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无量寿经

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一十五

  日期:2011/7/18 17:39:44   阅读:    繁體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一五集)  2011/3/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七十面,倒数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至于极乐同居,池流八德,树盈七珍;宝莲佛光,遍满国土;水鸟树林,演说妙法;诸上善人,入正定聚,永离众苦,唯受大乘法乐。是为同居净土。」前面我们看到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确实像经上所讲的,充满不净,浊恶可以说达到极处。造成社会动乱,地球灾变异常,居住在地球上的众生没有安全感,哪里来的乐?富贵贫贱都没有乐受,所受到的是苦,跟极乐世界同居土对比,完全不相同。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池流八德」,这是讲的水。无论在什么地方,宝池都是八功德水,八功德前面学过。我们现在地球上的水,干净水愈来愈少,海洋被污染,江河被污染,大地被污染了。所以从大地里面抽出来的水都不清净,都有严重的污染,给一切众生带来的毒害,这真正叫悲惨世界。我们看到这里,极乐世界的树,「树盈七珍」,盈是满的,满树都是珍宝。我们现在因为树它也用农药、也用化肥,所以果实看起来好像比从前好看,又大又美,可是吃起来不是味道,没有从前那种果实的鲜味。同样一个道理,我们就晓得现在这些花果树木不养人。乃至于稻米,由于水分、土壤染污了毒素,所以种植出来这些粮食、水果也都有问题。为什么现在人病那么多?古人所说病从口入,是你吃的东西不清净,你饮的水不清净,病从这儿来的。现在科学家常常提出严重的警告。上一个世纪英国汤恩比博士极力提倡恢复过去人工的种植,不用机械化,不用农药、化肥,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可是今天的人为了暴利,不择手段,只要东西长得又大又好看,对人体有没有伤害与他无关,他只要成品能够销售,赚来高度的利益,他就满足了。这是什么原因?人失去爱心,充满自私自利,不知道爱别人。真是中国古人所谓,起心动念皆是损人利己,你说这个观念多么可怕!但是这个观念充满整个地球,如果不能加以改正,地球上的居民不能回头,西方宗教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很可能就不能够避免。我们学佛的人很幸福,可以移民到极乐世界,这堂课、这部经是介绍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宝莲佛光」,这是七宝池里面的莲花,莲花是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住处,莲花化生。莲花有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所以它有佛光,「遍满国土」,七宝莲池遍满极乐世界,佛光也遍满极乐世界。「水鸟树林」,水流的音声它在说法,树遇到风声也在说法。极乐世界的树都是宝树,有一宝成就的,有两宝成就的,有杂宝成就的,美不胜收。风吹着树林,树叶与树叶相碰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不但音声美妙,它在那里「演说妙法」。鸟也会唱歌,你细心听,牠唱的全是经论。所以到极乐世界,无论在什么地方,你所见到的、所听到的皆是大乘妙法。

  「诸上善人,入正定聚」,这一句要注意,不是每个人都在树底下打坐,不是的,不是这个意思。正定是自性本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所以,这个定不是讲身,是讲心。实报土里面的菩萨,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了,这叫正定,这是自性本定。起心动念都没有了,哪来的分别执着?同居土里面,烦恼习气没断,虽然没有断,他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第二十愿最后一句说,只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菩萨?实报土的菩萨;也就是说,凡圣同居土里面的居民,都享受到实报土菩萨的待遇。哪些待遇?智慧、道力、神通、感应,同居跟实报没有差别。这句经文不可思议,这句经文上有两个字,「上善」,诸上善人。你要记住,我们要不断恶修善,怎么能往生?上善怎么个修法,有一个非常妙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只要这句阿弥陀佛念熟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看到人,人人都是阿弥陀佛,看到物,样样东西都是阿弥陀佛。确实,念熟了就是这样的。阿弥陀佛在哪里?在我的周边,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这个功夫就叫成片,念佛功夫成片了。烦恼没断,功夫成片了,功夫把烦恼控制住,这就能往生。烦恼有怎么样?它不会发作,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有阿弥陀佛,口里有阿弥陀佛,身对一切人事物恭敬,是恭敬阿弥陀佛,这个人是真正念佛人,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我们真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就得认真修学,这是上善的修学法。为什么?这一句名号,四十八愿愿愿都在其中,真念熟了,四十八愿的影子不离日常生活,言行举止自然跟四十八愿相应。所以「永离众苦,唯受大乘法乐」。这是极乐世界的同居净土。我们这个世界是同居秽土,严重的染污。

  「又极乐同居净土,圆明无碍,亦通于常寂等上三土」。这句话不能少,这是极乐世界的事实真相,同居土圆明无碍。你在同居土里面所感受的,圆满、光明,圆是讲德,明是讲智慧,性德光明无有障碍。无障碍的事是什么?它通方便土,通实报土,也通常寂光土。通,无障碍,他见到,见到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就在同居土里头,障碍没有了。同居土里面的人能亲近寂光土里面的如来,虽然寂光土里头什么样现象都没有,他能感觉到,能感受到。实报土跟方便土都有形相,实报土里的形相没有变化,方便土里头有变化,有变化也变成无变化了。这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才有这个现象。所以四土没有障碍。「《弥陀疏钞》云:随其机异」,这个机是众生,根机不相同,「所见亦异」,看到的不一样,「有于同居见寂光土,有于同居见实报土,有于同居见方便土,有于同居但见本土」。能见寂光,四土统统见到,为什么?这是最高的一层。见到实报土,当然一定会见到方便土,没见到常寂光土。如果他见到方便有余土,当然寂光土跟实报土他没见到。大概凡圣同居土里面这些菩萨,刚刚往生到极乐世界,带着娑婆世界严重的烦恼习气,所以到那个地方只见到同居土,方便土还没见到。不过在那个地方修行,我们相信不久他就看到方便土;功夫再向前提升,他就见到报土,就见到常寂光土,我们相信在那里很快他就见到。为什么?天天在学习,不间断的在学习。

  「如《像法决疑经》云:今日坐中无央数众,或见此处山林、地土、砂砾」,这是见到本土,我们现在住的地方,「或见七宝,或见是诸佛行处,或见即是不思议诸佛境界,皆随机异见也。」每一个人见的不一样,不一样是随众生根性,不是别的,境界,《还源观》上讲「出生无尽」。境界千变万化,随着什么变?随着自己境界变,自己境界提升了,见的就不一样。你是凡夫境界,你见的就是凡夫的国土;你是声闻境界,你见到的是方便土;你是法身菩萨境界,你见到的是实报土,不一样!你能够到不起心、不动念,你见的就是不思议诸佛境界,圆教初住菩萨见到了。皆随机异见,机不一样你见的就不一样。这个世界不是别人变化的,是自己变的,与别人不相干,自己一定要珍惜。

  即使有殊胜的缘分,中国人讲的特异功能,你能看见一般人见不到的,你能听见一般人听不到的音声,这是个特殊缘分。你要晓得,你的身见没破,你自私自利没放下,你是凡夫。你这个能力不是自己的,别人借你的身体在起作用。现前这个社会很复杂,很多,能不能相信这些?不可以,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这叫外道,心外求道;要相信自己,一切唯心造。最明显、最多的就是附体,附体的现象太普遍了。我们遇到附体现象,用什么心态对他?礼敬诸佛当然是应当的,赞叹如来,他说的是善的,说的是跟佛经上相应的,赞叹他;说的跟佛经上不相应的,要批评他,告诉他,他说错了,纠正他。为什么?他也是凡夫。因为他没有肉身,他的活动能量比我们大,我们受身体拘束,他没有这个拘束,所以很多消息他灵通,我们不知道,他知道。任何信息,你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上的信息、依报的信息、正报的信息、自然界的信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性清净心里头一尘不染,你永远记住这个,这是真的。有些信息是可以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譬如灾难的信息,他们传来的,都说这个灾难是真的,真有。对我们有好处,让我们提高警觉,我们在这段时期认真努力来争取。争取什么?争取上善人的条件,上善,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咱们得修上善。上善,断恶修善而不着相,不要把断恶修善放在心上,那就是上善。上善是什么?忘我,有我不是上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是上善,大乘佛法里头最低的条件。

  在日常生活当中尽量学习不为自己,对自己来讲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执着、不分别。自己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对待别人应当慈悲,慈悲,随缘不攀缘,行善绝不求回报。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尽量的简化,愈简单愈好。为什么?心清净,不为这些事情操心,紧紧抓住阿弥陀佛。妄念很多怎么办?读经,专注读经,妄念自然就少了,时间久了妄念自然就没有了。我把我的功夫专注在读经上,为什么?不读经就打妄想,妄想一个接着一个,这是习气,这是毛病。这个毛病可严重了,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妄想止住了,你就有能力超越六道,妄想止不住难,这是我们真正用功夫的地方,不能不知道。把这个世间一切恩恩怨怨的全部放下,有恩于我们的人跟有怨仇于我们的人要平等看待。天天将修学功德回向给他们,求三宝加持,帮助他们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我们有这个心愿就圆满,不要着急,不要看到:怎么还不回头?要把这个心放在我们心上就坏了,我们的功夫全部被破坏了。我们每天祈祷、每天祝福,回头不回头是他的事情,就别管了,自己赶紧回头比什么都重要。管别人不管自己,别人回不了头,自己也沦落下去,这叫真可惜!

  经上这段所讲的,我们每个人所见到的,感受不一样,这在现前亦如是。我们同样看一个陌生人,两个人感受不一样;同样一桩事情,几个人在围观,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为什么?我们的念头,起心动念不相同。念头清净的,他看没有一个人不清净,不清净的地方他看到是清净的;心地染污的,看到身心清净的人,他没有看到他的清净,他看到他的染污。所以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实在讲是境随心转。我们看到境界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心。你去走进一个朋友的家里,你看看他家庭里面,如果是干净、整齐,这个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家庭;你看到家庭里面很凌乱、不干净,你就知道这一家人懒散懈怠、自私自利,有自己没有别人,都能看得出来。人也随着年龄、随着环境都在变迁。我在年轻的时候,有体力、有精神,喜欢做事,居住环境整整齐齐,一丝毫都不凌乱。可是现在年岁老了,我书桌上的东西都很凌乱,懒得整理了。年岁大了,精神、体力不够了,跟年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年岁大了,看这个世界看了几十年,几十年当中的变化,不是向正面的,向负面,变化太大了!不是十年十年,过去我们讲五年五年,现在不是,现在每一年都有很大的变化。一年的变化这个速度是过去的十年,现在变化变得这么快。伦理、道德、因果没人教了,讲了也没人信。中国国内这二、三年来,像企业家的论坛、《弟子规》的分享,这样的活动很多。是不是好事?是好事。有没有效果?不见得。为什么?论坛几天,大家心血热腾,热心,这个活动结束之后,三天、五天就冷淡下来,一个月、半个月,没有了,全忘光了,所以收不到效果。是不是好事?好事,值得做,但是要晓得很难收到效果。真正要收到效果,一定要有个实验点,像过去汤池,庐江汤池这个实验点,它能起作用。譬如这个论坛完了之后,你们到汤池去看。那是个根,根拔掉之后那就没有了,热一阵,很快就变成冰冷的。过去我对这个点很热心,还宣传,现在不宣传了,为什么?没用了,没有人愿意做,就随它去。这个随它去什么?灾难就随它去。

  讲经决定不中断,讲经是天天在劝。真正的有缘人每天跟我们同步的时间收听我们的分享,或者在卫星电视跟我们一起分享。长时期的熏修,没有不成就的。在这个时代,我们讲经还不停,原因在哪里?现前道场没人肯真干,但是网络上有人、卫星电视上有人,有真干的。只要有一个人真干,我们这种分享、教学就不能停,佛门里面所谓度一个算一个。一个都没有了,那我们就赶快走,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这个世间能够听得懂的人就不多,能够照做的人就更少。知恩的人不多,报恩的人也没有了。见利忘义是今天社会普遍的现象,他连父母的恩都不报,都不知道,所以这个世间会有很严重的灾难,道理就在此地。我们对这种事情的应变,就是认真努力断恶修善,改邪归正。遇到净土法门,遇到《无量寿经》,这是世间第一等大福报的人,遇到这个法门,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如果你有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帮助苦难众生,灾难结束你还在这个世间,你要帮助别人;如果没有这种任务,没有这种大愿大行的,会跟着灾难一起走了,这是众生的共业。可是每个人去处不一样,一心念佛的人他到极乐世界去,心地善良的人天上去了,心行不善的三恶道去了,各人去处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知道,人是永远不会死的,如果人会死,只有这一生,没有来生,那做什么事也都无所谓,问题是他不死!

  如果诸位留意一下,附体现象现在很多,你从附体的你就知道他没死。那是灵魂,附在人身上,透露一些消息,他在哪一道,那一道的状况他都能说得出来。这些信息对我们来说都非常宝贵,值得我们做参考,值得我们警惕。我们不能被鬼欺骗,但是我们知道人确确实实有六道轮回,人确确实实有前生后世,不是这一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决定不能跟人结冤仇,结了冤仇,对方要不饶恕你,记恨在心,那就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冤冤相报,不值得。所造成的是彼此双方都痛苦,这又何必?所以圣人教我们,恩要报,怨要忘掉,只报恩不报怨,这是正确的。大乘佛法跟我们说的是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更亲密了。自己害自己,还能报复吗?还能怨人吗?遇到佛法,遇到大乘,遇到净土,这个缘分多难,多不容易!

  我们接着看下面文,「故《弥陀要解》云: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这里头用了个横字,这个字的用意就很深,意思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四土是在一起的,没有高低的。竖则是有高低,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头不是横的,是竖的,所以我们见不到。我们在这一层楼,只能见到这层楼的境界,上面、下面都不知道。西方世界有四土,四土在一起,横具上三净土。「又云,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这都是《要解》里的话,蕅益大师说的。现在就信愿行,这是净宗修学的三个条件,真信、真发愿、真干。真信切愿从什么地方看?看他是不是真干,真干他就有,不是真干他就没有。信跟愿全落实在行里头,没有行,信愿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真信净土不容易!

  什么人真信?古人说了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是讲真信。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能做到;下下根人,我们讲愚痴,什么也不懂,叫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老实实抱住阿弥陀佛,一生不改变。临终时候往生瑞相稀有,他成功了,为什么?他真信。当中这些所谓知识分子,中等根性的人,则上不上、下不下。佛菩萨对这些人真的是慈悲到极处,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就是为这种人,包括我们这一类的。上上根人早已经成佛,像六祖惠能这样的人,上上根人,你教他,只要一次,一、二个钟点就行了,问题解决了。他是真的信愿行,所以人家才能证果,才能见性。老太婆要花几年的时间,或者几十年时间,她成功了,坚定不移。最麻烦的,自以为聪明,三心二意,你说不信,他又信,你说信,他不是真信。你不能说他没有愿,他真想到极乐世界,他又不肯念佛,妄念太多,天天照顾这些妄念,把念佛给忘掉了。这些人跟净土的关系,生生世世阿赖耶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到哪一辈子你这个善根多了,产生力量,就起作用。这个善根敌不过烦恼,它就不起作用,烦恼起作用,他善根不起作用,不能成就。

  弥陀名号不可思议,这是真不可思议。知道的人太少太少了,哪一个人能够认识这阿弥陀佛四个字是宝,他肯放松吗?绝对不肯放松。黄念祖老居士往生前半年,你看他把阿弥陀佛抓得多紧,一天念十四万声,他告诉我,他计数念佛,一天念十四万声。念半年,他老人家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他知道名号是宝,他知道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阿弥陀佛,诸佛如来尊重他,称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就是因为极乐世界的同居净土比一切诸佛如来的同居土都清净。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不是上三土,是同居土,显示弥陀无尽的慈悲,也就是在同居土。常寂光土是绝对平等的,实报土是大致相同,大同小异。方便土跟同居土这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净土,就是方便有余土,六道是秽土;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是净土,这个太难了。我们知道,为什么它的同居土都是清净庄严?因为凡是生到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换句话说,都是具足上善的条件,你才能够到那里去,这是它的殊胜。也就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居民是接纳十方世界的移民过来的,没有当地土生土长的,没有。极乐世界是个新兴世界,里头没有人居住的,全是外头移民的,移民那个关卡设的要哪些条件,不符合条件你不能来。条件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心净则佛土净,你心是不是清净?心不清净的不能进来,念佛也不行,这个道理要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心不清净,去不了。

  清净心感清净土,极乐世界同居土是阿弥陀佛清净心所现的,十方世界的同居土里的众生,有清净心跟它相应,跟佛心相应,用清净心念阿弥陀佛。清净心从哪里来?放下分别执着就清净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再不执着,统统放下了。常常想着,因为一切法从心想生,想太重要了,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今天来接我。我怎么办?是不是还想想这些东西留恋的、那些牵挂的。你要照顾这个世间,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阿弥陀佛就走了,不理你了,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什么样的心态?什么都不要了,连身体也不要了,阿弥陀佛就带你走了。天天作如是观,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秘诀。什么都放下,就像什么?要把这个世间当作旅馆来看待。旅馆设备、设施不错,住在这里很舒服,说走就走了,旅馆里的东西一样都不是我的,一样都不能带。这个世界就是个旅店,在旅馆里,所有一切设施你可以尽情去享受,不是你的,你带不走。我们用这种心态住在这个世间,心地自然就清净。不是我的,连身体都不是我的。什么东西是我的?阿弥陀佛是我的,你能这样想就好了。只有阿弥陀佛带得走,阿弥陀佛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你不到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念佛人常常要有个正确的念头,家在西方,弥陀是我最亲的人,要回家去看看。阿弥陀佛就像父母一样,诸大菩萨是兄弟,这才是中国古人所谓的落叶归根。根在西方,根在极乐世界,落叶归根就是要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六道、在十法界都是来观光旅游的,念头可不能错。

  下面还是《要解》上的话,「此则十方佛土所无」,讲极乐的同居,十方诸佛剎土里头没有,「极乐同居独擅」;换句话说,只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家它的同居土是净土,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的同居土是秽土。「方是极乐净土宗旨」,我们称西方极乐世界称为净土,主要就是称它的凡圣同居土最极清净;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要求的,心地清净的人生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阿弥陀佛有缘的,到达极乐世界心地就清净。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对于清净心就特别要注意。清净心就是放下万缘,放下分别执着,比什么都重要。要学弘一大师晚年,晚年他真的回头了,叫回头是岸。诸位看弘一大师的传记,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傲慢,习气很重,好强、好胜,对人对事要求过分的严格,所以大家都知道跟他相处非常不容易。他看不惯就要呵斥,就要责备,毫不留情面。学佛之后改了,他真改,到晚年一点习气都没有了,什么要求都没有了。一九九九年那段时期,我住在新加坡,在新加坡讲经,广洽法师偶尔也来听经。他很喜欢经教,邀我到他的小精舍去吃饭,我去过一次,叫薝葡院。这个地方,弘一大师过去到新加坡就住在这个地方,他跟广洽法师交情很深。广洽法师告诉我,他们认识是在闽南佛学院,早年的时候。在新加坡那时候就看到他的生活状态,非常随和,什么都不计较,没有一样不好,真的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没有分别心了,这是往生净土必要的条件。弘一大师修成了,难得!那么样一个挑剔的人,到晚年的时候那么样随和。

  我们如何能真正落实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到底是个什么境界?你的心好,你的心清净了。我们的言行举止是我们心的反应,我们心里有计较,心里有分别、有执着,反应出来就是样样计较;心地清净、平等,反应出来,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坏事也是好事,怎么说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他心里面那个烦恼、恶习气反应出来的,阿赖耶里头有,总得让它暴发出来。造作恶业的时候有了恶报,恶报也是好事,为什么?到那去消业,消干净他不就没有了吗?看法不一样,三善道消善业的,三恶道消恶业的,清净心里头善恶都没有。所以,你造的善,善要消掉,你造的恶,恶要消掉,统统消掉,心就干净了,那才能到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的人只有净业,善恶都是染业。所以六道里头有善恶,四圣法界里头没有善恶,他有染净,他是清净的,六道是染的,染里头有善恶。菩萨教导我们,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保持用清净心去断恶修善,这叫净业,叫你不住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是真心,那就是清净平等觉。掺杂一点意思在里面就坏了,就染污了,一丝毫意思都不能够掺杂。这是诸佛与法身菩萨应化在十法界、应化在六道,给我们做榜样。可是很多人看不出来,看出来的人就学到了,看不出来的人什么都没学到。看不出来的人看佛菩萨也是凡夫,没有看到他的妙处。

  「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万德庄严,一句清净,以此最极清净、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之真因,自然感得不可思议、最极清净之极乐同居国土。」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同居土的最极清净怎么来的,这就说明白了。这一段的开示非常重要,为什么?我们能够理解、能够认真修行,虽然生同居净土,像前面所说的,你在同居土里面能够见到实报土、能够见到寂光土,你能见得到。如果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也生同居净土,你只能看到同居净土,上三土你见不到,不同在此地。因为,我们虽然是同居土,我们已经在修清净心了,所以到极乐世界就占很大的便宜。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生到极乐世界只见到同居本土,上三土见不到。在极乐世界修行,在那边断烦恼、断习气,也是很长的时间。慢慢的见到了,先见到方便土,再见到实报土,最后再见到寂光土。

  在这个世界修行,这是佛说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什么意思?这个世界障碍多,大起大落,会修的人提升得好快,不会修的人堕落得很惨,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起没有落,它起得很缓慢;这个世界只要你禁得起折磨,你起得就快。所以种种折磨、种种灾难,好,不是坏处,善的境界、恶的境界都是叫你大起大落的。五欲六尘在那里诱惑你,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人诱惑,所以你提升就很慢,这边有人诱惑,诱惑的时候你不接受诱惑,一下就起来了。所以顺境里头成就什么?成就断贪痴,逆境里头断瞋恚、愚痴。贪瞋痴三毒烦恼在这个世间,特别在现前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讲好事,你到哪里去找这个环境?在过去,你做好事都有人赞叹你,现在做好事人骂你;骂你还不生气,好事还照干,你这个境界提升多少!所以,找麻烦的人、骂你的人、侮辱的人、毁谤的人、陷害的人都要感恩,他们都来考你的,看你功夫怎么样,你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真功夫。

  怎么能忍受?佛在经上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计较它干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人家嫉妒、障碍、毁谤、陷害,目的在哪里?还不都是名闻利养吗?你把名闻利养舍得干干净净,不就没事了吗?能障碍你的其实是名利,名利丢掉了,他就没法子障碍你,那是他自己障碍他自己。这个道理一定要把它参透,你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常生欢喜心,你不会被境界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不被境界转,你就能转境界。能转境界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我们虽然没证得法身,已经有法身的味道在,有那么一点样子在;换句话说,要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折磨。忍辱仙人能够禁得起歌利王的折磨,提前成佛了,你说歌利王是好人是坏人?他帮助释迦牟尼佛提前成道。我们一般人说歌利王是坏人,释迦牟尼佛说他是好人;我们说他割截忍辱仙人是坏事,释迦牟尼佛说它是好事。你看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成佛了。报恩了,他成佛第一个度的就是度这个人。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在鹿野苑说法,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是憍陈如尊者;憍陈如前世就是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前世是忍辱仙人,报恩。所以,你要真正参透了,这个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罪福。

  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道理,所谓祸福相倚,福中有祸,祸中有福。祸福两个字在中国文字上很相像,到底是福是祸完全在你自己。你自己用清净心,祸变成福;你自己用妄想分别执着,福就变成祸,会变的。中国文字的妙就妙在这个地方。这两个字时时刻刻在提醒你,「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是福是祸由你自己,你用什么心态去对它。用善心,全是福,祸就没有了;用恶念,全是祸,福没有了,这不就是相随心转吗?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把这个道理讲透了。我们想远离灾祸,那你就远离烦恼习气,远离贪瞋痴慢疑,远离七情五欲,祸就转变成福。这就是在大灾难里面你不会感受到灾难,为什么?你把境界转过来了。你要不能转,还是用贪瞋痴慢的这种心态来待人处世,福也变成祸。福是什么?过去生中修的福。因为现在享福,享福你的心态是贪瞋痴慢,你在享福里面就造很多罪业;福享尽了,罪报就现前,福变成祸,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非常契合逻辑思惟,没有错误,我们不能不懂。古人讲的话,吃亏是福,难得胡涂,那个胡涂是什么?最聪明的人。胡涂正是聪明,聪明到极处了,用胡涂来掩盖自己,深藏不露,远离灾祸。古圣先贤、诸佛菩萨在示现的时候,都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这是慈悲到极处,真实智慧、真实利益。

  这一句弥陀名号的真因,自然感得,就是大乘教常讲的法尔如是,极乐世界的成就是自然现前的,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建造,我们无法想象。经教里面佛常常为我们介绍欲界天,欲界第五层叫化乐天,自然感得的。化乐天人的生活享受也不需要设计,也不需要去建造,完全是随自己的意念自然感得。第六天就更殊胜,第六天叫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就是第五天,第五天自然感得奉献给他们。他们不需要去变化,自然就有人供养送过来,福报大。阿弥陀佛的福报,发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你说这福报多大!所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真因,这里讲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一句弥陀名号里面就圆圆满满含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又圆满含摄整个《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整个含摄《大方广佛华严》,你才晓得这个弥陀名号的真因,你才能体会到。你对于自然感得不可思议、最极清净的极乐同居国土,你就不会怀疑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还有一个可以给你做证明的,你自己往生的时候也是清净心。念佛,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为什么?天天念佛,心不清净,不能往生。念佛念到心清净,清净是你真放下了。我念佛,我把世间放下了,佛法没放下,能不能往生?能往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只能见到本土,方便土、实报土见不到。为什么?佛法没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全要放下,你看看莲池大师给我们做的榜样。这了不起的人,一代祖师,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到晚年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全放下了。我们就知道,他生到凡圣同居土的话,他能看到寂光土、能看到实报土。这是什么?他的心比前面一个心更清净。

  最低的功夫,佛门常讲「怨亲平等」,这最起码的功夫。念佛,得罪我的人还有怨恨,对我好的人还有亲情,去不了!是好事,还得搞轮回,在轮回里面大概就是天道、人道,你不会堕三恶道,因为你报恩、报怨的心没放下。恩要不要报?要报。怨呢?怨不要报。报恩,要用清净心去报恩,不要有情执,如果有情执,不能往生。有情执多半什么?多半到他家,又变成他家的儿孙。来投胎,报恩来的,自自然然就是孝子贤孙,不要人教他的,这孩子太好了,他有恩,来报恩的。如果是报怨来的,这小孩是叛逆,不听话,长大之后一定搞得你家破人亡,来的因不一样。还有讨债、还债的。现在我们想想,现在社会上的人对众生的布施,是恩惠多还是怨害多?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恩惠没有了;换句话说,全是恶因、恶缘,这个麻烦可就大了。所以世界变成这个样子,地球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知道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单单就这一本《无量寿经》,你好好的去念,你的慧眼就开了,你就能了解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这个地球,种种变化都有因、缘、果,你都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自己就会选择一条道路,选择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一生决定有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

  「极乐世界之同居净土,超越十方,故常曰极乐之妙,首在同居也」,这句话是真的,完全正确。古今中外佛门这些大德,这些高僧大德们,对极乐世界的赞叹,无不是赞叹它同居之妙。真的是独妙,没有任何一个佛国土的凡圣同居土能跟极乐世界相比的。这个里头真正原因我们晓得,就是他是移民过去的,他不是当地有生有长,没有,一个都没有;极乐世界全是十方世界去移民的,去往生的,莲花化生。所以它基本的条件,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愿,善根福德重要。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心不清净,善根福德也不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净土真因。善根、福德怎么修法?念佛就是,念佛是善根,念佛也是福德。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具足了,具足信愿行,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一十四
下一篇:二零一一年讲于香港 三百一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