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妙法莲华经大意

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7

  日期:2011/10/7   阅读:    繁體   

 

妙法莲华经大意  (第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07

  孔老夫子入太庙每事问,孔老夫子难道对这些礼还不懂吗?为什么入太庙要每事问?我想跟此地法华会上的弥勒菩萨生疑请问,大概是一样的意思。问的后面有两个意思,实际上一个是讲十方不隔,一个是讲三世性空,就是这两桩事情。对我们没有证入境界的人来说,实在是很大的疑问,譬如我们讲到一真法界,大家心里都慌了,此地也讲不但我们慌,连二乘人也慌了,权教菩萨也受不了,我们昨天讲演稍稍提一点,就有同学们惊慌了。譬如说我提到的《四书》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外道经典也跟《华严经》没有两样,立刻生起恐怖之心,这是一定道理,此地也说得很清楚。这是看到文殊菩萨的答复就晓得,菩萨是:

  【引古为答。直示本心。今古不异也。】

  换句话说,见了性之后真正是入不二法门,这是佛法终极的目标。我们想成佛,成佛是什么?就是入不二法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证得一一法皆是不二,这就成就了。今天接着要跟诸位研究的,就是这底下一段:

  【二万佛皆同一号者。】

  诸位要晓得,此地所讲这个数字,不是真正的数目字,完全是表法的意思,『二万佛』都是说的二乘人,二乘人同德同性,同一个性,二乘根性,所以他们成佛,佛在法华会上说这些佛皆同一号,日月灯明佛。末后一段讲到:

  【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

  『最后佛』就是未来佛,还没有成佛,他最后成佛,当然是指未来佛,这还是属于表法。说到出家,这个地方就给我们提示出来:

  【一无明家。二三界家。三世俗家。】

  说到这里我们得要多说几句话。我们先从『世俗家』来讲起,世俗社会的组织是以家为一个单位。现在所讲的小家庭制度,与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意思不相同,我们中国过去讲的家,是大家庭制度,大概现在在台湾我们已经看不到了。诸位如果去看看《红楼梦》,你就能够看到从前的家,你看它那个家上上下下有一百多人,有一百多人有好几代同堂,那是个社会组织。我们读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指那个家。大家庭实在讲也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所谓是天伦之乐,只有在大家庭里面才有,小家庭里面的天伦之乐谈不上。出家这就是指的出这个家,经典里面所讲的田宅、妻子、眷属,这都是世俗的,离开了。离开之后修学过程当中为佛弟子,戒律里面教给我们的是三衣一钵,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说,把世俗的境、缘,境是讲境界,就是我们的物质环境,缘是说的人事环境,将世俗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统统离开,一心修道,目的是为了成就道业。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我们算不算出家?所以这一定要晓得。

  弘一大师,这是近代对于律学颇有研究的一位学者,他在《律学三十三种》里面,特别是在闽南佛学院那个时候所讲的,他自己说,老实讲他自己的身分,只能算一个出家优婆塞,坦诚的告诉大家,比丘戒决定得不到的。如果根据蕅益大师的话来说,蕅益大师他是明朝末年人,对于律学也有相当的研究,他老人家讲中国自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现在所称的比丘是名字比丘,意思就是有名无实,名字比丘不是真正的比丘。传授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这一个也找不到。戒要不要受?要受,这是弘一大师讲,免得被世间人讽刺、讥笑,戒还是要受,自己要晓得不会得戒的,只是挂名而已,挂了名以后学戒,这很重要。我最初学佛,章嘉大师也是这样的教给我,我们学戒,我们读《戒经》,哪一条能做到,我们就先做,一条一条做,一条一条的学,要认真的去做,戒是断烦恼。这才叫做出世俗家,可见得出世俗家就不容易。

  二乘的圣者、权教菩萨出『三界家』;换句话说,他出的家就是出六道轮回这个家,比我们高明多了。六道生死轮回非常的可怕,我们无始劫以来就在这里面,一直到今天没有办法超越。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先要晓得轮回是个果报,有果必有因,把它的因果搞清楚了,我们把因断掉,不造因,果报当然就没有了。说到三界之因,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的,就是一切众生迷生灭四谛,而起的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才有轮回的现象;换句话说,把三界见思烦恼断尽,生死轮回就没有。你们诸位对于一般众生迷于生灭四谛的情形,了解有多少?你们了解多少,清不清楚?苦集灭道四谛,怎么迷的?怎么会有这些烦恼?这些烦恼随着众生迷悟的浅深不同,而有差别,六道升沉苦乐不同,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如果要不把这些事理搞清楚了,诸位想想,烦恼怎么断法?三界怎么能超越?就是念佛带业往生,也要把这桩事实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的烦恼伏不住。带业往生是讲伏烦恼,烦恼控制住、伏住了,这才能带业往生;如果烦恼还没有伏住,不能往生的。因此,对于佛法的修学,理论、事相、修学的方法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才能够解决问题。否则的话,这个问题始终不能解决。

  请接着看「序品」最后的一段,我们讲到出家的三种。经典里面是勉励我们,希望我们学菩萨出家,菩萨出家是说出的『无明家』,这才算是究竟彻底的出家。在前面跟大家讲的「三界家」,「世俗家」我们不必说,大家都晓得,出世俗家不能解决问题,实在讲连修学的方便,只能够得到稍许。同时也跟诸位说出来,我们出世俗家的目的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最低限度我们要出三界家。同学当中有许多修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个娑婆三界的家,你就超出了,就能够超出。可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来说,它是易行道,就是容易成就的,永明大师所谓「万修万人去」,这是个易行道。实际上还是很难,绝不是说每个人修每个人就去了。前些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李老师很感慨的说,他说我们台中莲社,莲友有姓名、有住址的,那个册子一大堆摆在那个地方,有二十多万人,真正往生的才三、五个人而已。你想想看,这个比例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是什么原因?诸位要晓得,万修万人去这句话没有说错,是对的,修学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够去得了;换句话说,如果是不如理、不如法,所谓是盲修瞎练,那不能成功的。从这点也能够提醒我们,佛法无论是哪个法门,禅、教、密、律、净,八万四千法门,没有说是不断烦恼就成就的,没有这个道理。如果说不断烦恼就成就的,给诸位说,这是外道,这是魔来骗你的,欺骗你的。你不要断烦恼你就成佛了,你就可以往生了,没有这个道理。

  净土里面讲带业往生,还要伏烦恼,你看看这是最低限度的,他要伏烦恼。伏烦恼的意思是说烦恼没有断,但是有力量把它降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这叫带业往生。譬如说我们瞋恚心没有断,这个烦恼没有断,但是我有定力能够在一切逆境里面,叫自己的瞋恚烦恼不起作用、不起现行,这就叫伏烦恼,能够伏烦恼这才能带业往生。还有一个意思,古大德讲得很清楚的,这个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千万不要误会了,可以带业往生,我天天造业没有关系,这可以带业往生的,那就坏了,那就错了。所谓带业是带以往的业,没有学佛以前不晓得,造的这些罪业。学佛之后知道这个法门,从此之后再不造恶业,所以不带新业,一定要牢牢的记住这个,伏烦恼才能带业往生。这样出三界家,比小乘人是要方便多了,小乘要离开这个三界断见思烦恼,确实是很麻烦的事情。在经论当中,大家能够看得到,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之后,才证得须陀洹果位,就小乘初果,这见道位,在小乘里面见道位。见道而后修道,从此以后,所谓是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成阿罗汉,这是三界家离开了、超出了,到阿罗汉才超出。

  但是证得须陀洹之后,虽然在三界没有超出,绝不堕三恶道,就可以得到了保证,得到保证不会堕三恶道。见惑里面头一个就是身见,我们想想,哪个人身见破掉了?什么人将身见破掉?如果连这身见都破不了;换句话说,八十八品见惑你是一品都没有断,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佛法知道得再多说食数宝,自己一点受用都得不到。所以学佛修行,是要讲求真实的功夫,佛门里面讲功夫,不是武术,不是现在外面所说的中国功夫,不是这个。你们不要看到少林寺、武当派练这些拳术,不是这个;功夫也不是打坐,一入定定了多少天,能够入定十天半个月,也不是这个,得要认识清楚。功夫是断烦恼,佛法没有别的就是断烦恼,烦恼是病,烦恼断尽就成佛。你看见思烦恼断尽了就成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了,就成佛。佛经里头没有说你打坐,你坐的那个地方不起定,一坐坐上一百年你就成佛了,没有这个说法。如果说是入定,能够盘腿面壁坐在那里一百年不起来就成佛,你们看看山上的大石头那都成佛了,它几千年都不动,那不都成佛了吗?

  所以经里面给我们讲,烦恼断尽才成佛,烦恼断尽智慧就现前。所以在了义经典里面给我们说,《法华经》是一乘了义,「烦恼即菩提」,迷了的时候叫烦恼,悟了的时候叫菩提。然后才晓得我们这个修行,重点应当放在什么地方。无明,这是大乘菩萨破的,所以大乘菩萨他并不着急要离开三界,三界烦恼他断不断?给诸位说要断。如果不断,障碍重重,三界烦恼是要断,可是人家断烦恼,把功力主要的用在无明上。但是诸位要晓得,我们一般讲「烦恼障涅盘,所知障菩提」,其实它都有互相连带的作用,烦恼障障涅盘、也障菩提,所知障障菩提、也障涅盘,只能说它偏重在哪边,它彼此有连带关系的,不是一种单纯的作用。因此,菩萨他要破所知障,同时也破烦恼障,不同于阿罗汉,阿罗汉是只破烦恼障,不破所知障。所以阿罗汉我们称为作余阿罗汉,他纵然是证得阿罗汉,他的学问没什么,功夫是成就了,实在讲他知道东西有限。底下就说得很清楚:

  【佛及菩萨。出无明家。二乘出三界家。惟凡夫不出世俗家。】

  这点特别要记住,此地讲『凡夫不出世俗家』,不是指一般人,指什么人?指我们剃了头出了家的人,是指这个。我们出了自己父母之家,又来到一个寺院的大家,这个事情有麻烦。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警觉,千万不要把道场当作家,那就错了。如果能够把家当作道场,这是正确的,这是菩萨法;要是把道场变成家,这就又回去,又回转去了。底下这个一段,这是说明最后佛就是未来佛。

  【二乘已破六识。理非有子。】

  『理』是从理上讲,他已经破了六识,在理上讲没有『子』这个意思。

  【凡夫识心全在。】

  六识完全在。

  【子义成就。】

  有『子义』。

  【不曰凡夫而云佛者。】

  不说凡夫而说佛,这个意思很深!

  【佛说一切众生皆未来诸佛。】

  这个意思在此地。《华严》、《圆觉》上,说得更干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句话在一切经里头,只有《华严经》跟《圆觉经》才有。说『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个一切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看到。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只有《华严》跟《圆觉经》里头有,可见得它里头含义很深。最后就是未来的意思。

  【妙光菩萨即第七识。内以灯明为师者。内依第八心王也。外教八子及求名者。外为六五染净依也。八子即第六识。故皆名意。求名即前五识。此识唯缘俗谛五尘。故曰好游族姓家。有任运分别。而无计度。故曰废忘不通利。唯缘现在。不缘过未。故曰弃舍所习诵。】

  诸位看了这一段,你就晓得这个佛法难懂,难在哪个地方?完全是意在言外,你要不晓得佛说法的意思,你要把经典里面所讲的果有其人,果有其事,那个事情就麻烦,完全变成了心外求法。这就是一般学佛的人,所谓是死在句下,学到最后学成个佛呆子。我们世间人念死书,佛法里要是学死法,他不开窍!不但日月灯明佛是表自己的自性,释迦、弥陀又何尝例外,若不如是,佛法怎么能叫内学!你们想想,内学两个字的意思,所说的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自己本人。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指出,『妙光菩萨』就是『第七识』,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就是「妙光菩萨」,是谁?是自己,是自性佛菩萨。而不是自性之外有个日月灯明佛、有个妙光菩萨,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这段里面讲得很清楚。这个大意明白之后,仔细再去读《法华经.序品》,才能够体会经中的妙义,所谓妙法。妙光菩萨与日月灯明佛,这个意思就是第七识依第八心王,第八识悟了之后就是大圆镜智,光明遍照,所以有日月灯的意思。『外教八子』,「八子」就是指的『第六识』,因为第七识是第六识的染净依,第七识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第七识是染污的,你任何一法想清净,也清净不了,为什么?里面是染污的。由此可知,这个修离染、修净从哪里修?从第七意识里头去修,我们一般讲意根,从意根上去修。

  诸位晓得六识是主分别,分别的功能最为殊胜,七识是主染净的。什么叫染、什么叫净?大家要晓得第七识的功能,就是人我执、法我执,有执就是染,无执就是净。执着里面一个是人我,一个是法我,我们要紧东西就是要去人法二执,人我执就是我们讲的我执。小乘人只破我执,未破法执;大乘菩萨破法执,亦破我执。诸位要晓得,法执破了,我执一定不存在,为什么?因为我执是从法执生的,所以大乘菩萨确实有善巧方便。破我执,法执存在,法执好像我执的根一样,上头锯掉,底下存在;底下根挖掉了,上头当然不存在,这是一定道理。这都是在佛法里面讲的根本法,我们如何把七识这两种执着把它去掉,这两种执着没有了,第七识就叫平等性。由此可知,有执着就不平等,没有执着就平等,但是诸位要晓得,平等是真实的,是实相,诸法实相;执着是假的,是一种虚妄的相,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忘掉,把假的当作真的,我们的亏就吃在这个地方。佛法常常给我们讲叫我们看破,看破是明理,世出世间这些大道理通达、明白了。明白之后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人法二执,这就是圆成佛道,就是圆满的觉道。

  这里面还有讲『求名』,「外教八子及求名」,求名是指『前五识』。「前五识」是接触外面五种境界,眼接触的境界是色法,耳对的境界是声法,所以说是眼耳鼻舌身对的色声香味触,对的五尘境界,它有了别的作用,它不分别。我们在八识里面看,与前五识相应的心所也不少,严格的讲,它像阿赖耶识一样,只有五遍行是真的,触、作意、受、想、思这是真的;其余的相应心所不是真的,是被第六识、第七识连带而生起的。假如没有六七,前五识的作用,它所起的心所只有五遍行。它不像六七识,六七识这是烦恼心所连带,那是真的,它本身真有,而前五识相应的心所是被六七拐带的,是受六七识的支配的,不是它自己本有的。可见得前五识永不造业,造业是六七,七识要是净,六识就造净业;七识要是染,六识就造染业。实际上它们两个等于说指挥,造作的是谁?前五造作。前五是自身不做主,都是幕后有人操纵,就是六七在那边操纵它,它自己是身不由主。所以从它本身上来说它是非善、非恶,但是幕后有人操纵,于是我们见它造善、造恶。

  它是遍缘五尘境界,就有『好游族姓家』,喜欢,今天去看看这个、明天到那里,就有这个意思。『任运分别』,没有『计度』,「计」是有计划,就是有心,我们今天讲有心,存心的。「度」是度量,度量什么?里面有善恶、有好坏有这些,这叫度量。前五识没有度量,没有计度分别,只有任运,任运是自自然然的,所以说善恶业都谈不上。因此经里面讲『废忘不通利』,这就是指它只有任运,没有计度。同时它是只缘现前的境界,过去、未来它都不缘,缘过去、未来是第六识,第六识能缘过去又能缘未来,它能够回忆过去,又能够打妄想,想着将来怎样怎样。前五识没有这个功能,第六识才有这个功能。因为有这种情形,所以叫它『弃舍所习诵』,就是它只缘现前,『不缘过未』。底下讲:

  【汝问何以一多久近圆会无差。】

  这句话很要紧,也是我们最难懂的。因为在我们现前的境界,拿今天的话来说,我们没有办法突破时间跟空间,所以在我们生活圈子,有昨天、有今天、有明天。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不是明天,昨天的事跟明天的事、跟今天的事不能合在一起,没办法合在一起。咱们台湾有台湾的事情,在美国有美国的事情,不能把美国的事情,跟台湾的事情合也在一块,更何况他方世界。这就什么?时间与空间我们没有法子融会成一个,这种现象叫十法界。可是经里面所说的,『一多久近圆会无差』,「圆」是圆融,「会」是会集在一起,这是什么境界?这是一真法界。这个意思我们得举比喻来讲,举比喻来说,实在是不好懂,实在讲比喻也没有办法比喻得很恰当。现在的电影很普遍,你们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在放映的时候,你们应当晓得这个道理,它放映机的镜头,是一秒钟开关二十四次,电影的底片它这一开,底片放出来马上就关起来,再放第二张。

  因为它速度太快了,所以你在银幕里面看到好像真的人在那里活动,实际上什么样?实际上是相续相。它等不及你考虑,第二张就出现,你还没有动脑筋去想一想,第三张又出现。所以你看到的是个连续相,不晓得那是一张一张放片给你看的,你以为那动作片是真的,实际上不是的,是连续的相。我们在放映机前面,前面一张,现在正放的一张跟后头一张,这就等于说过去、现在、未来,不就是这个情形吗?过去的不是现在,现在的不是未来。你在银幕上看的,就好像我们十法界,我们看得很习惯,过去、现在、未来不能够连成一个。可是你到后台把那个底片拿来,底片这一大盘摆在你面前,你一看是不是过去、现在、未来都看到?不都在此地吗?这是一部片子。另外再拿个十几二十部片子,也堆在这里,你一看都看到了,十方也是如此,也是一个,十部片子、二十部片子,你一眼就看到,这就是「一多久近圆会无差」。诸位从这个比喻里头去细想,我们仔细想想这个道理,确实不难懂。

  但是,十方三世,究竟要如何才能够像几十部影片摆在我们面前,这么自自然然就叫我们觉悟,时空是一不是二?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的病,病在妄想执着,所以不能够证得这个真实的境界。我们没有觉察到时间与空间是不相应行法。你们要是读过《百法》,就晓得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在唯识三性里面讲,遍计所执性完全是假的;你说色法、心法、心心所法是依他起性,还有点真实。这个遍计所执完全是虚妄,我们今天所谓是抽象的,没有具体的事实,完全是抽象的概念,造成这么大个误会。要怎样证得?我们讲个最简单的,就是一心,一心就见一真法界。我们现在的心不是一心,我们的心是无量无边的心,你看一会一个念头,一会一个念头,从早到晚、一年到头、生生世世无量无边的心,所以你看无量无边的境界,境界都不能够合。你几时要是能够修到一心,你就见到一真法界;我们没有到一心,天天在打妄想,怎么样、怎么样,想不出来的,怎么想都想不出来。如果我们也是妄想心,也能够把一真法界能想得出来个样子,诸位想想,我们何必要断烦恼?何必要修一心不乱?不修了,那人人都证一真法界。这个问题不行,非得一心才能见到一境。所以后面说:

  【剎那性空三世何有。】

  这就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底下就交代得很好:

  【妙光菩萨即我身是。求名菩萨即汝身是。即尔我自身观之。为有如是远近耶。为无如是远近耶。】

  后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

  【苟能开悟。如同梦醒。尚无身心世界。岂有生死可得哉。】

  这几句话非常的要紧;换句话说,问题的决定就在我们悟与不悟。在这品里面,大意分量是比较多,「序品」也非常的重要,可以说后面所讲的都离不开「序品」里面的大意。



上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6
下一篇:1981年讲于台湾圆觉寺 8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