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空讲经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净土法门法师讲经说法 :佛说阿弥陀经

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六

  日期:2011/7/22 11:43:36   阅读:    繁體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六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16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页倒数第四行,第三个字看起: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未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覲听法,速成正觉也。」这段经文是发起序裡面的第三段,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佛与大眾他们在做什麼,那边法会非常的殊胜,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今、现在」这两个字非常重要,「今」就是说今时,说明它不是过去,也不是未来。佛应我们世间眾生的根机,我们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机是耳根最利,像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拣选圆通,他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我们无始劫以来就在娑婆世界六道裡面轮迴,没有能力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六道,就是没有能力超越娑婆世界的范围,从来没有超越过。娑婆世界的人耳根最利,六根当中耳根最利,看东西看不清楚,一听就听明白了,所以是耳根利,因此佛说法就是用音声為教体。这是无量劫来的薰习,就是用耳根用成了习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习气还在。阿弥陀佛要怎样教导我们?还得要说法。

  我们在大经裡面知道,十方世界无量眾生,各个地区的眾生根性不相同。有些世界眾生眼根利,你跟他讲他听不清楚、听不明白,不能开悟,你这一表演,他一看就开悟了。有些地区,像佛在经上讲的香积国,这个世界的人他是舌根最利,所以佛在那裡说法,就做出很多美食让他们品尝,他一吃就开悟。这是以香饭為佛事。所以六根都能令人开悟,这六根当中,哪一个根性最利。我们是耳根最利,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是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一生教学也是以讲演為教学的方法,这个方式。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六尘说法;换句话说,无论哪一种根性的人都得利益。这个经上特别说「今现在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為我们介绍的,因為我们耳根最利,佛给我们说法,我们就欢喜了,所以说他现在说法。不但佛在本经这样的介绍,其他经典裡面也曾经提过,像《大云经》裡面也有这个说法,说西方世界有国名安乐,安乐跟极乐是一个意思,佛号无量寿,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也说到了「今现在说法」,也有这个讲法。这一句是非常重要,我们不可以疏忽。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裡面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困难。六道裡面,我们从佛经典的介绍,晓得天道的寿命长。像经上常说,从我们人间往上面去,第一层就是四王天。那个地方的时间,就四王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我们人间五十年是他的一天。也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这样计算法,他的寿命是五百岁,可见那个寿命就非常长,五百乘三百六十再乘五十。忉利天那寿命就加了一倍,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他的寿命一千岁。愈往上面去寿命愈长,福报也愈大。

  下面三恶道,地狱的寿命实在讲不可思议。过去台中李老师办的慈光讲座,他编了一份教材,是把佛法介绍给初学的同学们,叫《佛学十四讲》。《十四讲》裡面他介绍地狱,地狱说法很多,取比较容易懂的来说。地狱裡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我们中国号称五千年的歷史,在地狱还不到两天,地狱寿命那真叫万万岁,所以说非常可怕!佛在《楞严经》裡面讲地狱讲得特别详细,原因就是叫我们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要造地狱因,因為地狱进去容易,出来太难了,他时间太长了。

  饿鬼道的时间也很长,鬼道裡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它的寿命有几千岁。民国初年章太炎老居士,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他是活人,每天晚上到阴曹地府去上班。这是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章太炎是他的老岳丈,他的岳父。他在鬼道裡面还见到唐宋时代的人,常常读他们的文章,在鬼道裡头还见面,还碰头,还讨论这些文章。可见得唐宋那个时代落到鬼道裡头现在还在,你看寿命多长。

  畜生道很愚痴,也有很长寿的,也有短命的。命虽然短,牠愚痴,牠执著那个身就是自己,死了以后依旧变这个畜生身。像佛在经上说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候建精舍的时候,佛在地面上看到一窝蚂蚁,佛看了之后就笑了。弟子们就问佛為什麼笑?佛就说你看到那个蚂蚁吗?蚂蚁大家都看到了。这一窝蚂蚁曾经经歷七尊佛过世,牠还没有离开蚂蚁身。不是说牠寿命那麼长,死了以后又到这个窝裡头做小蚂蚁,生生世世做小蚂蚁。我们想想,就算是一般的讲法,一尊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就是二十一个阿僧祇劫,牠还没有脱离蚂蚁身,愚痴、执著到了极处。这个原因就是执著,总认為那是牠的家,认為那个形象就是牠的身体,坚固的执著,所以没有办法转别的身形。

  这是说明六道裡头除了人道之外,寿命都很长,因此佛常常叹息人身真正难得。為什麼特别说人身难得?因為六道裡面能闻佛法,能够觉悟的,确实人道是第一的。因為天上寿命长,福报大,他把这个了生死、脱轮迴不那麼重视,他没受过多少苦,所以他很不容易觉悟,沉迷在欢乐的环境裡面,俗话常讲「富贵学道难」,他不愿意学佛。你看富贵人家纵然学佛,他也带了富贵那一分气息,到寺院庵堂还要摆出他的派头,听经说法他绝对不留意。他要什麼?要做做佛事,上上香要站在别人前面,搞这些玩意,这实在讲於了生死都不相干,充其量修一点福报而已。这是富贵学道不容易。三恶道太苦了,所以说「贫穷学道难」,畜生愚痴,饿鬼慳贪、恐怖,地狱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说三恶道学道不容易,非常之困难。人道就好像小康之家,苦是很苦,苦还有一点乐,也不是像恶道那麼样的苦楚,他还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因此人道是最容易觉悟的。

  佛在一切经裡面说,示现成佛来度眾生一定是在人道,没有说天道有示现成佛的,也没有说三恶道裡头示现成佛的,示现成佛确实都在人道。天道有阿罗汉、有菩萨在那边,也有度这些有缘的眾生,三恶道裡头亦复如是,也有佛、菩萨、罗汉在裡面。但是以佛的身分教化眾生,确实是在人道,所以人身难得。得人身最可贵的,就是遇到佛法容易觉悟,他这一觉悟,这一生就能够超出三界,永脱轮迴,这才可贵。如果得人身,没有闻佛法,或者闻了佛法,不能够认真的修学,那人身有什麼可贵?跟其他道眾生实在讲没有两样。闻法觉悟,认真修行,往生净土,这一生成佛,这个身实在就太可贵了。

  在我们这个世间刚才说了得人身很难,我们得到人身了;闻佛法难,我们也闻到佛法了。但是我们所闻到的佛法,不是佛直接為我们说的,所以我们听了不开悟。我们在经典裡面看,释迦牟尼当年讲经,那一部经还没讲完,就有很多开悟了,很多证果了,佛说法的善巧。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代代相传,无论在道业、学业,比佛是差得太远了,难怪我们听了还有很多疑惑,哪裡能开得了悟!现在遇到这个法门,实在是大幸,又听说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正在说法。诸位一定要记住一个事实,世尊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的寿量是无量寿,没有方法算得出来的这个数字。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成佛到今天有多久了?经上讲才十劫,无量寿跟十劫一比较,那个世界开张还不久,我们要去了正是时候,将来在西方世界都是元老级的。人家问你,你是什麼时候到极乐世界来的?阿弥陀佛成佛十劫我就来了。所以,无量寿看十劫,那真的是刚刚开始不久。所以时节因缘来讲,非常的殊胜,这个机会我们一定要把握住,决定不能够把它轻易放过,这就对了。

  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上讚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亲自听阿弥陀佛说法,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所以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我们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了,那一定是万缘放下,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依照《弥陀经》的方法来修学,我们这一生决定往生、决定见佛。见佛做佛的弟子,常常亲近佛,常随佛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再看底下这段文:

  「复次二有现在」,二有就是有世界、有佛,今现在说法。这是单单讲了两个有,跟现在说法的「现在」,这四个字,两个有跟现在这四个字是「劝信序也」。我们的信心确实从这两个有、从现在说法,生起清净强烈的信心。「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这个世界太苦了,苦难实在太多了,事事都与愿违,事事都是障碍重重。古人常讲,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句话在我们一生经验当中细心去体会,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这个世界苦难太多,尤其是现代社会。听说有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没有苦难、没有障碍,这还不愿意去吗?以前不知道有这麼个地方,现在知道了,而且佛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不难去,只要你想去、只要你肯去,人人都能去。所以这一句是劝愿。

  「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这有佛号阿弥陀,当然阿弥陀佛也是劝愿,那个地方有一尊阿弥陀佛天天在那裡说法,这是我们非常嚮往的,能够成就我们的学业、道业,他的方法就是叫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行了。所以这个佛号给它排在信愿行的行门上,劝行。「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这个复次,这是第二个意思。这段文不长,实在讲只有三句,这个三句配在信愿行三资粮上。也可以把它配在三宝上,三宝就是佛、法、僧,阿弥陀这是佛,三宝裡的佛宝;说法,这是法宝;佛说法当然有很多人听,这些听眾就是僧宝,这是个和合的僧团。

  「佛法僧同一实相」,这是序体。实相就是真心、就是本性,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所谓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从此起信愿行」,我们依照前面的理论、事实生起信心、愿心,执持名号,求愿往生,这是本经的宗旨,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為我们说这部经的用意之所在。「信愿行成」,成是成就,我们有真实的信心,对於这个事情决定没有疑惑;我们有强烈的愿望,能够捨弃身心世界,一心想见佛,想往生;这一句名号二六时中不间断。这个三桩事情成就了,「必得往生」,这个「必」是非常肯定的一个字,决定没有疑惑,「见佛闻法」,我们的心愿就圆满了,这是「序用」。

  「唯一佛界為所缘境,不杂餘事,序教相也。」教学,教相就是教学,这个教学跟释迦牟尼佛平常对大眾的教学不相同。因為世尊讲一切经论,内容很广很深,有事有理、有性有相,所以你心裡头所缘的境界非常深广。这个法门非常单纯,只缘阿弥陀佛,以佛為所缘的境界,「唯一佛界」,就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一切放下,统统不攀缘,「不杂餘事」,这就是不夹杂,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净念,这是真正的清净,无比的清净。所以从教学来说,那是四十九年任何一会的教学都不能跟这一会相比。「言略意周」,言略是简单,言语不多,可是它的意思非常的圆满,周就是周圆而没有欠缺。到这个地方,把序分介绍过了。下面这是本经的「正宗分」。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大师在正宗分的开端有几句话告诉我们。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他这个小字裡头註的就是正宗,「信愿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為前导,行行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蕅益大师这几句话也是古人所没说的,与三经的宗旨完全吻合,难得他為我们末法的眾生发明出来。这裡面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条件是什麼,这说得太清楚了,「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想去?真信、真想去,就能去得成,就能往生。西方世界前面介绍过有四土、三辈、九品,品位的高下,那就在念佛功夫的深浅了。我们特别要注意「持名之深浅」这一句,由此可知,不在乎持名的多少。有人一天念个两、三千声佛号,有人念两、三万声佛号,甚至有念十万声佛号的,那是持名之多寡。它不是多寡,它是深浅。如果一天只念十声名号,他的功夫深,确实能超过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功夫浅,真能超越。浅深从哪个地方看?功夫浅的人,念得虽然多,不得力,裡面有妄想夹杂,这是古德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念佛念得勤,念得很多的,古德看到摇头,喊破喉咙也枉然,可见得是要在深。由此可知,这个深,实在来说是信得深、愿深,信深、愿深,你这个佛号句句都深。一天十万声佛号為什麼不得力?信得浅,愿也浅,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是花花世界,贪瞋痴慢还没了。所以虽然念得多,功夫反而浅,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除了这两句非常重要之外,大师在此地明白开导我们,「信愿持名」叫三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蕅益大师跟我们解释这部经,就是用信愿行这三个字。序分裡面是信愿行,正宗分裡面还是信愿行,流通分裡头亦复如是。这是他老人家跟其他祖师大德解释《阿弥陀经》不一样的地方,这是他的一个特色。信愿就是慧,持名就是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因為许多人对於念佛人產生了很大的误会,认為念佛人都没有智慧,疏忽了般若。念佛念得再好,顶多得一点定而已,因為经上有一心不乱,没有讲到智慧。殊不知蕅益大师在这裡告诉我们,你们深信切愿这就是智慧,文殊菩萨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也是智慧第一,他信、他愿。所以信愿从哪裡生的?从智慧裡面生的,你有信、有愿,换句话说,你就具足了圆满的智慧,不是大智慧的人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所以佛特地叫著舍利弗,前面还掛上一个文殊师利菩萨。

  「持名為行行」,行行是福,所以念佛人信愿念佛是福慧双修。我们世间人想修福修慧,福慧要怎麼修法?念佛修的福慧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福慧,没有人知道。第一等的福慧从什麼地方显示?深浅。你信愿持名深,福慧就圆满;念佛当中有怀疑、有夹杂,我们所修的福慧就少了。这是真实的福慧。所以大家不要怕自己没有福,念佛就有福了。所有一切法门裡面,这个法门最容易,不但最容易,而且最稳当。不仅说你来生有大福慧,现在这一生,你就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福慧。慧是什麼?是样样明瞭通达,样样不迷,觉而不迷,这是智慧。样样都清楚,处事待人接物既然不迷、清楚,当然你不会做错事,你会做得恰到好处。这是你的智慧,念佛人有慧。有福,福是心地清净,知见正确,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种人有福。也许现在人一说福报马上讲到很现实的,那我生活怎麼办?你要真正念佛,佛菩萨供养你,这个不是假的。前面虽然说了,我还漏了这一点。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应当住世一百年的,他八十岁就圆寂了,还有二十年的福报,供养娑婆世界至少是我们地球上这些学佛的四眾弟子。我们享受他这二十年的福报,享不尽。奈何许多的人不相信,那就没有法子了。

  我有一年在基隆大觉寺夏安居的时候,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去讲《楞严经》。那个讲堂正好在天王殿的隔壁,天王殿供的护法神,天王殿的后面就是韦驮菩萨,护法的。那个时候讲经都在晚上,我住在台北,每天晚上到基隆去讲经,讲完经还回来。我就告诉寺院裡,因為听眾是以出家人為主,那个时候大觉寺非常难得,有四十多位出家的男眾,所以男眾道场在台湾北部它算是第一个。灵老也非常难得,领眾共修。我就劝大家,寺庙裡少做佛事,多念佛。寺庙的财源、生活靠佛事,我劝他们不要做佛事。没有收入怎麼办?护法神他要管这个事情。如果真正这些人在那裡修行,说是这个地方没有道粮会饿死了,我说韦驮菩萨要撤职查办,他干什麼的?你们今天不相信他,自己要去做佛事找生活,韦驮菩萨看看算了,你不要我护持,乾脆我逍遥自在,他去游玩去了,根本就不在那裡,这是事实。所以不必担心道粮,不必担心生活,一心办道,福在其中,你一定都不会冻著,不会饿著。

  你看自古至今,中国、外国,你什麼时候听到哪有一个真正修行人饿死了的?没听说过。唐朝道宣和尚,这是我们律宗的开山祖师,他一天吃一餐,这是修戒律的,过中不食,他这一餐饭天人供养,这是歷史上记载的。他也不需要托钵,也不要信徒送来,天人供养。这是真实的,自自然然佛菩萨、护法神找那些护法送来,不用你去操心,这才是正确的。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信没有,他那个信佛是半信半疑,不能深信,所以愿也就不切,念佛也就有口无心。所以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此地。不是经不灵,不是佛号不灵,经跟佛号是真灵,你不相信就没有法子。所以相信的人心清净,对於生活一点不忧虑,一点牵掛都没有,根本就不问。明天,明天还没到,著急什麼?这才是个真正学佛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真正的福慧。世间人為生活操心的,福薄,没有福,日子过得好苦。有福的人不操心,一点心都不操,佛菩萨安排,这个多自在。最大的福报,最殊胜、最难得的,是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迴,往生净土,圆成佛道。这个福报实在讲是诸佛菩萨所羡慕的,我们这一生当中都得到。世间人晓得求福求慧,不晓得到哪裡去求,不知道怎样去修,真正可惜。底下还有两句,「慧行為前导,行行為正修」,这两句的意思不难懂。信愿是个动力,我们才认真去念。所以,深信切愿,一个人自然就精进不懈了,勇猛精进这个力量就是信愿。请看经文。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极乐。其国眾生。无有眾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蕅益大师将这一句判作正宗分的开端,开端是释迦牟尼佛提出一个问题,叫著舍利弗。经中凡是提到名字,提到当机人的名字,是提醒他注意,叫他名字,他就很注意,下面就有很重要的话要说。诸位以后读经的时候,只要看到前面有佛叫著某个人,下面的开示就非常重要,所以特别提醒他。『彼土何故名為极乐』,这个极乐世界,為什麼这个世界叫极乐?舍利弗没有答覆,这部经裡头自始至终,佛叫著舍利弗给他说,舍利弗一句话也没说过。為什麼没说?这是佛的境界,舍利弗没有成佛,说不出来。所以,本经自始至终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佛是把果地上境界拿来做我们因地修行的依据。所以成就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才是真正不可思议。

  舍利弗不能答,佛只有自己跟大家说明,『其国眾生,无有眾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受」是享受,那个世界的人所享受的,唯乐无苦。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所享受的,佛把它归纳起来一共有五种受,就是五大类,苦、乐、忧、喜、捨。身有苦乐两种的享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如果说是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个状况就叫做捨,统统捨掉了。所以说五种受。捨受有,但是它不长久,假如捨受变成长久,那就得定了。所以捨,捨久了就是定,捨受要是永恒的捨受,就叫三昧。很可惜,这个捨是短暂的,不长久,一会儿它又起来了,苦乐忧喜又起来了。

  纵然到四禪天、四空天,我们讲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还是属於捨受,它不是永恒的。就是讲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我们三界六道裡面最高的,它的定能够延续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是有期限的,期限到了,他的定就失掉了,他那个苦乐忧喜又现前,所以他属於捨受,他不是三昧,三昧翻作正定,他不是正定。一定要到阿罗汉,阿罗汉的定功再往上提升一级,叫九次第定,超越三界,那个就不会退转了,那就永远捨了,那才叫三昧,才叫真正的正定,八正道裡面讲的正定。所以,三界六道裡头没有正定,我们讲的禪定统统属於捨受。极乐世界苦乐忧喜捨都没有,这才叫「无有眾苦」。我们看解释:

  「眾生是能受用人,等觉以还皆可名,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这个说法说得非常好。眾生这个名词我们要清楚,它的本意是眾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做眾生。所以眾生是眾缘和合而生的。由此可知,眾生本意它所含的意思是非常的广大,我们人是眾缘和合而生的,这条毛巾也是眾缘和合而生的,我们住的房子还是眾缘和合而生的;换句话说,没有一法不是眾缘和合而生的。所以眾生两个字包括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植物、矿物,乃至於大自然的现象,因為它都是许多的条件產生的,都叫做眾生。在这个地方我们讲狭义的,完全讲有情眾生。眾生裡头有分有情、分无情,有情就是动物,有感情、有思想的,这一类的眾生叫有情眾生;植物跟矿物以及自然现象,那是无情的眾生,我们称之為物质。现在人讲的植物、矿物、自然现象,这三类在佛法裡头合在一起叫无情的眾生。这个地方是讲有情眾生,因為他底下讲「能受用人」,就是能享受的。

  「等觉以还」,眾生是对佛说的,等觉菩萨以下的都叫眾生。经上常讲九界眾生,九法界除了六道之外,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都称之為眾生,都是佛的学生。菩萨最高的阶级是等觉菩萨,五十一个位次裡面他的位次最高,再往上去就成佛了,就不称眾生了,等觉以下都称之為眾生。在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是平等的,九界眾生在西方世界,诸位要记住,享受是平等的。西方世界之外任何一个地区,九界眾生享受是不平等的,差别太大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完全都一样,这是难信之法,这是西方世界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地方是说「人民」,其国眾生是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的人,已经是无有眾苦但受诸乐,那比人更高的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就更不必说了。所以说「以下下例上上」,意思就是在此地。下面要為我们细说两个世界苦乐不相同的处所。

  「娑婆苦乐杂」,娑婆世界有苦有乐,在我们人间苦多乐少,「其实苦是苦苦」,这个是就剋实而论的,苦苦下面这个苦是名词,上面这个苦是动词。「偪身心故」,我们身心都受到很重、很大的压力,那怎麼不苦?偪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压力,我们精神上所负担的压力,生活上所负担的压力。生活压力是身,精神压力是心,所以感到非常之苦。「乐是坏苦」,虽然也有乐的时候,乐的时间不久,一下就过去了,过去了就坏了,所以它还是苦。「非苦非乐是行苦」,非苦非乐就是我们讲捨受,捨受是什麼?是行苦,「性迁流故」,迁流就是它不能常保。

  我们先说这几个名词,都是佛门裡头常常见到的。经中常说「三苦」、「八苦」,这个地方只讲了三苦。其实三苦就包括了八苦,苦苦裡面就有八种,八大类。八大类裡面,前面四个是生、老、病、死,在我们这个世界,所有一切眾生都不能够避免的。生苦这我们都忘掉了,人很健忘,佛在经上说得非常透彻,从坐胎就苦了。这是讲神识,我们中国人讲灵魂,佛法裡面讲神识,来投胎,在母亲肚子裡面十个月,这十个月佛形容他的感受就像在地狱一样,就像在地狱裡头受苦难一样。母亲喝一杯凉水,他感受就像在寒冰地狱,喝一杯热水,就感像在八热地狱一样。他不是没有感觉,太痛苦了,所以出生之后,前世的事情忘得乾乾净净。我们也看到世间,往往看到小朋友非常聪明活泼,害一场大病之后可能就变成白痴。这一场病苦都把自己聪明智慧都丧失掉了,何况在母亲肚子裡十个月!所以前世的事情忘得乾乾净净,也就变成无知了。这是生苦。

  一出生,佛经上形容出生的时候就像在夹山地狱,一出世,接触外面境界,那个感受叫风刀地狱。所以一生出来就哭,為什麼会哭?痛苦才会哭,才会大声的叫。你看到哪个小孩生下来哈哈大笑,很喜欢的样子,有没有看见过?所以,真苦!这是我们仔细观察小孩出生,能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说的,他生苦。生了之后,一天一天的衰老、生病,老病这个苦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也慢慢老了,自己也生过病,所以病苦、老苦比较容易感觉到。死苦,还没死过,不知道死苦到底是怎麼样苦?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的神识,就是灵魂,脱离身体那个痛苦,佛形容它叫「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牠的壳剥下来,那个痛苦就像那样的。所以,死之苦超过最严重的病苦,这是个大难关,任何人没有办法避免的。可是诸位要知道,真正学佛人,学佛有真功夫的人,生老病死,生过去了,不说了,老、病、死都没有。他不生病,他虽然老,他老而不衰,体力跟年轻人一样,他没有老苦;死的时候他很自在,晓得哪一天走,他又不生病,如入禪定。不学佛、没有功夫的人,老病死是非要受不可的。真正有功夫的人,这三种苦我们在这个世间可以完全避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是我们讲福报,真正有福。

  另外四种,有「求不得苦」,世间人欲望太多,求不得这就感到苦。第六种叫「怨憎会」。冤家对头不想遇到的偏偏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想遇到,还偏偏碰到,这都是属於怨憎会。第七个是「爱别离苦」。喜欢的人偏偏不能够常聚在一起,喜欢的物也常常不能够在面前,爱别离。这三种是身外的,生老病死四种是身内的,内外都苦。第八种叫「五阴炽盛」。这个八种苦,刚才讲的七种是苦果,是果报,我们眼前所受的,五阴炽盛这是因,这是苦因。五阴是「色受想行识」,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生理与心理,心理跟心理的作用,以及我们生理,是造作前面七种苦的因素。一天到晚在打妄想,时时起贪瞋痴慢,身体不知道保养,消耗自己的精力、体力,这是带来生理上的疾病。所以五阴炽盛,炽盛是形容词,他这个造作非常的兴旺,时时刻刻不停,身心的造作,感来前面七种苦果。苦苦裡头包括了这八大类,所以我们称八苦,八苦就是此地讲的苦苦,「偪身心故」,给我们身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乐是坏苦,不久住故」,我们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真正的快乐。所谓乐,实在讲就像我们现在讲的麻醉一样,暂时把苦忘掉,可是那个时间很短暂,过去之后,苦又现前。所以说乐极生悲,这是实话。佛讲苦是真的,乐是假的,為什麼?苦不会变成乐,乐会变成苦,不变是真的,会变是假的。譬如我们吃好吃的东西、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个吃东西很乐。如果叫你继续不断的再一碗一碗,吃一碗很乐,再吃一碗还可以,连续吃个二十碗、三十碗你就苦了,乐就变成苦了;跳舞很乐,连续不断跳上七天七夜,你受不了,要救命了。乐,乐过了头就会变成苦,苦不会变成乐。肚子饿了很苦,饿上七天更苦,不会变成乐。所以,苦是真的,乐是假的,这一定要认识清楚。乐是坏苦,它不是真实的。

  「非苦非乐」是不错,是很好,这个境界是好境界,它不能够保持,迁流不息,我们俗话常讲青春不驻,这就是属於行苦。我们一个人的衰老,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剎那剎那在衰老,这叫行苦。其实说穿了,这说真话,真话不好听,但是它是真实的,绝不骗人的。人可以说从生下来,落地那一天就勇猛精进,一分一秒都不耽误,一直往坟墓裡头走。谁肯停一停?这是真话,这是实在的事实,这就是此地讲行苦的意思。纵然你能够在非苦非乐的境界,岁月不饶人,你的寿命一天一天这样流过去了。所以苦有这三大类。

  「彼土永离三苦」,说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三种苦完全没有,「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因為我们这个世间说苦,苦的对面是乐,乐的对面是苦,是相对的。西方世界既然没有苦,当然乐也就没有了,苦乐是相对的,唯有苦乐都没有才叫极乐,那才叫真乐。假如有乐的话,刚才讲乐是坏苦,乐不是真的,乐是坏苦。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很不可思议。这不可思议,议是议论,是说不出来,思是思惟想像,不但说不出来,那个境界的好、殊胜不但我们说不出来,我们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这个世界的状况,佛在这个经上说了,这个经上说得不多,《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说得比较详细。说得最详细的,实在讲在《华严经》上,《华严经》那个境界实在讲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要跟华藏世界来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读《华严经》可以能体会到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

  过去慈云大师,他是清朝乾隆时间的人,就是慈云灌顶法师,著作非常丰富,留下来的大概有四、五十种,所以这个法师很难得,著作等身。他将娑婆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一个比较,讲修行的难易,他说了十种,用苦乐来较量。他说我们这个世界纵然得人身,很难遇到佛,遇不到佛,遇不到佛是苦;西方世界往生到那个地方去,花开见佛,见佛是乐,亲近佛是乐。我们这个世界很难听到佛法,不闻法是苦;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换句话说,你想听哪一个法门、想学哪一个法门,都能够称心如意,都不难,佛菩萨亲為指授。第三,在我们这个世间是恶友牵缠苦,我们想修行、我们想念佛,有许多人障碍我们、有许多事障碍我们,我们不能称心满愿的来修学;到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但没有人障碍你,每一个人都鼓励你、都帮助你,这个乐。所以两个世界比较,真的,我们这个地方修行,实在说除了念佛求生净土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是障碍重重,一生当中非常难成就。这个法门障碍比较少一点,因為一句佛号我可以念出声,我也可以在心裡头默念。跟家人大眾相处,他们讨厌我们学佛,我就在心裡念,我口不念出来,不要惹人麻烦,不要伤一家的和气,自己可以潜修,一样能成就,这个法门的殊胜。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上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五
下一篇:一九九三年讲于美国 十七

下载TXT文件(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华人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网,世界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