地,总要有一个学校、一个教室,场所是增上缘。学不止我一个人,还有很多同学,老师教导,同学在一起互相切磋,同学也是增上缘。凡是帮助你的,帮助你的我们通常举例,逆境是增上缘,顺境也是增上缘,善缘是增上缘,逆缘也是增上缘。

  可是这个增上缘里头要有老师指导,要有经教的教诲;如果没有,那你被淘汰掉了。为什么?顺境善缘遇到了,起贪恋的心。譬如道场很好,这是给你修行,帮助你成就的,这个道场愈建愈大,你起了贪心,你把你所缘缘的目标方向忘掉,我要在这里保持我的权力,保持我五欲六尘的享受,在这里面起贡高我慢,生贪瞋痴,那好了,你就堕落了。如果是逆增上缘,逆境恶缘你起瞋恚、你起报复,那马上堕落了。所以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你能在境界里面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没有一样缘不是你的增上缘。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确实顺境可以帮助你,逆境也能帮助你,善缘能帮助你,恶缘也能帮助你。你的心用得正,没有放弃你的方向跟目标,你就成就。如果你心邪,心邪是什么?你是非人我没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所有的缘都叫魔障。

  佛跟魔不在外头,外面境界上无佛亦无魔,佛与魔在哪里?在我们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是正,一切境界都是佛境界;起心动念邪,所有境界全是魔境界。所以佛跟魔从哪里来的?是自己心里变现的,就是个邪念跟正念。这个东西太重要了。因此我们在六道轮回,这自己一定要承认,你不能不承认,在六道里面住的时间太长!六道是个染污的境界,我们无始劫以来到今天,确实有非常严重的染污,烦恼习气。佛法,我们也相信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学,过去世世代代、生生世世也都学过,学得怎么样?学得不及格。为什么?如果及格,早就往生了,早就脱离六道轮回。既然还不能脱离,那就晓得我们每次修学的功夫都不够,依旧是随业流转。修点善福,三善道受报;造些恶业,就堕三途受果报。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搞这种活计,错了!

  这一生很难得,由于过去生中修行的基础,这一生遇到佛法你能生欢喜心。遇到佛法不生欢喜心,是你业障重;遇到佛法能生欢喜心,而发心来学习,这是你善根发现。这个善根发现对这一生来讲那是因,触动你的善根,你发愿认真,想这一生机会难得,希望这一生成就,来生不再搞轮回了。这真正觉悟了。这个觉悟是得力于前生佛法熏习的力量,那个因的力量,所以这一生从这个力量引发你的所缘缘;又能够精进不懈,这引发你的无间缘,我不中断。如果中断,所谓「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那又不行,那还得要等来生后世,这一生不能成就。可是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如果你真的懂得理论跟方法,一生成就作佛在时间上来讲绰绰有余。凡圣在一念之间,真能放下就超凡入圣。我们这一生的功行浅深没有别的,就是在你能看破多少,你能放下多少,真看破了、彻底放下了,这人就成功了。尤其是净土法门,念佛往生需要多长时间?自古至今,念佛人事实经验告诉我们,时间只要三年到五年,不要很长。问题就是你这四个缘足不足,成功关键在此地。

  我们亲眼看到的,陈光别老居士,就是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虽然家庭是个佛教家庭,但是对于佛法不懂,只是知道烧香拜拜,所求的是什么?升官发财、家庭平安、事业兴旺,求这个。过去生中修的福报,所以他在新加坡是大财主。晚年时候生病,这就不能上班,也没法子应酬,在家里面养病。养病没事做,正好遇到我在新加坡讲经,他就找李木源,能不能把我讲经光盘拿到他家里面给他看,这就是所缘缘。李居士送去,他看了很欢喜,每天看八个小时,天天不间断。他是个富有的家庭,家里面照顾他的人很多,这增上缘,这增上缘好!一天能够听八个小时经,不听经的时候就念佛,家人告诉我们,大概念佛时间也有八小时,他八个小时休息,这个缘殊胜。两年下来,他有天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他说这个话不是开玩笑的,想往生。这句话的意思就告诉我们,他念佛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李木源居士听了之后一再恳求,你不能去。那时候居士林他是林长,人事不稳定,只要他在,他不去上班没有关系,只要他在,居士林的秩序都很正常,他一不在怕就有麻烦,无论如何叫他要再长住、要住世。他想了一想,点点头就答应了。

  又过了两年,他把居士林林长交了,交给李木源,后事都准备好了。我们想想,他就是在病床上每天听经八小时四年,每天念佛八小时四年,真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四缘具足,预知时至。有天他在一个纸条上写了八月初七,就写了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他也不说话,家里人也不敢问,八月初七那天走的,写这个字是三个月之前。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好像是往生前两天,请我到他家里,我去看他,给他做皈依,我们还在谈话,两天之后走了。这是说我们求往生四缘具足,果报就现前,他这一生就没有空过。你想他生病是增上缘,他要不生病哪有这么长的机会天天去听经、念佛?不可能。所以这个病帮助他、成就他,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就是他能够抓住这个缘,能够利用这个机缘,成就自己一生的大事。

  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明白这些道理,成就,自古以来真正成就的人,不是别人督促的。别人督促你、劝导你没用处,那是什么?起作用是帮助你觉悟。你劝他,他听了之后很好,也欢喜,你走了之后就忘掉了,这就没有用处。这所缘缘刚刚提起来,无间缘没有,马上就断掉了,就不能成就。真正成就是锲而不舍,一天都不放松,要知道这是大事,其它全是小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留恋这些干什么?这绝大的错误。有人好像发大慈悲心,关心这个世间,这世间人造这么重的罪业,你能帮他消得了吗?你发慈悲心照顾他,你能做到,照顾到最后自己不能往生,还是要搞轮回,那就错了。所以真正聪明人,我现在要放下,我到极乐世界去,见到阿弥陀佛学了一身的本事,智能开了,神通道力成就,你再回来度众生,这是你真正慈悲。取西方净土,你晓得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功,你要是能这样的发心,这叫菩萨发心,你真的帮助苦难众生。这桩事情我们学佛同修要认真去思考。

  利用这个身体今生去帮助众生行不行?行,不是不行。你要懂方法、要懂门道怎么样成就,《华严》的课程里面告诉我们,看破、放下。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你就要很认真把基本的功修好,基本功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百分之百的扎实,你都能做到。然后修什么?修放下。用佛法做增上缘,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天天读诵、天天学习、天天讲演,讲演是学习里头很重要的一个手段,为什么?教学相长。大家勉励你,要听你讲,你就不能不准备功课,你不能懈怠,这是大家帮助你,增上缘。你只要在一部经论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锲而不舍,反复的学习,反复的讲演,讲十遍、百遍、千遍,其义自见。其义自见是什么?开悟了。没有到开悟不换题目,一定在这部经上讲到开悟。开悟的秘诀是定,你一部经心是定的;你要常常搞很多,你的心不定,心不定开不了悟。

  心定就开悟,《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心稍微清净一点,你自己会感觉得烦恼少了,妄念少了,智慧多了,无论是看东西、听东西跟过去不一样,这是什么?这就是功夫得力了。这时候你就生法喜,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生起来了,佛门里面讲法喜充满。欢喜心刚刚生起,你要不断的用功,你的法喜会增长,你的烦恼愈来愈轻,你对于世出世间事看得是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就愈来愈容易放下,不再执着了。执着放下并没有彻底放下,放下了少分,同时可以放下少分的分别。因为放下分别,长智慧;放下执着,少烦恼,烦恼轻智慧长,那就对了。所以在这一生当中可以成就自己。年岁大一点的不碍事。

  过去我早年跟李老师学教、学讲经,我们这一班二十几个同学年龄最大的六十岁,六十岁还敢出来学讲经,什么程度?小学毕业。一位老太太,她的孙子在小学做老师,林看治居士。实在讲我们得这位老太太的帮助非常大,她帮助什么?她示现样子给我们看,我们一看她,信心就生起来了。为什么?她六十岁,我那时候才三十一、二岁;她小学毕业,我中学毕业,她都能学,那我为什么不能学?本来不敢学讲经,一看到她,她行,我应该可以,这个信心生起来了,她给我们做榜样。她学得不错,讲得很好,法缘殊胜,李老师常常赞叹,过去生中她跟人结的缘好,所以她讲经听的人很多。我们同学在外面讲经,听众都没有她多,这法缘。所以老师常常提醒我们,要广结法缘;如果不结法缘,他说将来你成佛了,你度众生也不多。佛不度无缘之人,还是要结法缘。法缘结得最广的,给我们做最好榜样的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结的缘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一切诸佛都把他自己的学生介绍给阿弥陀佛,都劝他们往生净土,阿弥陀佛的法缘无比殊胜。这四缘生法简单说到此地。

  佛法里面佛常讲「十因十果」,这也是我们必须要懂得的。这个果报是什么?现在锺居士在讲《地藏经》,《地藏经》上的果报,十种严重的果报。什么因生的?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第一个是讲「YIN习因」,YIN欲,「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这《地藏经》上有,YIN欲,女子的果报是铁床,男子的果报是铜柱炮烙,这个柱是用火烧,烧红了,热度多高!造罪业的人抱着这个柱子。这个因自己造的,果报也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

  早年朱镜宙老居士,这是我最早认识的一位老人。我那年二十六岁,刚刚接触佛法,认识他,他是个老居士,跟李老师同年,大我三十九岁,我们在他面前是孙子辈。他讲故事给我听,是真的事情,他的岳父是章太炎,这在近代学术界里面是非常有声望、有地位的一位大德,章太炎先生。他说他岳父曾经得罪袁世凯,被袁世凯把他关监狱关了一个月。怎么得罪他?不骂袁世凯。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骂袁世凯?他说不值得我骂。这个话传到袁世凯耳朵里去,袁世凯很生气,我不值得他骂,找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关了一个月。出了狱之后,他毕竟没有什么重罪,我不骂你,不过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而已,还是放出来了,这民国初年的事情。

  放出来之后没多久,他晚上睡觉,好像作梦,那是真的事实,梦到两个小鬼,他还抬着轿子,拿着好像聘书一样的文件给他,泰山的东岳大帝请他做判官。判官地位很高,判官就相当现在的秘书长,请他去做秘书长,就催他上轿。好,他就去了,去了之后见到,真的要处理很多事务。到早晨天快亮的时候他下班,就把他送回来。所以那段时期他感觉得很累,没得休息,日夜都要上班,白天人间上班,晚上到鬼道里上班。他也常常跟老朋友谈到他上班遇到一些情形,讲给大家听,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大致上阴间里面一些制度跟这个世间相彷佛,他还有待遇,但是待遇那个钱不能用,吃的东西也不能吃。在鬼道里面他见到唐宋时候的人,因为在书上念到的,像韩愈、柳宗元都是名人,都见到,见到韩愈。

  曾经有一次他向东岳大帝建议,就是讲铜柱的刑罚,他说这太残酷,能不能废除?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你亲自到地狱里头去看。小鬼带他走一段路之后指给他看,铜柱地狱就在此地。他看不到。这才恍然大悟,他是学佛的,才晓得这个地狱不是阎罗王建立的,也不是东岳大帝建立的,地狱从哪里来的?是你的业力变现的。你没有造这个业,地狱在面前你看不到。所以《地藏经》上讲得好,什么人能见到地狱?造作罪业的人地狱现前,第二种是菩萨,到地狱里教化众生,他能见到,不是菩萨见不到。章太炎不是菩萨,所以他到地狱看不到,这才晓得完全是自己业力变现,跟佛法里面讲的原理完全相应。佛法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没有这个恶念就不会有地狱,你有恶念才有地狱,所以地狱真的是有还是没有?可以说非有非无,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佛经上讲,你的念头断了,境界就断、就消失。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境界,天天还会现前,原因在哪里?念头没断,念念当中想着这些境界,就是所缘缘跟无间缘没断,所以它总是存在。

  我们学经教到现在算是懂得不少,可是还是少分,并不是太多。比一般人就不一样,我们知道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而且事相是幻相,确实是幻相,是剎那生灭,真的一秒钟不知道生灭多少次,没有法子计算,真的不存在!这所有现相一定要知道,很清楚的知道,是错误虚妄相似相续相,你只记着这个。所有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这么个道理,这就是事实真相。你看到事实真相你不会起念头,换句话说,像贪瞋痴慢你不会起了,你也不会执着,你也不会分别,这对修行帮好大的忙。修行人最大的难关就是这个不能突破。所以我们真是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那现在就要用,就在生活上,在处事待人接物就要用,用这叫看破;分别执着放下,那真叫放下,那是功夫。我们的方向目标决定求生净土,为什么?这个法门太殊胜。《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要知道,所以净土是《华严经》的归宿。古大德说得很好,《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无量寿经》是净土,这两部大经引导人归净土。所以YIN习因,有铁床铜柱八热地狱之报,它跟造业相应。

  第二个「贪习因」。你看贪有什么好处?习就是习气,现行习气,讲贪、讲习,讲贪是讲现行,讲习是习气,现行习气统统说到。「有寒冰地狱之报」,贪是水,水结成冰。第三个是「慢习因」,傲慢,「有血河毒海灌吞之报」。这是傲慢,佛跟我们说出来,为什么?傲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种意念跟行为产生毒素很严重,对自己身体、生理会造成伤害。你细心去观察,傲慢的人容易生病,跟瞋恚一样。瞋恚,这个人身心他都带着有,现在讲的病菌,所谓三毒烦恼。第四「瞋习因」,瞋恚,这里讲的是些古时候的刑罚,「有宫割斩斫等报」。实际上佛在许多经典里面讲的,我们现在把《大藏经》关于佛说地狱果报的因果这些事情,我们把它会集成一本书,一共我们收集二十五种,《诸经佛说地狱集要》,比《地藏本愿经》讲得详细,比道教里面讲得也详细。我们读了之后,才晓得贪瞋痴慢业很重,果报非常可怕。瞋恚此地只是略举一段,果报很复杂,什么原因?造的因不一样,造的业不相同。如果贪瞋痴慢里面要是障碍正法、障碍圣贤,那个罪就大,几乎都是阿鼻地狱,无间地狱。看你造的是什么因。

  第五个是「诈习因」,这是欺诈,都有这些刑罚,这些刑罚都是古代的。「杻械」就是枷锁,我们现在讲的是脚镣手铐,「鞭杖」这是刑罚,新加坡的刑罚里面还有鞭刑。我们要知道,地狱里面的刑罚都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不是人为的。古时候这些刑罚确实它产生作用,你看新加坡人不敢犯罪,为什么?怕鞭刑。他不怕坐牢也不怕罚款,但是一提到鞭刑就不敢了,那真痛苦!真的感觉得受不了,确实是震慑不少心行不良的人。第六是「诳习因」,诳是欺骗,「有腾掷飞坠漂流等报」。第七个是「冤习因」,这冤枉人,「有投掷击射等报」。这是说地狱里面一些刑罚,事很复杂,报也有种种不同,这是我们能够想象得知。为什么?造的业不一样,有轻重不等,有有意、无意,有意就重,无意是习气,虽无意还是有果报。你欺骗人,看你目的是什么,对方受的害有多深。如果这种欺骗,受害的人不严重,受害的人不多,你的罪就轻;如果受害的人多,受害很严重,受害的时间很长,也是阿鼻地狱。

  佛法告诉我们,杀人的罪很重,尤其是杀很多人,发动一个战争,多少军民生命财产被害了。可是佛说那个罪还不重,还有比这更重的,更重是什么?断人法身慧命。这就是障碍佛法的流通,障碍别人闻法的机缘,这个严重了。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为什么?身命断了是小事,他冤枉被杀的,并没有罪过,他还有余福,福还没享尽被人杀了,他很快马上就投胎,又到人间来了,余福没享尽,他还是来享福。可是学佛的机缘可不容易遇到,得人身难,闻佛法更难。障碍人闻法,果报里头有盲聋瘖哑,这是什么?地狱罪受完之后出来再得人身,六根不完全,所以这个罪重。翻过来看你就晓得,我们在世间做什么样的好事得福最大?最大的是弘护正法。如果是求福报,弘护正法要不要自己做?不需要,好像我办个学校,我请很多教员来教,这学校是你办的,这福报是你的。在今天,如果我们是办个儒释道三教的学校,这个福报大!如果自己真正的学习,那解脱了,那你超越六道,超越三界,这个福报在世间找不到,没有能跟你相比的。所以这是两极,一个是阿鼻地狱的罪业,一个就是天堂的福报;不学佛、不求生净土,果报一定在天上,享天福去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知道在这一生当中自己应该怎样去选择,不要贪图世间现前一点小乐、小果报,不值得。

  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国王舍掉了,荣华富贵的生活舍掉。他的示现就告诉我们,他所修的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一生从事于教学,这个教学是继承诸佛如来的道统。世尊很谦虚,他一生没有发明、没有创造,他所学的是古佛传的,他所教的也是古佛所讲的。中国孔子也是这个态度,一生述而不作,述就是说古德、古圣先贤的,自己没有创作、没有发明,这给我们后人做了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型。他老人家你愈想就愈有味道,一生不建道场,实际上他有个大道场,什么道场?天地是他的道场。真的是如此,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天地是大道场。由此可知,他教学的对象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到。

  如果修行证果了,不要多,证个二果、三果你就看到,世尊讲经除了旁边坐的这些学生之外,你再看看周边,九法界众生,天龙八部;往上看,诸佛菩萨无量无边欢喜赞叹。一堂课下来有多少开悟的,有多少证果的,人间或者不多,那九法界里头就不少,这都是事实。只怪我们自己慧眼没开,没有看到事实真相,天上人间不能比。释迦牟尼佛这小国国王舍掉了,他在经上所说的比喻我们能相信,大梵天王让位给他,不要,摩酰首罗天王让位给我我也不要!你没有入这个境界你完全不知道,入这个境界之后你才晓得。所以这里头确实法喜充满,无量无边的殊胜功德,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是「见习因」,见是邪见。所以学佛的人,六祖惠能大师,中国人成佛,中国人在中国示现成佛。他老人家在黄梅所得之法就是大彻大悟,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境界是相等的、是相同的,那不是假的,真的是成佛了。世尊在那个时候是以佛身示现,他在中国是以祖师身分示现,这就是三十二应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是同样境界。他教导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教诲是要远离十恶八邪,还有许多不善的习气。许多不善的习气他举了十一条,他给我们一面镜子,我们常常拿着这面镜子来照自己,十恶我还有没有?八邪还有没有?我们在和谐世界印了这么一张,这就是惠能大师教给我们修学基本的,叫基本功夫,很重要,不能疏忽。这个镜子要常常照,时时刻刻反省我还有哪条没做到?这都是菩提道上的障碍,你要不除掉,这路就不通,你没有办法前进,没有办法提升,这都是障缘;如果都突破,那就变成增上缘。所以我们看到邪见,就想到能大师教我们十恶八邪。有这些邪见,所以才有「勘问权诈拷讯推鞫」,这就好像法官在审问,你要受这些苦难,这都是地狱里面的事情。

  第九个是「枉习因,感拘押按捺迫蹙其体,沥洒其血等报」。这个习气什么?喜欢冤枉人,所谓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秦桧杀岳飞就是这个恶习气在作祟。当然他还有像我们这边讲的,还有恶的增上缘,那是什么?他有贪痴慢。我读这段历史我就想到,南宋宋高宗年岁很轻,秦桧做了宰相,钦宗是他的哥哥,徽宗是他的父亲,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过去。岳飞的志向是希望能够用武力收复失地,把徽钦二宗再迎接回来。我当时看了这段史迹,我就想到岳飞非死不可,他没有办法,他犯了很大的忌讳。宋高宗要是把徽钦二宗迎接回来,他那个皇位让不让给他哥哥?他如果能让给他哥哥的话,他是中国大圣人。如果他还有名闻利养,他不肯放弃,他决定不想他们回来,希望他们老死在北方,他做他的太平天子。这两个人回来之后,一个要让位,让皇位;岳飞立了那么大的功,秦桧要不要把宰相位让给他?所以想到这个事,我们就觉得岳飞不识时务。你细心想一想,确实那个时候不是不能收复旧山河,能!真有这个力量,朝廷没有这个心意,没有这个意思。所以秦桧杀岳飞的因很多,岳飞真的是冤枉死了。岳飞之死是金受益,你不杀岳飞,我们不能谈和,你要想谈和的话,首先要把他除掉。所以这宋金和谈,两面都得利益,南宋保全着高宗,保全他的皇位,秦桧是保全他的宰相,金他能够保全他的实力,两方面都得益处。你说岳飞怎么能不死?死定了。方方面面你都冷静去观察就了解,造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报,各人因果各人承受。

  末后「讼习因,有业镱之火珠披露宿业对验等报」。这诉讼,现在讲打官司,诉讼是圣人永远想化解的,纷争希望能够调解,不要结怨。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化解,只要彼此能相让,问题就解决了,双方都得利益,争讼是双方都受害。这也是地狱里面的果报。注子里头写得好,最后一句,「宿业对验」这四个字,你现在打官司是非曲直、事实真相很难,自古以来都不容易。李老师曾经做过法官,他告诉我,他是个虔诚的佛弟子,但是在判案子有没有冤枉人自己都不敢讲,没有把握。他也是好医生,他告诉我,他一生给人治病,从来没有过失,就是看病很认真,决定没有害过人。但是在诉讼里面他没有把握说没有冤枉人,非常之难,这桩事情。佛跟我们说了这十种因十种果报,这是什么?举例子。因缘无量无边,果报也是无量无边,我们从这地方明了的,就是业因是自己造的,果报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不是外面来的。

  经上说「因缘所生无有生」,这个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三个字,无有生。因缘所生为什么无有生?这个意思就深,因缘所生的是事相,事相的体是什么?理体,理体是法性,法性不生不灭。法性不是事相,法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法性没有起心动念,法性没有分别执着,这是真心,所以它没有生灭,无有生。从体上去看,从性上去看,因缘所生的是事,事有理无,因缘所生的是相、是现相,相有性无。但是性跟相、事跟理永远是和合在一起,分不开家的,就像金跟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从前我在美国,有位同修陈居士他做首饰的商品,他有工厂,完全是做金首饰,但是他做假的,不是真的,镀金的。实在讲镀金的比真金首饰还好看。他有个展览厅,那时候韩馆长也在,邀请我们一起去参观,展览出来的首饰有一万多种,每个样子都不一样,它是样品,琳琅满目,真好看。一万多种那是事、那是相,质料是什么?质料是金,它是镀金的。所以它体是金,体是一个,花样很多,事跟相是花样,体是一个,体没有生灭,它永远不变,那个样子随便你变。

  所以会看的、见性的人,他从相上看到性,看到你不变的性,一看,这黄金,全是黄金。这古人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随便捏,他把金比作法性,把花样比作法相,法相无量无边,性是一个,它不生不灭。这是从相上看性,没有生灭,无有生灭。就事相来看,它有没有生?它也没有生,为什么?相是假的。佛家常讲「万法皆空」,相是空。所以法性,有古大德,佛经上也有这个解释,法性什么?法性空寂。实际上寂是讲的性,清净寂灭;空是讲的相,万法皆空。《般若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是讲事相的真相不可得,剎那生灭,生灭同时,这我们说过多少次。一秒钟无数次的生灭,我们看到的相叫粗心大意,实际上它是虚妄,错误虚妄相似相续相,决定没有两个相是相同的,变得太快了,变化太大了,我们没有办法觉察。所以确实「因缘所生无有生」,无论在性上、无论在相上,你也能体会到,这才叫见到诸法实相。好,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10
下一篇:二零零三年讲于澳洲净宗学会 1812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