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耕云先生:杜漏(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
||
|
||
题 纲 一、什么是修行 各位牺牲假日来参加聚会,非常难能可贵。我想各位都希望认识自己、净化自己,也都希望活得潇洒、自在、安祥。 一、 什么是修行 提起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认为此事不同凡响,是摆脱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行为;实际上,修行是非常普通、非常平常的事。 什么是修行?修行只不过是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而已。因为我们想错了会招来烦恼,做错了会制造罪恶;一个活在烦恼、罪恶中的人,生命对他来说就形同是一种煎熬、惩罚,这样活下去,岂不很苦?因此,才要修正想念行为以去除烦恼、痛苦。 我们修行的目的,基本上不过是让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安心、活得自在;而在生活当中,摆脱多余的无奈,过理得而后心安的生活,如此而已!但是很多修行人,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甚至修到老、到死,都没有修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说是业障深重,有人说是根器不好……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最大的原因是——方法不对。 在台南市禅学会成立时,我就曾给佛法两个字下了个定义:什么是佛法?“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 佛法的究竟处,既无所谓真理,也没有什么奥义,它只是成佛的方法,方法对了就成佛。什么是成佛?佛者觉也,生命彻底觉醒了就是佛。觉是生命真实、永恒的内涵,如果离开生命的自觉,认为有个相对的真实,便是“背觉合尘”,便不是生命的觉醒,那是取相认同,那是迷失! 可知,成佛只不过是生命的觉醒;而佛法也只是唤起生命觉醒的一种方法,方法如果不对,那是蒸沙作饭,怎么修都不会成功。成佛的方法,过去已经说得很多了,有两个大前提必须把握: 二、 修行的前提 (-)唯求心安 (二)打成一片 佛法讲无漏,阿罗汉是无漏果位,佛证漏尽通,一般鬼神虽有五通,但却没有漏尽通。什么是漏尽通?所有的漏洞都修补得天衣无缝,到达了生命的圆满无缺,完美无瑕。 刚才,各位唱的“杜漏”歌,其根本要义即在于杜绝漏洞,也就是要求各位在修行中,要连绵不断,毫无漏失。我其所以要写这首歌词,就是因为看到各位当中,有的人修行很认真,有的人进三退二,修行不得力。修行不认真的人写信给我说:“老师啊!你要棒喝我!”你若是不认真修行,我棒喝你又有什么用?世界上有很多事必须自己去了结,别人是帮不上忙的,比如你饿了必须自己去吃东西,别人可以代替吗?修行必须自己努力去实践,是无法找人代替的。正法是立竿见影的速成班,你只要认真努力去“行”,便可以“证”入,它并没有什么难懂的。站在正法的角度去看,在这大宇宙里,没有什么叫做“真理”,也没有什么叫做“法”的东西;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自己的心净化了,安定了,法就会从你的生命中升华、显现,而迸发出你生命的潜力,而免于让自己原本真实的生命被埋没于六尘之中。 三、 漏与杜漏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哪些漏洞呢?现在就从“杜漏”的歌词中一一说明: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境” 有些人以想为享受,不知不觉地沉入“想阴”。 所以,妄想是最坏的事,想多了,使我们背离真实,使我们原本的心态上蒙上一层灰尘。心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都是阴。一个心胸开朗、表里如一、活得理得心安的人,都会容光焕发。做一个健康的人,不可胡思乱想;妄想不但滋生种种毛病,严重时会因意识分歧、心力衰退而陷于精神分裂,不但自毁人生,同时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这么说,我们不需要思想了吗?可以想,想是你们生活中必须的工具,佛法名为正念,也就是八正道中的“正思维”。正念,念菩提;正思维,有前题,有目标,有结论,都是目的正大光明的想念,绝不是胡思乱想。我们无论为自己的事业、工作或者修行,都必须集中生命的全力,把感情和理智重叠起来,使它集中到成为一个焦点,假以时日,便会在那个焦点上爆发出智慧的火花。如果我们是私心自用,没有理性,想入非非,异想天开的妄想,其结果便只会陷自己的心灵于暗淡,陷自己的生活于晦涩,让自己活得无奈,对于修行而言便形成了个大漏洞。 ——“取相认同丧本真” ——“话说多了心会乱” 话,是表达意见、发抒感情的工具,不能不讲,但是废话对别人没有帮助,对自己却有损害;不但影响修行,对身体而言也是一种病源。生理上的许多病痛,都是因为我们的心偏了,扭曲了,因此健康也便受到了破坏。各位读过“安祥之美”便会知道,但那也不过是概略举例而已,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健康,跟我们的心灵息息相关,所以黄帝在内经上开宗明义地说:“百病从心生!”我们修行人,顶好是不讲话,不得不讲时,要言简意赅,不讲废话;切莫让自己的安祥在废话连篇中漏光了。 经上说“众生未度,自己先沉”,意思即是:你如果不是救生员,不善游泳,看到别人落水,你别急著跳水去救人,因为那样很可能你和落水的人一同被淹死,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误人自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你若不去救,换别人去,很可能会救起来了。所以刚刚入禅的会友,稍稍体会到一点儿安祥,要竭尽所能把安祥保住,先别妄想去救人,因为话说多了心会乱,不但自己心乱,而且你讲的那些道理,不一定能够排除别人的烦恼,而你所说的那些话,自然亦成了废话。废话只会破坏心灵的祥和,破坏内心的安祥,破坏安祥就是破坏法身功德,话说多了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怎可不慎呢? ——“怒火能烧功德林” ——“躯壳起念滋三毒” 要修行(心),就要战胜自己的机械性,超越虚假、有限的自我,否则坚固我执,便会形成修行的障碍。从我执、执我延伸出去,便是执理、执事——理障,障菩提;事障,长无明。心上如果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的真理,它会压熄你生命之火,使你永远不能大彻大悟。所谓“金屑虽贵,在眼亦病”,金粉虽然很值钱,但是放进眼睛里,眼睛一样会瞎。我们原本的心是最清净、最洒脱自在的,不能增加任何东西,加一点、减一点都不可以,因为它是至真至圆,无欠无余,一切具足,什么都不缺少的。 什么叫事障呢?一早起床固定每天要修这做那,执著如何修行,其实只是自我束缚、限制,使自己更不自在。更刻板的机械生活会使人机械化,而机械性是违反灵性的,人如果不摆脱机械的“枷锁”,又怎能解脱和超越? 所以,从躯壳起念的一切执著,只会增长贪、嗔、痴三毒,让修行增加漏洞。 ——“心若不安怎修行” 这就是我写杜漏歌词的动机,希望各位每天早上起床后就唱几遍,提醒自己,一方面防漏,一方面把过去的漏洞补好;所有的漏洞都没有了,当下功德圆满,法身岂假修持? 让我们一齐唱、一齐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