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梵网经

一九八三年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3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梵网经  (第三集)  1983/1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1-001-0003

  请看本经的品题。经题给诸位介绍过了,这部经翻译到中国来只有一品,这一品当然也是这部经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菩萨心地品」。菩萨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而且还是省略的音译,因为中国人总是喜欢简单,所以将菩提萨埵就翻作菩萨,把后面的尾音统统略去了。这个字的意义在古译翻作「大道心众生」,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之后所翻的经我们叫它作新译,他翻菩萨这个意思称之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古今这两种译法都非常好,如果不是大道心,他不能觉悟,觉悟的人必定是发大道心。

  古印度的人喜欢繁琐,所以我们读佛经往往看有一个意思重重复复说很多遍,不厌其烦的详加阐释。跟我们中国的人的心情恰恰相反,中国人喜欢是愈简单愈好,人家是十句话能说清楚,你要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了,那你就比别人高明。所以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文章、言语它的标准是简要详明,做到这四个字,那就是第一流的文章,简单扼要又详细明白,要做到这样才是好文章。言语也是如此,要能达到简要详明这是第一等的口才,不像现在啰啰嗦嗦。

  因此经典翻到中国实在跟印度原文相去就甚多,特别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本经就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他的翻译完全是用意译,而不是直译。在文字上是极力要提升到我们中国人所要求的简要详明的标准。所以罗什大师译的经我们很喜欢读,就跟读中国人文章一样,一点都不啰嗦。玄奘大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翻的经论很多,可是我们除了《心经》之外,几乎都没有人读玄奘大师的译本。那就是他的译法是直译的,就是照着原文翻译过来;换句话说,文法格局脱离不了梵文,同时也有梵文一样的繁琐。诸位要是读《大般若经》你就能够看到,《大般若经》六百卷,玄奘大师所译的。

  「菩萨」,我们必须要明了它真实的含义,而现在一般人对这个含义不明了,所以一说到菩萨就想到泥塑木雕的神像。像一般民间土地也是菩萨,城隍也是菩萨,鬼神也是菩萨,凡是泥塑木雕的都叫菩萨,这是大错特错!鬼神跟菩萨相去甚远,鬼神怎么样?他还是不觉,他是有情众生他不觉悟,不觉悟是凡夫。城隍土地是阎罗王,本省拜的妈祖、王爷公统统是凡夫,是饿鬼道的凡夫,六道凡夫鬼道凡夫;他要不觉悟他不能称菩萨,他不发菩提心不能称菩萨,他要发菩提心可以称作菩萨。世间所拜的玉皇大帝那是天神,天神还是六道之一。所以菩萨是单单指发菩提心的有情众生。

  我们自己发菩提心自己就是菩萨。发心说起来容易,发不容易,真正讲到发不容易。为什么说发不容易?如果菩提心发起来了,那你平常存的是什么心?本经就要给你说明菩萨心是什么样子的,菩萨心地,菩萨存心跟我们确实不一样,我们也像这样的存心,那就是菩萨。就大体上来说,菩萨是一个上求下化之人,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从大体上说、总纲领上说。上求佛道,佛道是觉道;下化众生这是运用大慈悲心,所以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发菩提心,修菩萨道。

  菩萨的心行就是一个觉悟人的心行,我们讲一个觉悟的人比说菩萨这个概念上更为清晰。就是在一切境缘上,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讲的人事环境,我们生活在世间,脱离不了这两大类的环境。在境缘两大类的环境里面不迷,觉而不迷,净而不染,这就是菩萨。如果是迷惑、染污,起邪知邪见,就叫做凡夫。菩萨跟凡夫正好是个对比,所以凡夫是人,菩萨也是人。一个是迷惑颠倒的人、心被境界所转的人,叫凡夫;一个是明白人、觉悟的人,不为境界所转,这个人叫菩萨。所以这个定义我们一定要把它搞清楚。

  讲到心地,当然本经最重要的是讲心地,而不是讲菩萨。但是这个心地是菩萨心地,是一个觉悟的心地,而不是一个迷惑颠倒的心地。心称之为地,地是比喻。地能够生长一切万物,离开了地,一切万物就不能生存,所以地有生长的意思。最显著的像植物,一定要依地生长。心,它有生长的意思,它有出生的意思,它里面能够出生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我们今天所讲才艺都是从心而生的。从能生这个意思把它比喻作地。

  在佛法里面心要像地一样,它的功能就显现了。虽然有心,可是这个心不能生智慧,不能生功德,这个心不能算地。因此菩萨里面就有三贤十地,你就晓得三贤菩萨是修心,好像农家一样先在那里整地。我们要想种粮食,先要开垦,开垦就是三贤位。地完全开出来了,我们下种子了,那就叫登地了,地有用,我的地可以能够生长五谷杂粮了,那就叫地。如果我们先不整地不去开垦,那个山地多得很不能用,必须要加以开垦。发菩提心就是发心开垦,一直到地能用了,这个时候的心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登地了。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但是也不难理解。

  所以说到真正能够度化众生是地上菩萨,他这个心像大地一样,能生智慧、能生功德、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在三贤位的菩萨虽然讲是度化众生,实际上是度自己,为什么?他是在整地,地上还不能出生什么。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十住菩萨修直心,就是至诚心,十行位的菩萨修深心,十回向的菩萨修大悲心,这些统统是开垦,在那里整地,登了地这个地就有用处。这个道理要是不明白,我们的修学就没有重点。譬如说,你不知道这个道理,看到人家地上生产、出产那么多东西,你也去找一块地马上种植,结果种了怎么样?种了白费了心机,到最后是一无所获,这个原因是什么?你没有整地。由此可知,这个心地的重要,你要不明了你就没有办法修。

  在开垦它也有过程,譬如一块山地,先要把山上这些杂草先把它去掉,这是第一步的工作;然后再把沙石除掉,再把土地给它耕松,然后再下肥料来培养,它有一定程序,有先有后。我们要是开垦自己的心地,一样也有程序,头一个就是你这地上的杂草、杂树这些废弃物,第一个要去掉的是什么?就是那个不平等的心。菩萨首先要修怨亲平等,这是头一个要修的,这一条要做不到,其它的都不必谈了,什么深心、大悲心都不必谈了,纵然有也是感情用事。为什么?你完全是凡夫心不是菩萨心,你是迷惑颠倒的心不是觉悟的心。修行就是修心,它有次第、有程序,不能够乱的。本经所用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修?方法是工具,我们今天开垦需要工具,没有工具用两只手去,手也是工具,这个工具就是本经所提出的「十重四十八轻」的戒律。那是工具,开拓心地的工具。这就是讲戒的重要。

  昨天我们在华严会上也提到这个问题。佛法的修学有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开悟,第二个过程是证果。所以戒律在这两个过程当中它的德用不一样,没有开悟以前就是要守戒条,你所持的叫做事戒。我们念佛讲事一心、理一心,讲事戒,一条一条的条文你要是犯了就叫破戒、犯戒。悟了以后叫心戒,不是事,所以这个时候的持不是事相的持,是理持,境界比前面这个事持要高得太多!譬如,佛门里讲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这是属于事持不是理持,可以帮助你得定不能开慧。诸位要晓得这个能帮助你达到事一心不乱,没有办法得理一心。梵网菩萨戒是讲理持不是事持,它的境界超越了小乘,超越了事一心,它能够帮助你达到理一心不乱,帮助你破无明见真性。如果我们要是不懂这个道理,把《梵网经》也用事持;换句话说,转大乘为小乘,迷理为事,把它降了一级,效果当然是大打折扣。这些都是在我们研究讨论之前必须要明了的。

  但是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没有小乘的基础没法子修学大乘。换句话说,没有事持的基础决不能达到理持。所以我们今天来研究讨论这部经,重点在了解菩萨心地,目的是叫我们自己生起向往之心。我们要发心,要学菩萨。可是要学菩萨要先平心地,要先平心地必须要着重在事持,才能够一步一步的提升到这个境界。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心地在本经有两重意思。第一个是就教相来说,教相就是按照我们经本表面的意思来讲,就是它所讲的「三十心十地」。诸位心只有一个,哪里会有三十个?这三十是讲位次,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每个阶段他用的是什么心。这就统统讲开垦,他开垦开到什么程度。三十心圆满就登地了,就好像开垦,我这个地统统开出来可以用了,可以种植了;可以种植的时候才叫地,还不能种植的时候叫心。所以有十心,十心就是十地,从初地到十地,三十心十地就是这么个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说我们的心逐步逐步清净,清净的相,然后到它起作用。这个作用也是逐步逐步作用到广大无边,是从这上说的。其实只是一个心,绝对不会有三十个心,四十个心,没有的,只有一心。这是从教相上说。

  第二个意思这是从理体上来讲。这个心就是我们一切众生「本元心地」,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的真心理体。十方三世诸佛是这个心,我们也是这个心,畜生、饿鬼、地狱还是这个心。所谓是一心无二心。这一个心因为它有染净差别之相,所以它能够变现染净不同的境界。心清净的时候变现的就四圣法界,心染污的时候就变现六凡法界,这是从大的方面来看。如果要从小的方面来观察,你就更容易体会到。譬如说我们一天,不要讲过去,讲今天一天,心清净的时候好像身心舒畅很愉快,烦恼的时候好像一身都不舒服,这种情形就是心地变现的相状。轻安愉快就好比是四圣法界,一身不舒服的时候就好比是六凡法界。这个现相怎么产生的?心在那里变化。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真正把心安住在清净之处,那你就是永远的轻安愉快,这就是神仙生活,佛菩萨的净土。佛菩萨净土就是这么来的,正所谓「心净则土净」。

  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自己自心所变现的,一切善恶境界也是自心所变现的;除了自心之外别无一法。一切物质的境界、一切人事的环境都不出自己一心变现,正如同作梦一样。你在梦中遇到佛菩萨,那个佛菩萨是你自心变现的;梦到豺狼虎豹要伤害你,那还是你自心变现的。你不了自心,你迷在妄幻境里面,遇到善的境界你生欢喜心,你的心被境界所转了,欢喜是你心被它转了;恶境界里面你生了瞋恚心,你的心也被境界所转了。你不晓得境界是自己变现的!自己变现的不能转境界反而被境界所转,这叫做迷惑颠倒。迷惑颠倒一定造业受报,所以这些真正看清楚了,岂不是古人所谓的自作自受。谁给你的?自作自受。

  菩萨是觉悟的人、明白的人,他对于这个事实的真相十分的了解,晓得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变,他在这个境界用心,一心平等,他的心不被境界所转;就是好的境界他没有欢喜心,逆的境界他也不生烦恼。他晓得顺逆染净都是自己心变现出来的假象,好的境界里面了不可得,恶的境界里头也了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所以他在一切法里不起心、不动念。世间法所谓是六道,六凡、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出世间法我们叫四圣,声闻是阿罗汉,缘觉是辟支佛;辟支佛是梵语古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缘觉,辟支是缘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所以称辟支佛中国意思就叫缘觉;菩萨、佛,这叫四圣法界。

  凡圣的相不一样,心是一样的,是一个心,所以凡圣平等,只要你用一心,这个法界就是四凡六圣,就叫做一真法界。可是虽然是一真法界,但是在现前所呈现这个相状有迷悟浅深不同。迷悟浅深是说的理,四圣六凡是讲的相。其实这个四圣六凡怎么个分法?就是迷悟浅深上差别。譬如说十分迷惑的,这是地狱;九分迷惑还有一分觉悟的,这是饿鬼;有八分迷惑,有两分觉悟的我们讲畜生,是这样的差别。佛是十分的觉悟,一点都不迷,菩萨有九分觉悟还有一分迷,我们人道是迷悟参半,还迷得比较多一点,是这样的分法。十法界是从这里分的。同样我们在讲堂,大众坐在一起,我们每个人迷悟程度不一样。你在讲堂跟大众相处你是觉而不迷,一点都不迷,你就是佛,你有九分觉还有一分迷那你是菩萨。

  你要问十法界在哪里?十法界原来就在一法界里。所以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每一个法界里面都具足十法界,是这么个分法的。就是以畜生而论,畜生里面有畜生的佛,牠虽然是畜生身牠觉而不迷,畜生里面有菩萨,畜生里头也有地狱、也有饿鬼。所以每一界里面都有十界,十界合起来就是一百界;每一界里头有十如是,百界就有千如是,百界千如,说明宇宙人生的状况。这是智者大师在《法华经》里面给我们发明的。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迷了真心,迷了我们的觉心,现在不觉了。不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变现的,这就是不觉。好像我们在作梦一样,不晓得这个梦是我们自心变现的,这就是不觉。不觉问题就很严重,为什么?不觉是迷惑,迷惑就妄动,妄动就造业,造业当然有果报。所以如果我们造五逆十恶业,我们的心就会变,变那个地狱的相,变地狱的相就要受地狱的果报。譬如我们这个心不善,常常存着害人的心,晚上就常常做恶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常常要整别人,做个梦被别人整了。那个梦虽然是假的,也不好受!我们常常以慈心待人,以慈悲心那你就做好梦,这是诸位都有经验的,都能够理解的。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你造五逆十恶就会变现地狱,本来没有地狱,地狱是你自己变现的,自己造地狱自己去受果报,就是这么回事情。

  什么叫五逆?这是必须要知道的。五逆这是最恶最重的罪过,第一个是杀父亲,第二个是杀母亲。诸位要晓得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多大,父母对我们养育之恩不知道报答还要去杀害,这是地狱罪业。父母他都要加恶心去害,诸位想想他还有什么人他不能害的;对父母都能忍心下手,这个人是残忍到了极处。第三是杀阿罗汉。阿罗汉是世间善人,是一个清净修道之人,他对于任何人都是以慈悲心,是利益众生的。所以这一个地方的善人,一个地方上的模范,地方有这样的人会给大家带来福报,善人国之宝!你要加害于他,把这个地方上的善根把它断掉了,这个罪是非常之重。所以这个地方上好善,今天所讲的好人,他能做好事、能照顾地方、能帮助大家,教化众生,这都是善人。

  第四条就是出佛身血。佛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你就存心想杀佛,你也杀不到他。佛有善巧方便,佛有他心通,你心里起个念头他早就晓得了,他有办法回避的,不会被你杀的。但是偶尔的时候佛身上有一点伤害,叫他流一点血,这个事情有的。像提婆达多,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他就是处心积虑想谋害佛,但是佛不会被他害,叫佛受一点伤流一点血,有。佛是一代大师、是一个大教育家,不但影响当时,还影响到后世,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大善人,你要杀他岂不是断一切众生的慧命吗?诸位想想佛为什么不能伤害?因为一切众生的福报太大了,你一个人的福报不能与一切众生的福报来抗衡,你抵不过,所以你伤害不了,道理在此地。偶尔有一点小障碍是可能的,大的障碍不可能,毕竟一个人的福报不能与大众的福报相比,所以这个罪也是地狱的罪业。

  第五条叫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就是破坏教学,阻碍弘法。佛以正法教化一切众生,他来阻碍,他来破坏。僧团是执行佛教学的机构,就是我们所讲的寺院、道场。所以建立道场有无量功德,启请讲经果报不可思议,障碍的罪过当然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佛法它是至善之法,纯善之法,这是要流通的!无条件的流通,就怕人家不接受,肯接受哪有不恭恭敬敬送给他的道理?所以菩萨用心跟凡夫不一样。你看看佛经每部经到后面流通分,佛都是劝勉大众尽一切的方法去流通,功德无量。佛没有说每一部经后头印个「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没有这个字样,那就不叫佛,那是凡夫。那是什么?只有我独家可以买卖,别的人不行,别的人你要盗版,我要法律起诉,要告你,要追究责任,要要求赔偿,那是生意买卖,那不是佛法。佛法是无条件送给人的,其目的是令他觉悟。如果我还要求报酬,我就迷惑颠倒了。也许有人会怀疑,我们统统布施了,不要求人家一点点,那我们的生活怎么办?这个想法就是你多余的顾虑,福报自然!

  今天你所有的福报从哪来的?是你因为平素修布施而得到的,你布施的愈多你福报就愈大,自自然然的福报,用不着自己操一点心。如果你布施的时候斤斤计较,那是你生意买卖,纵然得到利润,有的时候还有倒闭。你看这个世间发大财做大买卖的,公司一倒闭,很多卷款逃到国外去了,也没有脸见人。所以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在迷的境界里头,都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是在迷的境界。悟的境界里面是从你真心本性里面的福报、德能,那不是修来的,叫称性的福报。不但这个福报广大无边,而且享用不尽。我们在大经里面,《华严经》你看毘卢遮那的依正庄严,《弥陀经》里面,你看看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那是称性的福报,不是修得的,不是用什么自己智慧能力去赚得来的,不是的,自自然然现前。所以你要是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操什么心?你操的那些心叫冤枉操的心,白操了心。所以五逆十恶决定造不得,这样才不堕地狱,为什么?你的心不会变现地狱的境界,不会变这个境界,心地清凉、清净。

  鬼道的业因当然也很复杂,可是里面最重的是悭贪、嫉妒,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个心?悭是什么?悭吝,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拿出来,舍不得布施;贪心是自己没有的,总希望想尽方法得到,这是烦恼里面很重很重的烦恼。见到别人有财富、有能力,自己不如他就起嫉妒心,想种种方法去障碍他,不喜欢别人成就,这样的心就会变现饿鬼的境界,自己到饿鬼道里去受那个果报。所以境界是自己变现自己去享受,就跟作梦一样,他就会做这种梦。我们要想不堕饿鬼,就要把悭贪放下,自己有的可以全部拿出去,自己没有的,不想得到,不想。看到别人有的生欢喜心,恭喜他,他发达、他发财!决没有嫉妒。自己心地清净,福报就自然现前了,这真正叫修福培福!如果这个悭贪心很重,嫉妒心很重,跟诸位说那是折自己的福报,损自己的福报。自己有一百分福报,如果有这个悭贪嫉妒,打对折还不止。所以这不是修福,这是折福。

  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你看一般畜生都愚痴,这个因是怎么种下来的?就是对于哪是真、哪是妄,哪个是邪、哪个是正不能够辨别,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当作假的,颠倒是非,邪正不分,这是愚痴,所以才感畜生的果报。寂光大师在这个批注里面,这个注子的估价单已经送来了,我这个地方用的是影印本,原本已经拿去裱去了,我们想影印两千部,估价单送来这个价钱是十万零八千,大概就是一本五十多块钱。寂光大师这个注子非常之好,上一次已经给诸位介绍过了。我们的道场是一个专学的道场,持戒念佛。我们的《梵网经》就是星期天讲,每逢星期天讲《梵网经》,决定不变更,一部讲完了从头再讲。所以这个本子我们要印,寂光大师的这个本子深入浅出,容易理解,我们讲就依照这个注子来讲。

  他这个注子里面,除了我刚才所说的这个意思之外,他里头有说「乱伦理欺罔骗害等因,故有畜生」,畜生道里头确实有这个意思。我们常说欠人半斤要还他八两,这都是讲欺骗的。佛门里面常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出家是为了修道,大众才供养你,你得到供养又不修道,你就是欺骗大众。欺骗大众将来怎么样?变畜生去还债。这就是说明出家人欠施主的债欠得太多。我们听了不信,不相信,其实这个事情是真的。在过去寒山拾得这是诸位都晓得的,在天台国清寺住的那个时候。国清寺里头有放生园,这一般人买东西到那里去放生。而这个放生园里面有很多畜生都是寺庙里头已经过去的法师。那还算是不错的,他变了畜生,还有人把牠买来送到牠自己本庙里面去放生去,这个缘就很殊胜。寒山拾得老是逗牠们那些鹅、鸡、鸭,他就叫名字,都是叫过去法师的名字,叫一个,哼了一声就到他面前来了,真的,一点不假!所以我们不要把这个当作笑话来看,千真万确的事实。

  由此可知,我们要想不堕畜生,就不能够欺骗人,对待一切人我们要诚、要敬,存诚敬之心;对待一切事我们要认真负责,不能够马马虎虎含糊笼统,虽然不是存心欺骗,也是对人、对事不负责任,这些都是属于愚痴,都是畜生道的业因。就是讲畜生心,就是这个心会变畜生道的境界。

  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真正接受三皈五戒,这才能得人道,人是禀三皈五戒而现这个境界的,这是天然之道。佛教没有到我们中国来之前,我们中国列祖列宗教给我们的是伦常八德(五伦五常八德),跟佛法里面的五戒十善是相等的,所以我们要是读圣贤书,守圣贤的教诫,确实可以得人天善果。佛特别重视五戒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的修学从哪里学起?要从五戒学起。五戒是根本戒,将来在本经里面我们会详细的来说明,特别本经讲的这个五戒是从心地讲起,我们无论是对理、对事都要讨论明了。

  修罗道他跟人道是相同的,也是修五戒十善,可是他的性质就是心里带着一份刚强的偏激,带着这些,傲慢;他肯修福,他也能舍,但是我们一般人所谓刚强,逞强争胜。看到别人做好事了他也做,他要比他做得多一点,我要比你强,要在你之先,存这样的心,果报就是修罗。所以修罗福报一定很大,不管他在哪一道。因为修罗四道都有,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里头都有修罗。修罗的福报比一般人都大,但是他没有一般人的心地的善良,就是他的本性刚强好胜,喜欢斗争,就是喜欢争胜,无论在什么场合当中,他总要争在别人前面,不甘落后。所以这种好胜的心、逞强的心就是修罗业因;就是他要争不到的时候,他瞋恚心就现前了。所以这个与瞋恚有密切的关系,心不容易得到平静。六道里面讲修罗道,都是讲的天阿修罗,人间阿修罗不说,专门讲天阿修罗。他和天人有同样的大福报,他没有天人那么慈悲。

  天道,这是讲修十善业道,所以他的道德标准比人高,要修禅定,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是天道的业因。阿罗汉闻四谛而悟入无生,辟支佛他在一切万法因缘当中以智慧来观察,晓得「因缘所生法,当体即空」,所以他能够在一切境界里面不为外境所转,真正能到如如不动,保持着心地的清净,声闻、缘觉。菩萨是以理智观行,自利利他,慈悲喜舍,上求下化,这是在有情众生里面可以说是第一等觉悟之人。

  本经主要讲的就是讲菩萨。所以菩萨要经历长劫的修行,他有耐心,不是一下就能够成就的,一般经论里面讲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而我们在《华严》里面所看到的是无量劫的修行,我们要晓得这些因缘果报。菩萨行到究竟圆满就叫成佛,所以菩萨跟佛是一体,没有圆满的时候叫菩萨,圆满了叫佛。好比我们在学校念书,学业没有读完的时候我们叫学生,读完了就毕业了,就得一个学位,像大学里学士学位,那个学士跟学生是一不是二,学士那是所有的课业修完了,没有修完叫大学生,就是这么个意思。

  这是说明六凡四圣合起来佛经里面常讲十法界。可见得这个十法界是怎么现前的?就是自己这一心当中迷悟差别,所以有这些现相。佛就这些现相给我们加以说明。说明一定要有方便,不给它按上名词我们很不容易理解,所以就给它取了个名字,这个名字是假名,让我们理解这个事实真相。而讲到究竟真实那是一念不生,凡圣迷悟了不可得,这就是净土里面所讲常寂光土,那是证到究竟真实,《华严》里面所讲的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净土里面讲的常寂光土,这是讲到究竟真实,所以菩萨是觉或者讲悟,他觉的是什么?他悟的是什么?就是悟的这个心地,这个心地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这个心地所生的。他悟的是这个。

  自心所生的万法为自己所受用,又以自己的心地去教化一切众生,变现为他受用。觉悟的人受用是自在,迷惑的人受用是痛苦的,这个事实就在眼前,就是我们当前的社会,我们现在的环境。你要悟了,自在,在这个里面念念成就自己的定慧,就像六祖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怎么不自在?他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他没有不自在的。迷惑的人怎么样?就是一般凡夫他的生活常生烦恼,一天到晚无论在哪一个场合当中愁眉苦脸,苦不堪言,迷!那个觉悟的人就是在地狱里面上刀山下油鼎也笑咪咪的很自在,为什么?因为他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不执着。作梦的时候梦到一只老虎吃掉你了,你晓得这个是作梦,梦是假的。来,给你吃,我就发个慈悲心,你饿得很我就喂你一餐。他很自在,他没有畏惧,没有痛苦,为什么?晓得一切法如梦幻泡影。迷的人不晓得,当真,作梦的时候老虎要吃你,吓得一身冷汗,怎么跑也跑不掉,吓死了!结果醒过来的时候一场梦,晓得这是个梦,何不给牠吃?就是一个迷,一个是觉悟,所以悟了什么境界受用自在,没有不自在的!

  法界原来是一真!悟的人是一真,迷的人住十法界,悟的人住一真法界。那我们要问一问,究竟什么人住一真法界?这里刚才讲了三十心十地,初心就住一真法界。可见得我们现在很可怜,人家那个整地,他还有一块地,我们现在连地都没有,想整都整不到。不是地没有,是你自己没发现,你要发现你自己有地,这就叫初发心的菩萨。发现自己有心地,而且自己这个地跟十方如来那个地无二无别。佛菩萨的地已经开发了,我们这个地还是个荒地。你能够发现到你是个荒地,你就开始觉悟了,始觉;你还没有发现,那叫凡夫,你是不觉。觉与不觉是从这个地方说的。

  「地」的义趣、理体、相状、功德、作用,奇妙无穷!今天时间到了,意思没有讲尽,可是这个意思很重要,我们下个星期再继续的来给诸位说明。这个事情要不搞清楚,我们讲修行、讲用功,古人所谓「用不上力」,不知道从哪里用起,不晓得从哪里修起,盲修瞎练,费了许多时间,许多的精神是一无所获。如果你要统统明了,功夫得力,你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心养性,法喜充满。如果没有这些好处,佛法还能传到今天吗?两千多年当中还有那么多人去学习吗?它的好处太多太多!我们今天没有得到,就是对于佛法是根本一无所知,确确实实是盲修瞎练,明白之后这才讲正修,正知正见,正行正修,我们决定得到正果。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八三年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2
下一篇:一九八三年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4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