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五

  日期:2011/7/22 11:23:56   阅读:    繁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五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05

  请掀开经本,第四面第六行。

  「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照,照而恒寂。」这一段的意思很深,不仅是净宗的经典以实相為体,也就是根据事实真相為我们说的,所有一切大乘经都是根据实相而说的。这不但使我们建立清净的信心,同时我们也真正明白了,所有一切大乘经论是平等的,诸法平等,无有高下。為什麼是平等的?因為都是依实相理体而说的。由此可知,大乘法门无论哪一个法门,到最后的结果是教给我们去证实实相,把这个事情要证明、要亲证。这就是佛门裡常讲的成佛,成佛就是亲证实相。正是说明不仅是一切法是平等的,一切法是圆融的,更显示出佛佛道同。

  那麼体是很勉强、非常不得已的说法,為什麼?因為他前面讲它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实在说,不但它是言语没有办法表达,说不出来,就是思惟想像都不能到达。古德常说,「开口便错,动念即乖」,起心动念已经不是实相之体了。但是实相的样子,这裡几句话描绘得很好。它虽然寂照都用不上,这些名字都加不上,可是事实上它确实有这个意思在。「寂」是寂静,「照」是明瞭,像水一样,水在非常澄清,没有风浪,非常乾净、一尘不染的时候,我们从水面可以看到水底下,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它的洁净,一尘不染,从水面上像一面镜子一样,它能把外面的景象照得清清楚楚。它确实没有起心也没有动念,它也没有意思照,也没有意思寂,都没有寂照的意思,但是它确实有这个现象。这是给我们说明真实的人生、真正的受用,心清净,清净是寂的意思,万事万物没有一样不明瞭。不但眼前一切事情通达明瞭,还有过去的事情、还有未来的事情、还有他方世界的事情,统统都能明瞭,这是照。这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神通,「通」就是通达没有障碍,通达十方,通达三世,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都通达,这是通的意思。「神」是神奇,不是我们凡夫常识所能够理解的,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能力。

  佛告诉我们,这个能力并不是诸佛如来专利的,不是他专有的,佛说了,一切眾生个个都有,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虽然我们有,但是我们今天这个能力丧失掉了,丧失并不是全部的丧失,不是的,丧失了大部分。我们今天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就是这个能力的起用。但是我们现在这个能力很小,小到譬如说我们眼见,隔一张纸就看不见,纸外面就看不见,这就是我们的能力小了。如果依照佛在经典上说的能力,我们见的能力是任何物质都不能够障碍的,这是讲见的能力。听的能力也是如此,所谓说是尽虚空遍法界的音声都能听得到,十方世界、过去未来都能够见得到。这是我们的本能,就是寂照。

  我们这个能力怎麼丧失掉的?这个要知道。这是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说的,所谓「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不明了,本来是明,明就是照,无明就是照的能力失掉了。诸位要记住,照的能力失掉,是一念无明,心裡面起了念头,所以说真心离念,真心裡面没有念头,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那是真心,有了一念,真心就起了障碍,这一念就是障碍,那一念就叫做无明。这一念是迷,这个迷的一念起来之后,决定是愈迷愈深,麻烦就从这儿来了。像这些道理,佛在大乘经论裡面,像《华严》、像法相唯识宗的经论,说得非常详细。佛告诉我们究竟怎麼样迷的,迷了之后,又如何能把这个迷打破,恢复到清净心性。在法相唯识典籍裡面,著名的有六经十一论,其他大乘经裡面说得少,没有那麼透彻。所以,清净心就起照的作用。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迷就是感情,情,迷情;智是理智,照就是理智。情愈深,迷得就愈重,就很难见到事实的真相。我们世间人害怕,世间人都喜欢情要深才好,一旦要是情没有了,人还有什麼意思?大家都怕这个。其实诸位不晓得,世间人那个情是从迷妄裡面生的,那种情的真相是虚情假意,不是真的。為什麼?它会变化,会变当然就不是真的。唯有从理智裡面生出来的,那是真的,永远不变,真就是真情。诸位要记住,世间没有真情,你们千万不要上当,世间决定没有真情,都是假的,虚情假意。所以我们不会被人欺骗,自己也不要欺骗自己,这才叫有智慧。到什麼时候才会有真情?实在讲,佛在大小乘经裡面都给我们说过,他说你证得阿罗汉果之后才能相信你自己;换句话说,阿罗汉的情就比较真,就不是假的。為什麼?不会变的,不会随著自己感情变,不会随著外面境界变,那是真的。真的情,佛法裡头不用这个字,换了个名词叫「慈悲」。诸位要知道,慈悲就是真的情,不会变的。所以我们用一个慈悲,用一个情与爱来辨别真与假,情跟爱都是假的,都是会变的,都不是永恒的,慈悲是不变的。為什麼?慈悲是从寂照裡面生出来的。

  「寂」就是清净心,「照」就是清净心的起作用,佛教裡面常讲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不变就是寂的意思,本来无一物,它怎麼会变?有一物才会变,无一物当然就不变了。照就是随缘,像一面镜子一样它不变,但是它照的时候随著外面境界,我们中国古人用比喻叫「胡来现胡,汉来现汉」。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这个镜子,镜子裡现的是中国人;胡人是外国人,外国人跟我们面貌不一样,外国人照这个镜子,镜子裡面现外国人。镜子它随缘,虽然随缘它不变,它不变就是它不留跡相,你境界去了,它裡面不落印象,这个叫随缘。我们今天随缘做不到,為什麼?会落印象。不落印象才叫随缘,落了印象算什麼随缘,那是生烦恼了。所以要有这个能力,心地永远清净,能随一切境界之缘,随缘要知道绝不落印象,就是决没有分别、执著。前面跟诸位说得很多了。

  在《无量寿经》经题上,其实也把这些重要的理论、境界為我们说出了。经题裡面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寂的意思,觉就是照的意思。从清净平等觉裡面生出来就是大慈大悲,这是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要从什麼地方下手才能够真正契入这个境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古来大德教人从「看破、放下」下手,你先要能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把你的妄想,妄想就是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分别、执著、忧虑、牵掛统统放下,你心才会清净,你才能够见到你的真心。你现在真心為什麼透不出来?就是这些东西障碍住了,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全都是假的。你要把真妄辨别清楚,把这些假的全部放下、全部捨弃掉。世间人听到这个话,难!这个好难!他放不下,好难,牵肠掛肚的事情太多了,他不肯把它放下,这是他不知道,迷惑!一天到晚想自己自在、想自己有智慧、想自己有能力,其实自在、智慧、能力真的你统统都有,就是被这些拉哩拉杂的东西障碍住了。你果然把它放下,你的智慧、自在就现前,自己得到真正的自在,在生活当中能够随缘度日,这是真正的幸福。所以我们下手要做的,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才能够真正契入清净、平等、正觉、大慈悲的境界,也就是此地讲的「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再看底下这一句。「照而寂,强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强名清净法身。」这两句告诉我们,寂跟照、照跟寂是可以互相做体用的,这在前面也给诸位报告过。寂是体,照是作用;照是体,寂是作用。强是勉强,实在不得已建立这个假名。以寂為体,照而寂,这个叫常寂光土,这是以寂為体。寂而照是以照為体,寂是作用,这个勉强叫它做清净法身。这两句就是我们自己一念心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也就是诸佛如来的身土,身土不二。身土為什麼会不二?因為寂照不二,照寂不二,这个意思很深,但是这是真正的事实。大师為我们辨体,不能不给我们说出来,这是最原始的理论依据。

  下面逐渐讲到现相上了,前面这是理体。讲到现相上,说「又照寂强名法身,寂照强名报身」,寂光土、清净法身都是属於心性之本体。讲到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说佛的三身,是从体起用,起作用,我们就比较容易懂,比较容易去体会。照寂称之為法身,法是指的一切万法,所以法身的意思我们要认识清楚,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这叫法身。这个话确实使我们感到非常迷惑,怎麼一切万法是自己?我们一般人都认為这个身是自己,这个身之外就不是自己,叫身外之物,就不是自己,总以為身是自己。佛告诉我们,身不是自己,一切万法是自己,当然身也是万法之一。

  这难懂,佛在经上常用比喻,所以智者,有智慧的人常常从比喻当中能够领悟这个道理。佛常用梦幻来做比喻,像我们作梦,我们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境界相,梦裡头有境界,现相。现相,当然梦裡有自己,哪一次作了个梦,梦裡头没有自己?诸位有没有这个经验?作梦的时候没有自己,决定没有这个经验,作梦一定有自己。除了有自己,还梦到很多人,有别人,也有山河大地,甚至於也有楼台亭阁,像我们这个世间一样。你梦醒之后,有没有去想一想,梦中境界从哪裡来的?梦的时间短,如果细心一追究,很容易觉察到。梦是我们现在一般科学家讲这是下意识的作用,我们佛法裡也是讲的心理作用,梦是我们心变现出来的。我们讲的,前面跟你讲的心性,心性有真有妄,有真心、有妄心,我们作梦梦境是妄心变现的。什麼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是这种心变现出来的。作梦梦裡头自己的人,当然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其他的那些人物、山河大地也是这个心变现出来的。除了这个心之外,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就领悟到,整个的梦原来就是自己,梦中自己身是自己,梦中的山河大地也是自己,梦中所有一切人物都是自己。原来全梦即心,那就叫法身。你就承认了,原来所有一切境界都是我自性变现的,这个我们容易承认,我们能够肯定这是事实,确实梦境是我自性变现的。

  但是现在外面的境界怎麼样?从哪儿来的?这不是作梦。其实这还是在作梦。我们作梦的时候,在梦中不晓得自己作梦,都把它当作真的,醒了之后才知道作梦。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正在梦中,十法界依正庄严、虚空大地,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除了心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佛与大菩萨对於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认识清楚了,就叫做证得法身。所以他对於一切眾生的爱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是平等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所以叫慈悲,「无缘大慈」,缘就是条件,没有条件的,「同体大悲」。為什麼没有条件?因為虚空法界跟自己是一体,那还谈什麼条件?

  我们世间父子之爱是有条件的,為什麼?他是我儿子,我要爱他,他是我父亲,还有条件的。唯有自己对自己是无条件的。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眾生是自己对自己,是根据这个事实真相上,自自然然流露出来的,叫大慈悲。我们世间人不了解,这个事实连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不了解。到什麼人才了解?我们这部经是圆教经典,圆教初住菩萨才了解。圆教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入这个境界,亲证这个事实真相,他明白了,他了解了。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思想见解、想法看法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叫入佛知见,《法华经》上说的入佛知见,他跟佛的见解思想相同,这叫证得清净法身。这是照寂的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寂是定,定到一定的程度,照是智慧,智慧起的作用,破一品无明,你就把这个事实真相明瞭了,就证实了,这个时候叫法身。

  「寂照强名报身」,寂照是功夫,就是清净心起作用,清净心起作用是充满了智慧,报身就是智慧之身。所以他从清净心裡面起的作用,这才能够见到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照寂。所以看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个什麼现象?是寂灭的现象。「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报身。」这是从性修而论。性是本性,真如本性的寂照说实在话是每个人统统都有的。為什麼?无关於迷悟,所谓是在佛没有增加,在我们凡夫也没有减少,这是心性裡本来具足的。修德就不一样了。佛菩萨有修,所以事实真相他完全明白;我们这些人在迷,没修,对於事实真相是完全不了解。佛菩萨给我们讲,我们还半信半疑,甚至於完全不能接受,这是我们没有修德。所以要紧的是要知道如何修,下面就教给我们了。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应化身。」我们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词句来说,「照」就是清清楚楚,我们眼见色清楚、明瞭,耳闻声也清楚、也明瞭,这是照。「寂」是什麼?寂是如如不动,决定在境界上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寂。换句话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地清净不生一念,这个叫自受用身,「受」是享受。我们世间人都知道,每个人都很羡慕,享福,福是什麼?不晓得。这个人叫真正会享福,你看样样明瞭,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决定没有烦恼,样样明瞭是充满了智慧。这个是自受用,就是自己真正的享受。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日子过得这麼苦,烦恼这麼多,你想恰恰跟这个相反。我们没有照,就是外面什麼都不知道,裡面那个心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所以照跟寂统统都没有,这是凡夫。佛与大菩萨有照有寂,这自受用,这是报身。

  「修德寂照名应化身」,寂照是什麼?是帮助别人;换句话说,我自己享受是照寂,我帮助别人要寂照。帮助别人,自己一定要如如不动,外面境界样样清楚,样样清楚才能够指导别人;自己如如不动,不会被别人牵著跑,决定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你就得大自在。如果只有照没有寂,自古以来也有,度眾生最后都被眾生度跑掉了。為什麼?他心不定,他没有这个功夫,没有定心。度眾生要跟广大的眾生接触,不接触没有问题,这一接触,天天名闻利养什麼都来了,慢慢贪瞋痴慢也生起来,就被眾生度跑掉了。所以,寂就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能够帮助别人;如如不动,自己定力能成就,不会受到外界去影响。所以应化身就是他受用身,是帮助别人的。

  「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最后这两句话很有味道,有点像《金刚般若》裡面的句法。前面只是举几个例子,从这几个例子,我们真正能够体会到宇宙万有原本是平等一相。这当中没有差别,才说不二,寂跟照是一桩事情,身土也是一。《金刚经》上跟我们说明,大千世界是怎麼来的?佛跟我们讲叫「一合相」。合是什麼?组合,现在我们的科学家搞清楚了,对这个意思渐渐懂得了,知道所有一切物质,基本的物质是相同的。只是它排列的样子不一样,科学名词叫方程式,排列的样子不一样。像化学元素一样,基本的物质是一个,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就变成了原子,原子再组合,数量不相同,就变成分子,这样组合成宇宙万物。其实宇宙万物就是一合相,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没有这些科学仪器,他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一切宇宙万法是平等的,一合相,没有差别,只是排列组合的样子不相同,其实是一个东西。很可惜这些科学家没有读佛经,他要读了佛经,那对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几千年前,怎麼会把这个事情搞得这麼清楚、搞得这麼明白?现在科学家还在那裡摸索,还摸不清楚的,佛在经典上统统讲清楚了。这就是说明真实的智慧,见到事实的真相。

  所以,一切法统统是平等无二,平等无二裡面,你要再起分别、再起执著,再起是非,甚至於善恶、真妄,错了,大错特错!也许你要问,既然这都错了,佛為什麼也说这个真、说那个妄,说真心、妄心?佛所说的这些话都是方便说,都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怎麼说法?真实说就不能开口,那就是真实的,一开口就错了;真实的不能动念,一动念就错了。「开口便错,动念即乖」,那是真实的,那叫真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统统是方便说,我们要从方便裡面悟入真实,这是佛对我们的期望,是佛教学的真意,他的本意是在此地。所以,我们不可以执著佛的言语,不可以执著佛所讲的这些名相,一再教给我们,离言说;离名字,名字就是名词术语,要离这个;离心缘,离心缘就是心裡不要去想这个,不要去打妄想,打妄想就错了。所以听,用什麼听?用清净心听,听可不能想,一想就错了。不要去想,你用很清净的心去听,听了会开悟,清净心就有悟处。如果是一想就坏了,把悟门就堵塞了,那你所听到的就是世间裡面所讲的佛学。你听的是佛学,把佛法当作世间法来修学,这叫佛学,那就不是叫学佛。佛学跟学佛大大不相同,学佛是要开悟,是要修清净心,要学寂、要学照,这个叫学佛。把原理说出来,然后再落实在事相上。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体就是心性,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讲的心性。作依,依是依报,我们生活环境。作正,正是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的身体,这是正报。身外之物统统是依报,到虚空、到法界,全是我们的生活环境,都是自己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所以真正学佛人,他跟一般人用心不一样,他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他用真心,决定不用妄心。為什麼?唯有真心才是与事实真相相应,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作法作报」,法是法身,报是报身,诸佛如来的法身、报身也是自性实相变现出来的。「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别人。自己是自性变现的,别人也是我自性变现的,自他不二。所以,帮助别人是分内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我们凡夫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分自分他,不知道;诸佛如来晓得事实真相。「乃至於能说所说」,旁边有小註,能说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从哪来的?是我们真心本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也不例外,所谓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统统是这样的。「能度所度」,能度是诸佛,所度是眾生。「能信所信」,能信是我们的心,所信的是佛说的这个法门,这部经典、这个法门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离了自性,真的什麼都没有,全是自性在造的。

  「能愿所愿」,愿是我们的愿望,能愿是我们自己的嚮往、我们自己的希望,所愿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求的。能愿,我们有这个心嚮往西方世界。「能持所持」,这是讲修行的方法。能持是我们的身口意,我们的心想阿弥陀佛,口念阿弥陀佛,身礼拜恭敬阿弥陀佛,这叫三业。所持的是这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后面会告诉我们,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真实的。「能生所生」,能生就是能往生的条件,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叫三资粮。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他旁边註子叫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有四种净土。虽然是四种,他四种是融合在一起,这非常之妙,不可思议!所以一生一切生,四种净土,生任何一种净土,其他三种净土是同时都得到。这是他方诸佛世界裡没有的,唯独西方弥陀世界有,这个很特别,真正不可思议。「能讚所讚」,这是佛在《弥陀经》上说的,能讚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十方诸佛如来,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他们讚叹。他们所讚的就是西方净土,讚叹阿弥陀佛、讚叹阿弥陀佛这个世界。这也是举这几个例子,「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这句话说也统统都是实相。

  所以佛為我们说法,所依、所凭藉的就是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搞明白了,对於佛所讲的话才能够深信不疑,才会真正甘心情愿依教奉行,我们才能得到利益。特别要注意的,我再次的提醒同修们,这个道理通所有一切大乘经。因此我们用这个方法悟入这个境界,所有一切大乘经你都通达,这正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為什麼一经通会一切经通?道理在此地。你从一部经裡面见性了,明心见性,所有一切经都是从心性裡面流出来的,你怎麼会不通达?不但是一切经通达,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也都通达了。為什麼?因為没有一法不是从心性流的。我举个比喻说,如果你契入心性了,今天基督教请你去讲经,你会把那个经讲得跟上帝讲的一模一样,一点都不错;伊斯兰教请你讲经,那个《古兰经》讲得比穆罕默德还讲得好。就是这个道理,没有一样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离心性。所以如来,我们不讲如来,前面讲见性,见性,圆教初住以上,他们的智慧能力不是我们能想像的。真正是宗教裡面讚美上帝「全知全能」,见了心性,确实他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只要从一个方法契入就行了。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有什麼好处?有个最大的好处,我们的修学,心可以定下来。不至於一会想到天台不错,去想学天台,禪宗也不错,去参参禪,密宗也不错,你就会搞乱了。其实你在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契入了,没有一样不通,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是样样都通达。要紧的是要专,不能杂修,杂修就不能成就,专修就容易成就。所以这一部经就通一切经,佛法的真相、佛法的事实确实是如是,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因此古来的大德,虽然彼此修学的经论、方法不相同,但是彼此都明瞭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没有毁谤的,只有讚叹。我们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是相同的,我们的方向是相同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所以彼此都讚叹。不像现代,现代讚叹的少,毁谤的多,都是自己讚叹自己,去毁谤别人,这是很大的错误,这是对於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才会產生。理论的依据,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下面第三个段落,「明宗」,这一段是给我们讲修学的纲领。前面理论依据的事实我们了解了,我们有信心,我们非常嚮往,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就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给我们讲修学的方法。「第三明宗,宗是修行要径」,要是重要,径就是途径,宗旨就是修行最重要的一条路。「会体枢机」,枢机是比喻,「会」是什麼?是契入,体就是心性,就是实相。禪宗标榜的是明心见性,会体就是契会心性,心性是本体、是理体,万事万物之体,就是前面讲的实相。如何能够契入,如何能够体会?枢即是最重要的关键,他是用这两个字做比喻。枢,现在我们在美国看的门,跟我们中国从前做的门不是一样做法,这裡这个枢已经看不到了。从前我们中国的门,枢机就是这个门,它是这样做法,底下是两个槽,这个门才可以开关,这个叫枢机。现在外国的门不是这个做法,做得比我们简单,这个是比较麻烦一点。这就是说门户裡头最重要的一部分,他用这个来比喻。机是机关,从前弩弓,就是箭,一次可以射好几支箭的弩弓的机关,那个叫机。这都是比喻它的重要,就是明心见性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比喻这个意思。

  「而万行之纲领」,纲领也是比喻。纲是网之纲,打鱼用的网前面那个总的绳索,总绳那个叫纲,抓住纲,这个网才能够张开。领是衣服的领子,衣服我们拿到领子,这个衣服就很顺畅。这就是讲,这是衣服、网裡头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称它作纲领。枢机、纲领都是比喻,比喻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提纲则眾目张,挈领则襟袖至」,这是比喻。「故体后应须辨宗」,辨体之后,必须要把修学的纲领,最重要修学的方法一定要介绍出来。然后我们才真正能够,像前面所讲的心性、理体,我们才有希望能够达到、能够证实。这一段是介绍宗的意思,就是宗的定义。

  「此经以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这一句是总纲领,把这部经裡面讲的修行方法一语道破。是以「信、愿、持名」,持名也叫行,信、愿、行,这三条是这部经裡的所讲的修行的纲领。「非信不足啟愿」,啟是开啟,也就是生起的意思,你没有信心,你的愿怎麼会生得出来?所以,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必须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你真正相信,相信什麼?相信西方极乐世界真有,这不是假的,我们想去的心才能够生得起来。「非愿不足导行」,行是讲修行,去做。你要没有愿,强烈的意愿,你怎麼肯去行?行就是念佛。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意愿,你佛才念得好,才念得有效果。我们常常听到念佛人念了几年,愈念愈没有信心,愈念愈退转,不想念了。原因在什麼地方?原因都发生在信有问题,叫半信半疑。愿也有问题,又想去,又捨不得这个世界,对这个世界很留恋,那问题来了,他当然不能產生效果。所以要有真信切愿,念佛才有效果。

  「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这一段如果没有这一句,它的意思就不圆满,有这个就圆满了。你真正念佛,刚才讲了,念佛有效果,什麼效果?满你的愿。现前的愿望是一心不乱,你得清净心,烦恼没有了,智慧增长,这是现在的愿。现在的愿,你不求也得到,求能得到,不求还是得到,这是效果,念佛会得这个效果。将来的愿,阿弥陀佛一定接引你往生,满所愿。你见到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所信的也证明了,证明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真有,不是假有。确实是事实,是存在的。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在这部《阿弥陀经》当中,《阿弥陀经》经文不长,要从字数上来说它是一部小经,可是从义理上来说,它跟《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二无别。那就是最大的经典,那就不是小经了。所以古人称它為「小本华严」,只是在文字上有多少不同,在义理、境界上完全没有差别;换句话说,就是《华严经》的浓缩。经中分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先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帮助我们生起信心。陈是陈说,就是说明,依报是那个世界的物质环境,正报是讲那个世界的人事环境,这就是把整个极乐世界都包括了,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為我们说明。我们信心从哪裡生出来?从佛跟我们所说的话是真实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所说跟事实完全相符,所谓说的是不增不减,没有夸张,也没有说漏掉,这叫如语;不狂语、不妄语,这是决定没有假话,决定不欺骗眾生。我们对於佛的话深信不疑,所以佛為我们介绍,我们信得过他。

  他在这部经上语气讲得非常肯定,「有世界名為极乐」,有,非常肯定,「有佛号阿弥陀」,用两个有。所以蕅益大师取个别号叫「西有道人」,这就是西方真有,他那个「有」就是从《弥陀经》上这两个有来的。他相信佛的话,西方世界确实有。说实在话,他也把这两个「有」真正证实了,在前面我已经把这个消息跟诸位透露出来了。他对於莲池大师、对於幽谿的讚叹,实在讲他自己也是莲池、幽谿同类的人物,不在他们之下,那个味道都透露出来。这就是他是真正证实,真正亲见了,西方极乐世界亲自见到。在中国歷史上,记载的东晋时代庐山慧远大师,是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他的传记裡面记载,他在一生当中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是在打坐定中见到的,这是亲见的,所见到的状况跟佛在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慧远大师那个时候所依据的是《无量寿经》,因為《弥陀经》跟《观无量寿佛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净土经典在中国翻译最早的是《无量寿经》,他所见的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同。他三次见到,他从来没有给别人说过。一直到他往生的时候他才告诉大家,他说西方净土我已经很熟了,我见了好多次,现在又现前,我应该要去了。就从远公大师这个例子,在我们想像,像蕅益、幽谿跟莲池大师必定有这个境界,就是人虽然还没有往生,西方净土确实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所以他的语气非常肯定。

  「次劝发愿以导行」,像佛在这部经上讲的「眾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像这些话在本经裡面说过三次。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勉我们,劝勉我们应当要发愿,要发愿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要问為什麼?到西方极乐世界有四种利益,第一种利益是寿命长久,无量寿。我们这个世间寿命太短,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时间不够用,办大事业一定要长寿,西方世界无量寿。所以成佛,你看释迦牟尼佛讲,成佛在我们娑婆世界需要多长时间?要三个阿僧祇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但是西方世界的人无量寿,他无量寿,对他来讲三个阿僧祇劫不算什麼,那时间不长。譬如我们人的寿命算一百岁,成个佛要多少时间?三天,那还算什麼!根本就不算什麼。所以这个原因,我们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第二个好处是见佛。佛是最好的老师,真的是全知全能。我们在这个世间遇一个善知识很不容易,纵然是个善知识,他為我们讲的东西跟佛相比那还差得远,所以佛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亲近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第二个好处。第三个好处是闻法。在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的六尘说法,我们闻法的时间几乎不中断,这是任何一个世界所没有的。西方世界闻法没有中断,所以他不会退转,他只有进步,不会退步。第四个好处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同学好,朋友好,哪些人做朋友?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学、是同参道友。跟这些人天天在一起,你怎麼会堕落?怎麼会退步?有这四种好处,你要是想通了,那你就会下决心非去不可。这四种好处,娑婆世界一个都找不到。所以这是劝我们要发愿,一定要去。

  第三段,「示持名以径登不退」,示是开示、是指示、是展示,就是教给我们,你想去了,真正发了心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要修什麼法门才能去?念佛。就是这一句佛号,所以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千万不要以為这一句阿弥陀佛恐怕不行,恐怕力量不够,这太简单、太容易,三岁小孩都会念,这就能到西方世界,一生就能成得了佛吗?你要这麼怀疑,那就错过了,那真叫大错特错,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我在去年讲《无量寿经》跟诸位讲过,跟大家分析过。这句佛号要怎麼个念法?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把念佛的方法教给我们。念佛要净念,著重在「净」字,怎样才做到净?我心裡面有妄想就不净,心裡面有杂念就不净,心裡面有怀疑就不净。要用清净心去念,所以不怀疑、不夹杂这才叫净。底下是「相继」,相继就是不中断。所以要记住,不怀疑、不夹杂、不中断,这就成功了。

  念的方法,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都可以,你怎麼样念得舒服,你就用什麼方法念,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净念,这是不变的一个原则。你念六个字也好,念四个字也好,都可以,这部经裡面讲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南无」,南无两个字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就是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也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如果真正决心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学莲池大师,恭敬客气话不要了,就念四个字。所以莲池大师自己念佛是念四个字,教别人是念六个字。人家问他為什麼你教别人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他说我自己这一生当中决定求往生,所以客套都省掉了。我教别人,别人未必想生极乐世界,加个皈依,恭敬、客气一点,跟阿弥陀佛结个缘,是这个意思。所以,看看你是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自己决定。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四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