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六) |
||
|
||
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六) (白话图文参见:《云中吹箫人》(虚云老和尚画传)http://www.suyuan.org/tpbd/ShowPhoto.asp?PhotoID=120) 译者鼓山门下弟子顺德岑学吕宽贤编辑 附复仁和尚小传释复仁。广东大埔县人。出家于暹罗甘露寺。具戒于天童。参净心。果宗。融通。慈舟诸老。礼普陀。五台。鼓山。住金山高旻。前后八载。有所省发。复依虚云老和尚于鼓山。重兴南华。师奉虚公命。募化于南洋。化缘甚广。南华得以竟功。至三十一年始返粤。虚公应政府请。往重庆。命师代理住持。嗣继法脉。传大戒。至民国三十七年始辞职。独居大屿山茅蓬。笃行精勤。师其有焉。后任交灵源住持又交本焕。 是年大事八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蒋中正就国府主席。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一百有五岁 初民国二十九年。予以重建曹溪六祖道场竟。偕粤僧福果往曲江乳源各地。访寻灵树道场未获。比抵云门山。见荆棘丛中。残存古寺内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尔时见祖庭沦落至此。不禁凄然泪下。幸有僧明空一人。于民国二十七年来此。清苦自持。独倚寒岩。事祖师香火。据其陈述。困苦万端。倘不重兴。行将湮没。及返南华。一日适李主任济深。李主席汉魂抵寺。谈及云门事。旋李主席先后出巡乳源。道经云门。见大觉禅寺之残破。有如昔日之南华。乃邀同地方名流缁素。请重兴祖庭。诺之。遂将南华职务。交弟子复仁住持。由李济深李汉魂邹洪诸公送至云门驻锡。重荷中兴艰巨。时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十二月也。予知南华将有事。暗中将六祖及憨山真身运至云门。徐将法宝亦运至此。初抵寺。残屋颓垣。沦于榛莽。惟祖殿尚存。亦岌岌矣。乃居于观音堂之后一陋室中。计划重修事宜。冬十月南华建水陆道场。请予回主法事。 附记民国三十三年甲申冬。南华建水陆道场。前一月。山蜂倾巢而来。巨如拇指。先在法堂左右廊各营一巢。状如大殿灯笼。其组织工致。如图案水波纹。万千重迭。无丝毫出入。且具四色。至为美观。后又于曹溪门外大树上。结一巢。尤巨。蜂不螯人。且严纪律。是时四众咸集。均谓神蜂来朝佛也。及师由云门来主持道场事。往巡视之。时首座观本。知客惟因。居士岑学吕林远凡李执中李缵铮等随行。师视良久曰。“此人头蜂也。平时栖止于深山石岩中。都市所未易见者。今来此。其将有事乎。”默然径去。是夕语岑曰。“四方蜂动矣。此间将被兵。然无大碍。苟有事。吾当派人迎汝。”道场圆满。师回云门。至 附记黑龙怪乞求授幽冥戒 江西南昌徐氏女。深闺待字。清江谢双湖者。业医。年五十余。无子。闻女名。欲娶之。女闻双湖奉佛。亦许之。合卺之夕。不能同席。初女年及笄。忽有怪物附身。向女求爱。女坚拒。则紧缠其身。以鼻出水。嬲之。欲死。恣其所为。自是时来时去。谢初不知也。既归。女以告谢。亦无如之何。民国三十一年。乃投清江县清净庵。常开师为尼。法名演慧。号道勤。而怪物往来如故。常开师语之曰。“吾闻虚云老和尚主化岭南。当代一大德也。盍礼之。”遂于三十二年春期。由双湖伴来南华乞戒。一日过堂绕佛。女忽晕倒于地。久方苏。既得戒。怪乃告女曰。“汝今得戒。吾已无奈何汝。自今以后。惟日随汝以待隙耳。否则汝当为吾乞戒也。”女曰。“戒须姓名容像。汝来去无踪。又无姓氏。何从得戒为。”怪曰。“吾名黑龙江。容像请你为之。”女曰。“吾不识字。又不能画。奈何。”怪曰。“易耳。汝但执笔可耳。”女如其说。垂首如入睡然须臾画成。则龙头人身。鳞角皆具。由女抱之。跪请云公老和尚为说幽冥戒。患始绝。后供南华功德堂。日寇至。始被焚去。 附录广东省佛教会筹建护国息灾法会水陆道场缘起李缵铮 干戈扰攘。寰宇鼎沸。生灵涂炭。于斯为极。大好神州。受祸独长。哀彼元元。衷心如炽。差幸人心厌乱。顽魔之凶焰将息。天道好还。罪魁之厄运已临。古德有言。顺乎天而应乎人。惟物欲横流。人类之劫运未了。最后关头。万姓之艰巨倍重。我佛慈悲。体天地好生之德。普度众生。宏民胞物与之怀。力挽延康。本会同人仰体斯旨。爰发起护国息灾法会。虔诚礼忏。恳求普度。仗无量无边之法力。济斯世斯民于苦厄。藉观音之普门。入普贤之愿海。调大同之玉烛。转薄海之金轮。普利万邦。咸超九有。冤亲平等。弘开水陆道场。福慧骈臻。遍洒佛天甘露。感法身而参应化。施焰口而济饥虚。演妙谛于法华。转化域为净土。藉以追荐此次湘南粤北以及其它战役阵亡将士死难同胞。暨一切孤魂等众。闻法超升。齐成佛道。乃至泥犁苦趣。饿鬼道中。咸沾利乐。疾疫世而现为药草。救疗沈痾。饥馑时而化作稻梁。济诸贫馁。以此因缘。回向法界。七趣六道。同登极乐。四生三有。咸证毗卢。不止普利幽冥。超生善道。更欲功参造化。扶正人心。功德福报。盖有不可思议者。本会同人既发信愿。宜即施行。恭请虚云老法师主法。余幄奇公主香。为忠烈超度。为生民祝福。定于本年十一月廿六日起。一连举行法会并道场七日。仗彼大德及诸大护法之威光。当能感格天心。拯生灵于水火。登斯民于衽席。早臻郅治。共享升平。下略 民国三十四年乙酉一百有六岁 春夏间。日寇粤北。各县沦陷。乳源县城亦陷。避兵者多来云门。饭不继。以粥及本薯粉代之。大众共同甘苦。最难得者。木匠泥水匠。烧砖瓦匠近百人。均愿暂不领工资。且加工操作。殿宇之成。有赖于是。夏。军队移防。流匪疑为寇至。袭击之。军糈损失甚重。大兵将临。拟剿四十余乡村。男女老少耕牛衣物移入猺山者千人。联乡耆老。来寺商救。予为诣军营解释。议及三日。还失物。赔偿若干。各立约而罢。从此乡民爱予如慈母。日寇虽陷县城。而不敢扰云门。亦乡民声势之助也。 附记民国三十四年春。师往南华传戒。云门寺住有二僧。一名古根。一名传真。同居一寮房。古根以小病。不赴夜堂念佛。传真亦懒去。俄而房门开。一巨掌伸入。几塞户。有一黑影执传真掷地。责之曰。“菩萨开道场。成就汝等。汝今懒惰不出坡。不上课。不知惭愧。该打。”击其臀十数。古根惊醒。见一黑影瞥然而去。众集。视传真被打处。黑瘀浮肿。医月余乃愈。皮肉尽脱。当鬼打传真之翌晚。有一僧系军籍出身。善技击者。携一铁棒。卧传真床上。未几黑影又至。僧欲起斗。全身如被缚不能动。闻声曰。“你存心不良。既出家为佛弟子。当去军人习气。吾今不打汝。待汝悔。再则受惩矣。”黑影去后。僧飞遁。迨四月后。公自南华回。夜深趺坐间。见一青袍白须老翁致敬曰。“弟子住后山。数百年矣。师往南华。弟子亦适外出。孙辈不肖。扰及清众。已责诫之。今向师谢罪。”师答以“既形异类。彼此相安。勿多现也。”翁谢去。后不复扰。乡中耆老。谓后山有老狐云。 是年大事 十月。光复台湾。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一百有七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停。各省市复原工作。南华于是年春仍传戒讲经。秋。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讽经。追荐亡者。穗垣官绅士庶。请予主法。于 附录绯桃瑞应记 胡毅生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七月七日。为抗战十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讽经。追荐阵亡将士。及死难人民。礼也。粤省佛教会同人。推代表赴云门。迎虚云老和尚莅穗主法。省主席罗公卓英。亦派员赍函劝驾。云公慨然随顺。犯暑首途。爰于 法会俨未散绯桃花满枝如何黄落后倏变艳阳时 卉木尚灵感幽冥从可知诃林久芜秽何日与加持 绯桃瑞应偈 汤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情与无情。事理无碍。尔看绯桃。这般奇特。是伊会也。无言默默。虽非人身。而生中国。复遇大德。讵云命薄。郁郁黄花。同具佛性。相对开敷。说法已竟。是年冬。观本法师圆寂。 附录观本法师事略郑子健 法师俗姓张。名寿波。号玉涛。香山县南屏乡张性田公之长子也。清同治七年戊辰。闺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夏历丁亥清明节郑子健敬述 附记是年冬月。粤汉线某次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