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0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六祖坛经讲记  (第三十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30

  【行思禅师,姓刘氏,吉州安城人也。闻曹溪法席盛化,径来参礼。遂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师曰:汝曾作甚么来?曰:圣谛亦不为。师曰:落何阶级?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师深器之,令思首众。一日,师谓曰: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谥号弘济禅师。】

  行思禅师,听说曹溪法席非常殊胜,于是就到曹溪来参礼六祖。他向六祖请教:「应当怎样去做,才不至于落在阶级里面?」阶级是指菩萨位次,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阶级。不落阶级,当然就是顿超。所以,他请教的目的就是要学顿超法门,不要渐次修学。六祖问他:「你曾经用过什么功夫?过去是如何修学?」行思禅师说:「圣谛亦不为。」圣是指诸佛。圣谛就是无漏的圣解,行思说:「我连这个也离开了,我也不着。」这个境界相当高。六祖说:「你落什么阶级?」行思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这话说得非常透彻。有凡、有圣才会有阶级;有修、有证,也有阶级;行思禅师的境界是无修无证,凡圣一如,这当中没有分别执着,哪里还会有什么阶级?如《心经》讲的「无苦集灭道」,乃至「无智亦无得」。六祖大师对他非常的赏识,很器重他,叫他作一名班首,就像大众当中的班长一样。有一天,六祖对他说:「你与众生有缘,应当去一方弘化利生,不要让佛祖的道脉中断。」意思就是叫他去教化众生。行思禅师在六祖座下得法之后,回到吉州青原山,在那里弘法利生。谥号弘济禅师,其事迹《传灯录》有记载。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扣。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甚么物恁么来?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益玄奥。后往南岳,大阐禅宗。】

  怀让禅师参访嵩山安国师,安国师就打发他到曹溪参扣六祖。六祖问:「你是从哪里来的?」让师说:「我是从嵩山来的。」六祖再问:「甚么物恁么来?」这个意思就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这句话,我们乍听起来是呵斥的话,很不客气,但是要晓得,这是禅宗的机锋语,也就等于口试一样。怀让禅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这句话对得非常恰当。因为祖师问的意思,是直指人心,说的是虚灵不昧的真心,怀让禅师一听就明白,随即答复:「说似一物即不中。」因为虚灵不昧的真如本性,是没有任何物相可以比拟的,一般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什么都说不上来。

  这么一答,六祖就了解他的境界。于是再问他:「还可修证否?」让禅师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这两句话很重要,在禅宗非常著名,其它各宗也时常引用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变成以后宗门教下修学的最高指导原则。「修证即不无」,是说有修有证,虽然有修,心地是清净的、是光明的,决定没有丝毫的染着。这是真实的功夫。不善修学的人,譬如修布施,免不了心里落一个能布施的我相、所布施的物相,以及接受布施的对方;换句话说,三轮不空。这就是有染污,虽然有修,有修有染污;若能到有修而无染污,这才叫做真修。不但布施,就是诵经、拜佛,或者禅定,乃至于般若,都时常被染污。如果到「染污即不得」,必须要离开分别心、离开执着心,正是禅宗所谓「离心意识参」!才能得到这个境界。六祖说:「只此不污染,是诸佛之所护念。你既然到了这个境界,我也是这个境界」。

  以往,西天般若多罗大师有一个预言,般若多罗是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即达摩祖师的老师,他说:「将来你的门徒中,要出一个马祖。」这是指道一禅师,俗家姓马。中国丛林制度就是道一禅师兴起的,「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个人的教化,影响中国一千多年。这桩事,在很久之前,般若多罗就有预言。六祖说:「应在你的身上,但是现在不须要说。」怀让大师豁然体会,留意在心。于是执侍,作祖师的侍者,朝夕奉侍十五年。在这十五年当中,当然他的学问、道行一天比一天成熟。以后,他到南岳衡山弘扬禅宗。

  【永嘉玄觉禅师,少习经论,精天台止观法门,因看《维摩经》,发明心地。偶师弟子玄策相访,与其剧谈,出言暗合诸祖。策云:仁者得法师谁?曰:我听方等经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经》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策云: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曰:愿仁者为我证据。策云:我言轻。曹溪有六祖大师,四方云集,并是受法者。若去,则与偕行。】

  永嘉玄觉禅师在中国禅宗史上是负有盛名的,俗姓戴,永嘉(浙江温州)人。年轻时曾经修学三藏经论,于天台止观法门特别有研究,也有心得,以后因看《维摩经》开悟。一日,偶遇六祖的学生玄策。玄策常到处游玩,各地方修行有成就之人他都去拜访。玄策禅师听说永嘉有这么一位善知识,于是也到此地来拜访。拜访畅谈之后,觉得玄觉禅师的境界很正确,不但正确且还相当高,于是问他:「你得法的老师是谁?」玄觉禅师说:「我听方等经论听得很多,听过很多法师讲解。以后,我在《维摩经》中开悟佛法的心宗,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人来为我做证明。」就是没有人来印证他的开悟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玄策说:「经论中讲,威音王佛以前,你说自己开悟的,能讲得通。威音王佛以后,说无师自悟的,都是天然外道。」威音王后,必须大彻大悟之人来为你做证明,证明你所悟的是真实不虚的,如此方可。永嘉大师非常谦虚,他说:「请你为我印证,可否?」玄策说:「我人微言轻,你何不到曹溪去礼拜六祖?曹溪,四方缁素云集,大众都在此处承受六祖的教学。你若想去,我可以陪你一道去。」

  【觉遂同策来参,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师曰:夫沙门者,具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自何方而来,生大我慢?觉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师曰: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曰:体即无生,了本无速。师曰:如是!如是!】

  于是,玄觉就同玄策到曹溪参礼六祖。见面的时候,他表现的态度似乎有一点傲慢,「绕师三匝,振锡而立」。六祖说:「一个修行人,必须具足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一切都得循规蹈矩。你从哪里来的,怎么这么傲慢?」玄觉禅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两句是很具有警觉性的话,几个人能懂这个道理?如果大家能把这桩事情看重,修行一定会很踏实。六祖说:「你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体」是讲体认自性,自性无生无死;「了」是讲一了百了。这个意思就是说,生死已经都没有了,哪里还有迟与速?所以说了本无速。六祖为他印证,说:「如是!如是!」一点都没错。由此可知,修行人要紧的是要明心见性,若不能明心见性,生死大事就没有法子「了」。说到明心见性,又谈何容易?所以,佛祖常说,若无净土法门,末法时期众生就谈不上成就。我们若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与此处讲的了生死,境界就可以接近了。

  【玄觉方具威仪礼拜。须臾告辞,师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动,岂有速耶?师曰:谁知非动?曰:仁者自生分别。师曰:汝甚得无生之意。曰:无生岂有意耶?师曰:无意,谁当分别?曰:分别亦非意。师曰:善哉!少留一宿。时谓一宿觉。后着《证道歌》,盛行于世。】

  这个时候,玄觉才礼拜六祖。拜完之后,他就要告辞。六祖说:「你回去得太快了,才说几句话就要走?」永嘉说:「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就是本来,本来没有动,哪有迟与速?六祖说:「谁知非动?」这是一层一层在逼他。永嘉说:「仁者自生分别。」这话问得好,答得也好。六祖说:「你确实是得到无生之意。」无生之意就是无生法忍,他确实是证得无生法忍。永嘉回答说:「无生岂有意耶?」六祖说:「无意,谁当分别?」永嘉说:「分别亦非意。」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妙极了!如果用意识分别,这是凡夫,没有证道。分别不是意;不是意,是什么?是真如本性。见性之后,分别即是无分别,分别与无分别是一不是二,这是真正证入佛祖的境界。我们学佛,要紧的也是要趋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

  六祖大师听了非常开心,因为永嘉的境界与他一样高。大师说:「善哉」,好极了;「少留一宿」,六祖特别留他在曹溪住一晚,不要急着回去。永嘉禅师住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去,在曹溪成为很有名的「一宿觉」,他在曹溪住了一天就大彻大悟。以后回到永嘉弘法利生,着有《禅宗集》及《证道歌》。



上一篇: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29
下一篇: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1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