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学佛笔记—《佛祖的格言》(续三) |
||
|
||
学佛笔记——《佛祖的格言》(续三) 二十一、容忍 2、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3、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4、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5、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2、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3、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4、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5、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2、疾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3、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健康情况将大打折扣。 4、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5、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6、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7、假如手上没有伤口,你就可以用手来拿有毒的东西,毒素不会侵入没有伤口的手。同样的道理,没做坏事的人,不受恶报。 8、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健康。 9、预防胜于治疗。 10、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2、布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物上的施舍,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 3、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4、肉体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假如肉体是我的话,身体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 5、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 二十五、友谊 1、诚挚的友谊,味道绝佳。 2、旅行时,假如没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侣,那倒不如自个儿单独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3、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4、你们应当知道下面这四种人是真正的朋友:第一、帮助和支持你的朋友;第二、同甘共苦的朋友;第三、能使你得到益处的朋友;第四、具有爱心的朋友。 5、宽容和忍耐的人,将可得到朋友、财产、名誉和长久的安乐。 2、拥有很多财产,大量的黄金和食物,而却只贪图自己奢侈的享受——是导致堕落的一大因素。 3、财富会毁灭愚笨的人,但不能毁灭想断除烦恼的人;当愚笨的人渴爱财富时,他不但害了自己,同时也损了别人。 4、在家人应该把财产分为四份:一份供日常使用,两份做为储蓄或施舍之用,另一份留做紧急备用。 5、一个人用钱应该合理,并且跟他的收入成比例,不可浪费也不可吝啬。不可处心积虑贪图财富,也不可挥霍奢侈。 二十七、信心 2、内心不安定,不明白好的教诲,信念动摇的人,无法成就圆满的智慧。 3、聪明的人不为赞誉和毁谤所动摇,如同坚硬的岩石不被风所动摇。 2、这就是达到自由和解脱的途径——帮助别人而不贪求名利和果报,不存伤害别人的意念,而且本著理智去做事。 3、就如同棕榈树被连根拔起一样,永远不会再生长;当一个人的行为(包括思想和言语)没有丝毫的贪爱、憎恨和无知时,他将来也就不会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了。 4、可以导致宁静和智慧的途径: 5、禅定不生于缺乏智慧的人,智慧也不生于没有禅定的人。同时有了禅定和智慧就接近没有烦恼的境界了。 二十九、精勤 2、不背诵是读经的污垢;不勤勉是持家的污垢;懒惰是皮肤的污垢;放荡是启发心智者的污垢。 3、工作努力、精勤不懈,不怕危难的人,会有好报。 4、愚笨无知的人毫无忌惮地恣情放逸;但聪明的人却保持努力不懈,视勤奋为无上珍宝。 5、自己是自己的保护者,自己是自己的依靠者。所以你们要好好调御自己,宛如马商调御良马。 6、你自己应当好好努力为善,因为完美的圣者只能告诉你该走的道路。 7、甚至像这见解这么完美而没有负担,如果你贪执了它,那就是你没有了解。所有的教诫都是像一条木筏,是用来渡过河流,而不是供人执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