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五

  日期:2011/7/22 11:42:32   阅读:    繁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五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15

  请掀开经本,二十三面第三行,最后一句看起: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这是说明常寂光净土裡面净秽的现象,一般大乘经裡面告诉我们,常寂光净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天台家的讲法,藏、通,就是藏教跟通教,只是断见思烦恼,没有破无明,当然就不算。别教成佛,证常寂光净土,但是别教佛要跟圆教做个比较,别教初地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法身大士。菩萨,十地菩萨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十一个位次,无明就破了十一品,妙觉,这就成佛了。所以成佛实在讲只是破十二品无明。可是无明总共有四十二品,他才破十二品,后头还有三十品还没破,他也叫佛,这是别教的佛,他所证得的境界,就是寂光土裡面的秽土。圆教佛,四十二品无明统统断尽了,圆满证得常寂光净土,他就叫净。这是寂光土的现象。净土法门就非常的奇特,即使带业往生的人,生在凡圣同居土,也能够享受寂光净土的境界,这是其他经论、法门裡面都没有的。我们看底下的解释。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极乐世界称净土特别著重在凡圣同居土,因為上面三土确实不是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能够证得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烦恼要断实在不容易!纵然断了见思烦恼,也不过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圆教菩萨七信位的地位,论净土那只是方便有餘土,这在我们一生当中实在做不到。那实报土、寂光土就更不必谈。唯有凡圣同居土,我们只要能够伏烦恼,这个不讲断,把它伏住就行了;断不容易,伏比断容易得多了。但是要真正伏烦恼,也得要下一番功夫,如果不是真正下功夫,伏也不容易。

  「伏」是说我烦恼不起作用,虽然有,不起作用。用什麼来伏?在通途法门裡面,用定,能入定,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烦恼一起作用,定就没有了。所以是用定,要得禪定就能伏得住。净宗法门就用一句佛号,「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比修禪定实在讲容易太多了,我们自己试验试验就晓得,就能体验出来。佛号的念法,一定要依据经典的方法,也就是像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简单的讲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古德常常教给我们,「万缘放下,提起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号,除这一句佛号之外,可以说所有一切的念头都不是正念。不是正念是什麼?都叫妄想,实在都是妄想,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正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有為法裡面包括我们的思想、见解、念头,都是属於梦幻泡影。唯有这一句佛号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将来必定可以证得。

  西方净土的殊胜,就是我们生到凡圣同居土,我们只有这麼一个本事,到达这个境界,往上不可能。但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方便土、实报土乃至於寂光净土裡的受用,我们统统享受到、统统都得到,这是妙极了,这叫真正不可思议!在其他诸佛世界,你必须亲证这个境界,刚才讲了,见思烦恼断了,你才能享受到方便土的受用;无明破一分,你才能得到实报土的受用。所以一定你要有功夫。不像西方极乐世界,我见思烦恼没断,无明也没破,这是带业去往生,上三土裡面的受用我们统统都能享受到。所以这叫不可思议,这个叫难信之法!难信不是讲凡夫,是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们,他们难信。

  这句註解旁边有几句小字,「以净宗是同居净故,以上善俱会故」。為什麼晓得经裡面讲的这个境界是凡圣同居土的境界?经上说得清楚,净土三经所说的都是同居土的境界。為什麼知道上三土我们都能够得到它的受用?因為经上讲的,到达西方就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不能够同时享受上三土的境界,你怎麼会见到诸上善人?我们的娑婆世界也是四土,释迦牟尼佛的四土,也是三辈九品。我们现在在凡圣同居土,我们见不到阿罗汉、见不到菩萨,见不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都见不到。这就是我们此地凡圣同居土的人,没有办法享受上三土的受用,不能享受。西方世界跟我们这裡不同,每天都可以跟这些等觉菩萨们在一起。因此在修持上来讲,信、愿、行非常简单、非常容易,成就不可思议。也正因為这个事实,世尊在《无量寿经》裡讚叹阿弥陀佛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西方世界远远超胜十方诸佛世界的处所。

  读了这段文,我们应当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释迦、弥陀的教诲决定真实不虚,信愿持名一定能够达到佛在经典所说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一生当中都可以能够圆满的得到。下面一段文,这是说明净土的正报庄严。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翻译如下广释」,下面再详细的解释。前面讲的是依报环境,现在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阿弥陀佛。「佛有三身,各论单复」,像这些是教下裡面所说的,我们要明瞭。為什麼说他三身?三身还有单、复,什麼叫单三身,什麼叫复三身?其实三身是一而三,三而一。「法身单,指所证理性。」三身,经论裡讲得很多,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说的理,报身跟化身都是讲的事,有理有事,理是能现的、能变的,事是所现、是所变。理也就是经裡所说的真如本性,《华严》裡面讲的一真法界,「行愿品」裡面讲的不思议解脱境界,都是说的这桩事情。这桩事情在经典裡面所用的名词、术语有几十种之多,统统说的一桩事情。為什麼说这麼多名词?佛有他很深的用意。告诉我们,明白这个事实就好,不要执著在名相上,只要说的是这桩事,怎麼说都可以。教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事实。所以它是本体,我们现在哲学裡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叫法身。

  「报身」是的讲智慧,所以报身是能证,法身是所证。你怎麼会知道这个道理?这是真正智慧领悟了。智跟理是一不是二,这是哲学裡面所没有的。哲学裡面能跟所是相对的,不像佛法讲的,佛法讲能证之智、所证之理是一个,是一桩事情,不能够分开的,在哲学裡没有这个说法。这是智慧,真实的智慧,智慧开了,心性就明瞭了,叫明心见性。

  「化身」也叫应身,是利益眾生的,像《普门品》裡面所讲的,应以什麼身得度,自自然然就现这个身相。应是感应道交,眾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应身叫变化身。诸佛菩萨的应身是随眾生而应的。三身,诸佛菩萨有,我们每个人也有,这个要知道。诸佛菩萨的三身明显,我们的三身很不明显。為什麼不明显?我们的心被迷了。大家想想被什麼迷了?第一个被妄想迷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迷,不是觉;第二个為七情五欲所迷,裡面有贪瞋痴慢,外面有五欲六尘。迷在这些东西裡面,所以法身有,有,显不出来;报身也有,有也等於没有,智慧没有了。所以,佛法的教学没有别的,就是去迷而已。破迷就开悟了,悟就是报身,这一悟,法身也就现前,智慧一现前,法身就证得了,身相就变成应化身。我们今天被妄想、执著迷了之后,我们现在这个身叫业报身,这是佛经常讲的可怜悯者。业报身很苦,随业受报,你造善业,三善道受报;你造恶业,三恶道受报。这就说明六道轮迴怎麼来的?迷失了自性,自己造作一切善恶业,这样变现出来的。所以六道也是幻化,也是自己自性随缘,随著业力的缘,变现出六道轮迴,六道是这麼来的,总得要搞清楚。所以三身我们有,我们应该如何恢复,如何能真正得三身的受用,这是佛教导我们一个主要的课题。

  「法身单,指所证理性。」理跟事是一对,性跟相是一对。实在性就是理,理就是本性,事就是相,相就是事;换句话说,这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就叫做法身。「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证就是证实,就是彻底、正确的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叫做智慧,就称之為报身。「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相好色像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如果自己有受用,自己就迷了。试问问我们為什麼会有生老病死?这从哪来的?因為我们有一个自受用,而以為享受,这一享受就生老病死,让你去享受去。诸佛菩萨没有自受用,所以他自己没有身,自己也没有相,身相是他受用,与自己不相干,因此他就没有生老病死。这是事实的真相,我们一定要晓得。所以佛法讲「无我」,对自己来讲是无我,对别人来讲有我。有我是他受用,為了教化眾生的,帮助眾生觉悟,这是个工具,是一切眾生觉悟的一个工具,与他自己毫不相关。这个身是随眾生感应而现的,《普门品》裡面,《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裡头也是这样说的,观音菩萨三十二应,三十二是三十二大类,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就现菩萨身。

  诸佛菩萨有没有心、有没有念头為眾生现身说法?给诸位说没有,完全没有念头,也没有心。没有心,没有念头,怎麼会有感应?给诸位说,因為没有心,没有念头,就真正有感应。我跟你不能起感应,為什麼?我有念头,你也有念头,就没有法子了。眾生有念头,佛菩萨没有念头。佛过去曾经举个例子答覆这个问题,举的例子很有趣味。他取的鐘鼓,我们敲的。你看鐘没有心,也没有念,我们敲它一下,敲是感,它立刻就有声音,它就有应,我们敲重一下,它响就大一点;轻一点,它响的声音小一点。随著感应,有感就一定有应,说明诸佛菩萨对於一切眾生心感,他是没有念头的,没有心的。

  乃至於诸佛為一切眾生说法,像释迦牟尼佛為我们讲经三百餘会,说法四十九年。佛有没有曾经动一个念头?没有。在佛自己身上来说,佛一个字也没说,一生当中一个字也没说,一句话也没说,叫无说而说,所说的都是眾生有感。感有两种,一个是明显的感。眾生提出问题来发问,这很明显的,佛立刻就回答。佛听到人家发问,绝对不会想一想,这个问题我要怎麼答覆他,那就变成凡夫了。没有考虑的,没有想一想,自自然然就答覆出来。另外一种叫冥感,心裡头有念头,没说出来;还有更深密的,他确实心裡有感,但是那个感自己还不知道。像佛说《阿弥陀经》,眾生心裡确实有感,佛才会说的,但是这个感本人不晓得,这就是非常的微细、微妙。佛知道,所以这叫无问自说。

  我们把这些事情明白了,这才晓得学佛要怎麼个学法,要用什麼态度,什麼方法?那就是一念不生。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无论在哪个地方,真正修行人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定。一念不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这个法门裡面有个很巧妙的方法,教我们一心去念阿弥陀佛,比修定容易多了。这就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把一切妄念都止息住,单单用阿弥陀佛这一念,这个法门巧妙、容易就在此地。我们守住一念,比做到无念真的容易太多了。禪家是讲一念不生,我们净土宗把念头归到一个阿弥陀佛,只许心裡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不能有第二念,这就对了,这叫真正用功,这是会用功的人。

  接眾这就随缘了,我们在过去看到不少大德,他们接引眾生的手法不一样。有些大德接引眾生的方法用身教,他不用言教,就是无论什麼人去请教他,他一句话都不说,他用这种方式。有些大德,你去向他请教,他非常热心,仔细来给你说明,给你讨论。方法不一样,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但是都能够啟发人,都能叫人得利益。这也正像善导大师讲的「遇缘不同」,我们是哪一种根性的人,需要哪种方法来帮助,这就显示出法门无量无边。虽然法门很多、很深、很广,它的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正所谓是殊途同归。所以色像教学都是為眾生建立的,这叫「化身单」。这就是通常我们讲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就是这麼一个意思。下面的解释比较说得少一点。

  「法身复者」,「复」就是两种法身,两种报身,两种化身。法身讲两种,第一种是「自性清净法身」,这一句就是说的本体,也就是前面法身单的意思,所说的本体。第二种是「离垢妙极法身」,第二句是从事上讲的。「垢」是无明、是烦恼,「离」是完全脱离,也就是圆教如来的果位,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我们称他為离垢妙极的法身。因為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称不上妙极,他妙可以说妙相,不能说极,因為他的无明没有断尽。由此可知这是从相上讲的,自性清净法身是从理上讲的,是从本性上说的;换句话说,自性清净法身,我们每个人都有,人人都有,离垢妙极法身,我们没有。释迦牟尼佛有,阿弥陀佛有,成佛的人有,菩萨以下都没有。这就很容易懂得,前面是理,是大家统统都有。

  报身是智慧,「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这个也非常的明显。自受用报身就是《般若经》上讲的实智,真实的智慧。实智,《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所以实智是无知,权智是无所不知。自受用是无知,他受用报身是无所不知,是权智。佛為一切眾生讲经说法是权智,佛自己受用是实智,所以「无说而说,说而无说」。由这个地方能够看到,佛心是多麼清净,為一切眾生说法也没有染著一个字,你看多乾净。所以,释迦牟尼佛并没有留一个字给后世,没有。经典是后来学生凭著记忆记录下来,传下来的,佛本身没有写过一个字,因為他本身无知,这是个很大的啟示。我们在这个地方究竟能够领会多少,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他这个心真清净!这是报身的两种。

  「化身复者」,化身复者也有两种,两种都是感应而现的,一个是「示生化身」,一个是「应现化身」。示生化身就是实际上他在我们人间投胎,像释迦牟尼佛这是示生,是这一类的。他要跟我们同住几十年,所有一切生活状况跟我们都相同。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岁,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圆寂的。应现化身就不一样了,是某一个人有感,佛菩萨忽然来了。这事情解决之后,他就没有了,这个叫应现化身。

  过去,周邦道先生的夫人,抗战胜利之后她住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就是属於应现化身。在南京她住的房子很大,庭院很深,就是大门到她裡面住的房子是个院子,院子很大,进到她裡面的房间要通过三道门才能进去。那个时候周夫人还没有学佛,但是这个人善根非常深厚,很难得找到这麼一个真正慈悲的人。周老师那时候在抗战期间是我们学校的校长,我们做学生的对他夫妻两个人非常感激,他照顾学生比他儿女周到。抗战期间生活非常艰苦,有吃的、有穿的先分给学生。学生都分到了,剩下来的,他们家儿女才有分;学生不够的时候,他们头一个就没有。所以一切是以学生為第一,对学生照顾无微不至。有一天,有个出家人到她家化缘。周夫人就问他,她说法师你从哪裡来?他说他从九华山来。你要些什麼?他跟她要五斤香油。那个时候周夫人也没有学佛,也就没有给他,敷衍了事,出家人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想起来,他从哪来的?我家这三道门都是关著的,怎麼走的也不晓得。如果想想这个事情非常奇怪,但是讲话讲了好半天,真的,绝对不是假的,不是作梦。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耿耿於怀,放在心裡。一直以后到台湾,在台中跟李炳老学佛,就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就跟她讲那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她后悔得不得了,真是,地藏菩萨跟我化五斤香油,我都没有给他。以后她学佛很认真,每天念地藏经,拜地藏菩萨。

  这就是属於应现化身,是与他有特别的因缘,这是这种化身。所以说两种化身都是属於感应的。由此可知,法身、报身的自受用我们很能够理解,化身两种纯是為他,都是為一切眾生,没有為自己的。

  「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这是又一种说法。佛界化身,譬如三十二应来讲的,单单指以佛的身相示现的,像在我们世间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实在讲是我们眾生的执著,佛没有这个念头。你们世间人看相,这个相很贵,那个相很好,你们有这些执著,佛一现那个相,你们就好像佛统统都有,一样也不缺。是这样显现的,并不是佛有意思要现什麼,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是没有心,佛是没有念头,这是佛界化身。其他的,佛以下,像观世音菩萨讲的三十二应,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為说法,这就是佛界化身,其他三十一种,那就叫随类化身。所以这个也容易懂、也容易明瞭。下面这一段很重要。

  「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大师这段话是唯恐我们听了前面的话,起了分别、起了执著,那就坏了,那就错了。这个地方立刻把这些错误的分别、执著為我们纠正。我们知道,从理上讲,有体相用;从佛上讲,有三身,这是就佛来说的;就眾生来讲,迷惑、造业、受报。诸位要晓得,这是三而一,一而三,这是理,这是觉,那是迷,眾生是迷,佛是觉。实在是一桩事情,理是一,事也是一。决定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一切明瞭,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对了。

  所以他说,实在非三非一,不可以说三,也不能说一;可以说一,也可以说三,在言说方便,使我们对於事实真相真正了解、真正明白。所以,这个三是「不纵横」,非纵非横,它是圆的,它是一个。「不并别」,别是差别,并是并列,没有,它不是并列,不是并排的,它是圆融的。一就是三,三就是一,所以「离过绝非」。如果是执著是三,执著是一,你有分别、有执著,就有过失,就错了,非就是错了。离过绝非,不可思议。这也就是《大乘起信论》裡面讲的,教给我们的原则,说法、听法都要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说的人不离开这个原则,说法清净,说的人清净,譬如刚才讲的实相,他执著,说的人清净。听的人不执著言语、不执著名相,不起分别、执著,听法清净,真正有觉有悟,他有悟处。说、听都要清净。譬如像《金刚经》讲,「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也是这个意思。给你说三十二相,底下说即非三十二相,捨离了,是名三十二相。名是假名,希望你从假名当中体悟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裡面,唯有不起心、不动心、不分别、不执著才能完全通达明白。你完全不迷,这是通达明白。再看下面这段文。

  「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现在这是经典上说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这个三身是哪一种身?大师在此地為我们说出,说得一点都不错,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凡圣同居土裡面见到的是化身。「示生化身」,这不是随类化身,不是应现的化身,是示生化身。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现在我们地球上的印度这个地方,也是属於示生化身。虽然同样的是示生,示是示现,示现化身,但是他们的精神完全不相同。释迦牟尼佛的示生有一点随缘的味道,随著我们的眾生。我们眾生在那个时候平均的寿命大概差不多是一百岁,在我们中国古书裡面记载,夏商周三代,活一百多岁的人很多。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我们人寿是百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就圆寂了,换句话说,按照一般的说法,他应当要示现一百岁才对。為什麼八十岁就走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第一个是化缘已尽。释迦牟尼佛说法非常勤快,说法四十九年,应当还要加二十年,他提前毕业了,化缘尽了。第二个原因,魔王啟请,魔王说你教化眾生够多了,可以入般涅槃,离开这个世界了。佛答应他,佛不妄语,答应了一定要兑现。所以释迦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是随顺我们世间眾生之缘,因為成熟的人太多了,就用这种方式来教,因為时间要长。

  而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示生化身,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他是创造的;换句话说,他不是应一个世界眾生之机,他不是的。我们在经上看得很清楚,他所感应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的愿望,他是应这个。所以他在那个地方是创立了一个世界,在那个地方示生化身;换句话说,身相是示生化身的,国土也是示生化身的。这是与一切诸佛菩萨度眾生的化身都不一样的地方,非常特殊。就化身上来说,他也是报身,也是法身,為什麼?寿命太长。虽然他寿命不是永恒的,因為阿弥陀佛将来还是要入般涅槃,他的化缘尽了的时候,他要入般涅槃,观世音菩萨就在他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但是是哪一天哪一年?不像我们这个世间,弥勒佛将来下生,我们晓得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它有这麼一段时间,有数字在。阿弥陀佛的寿命没有人能够算得出来。

  诸位《无量寿经》都念得很熟了,佛在经上做了个比喻,说十方世界的眾生,这是假设的话,都成了辟支佛,那个地位还在阿罗汉之上,假设他们的能力都像大目犍连。大目犍连一天一夜,就是二十四小时,能够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裡头有多少眾生,他能够统计出一个数字。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就能统计得出来,有这麼大的能力。假使一切眾生都证到辟支佛果,都有目犍连这个能力,共同来计算。算多久?也算无量劫,都算不出阿弥陀佛的寿量。所以他这个身实在讲就是真正的报身,真实的法身。所以西方世界这个佛,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一体三身,三身一体,这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

  佛的寿量不可思议,我们每个人往生到那个地方,寿量跟佛相同,与佛同寿量。不但寿量同佛,我们的身体、相好也同佛,一切的享受也同佛,乃至於智慧、神通、能力也跟佛很相似。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确实十方世界没有,一切经典裡面佛从来未曾这样说过。这个世界之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分,都可以在这一生当中修得的。所以我们把这桩事实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诸佛祖师苦口婆心的劝勉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是人生第一桩大事,第一真实的好事。其他都是假的,其他统统是落空,唯有这桩事情真实。我们為什麼不努力去做?做的方法就是信愿一心持名。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这个地方是解释「有世界、有佛」,这两个「有」字非常重要。「有」是真实的有,决定不是假设的。蕅益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明它有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就是「四悉檀」。四悉檀前面介绍过,四是四种,悉是普遍的意思,檀就是布施,布施一切眾生,佛是以法施与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得四种利益。第一是「的标实境」,「的」是的的确确、实实在在,标明这个境界。西方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也是真有,因為它真实有,我们才会发愿祈求,才希望真正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自己也能往生到净土,这就是「世界悉檀」,得欢喜的利益。这个欢喜是真实的,世间所有一切欢喜都是假的,转眼成空,不是真实的,唯独这个真实。

  第二,「诚语指示,令专一故」。我们要相信本师释迦牟尼佛真诚的言语,指示我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真实,愿愿帮助一切眾生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相信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对於阿弥陀佛的讚叹句句真实,使我们生起真实的信心,专心一意来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生当中决定圆满的成就。这就是「為人悉檀」,得生善的利益。

  「简非乾城阳燄,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这一段说明,佛给我们讲的西方世界阿弥陀佛不是寓言,不是「乾城」,这是讲乾闥婆。乾闥婆的城是幻化,不真实,是幻化的。「阳燄」,这也是假的,阳燄就是《庄子》裡面所讲的野马。我想在美国也应该有这个现象。大陆的北方,在平原裡面,地的气,地气,远看就像水一样,走近去就没有了,所以叫渴鹿阳燄。渴鹿,畜生,它不了解这个现象,看到前面有水,牠渴了就想到前面去喝水,怎麼跑也没有。跑到前面,它还在前面,永远没有,那是假的,地上一种气。这个情形我们也在那个地带会常常踫到,但是我们晓得那是地上一种气,远看到像翻滚的水一样,不是真的,假的。它比喻这个事不是真实,阳燄比喻不是真实。

  「非权现曲示」,这句话是对李长者说的,李长者是唐朝时候人,也是位了不起的大德。《华严经》自古至今只有两个註解,那就是李长者的《华严经合论》、清凉大师的《疏钞》,这是《华严经》最著名、最完整的两个註子。李长者在《华严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是权现的,换句话说,他说这个不是真实的,是阿弥陀佛方便接引眾生,等於在那个地方置一个设施,是委曲的一种示现。蕅益大师这个地方就是辩驳他,李长者是了不起的一个人,他《华严合论》裡面讲的东西真的值得我们佩服,但是这句话说错了,这句话是误解了西方极乐世界。菩萨误解西方的很多,不足以為奇,大菩萨常常都误解,李长者这句话说错了,有什麼值得奇怪?西方世界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非缘影虚妄」,缘影在《楞严经》裡讲得很多,意思也不是真实的,是我们眾生把六尘缘影的现象错认為是自己的心,举这个例子。它不是六尘缘影,不是虚妄的。「保真」是小乘,小乘人证得所谓的偏真涅槃,也叫涅槃,但它不是圆满的。世尊在大乘经上讲,小乘涅槃好像走路,是个中途站,不是目的地,不能保证你到了究竟的目标。所以,这是破小乘人错误的见解。后面「破魔邪权小」,这是总结上面所说的是破除这些对於净宗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这个属於「对治悉檀」。他底下有小註,「非权破华严合论之讹」。这是四悉檀裡面第三个意思。

  「圆彰性具,令深证故」,这个是最后「第一义悉檀」,叫我们得证果的利益。圆是圆满,彰是明显,一丝毫隐瞒都没有,性具是说明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心外之法。这个与一切大乘圆顿经教裡所说的完全相同,由此可知,它确实有理论的依据,它不是随便说出来的,它确实能令我们深信不疑。因為它是自性本具的,正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正因為它是自性本具,我们一定可以证得,使我们修学、往生、证果更加深了信心。所以,这个深信不疑,从这个地方真正奠定了,我们把这个道理、把这个事实搞清楚,当然就不疑惑了。凡是疑惑,是没有把这桩事实搞清楚,这就產生了疑问。疑是菩萨大障碍,何况我们凡夫!对於菩萨修行证果都造成障碍,我们凡夫如果有疑障在我们面前,这一生往生就没有指望。所以,蕅益大师為什麼要作《要解》?莲池大师為什麼要作《疏钞》?他们的用心都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以真实甚深的信心发愿持名,这才是不思议的功德,这才是得生唯一的条件,所谓是具足三资粮。

  这是说明这两个「有」字在此地有这麼深的含义、这麼广的利益。到这个地方是一段,下面是末后一段,為我们说明说法庄严。发起序裡面三桩事情,先介绍西方世界的环境,再介绍西方世界的人物,最后介绍我们,西方世界那些人在那裡干些什麼事情。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四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六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