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六祖坛经

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3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六祖坛经讲记  (第三十三集)  1981  台湾中广  档名:09-004-0033

  【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曰: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志诚禅师悟了以后,继续请六祖大师开示。首先问生死大事,这是大、小乘佛法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这个开示,对我们有很大的利益,我们听了六祖的开导,也能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六祖问:「我听你的老师教诫学人戒定慧的方法,不晓得神秀大师说戒定慧的行相是如何,你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志诚禅师说:「秀大师常说,诸恶莫作为戒,众善奉行为慧,自净其意为定。」秀大师说戒定慧的行相,实际上就是佛教里一首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不离这个原则。这首偈将一切大小乘的教法全包括尽。偈颂是出自《增一阿含经》,迦叶问:「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当时阿难尊者就说了这首偈。「诸恶莫作」是佛法的根本,即教学的根本。诸恶莫作才能出生一切善法,而善之极处就是心意清净。这首偈,每个学佛弟子都应当遵守奉行,秀大师也常常这样教导人。志诚问:「祖师,你用什么方法教诲学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六祖说:「我要是说有法与人,就是欺骗你。」这句话正是上上乘的教学。《金刚经》云:「如来于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净名经》云:「除去所有」,《法华经》云:「只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又云:「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祖祖相传,确实无法与人。修学若要有所得,都是生灭法。《心经》说得很清楚,「无智亦无得」。佛法究竟教的是什么?六祖说:「只不过是随缘方便,为众生解除束缚而已。」束缚就是烦恼,看众生是什么样的毛病,跟大夫治病一样,哪有一定的方法?把你的病治好之后,治病的方法与药也统统不要了。「随方解缚,假名三昧」,三昧就是禅定。六祖说:「像秀大师所讲的戒定慧,实在是不可思议。但是我所见的戒定慧又很特别,又不一样。」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

  志诚禅师问:「戒定慧只合一种,哪里还会有两种?既然不同,它又有什么区别?」戒定慧之教学是大前提、大原则,随着众生烦恼的浅深、执着的厚薄不同,而有种种不同的差别。以五乘佛法来说,人乘佛法有人乘标准的戒定慧,五戒是人乘的戒律;天乘有天乘的戒定慧,标准比我们人乘要高一层;声闻、缘觉、菩萨,各个地位上的标准浅深都不同,但是名称没有两样,都叫做戒定慧。

  六祖说:「神秀大师所说的戒定慧,是接引、教诫大乘根性的菩萨。」凡是在学的,都叫做菩萨。菩萨是人,不是泥塑木雕的木偶。学习圆满了,就叫佛;没有圆满以前,都叫做菩萨。正如学校在学的学生,称为菩萨;毕业了,称为佛。六祖所说的戒定慧是接最上乘人,就好比是研究所、博士班的学生,这是接引最上根性的人。差别就在此地。六祖说:「由于悟解不同,见性就有迟有早。」悟解,上乘根性的人一闻千悟,他根性利,一听就开悟,这是悟得快;根性钝的人,悟得迟,讲了他也不悟。禅宗有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小疑若干次,大悟若干次,才能到彻悟;这是前面所讲的渐修法门,神秀大师是用这种方法渐渐诱导中下根性的人。六祖大师办的是研究班,所以,在秀大师那里修学十年、八年的,再到曹溪去,没几天就能开悟。可见秀大师也是无量功德,他能将这些学人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六祖说:「你听我这么一讲,与你老师所说的是否相同?我所说法都是不离自性,如果是离自性说法,都叫做着相。着相,自性当然就常迷」,离相,自性是常悟。「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正是所谓万法唯心,离自性之外,哪有戒定慧?戒定慧是本性本来具足的德用,我们迷了,就叫做贪瞋痴。大经常讲,贪瞋痴就是戒定慧;迷了就称贪瞋痴,觉悟就称戒定慧。体实在没有改变,所改变的是名相不同而已。「这是真正的戒定慧法」。

  【听吾偈曰: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

  这首偈非常重要,这是修自性戒定慧的方法。「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是指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从来就没有过失。凡夫迷了自性,造作一切过失罪业是妄心所造,不是真心。真心从来如如不动,真心从来没有过失,这是自性戒。《起信论》云:「以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故,随顺修行戒波罗蜜」。「心地无痴自性慧」,心体是光明、清净、平等的,能生一切智慧,只不过我们现在是在迷,好像这个能力不能现前,实际上这个能力没丧失,只是把真知转变为不知。所以,知与不知是一不是二。这些道理都在大乘经论之中,我们要细心去探究。探究,实在讲只能得一个彷佛,如果要证得,必须依照理论与方法认真修学。「心地无乱自性定」,这些道理最浅显、最常说的,无过于《大乘起信论》,说得非常透彻。真如本性从来也不迷,从来也不乱,可见戒定慧是天然本具的。「不增不减自金刚」,在圣位,成佛了,戒定慧并没有增加一些;纵然堕落在阿鼻地狱,我们自性的戒定慧也没有缺少一点;不增不减。金刚是比喻,所谓是金刚不坏身,是指我们真如本性坚固、光明、洁净。「身去身来本三昧」,这句话是针对「长坐不卧」而说。因为一切行住坐卧,来去自由,无不在定中,正是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慧海禅师说:「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这是禅定很好的解释。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志诚禅师听了六祖开示之后,非常感激,后悔过去多年来无法悟入真实的境界。于是他也呈了一首偈,这首偈是他的心得报告。「五蕴幻身」,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也叫做「五阴」。《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他这个心得与《心经》相彷佛。「幻何究竟」,幻不是究竟的。「回趣真如,法还不净」。「回」是回向,「趣」是趣入。你存心要想证得真如本性,能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心经》云「无智亦无得」。有心去求,决定求不到;无心去求,也求不到;必须将有心、无心都离开,真如本性本来现成。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盘,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盘,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这首偈非常好,六祖大师很同意,为他印证。然后告诉志诚:「你的老师所讲的戒定慧,是劝小根智人。」小根是指可以接受小乘教学的根性,当然他也得有智慧,他若没有智慧就不能接受。六祖说:「我所讲的戒定慧,是劝大根智人。」是上上乘的根性。「若悟自性,也不建立菩提涅盘,同时也不建立解脱知见」,这正是古人所说「无为而无所不为」。因为无有一法可得,然后才可以随缘建立一切法,诸佛祖师无不如是。六祖说:「你要明了这个意思,要透过这个意思,这才叫做佛身,也叫做菩提涅盘,也叫做解脱知见。见性的人,非常自在,他建立也可以,不建立也可以。来去自由,一点妨碍都没有。一切应用可以随心所欲,正所谓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众生来求教,随语随着答复,字字句句都明心见性,这就是诸佛菩萨所讲的自在神通、游戏三昧,这叫做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

  志诚禅师再向六祖请教:「什么是不立的意思?」六祖说:「自性无非,没有一念的是非;无痴,没有一念愚痴;无乱,一点也不杂乱」,这就是前面讲的自性戒定慧。又说:「念念般若智慧观照,常离法相;般若性空。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本来没有一法可以建立。自性一定要自悟,自悟是直捷了当一直证入。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这个教法确实是最上乘的,最利的根性才可以接受这样的教学法。所以,它是一法都不立。因为一切法都是寂灭相,《法华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本来没有次第。次第是人为的,次第是因为众生根性不同;换言之,他的烦恼障重、所知障重,佛祖才在无次第当中方便建立次第。所以,无次第是真实的,次第是虚妄的,用虚妄的次第证得无次第的真实。志诚禅师听了之后,发心为大师的侍者。



上一篇: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2
下一篇:一九八一年讲于台湾中广 34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