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给孩子讲故事理跟事要融合在一起


   日期:2012/12/21 1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蔡礼旭老师主讲 

 
    在汉朝,有个读书人叫蔡顺,有一天他出外去采桑椹,他的母亲喜欢吃桑椹。他就拿了两个篮子,一边装黑色、紫色的,另外一边是采的比较红色的。诸位同修,为什么要分成两边?结果我在海口讲这个故事,海口没有产桑椹,他们没有看过桑椹,所以我们教学当中,也要了解学生他们的生活情境是不是知道这个东西。因为桑椹比较熟的是黑色、紫色的,比较红的是还不是很熟的。刚好蔡顺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盗贼,盗贼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就说因为比较熟的比较甜,所以是要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比较不熟,是要留给自己吃的。所以蔡顺做到了“亲所好,力为具”。这个盗贼听了也很感动,就把他放了。诸位小朋友,盗贼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怎么会把他放了?为什么?因为蔡顺的孝心唤醒了他们的孝心,所以我们要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有好的德行,再恶的恶人也会被感化。所以我们面对恶人的时候,要不要去攻击他?要不要去骂他?不需要,最重要的要把自己做好,来影响他,来影响这个社会。

  这些盗贼因为很感动,就把一些米、一些东西送给他。诸位同修,要不要拿?这些盗贼说,拿这些东西奉养你的母亲。要不要拿?这也是要教给孩子判断力,假如蔡顺说:好!我收下了。拿回去,刚放到家里面,刚坐下来,突然官府里面的官员来了。一进门一看:张三家的米为什么在你家?李四家的菜为什么在你家?这时候人赃俱获,就百口莫辩。所以要拿任何人的东西,一定要先思考这个东西的来路清不清楚!孔夫子有说道“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九个方面要时时能够观照、能够反思。这九思当中就有提到“见得思义”,你要获得任何一个东西,要先考虑到它的来路是不是符合道义;假如不符合道义,就绝对不能拿,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讲一个故事,里面穿插著多少道理?第一个“亲所好,力为具”,第二个道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应该用德行去感化他;第三个道理,“见得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我们在跟学生讲故事,假如不把这些道理开显,学生留下的印象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我听过了;但是假如只是讲道理,都没有讲故事,一般的人听道理听久了很可能会昏沈,吸收不了。所以我们理跟事要融合在一起,理事圆融来讲故事的话,那听者、学生他的吸收就会很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事理)(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事理)  

 觉明法师:融禅净密于一体的根本圆满大法—观音大悲法的真实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夫妻生活的事理二障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三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二 

 华梵法师:《<华严五教止观>讲义》释“事理圆融观”之一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