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定弘法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日期:2013/9/9 19: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在此地跟大家一起学习明朝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所作的「西方发愿文」。古来的祖师大德所著的发愿文也有不少,但是这么多发愿文当中,可以说最殊胜的就是我们现在要学的这篇「西方发愿文」,印光祖师赞这篇文是古今愿文之冠,就是没有能够超过它的。莲池大师著了这篇文之后,他有一个略解,因为愿文的文字虽然不深,但是义理却是非常深广的。莲池大师有一个简单的注解,可是这个注解因为太简单了,初学的人未必能够完全领会它的义理。所以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又对这篇「西方发愿文」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注解。我们知道省庵大师还有一篇伟大的著作叫「劝发菩提心文」,加上这个「西方发愿文」,这两篇著作都可以说是他老人家的杰作。省庵大师住世时间只有四十九岁,很早就离开了,所以留下的著作并不多,由他来解释莲池大师的这篇「西方发愿文」,十一祖解释八祖的文,这就非常的精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这个发愿文,我们也依省庵大师的注解来进行讲解,因为时间只有两个小时,所以可能我们也只能是略讲。这个文它属於行门,当然里头也有解门。真正了解了西方极乐世界,知道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广度众生,那要去发愿、要去念佛,要真正忏悔、修持,这篇文就是修行的开始,非常的重要。自古以来,真正用诚心佛前读诵这篇文,都有不可思议的感应,譬如说见到光,甚至佛现前,这些瑞相自古以来就有不少。虽然那些相我们不求,但是我们知道这都是自己至诚心所感通的。

  闲言少叙,我们就直接来看这篇文。首先做一个总说,省庵大师对这篇文的注解有一个序文,我们也不能够按照原文来念,就把它这个义理用白话给大家讲解,以后有时间,我们再按省庵大师的注解一句一句的解释。这篇文省庵大师讲,他对这个文是极口的赞叹,至为的推崇。为什么?尤其是已有莲池大师自己本人的注解,为什么省庵大师还要再注解一次?因为这个愿文,用省庵大师的话讲,是「文辞周详,义理完备」,可以说是所有净土文里头最值得推崇的。这篇文分为六章,文字不长,分为六大段。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忏悔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这叫三障;第三是立四弘誓,发四弘誓愿;第四是求生净土;第五是回入娑婆;第六是总申回向,将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实际。可以说是净土法门从刚开始发心一直到成佛普度众生,这修持的次第全都包括无遗了,所以真的是义理完备。

  我们知道修持净土法门最重要的就是发起自利利他的菩提心,这是往生的关键。《无量寿经》我们都知道,三辈往生都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发菩提心,就不能往生净土,光有一向专念都不行。所以这篇愿文是从发菩提心开始的,这是一切大乘修学的起点。然后要忏悔三障,就是我们自己的罪业,从无始劫来,我们身口意造作了无数的恶业,被业障所缠缚,如果不忏除,我们遇到缘,果报现前,这怎么能脱免?所以要忏除烦恼障、业障,还有报障,报就是我们的报身,这本身就是个大障碍。当我们忏除业障了,还要再加上有弘誓,要有坚定的誓愿,如果誓愿不坚定,修行就往往会退堕。有同修说,听到善知识讲法之后,那几天就很清净,慢慢慢慢以后就退下来,这就是弘誓不坚。就要发起坚固不移的弘誓,做为我们修行的动力,使我们不退转。当我们菩提心和四弘誓愿都确立了,也忏除业障了,就能够证念佛三昧,往生净土你就有把握了。往生净土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利而已,真正是发大乘心,为了成佛普度众生我们去往生的。如果只为了自利,做个自了汉,那是小乘,小乘是往生不了的,因为净土是大乘。

  《往生论》里面讲「二乘种不生」,你是二乘的种性,就是你只求自利,不求利他,你没有菩萨种性,你不肯去度众生的,你跟净土不相应,你跟阿弥陀佛的愿力也不相应。所以我们要发大乘心,去了净土之后,要回入娑婆广度众生。现在虽然想度众生,没这个能力、没这个智慧,但是不要紧,心要发出来,我们就先求净土、再回娑婆,那个时候就有能力了。有阿弥陀佛加持你,你这个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统统具足了,你就能够很自在的度众生。所以现在我们就要发将来往生净土、乘愿再来回入娑婆度众生这样的心。最后第六段就是讲回向,这些种种的功德,全部都是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回向无上菩提,回向实际理体,就是回向自性。这是基本介绍一个大纲,「西方发愿文」分这六段,发菩提心、忏悔三障、立四弘誓、求生净土、回入娑婆、总申回向,这六大段。下面就要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讲解,首先我们来讲解这个题目,题目有五个字:

  西方发愿文】

  省庵大师注解这篇文,完全是像注解佛经一样,这篇文可以说等同佛经。莲池大师必定是法身大士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所以他是见与佛齐,他的见地跟佛是一样的,所以他所说的,他所写的这些文字,就可以等同佛经看待。所以省庵大师他也给这篇文做了一个科判,就像佛经一样,注解名题也是像佛经所解题的那个方式,分成「通题」和「别题」。通就是通於一切经典,这个叫通题,别题就是这篇文特别有的,别题就是『西方发愿』这四个字,『文』就是通题。别题的「西方发愿」四个字里头,又有「西方」二字是所发,「愿」是能发,发愿有能发、有所发,能发的是我们这个心,这就是愿,西方是我们愿所集之处,我们要求生西方。这个西方里面包括正报和依报,佛菩萨,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这是正报;依报就是极乐世界的环境,七宝行树、七宝罗网、泉池、宫殿等等。发愿有自利、有利他。

  有人问,西方它依报里头分成四土,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这是怎么一回事?佛又有三身,正报里头又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为什么佛就一尊佛,还割裂成三身;西方极乐世界就一个世界,还分成四土?这里头都是方便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就像月亮,月亮它有月亮的体、有月光、还有月影,它不等於三身一样吗?同一个月亮,月亮的体那就是在天上挂著的那个月亮,它放出来的光就是月光,在地上如果有一盆水,你就看到里头也有月亮,那月影。月的体就好比是法身,月的光好比是报身,月的影那就是化身,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佛的三身,这样一解释大家也就明了了。因为有三身,这是正报,那依报当然也有四土,它也不是割裂的。在佛那里看来,只有法性身,只有寂光土,常寂光土是法性土,可是因为众生他有烦恼、有惑业,所以他看佛的同一个身,就看成有不同的身、不同的土了。

  一般来讲,菩萨,法身菩萨,初住位以上的,他们往生西方是入实报庄严土,见佛的报身,圆满报身。他们如果是烦恼(业、惑、习)全部断尽了,他就证得佛的法身,圆满证得法身,现在他是分证,没有圆证,没有圆满。声闻,还有就是十法界里头的菩萨,他们所见的是佛的应化身,他们往生的是方便有余土。凡夫,刚初发心菩萨,就是我们这一类的人,往生西方所见到的也是佛的应化身。应化身有两种,一种是胜应化身,一种是劣应身,胜应身、劣应身。凡夫所见的是劣应身,像我们现在见到释迦牟尼佛,就是跟我们身高差不多,比我们高一点,那个是劣应身。胜应身就比这个殊胜很多。

  往生,凡夫往生是同居土。实际上土和身只有一,就像月亮只有一个,可是我们凡夫或者是菩萨,不同根性的众生见到的不同,那是在我们自己有障碍,是这个原因。就好像水,佛经里面告诉我们,天人看水和我们人道的人看水,还有那个水里的鱼看水,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天人看那个水是琉璃,我们人看的水就是水,鱼它看的水就好像宫殿,他的感受是不一样。同样是一桩事,不同的众生他感受不同,那是因为他自己根性、烦恼、障碍不同,等这些障碍全部都破除掉了,完全相同,跟佛看的一模一样。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西方,发愿求生西方就能够把我们自己的烦恼、我们的业障全部都除净,除干净了,我们所看到的境界就跟佛一模一样,就能圆满的证得自性。所以要发,发有激动的意思,就是要真正发起那样一种精进勇猛力,就好像这个箭已经离开弦了,这是发箭一样,一下子箭就发出来了,非得要中目标。愿就有好乐、希求这么一个意思,好像商人看到重利他就很想去得到。我们现在不求世间的利养,我们现在求西方极乐世界,但是那种心情是一样的,而且有过之无不及,比商人去求利那个心还要恳切。

  真正发了愿的人,往生是肯定得到了,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最怕是我们不肯真正的发愿。如果发了愿你也不会退转,你看《阿弥陀经》上讲,若有人闻是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诸佛护念,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只要你发愿你肯定生净土。如果你还会退堕,那你就还是没有真正发愿,所谓「口谈净土,心恋娑婆」,口里说往生,心里老想著娑婆世界的事情,今天还要去争名逐利,还要去很多的谋求、很多的计划打算,要报恩、报怨等等,娑婆的事情老办不完,这种就不是真正的愿了。所以我们要发起真实的愿来,这样我们的行,就是持名念佛,才是专的,不杂不散。为什么我们念佛老是有夹杂?不要说念佛三昧,就是念佛里头十分钟可能都有妄想,那就是因为自己愿不够恳切。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信是最基础的,你不信你肯定往生不了,信了之后你还得发愿,发了愿你才有行。有愿就不可能没有行的,所以愿和行是相应的。譬如说你现在要考清华、北大,年轻人考试,以前我们考大学考清华、北大,有这个愿,你肯定就是会很努力用功的学习,你的行就自然跟上了。你说我愿意考清华、北大,但是每天还是去外面party、玩,根本没有去用功,那这个愿也是假的,空愿而已。所以学人要从这个地方去检点自己,我到底是不是真发愿求往生?就从你的行就可以看到。如果你对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还很在乎、还很计较,很多分别、很多执著,不肯放下,这个愿就不真。所以真愿意去,肯定是这句佛号不肯间断,而且会愈来愈精进,不会退转,这叫做好乐,这叫希求。

  又有人问,有人对西方极乐世界也很好乐,也念佛,但是心里还有放不下的,还有所贪恋,能不能往生?你心里还有贪恋,这说明你还有业障,而且业障不轻,它是什么?障碍你往生西方,这个是大障碍。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真正求往生,就要像一员猛将突围,千军万马都无所畏惧,因为什么?自己出离心切,所以你念佛的时候那个心是很专的。虽然我们也有障碍,我们也有烦恼习气,贪瞋痴谁没有?个个都有。虽然有,自己知道,更生惭愧心,但是这句佛号就会更拼命的去念,用这句佛号誓要压住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样自自然然你的习气就会慢慢减少了,逐渐逐渐就退掉了,所以你就能往生。为什么?你知道往生是最好的,其他什么都不要了,你说再贪恋什么,比起往生来讲,那我还是要往生。你给我一亿财富我也不要,相比之下我还是要往生,那一亿财富带不走。就好像现在给你选择,这边是黄金,那边是废铜烂铁,让你选,你选废铜烂铁也能卖钱,那值不了多少钱,你要黄金还是要废铜烂铁?当然你会要黄金。为什么?你知道黄金价值高。你现在往生,和现在世间的那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比起来,你要真知道往生比那个要可贵,那你就肯定要往生,把那个放下。所以你用念佛来把那个压下去,渐渐渐渐自己的爱欲心就淡了,爱欲心淡了,业障就消了,佛号的力量就愈来愈强。假如这里头不能够真正看透,不能够下定决心做一个取舍,自己悠悠忽忽,念佛也念,那个佛号的力量胜不过你欲爱的念头,这样你也是生不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发了愿就是要念佛,不念佛,你说你怎么能往生?不念佛的人,说明他愿都没有,甚至可能信都不信。真正相信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他也要死死的抓住这句佛号,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省庵大师在解这个题的时候,又问了好几个问题,自问自答,都是我们修学当中可能有的问题,我们就简单提一提,刚才已经讲了几个。这里又提到一个,说信愿行三资粮,净土三资粮就是三个条件,现在我们大概明白了。十方佛国都有很多净土,为什么偏偏要往生西方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到东方药师佛的那个净土?甚至佛经里又讲,很多世界比阿弥陀佛的净土更殊胜、更美好,为什么你不去那个地方,偏偏去极乐世界?大师的回答说,因为我们这个国土的众生跟阿弥陀佛的缘最殊胜、最深。众生得度与否真的是靠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你看我们遇到阿弥陀佛、遇到净土法门,遇到善知识给我们介绍,这就是很大的恩德,我们跟阿弥陀佛有宿世的缘分。这是《无量寿经》里也讲,我们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所以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跟其他的佛没有那么深的缘,你也就往生不了,可能他那个国土比阿弥陀佛的国土更殊胜,你没那个缘分,这就不行。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这么多国土里面,特别就赞叹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他老人家看得清楚,极乐世界跟我们众生缘分最深,阿弥陀佛跟我们的缘最深。更何况那个世界,尤其是凡圣同居土,就是我们这些凡夫去往生的地方,是十方世界里面最殊胜。为什么?你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等於生了四土,这等於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些等觉菩萨差不多,这是对我们凡夫来讲最殊胜的。所以不仅释迦牟尼佛特别赞弥陀净土,十方诸佛也特别赞弥陀净土,不仅我们凡夫要求往生,连菩萨都要求往生,甚至你看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等觉菩萨尚且要求生净土。《弥陀经》上释迦牟尼佛三次苦口叮咛,汝等众生,「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就是这个原因。

  有的人,有可能修禅的就说,智者(这祖师讲过的,智者,有智慧的人)知道心就是佛;而愚人,愚痴的人,他糊涂人,他才去往生西方。祖师曾经又讲过这个话,这样的话是不是参禅比念佛更殊胜,往生西方也可以不必了?大师的回答说,如果说往生西方是愚痴的人,好像是那些老太太、老阿公才干的,没文化的人才念佛。你看看,我们历代的祖师里头,西土有马鸣、龙树菩萨,文殊、普贤菩萨,他们都是愚痴的人吗?我们这个国土上,有智者大师、永明大师、善导大师,包括莲池大师,历代祖师,他们都是愚痴人吗?祖师也有说过这个话,说知心就是佛,不必往生西方,那是破人执有,那是一个很特殊的因缘,不能够拿这个话来到处说,这样就变成执空,执空比执有更可怕。所以还不如那些没有文化的老太太、老阿公,他们一心念佛就往生西方了。

  又有的人可能会问,古来大德有发愿生生都要生到中国?这个中国,是印度所讲的中国,就是佛法兴旺的地区,不是指我们现在这个中国,它是指佛法最兴旺的地方。「生逢中国,长遇明师,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希望这样。这样的话,他是要来这个人间常行菩萨道的,他比那个往生西方是不是更好?大师又给我们破这个疑惑。古时候的人利根,智慧明了,再加上圣教很兴隆,所以明师易得,而且入道不难。可是到现在是末法了,我们众生的根机愈来愈钝,从哪里看?烦恼愈来愈重,妄想愈来愈多,这就是我们的根很钝。而且明师难得,佛法很衰,甚至邪师多,真正善知识少;再加上外有魔障,魔来扰乱,内有烦恼,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话即使是出家,也未必得道。所以不可以用古时候的那个愿套到现在来。《大集经》上讲,末法修行,「后五百岁中」,就是末法时代,「亿亿人修行,无有一人得道,唯依念佛法门得度生死」,这是佛亲口说的。我们在末法时期,可以说除了念佛法门求生净土以外,你想要得度生死就不可能了,你还想再重回人间,要行菩萨道,恐怕不是你度众生,是众生度你了,自己就堕入三途去了。更何况古时候讲的愿生中国,这是佛法最兴隆的地方,极乐世界是佛法最兴隆的地方,弥陀日日说法。想遇明师,生生得遇明师,到西方天天见明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全都是明师,你不去西方你去哪里?

  又有人问,这都是我们凡夫常常有的问题。求生西方是我的愿望,我想去,可是我又是下劣的凡夫,罪业深重,真的,《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我都很少,我往生还有指望吗?有的人就有这个怀疑。大师又给我们破疑,说其他的法门要成就很难,这是靠自力的,可是净土法门全靠阿弥陀佛的愿力。靠自力,可能无量劫你都修不成,因为你的业障确实重;但是靠佛力,这一生就能办妥,就有把握了。乃至《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至若七日,便得往生;乃至《无量寿经》上讲的,若一念乃至十念就能往生。纵然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佛都不会舍弃他。阿弥陀佛是平等的,因为他看到人人皆有佛性,他从佛性上看人人平等,不看你现在造什么,他看你本来是什么。本来是佛,你就得去往生佛国,凭这个阿弥陀佛就来接你,只要你肯去就行。所以一称阿弥陀佛洪名,得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业重又怎么样?念佛!念佛就不怕业重。只要能够持一声佛名,胜过布施百年的功德,你布施一百年,一辈子都在布施,那个福报都超过不了你好好的念一句阿弥陀佛的福报,这都是有明文可证的。所以你能念佛就是没有少善根福德因缘,怕就是你不肯念、你不信,那就没办法了,那就真的是少善根福德因缘。

  又有人问,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下一尊佛是弥勒佛,他现在在兜率内院,将来龙华三会,将释迦牟尼佛未度的这些众生全都会度尽。那我们岂不如先去弥勒兜率内院,这个又很近,都在我们娑婆世界以内,为什么要偏偏去往生十万亿佛国土之外的那个极乐世界?这些问题以前我们都遇到过。大师给我们解答说,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是很遥远,十万亿佛国土之外,但是他往生是仗弥陀愿力往生,容易去。你现在想要往生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要靠自己修定力,定力够了你才能入内院,靠自力就很难,虽然它很近,难!古时候,《西域记》里头就记载有三兄弟,无著、世亲、师子觉三兄弟,当时他们也发愿到兜率内院见弥勒佛,而且三个人约定,谁先去要回来报信。结果师子觉先往生了,往生之后杳无音信,石沉大海。后来世亲菩萨往生,隔了一年才回来报信,无著就问他,你生到兜率内院没有?世亲回答说,已生了,而且见到弥勒菩萨了。又问他,师子觉在哪?世亲回答,他生到了外院,兜率天的外院那里就有很多天女,把他迷上了,已经耽染欲乐去了,所以就还没见到弥勒菩萨,也忘了回来报信。你看看连菩萨(三兄弟都是菩萨,那个定力,你说想去兜率天你就能去?)那个定力有多深,尚且都遇到了这些诱惑,都会堕落;我们凡夫要想入兜率内院,那可真是千难万难!可不能够去冒冒然自以为是,不如老实念佛,凭弥陀愿力接引我们求生西方,这个有保证。

  省庵大师他注解里头还讲了一些问题,当然因为我们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去花太多时间讲述,我们是略讲。这个愿文题目就把整个愿文的内涵给涵盖总述,就是要求生西方。题目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就进入真正的本文,本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前面的四句话,叫「归命请加」,先归命佛,请求加护、加持。我们来看文: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这是讲先归命於佛,这是发愿的开始。『稽首』就是顶礼,以头著地,然后少顷,就是顶在地上稍微一小段时间再起来,这叫稽首,这是最恭敬的礼节,表我们的至诚心。『西方安乐国』,这是依报,就是极乐世界。什么叫安?没有八苦就是安。我们这个欲界的众生有生老病死,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叫八苦,每天都是八苦交煎,这不安;极乐世界没有这些苦,叫安。什么叫乐?没有三毒,没有贪瞋痴这些烦恼,这叫乐。所以极乐世界叫「安乐国」,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我们现在在此地来学习,学习「西方发愿文」,也要发愿求生安乐国,现前我们也很安乐,我们此地可以称为安乐居,将来生安乐国这就很殊胜了。『接引众生大导师』,这是讲阿弥陀佛,他接引众生出离苦海。众生著五欲当中,贪恋不能够离开,佛创造了极乐世界,做为一种方便引诱,你不要迷在那个娑婆世界的五欲当中,极乐世界的乐比娑婆世界的乐要好一万倍都不止,这是方便接引;而且又是事实,确确实实是这样。这么样子殊胜的安乐,所以引导众生就有愿心求生西方,这是接引。「大导师」就是指佛,菩萨叫导师,佛是大导师,为什么?导人以正道,导人入佛道。佛告诉我们娑婆是苦,西方是乐,让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发愿往生,这就是导引我们出苦。

  我们稽首顶礼阿弥陀佛,底下是讲发愿,『我今发愿愿往生』,把自己的心愿和盘托出来,希望『唯愿慈悲哀摄受』,请求阿弥陀佛加持我、护念我。阿弥陀佛是大慈大悲,慈能够与乐,悲能拔苦,就好像慈母念子,知道儿子在那里受苦,母亲心是念念不舍,而且是念念希望帮助儿子出离苦海,佛就是这样的一个心,念念不舍弃我们,这叫摄受。苦就苦在我们众生老是不肯念佛,纵然佛老念著我们,我们不念佛,不起感应道交,没有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必须是如母念子,子亦念母,两个念合在一起,二忆念深,不相违远,慢慢这两个就融为一体了。所以我们念佛要怎么念?要自己知道,我心在念佛时,佛也是在念我,我就是在佛的心中念佛,佛也是在我心中念我,我和佛是水乳相融,合为一体,没有跟佛分开,这样的念就殊胜。

  这四句话,可以说也是整篇愿文提纲挈领。下面就是正式的发愿,它有发愿、有回向。首先是讲发愿,前面一大部分是发愿,后面那几句话是回向,发愿里头有自利的愿、有利他的愿,还有一个总结。我们先讲自利的愿,自利愿分成三小节,第一是「发心持名」,我们来看经文:

  弟子某甲。】

  就是报自己的名字,譬如说我就叫「弟子定弘」,跟大众在一起就念「弟子众等」。

  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这一小节是讲发心持名,要发心念佛。『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这是发心所缘的境界。发心对谁?四恩,上报四重恩,三有就是三界。在家的人所谓的四恩,就是天地,一恩,君、亲、师,天地君亲师,这就是在家的四种恩,对我们有恩德;出家的四种恩人,是父母、师僧、国王、檀越,檀越是指护法居士,报这四重恩。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都是我们所缘的境界。刚才讲你要往生,首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必须要先缘境发心,没有一个境给你,没有一个境界,你这个心是无所依,就是你要有个对象。发心我是为谁发心?要有一个对象,现在告诉你,你要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你的心就广大,你所缘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说我只为我的那个家里人,我就为我那个儿孙,那你所缘的境界太小了。心量小,你得的果就很小,就不是广大菩提心。我们的菩提心所缘的是法界一切众生。四恩,当然这是我们最近的包括在内了,从这里开始,对我们最有恩德的四种恩人,我们要是都不报,你说我要报娑婆世界以外的某一个众生的恩,那就是假的。肯定是从最近的开始,慢慢由近及远、由小及大,最后是法界众生。所以三有就是三界,就比四恩要大,法界众生又比这个三有要大。

  底下讲,『求於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这里讲一乘,就是讲佛道。《法华经》上讲,没有二乘、没有三乘,只有一乘,古音这个是念乘(音剩)。乘就是运载的工具,就是车,有大车、有小车,有鹿车、有羊车、有马车,鹿车、羊车是小的,马车是大的,可以承载很多人。佛告诉我们实际上只有一乘,就是一佛乘,这是真理。前面讲的是方便,就为权巧接引心量不大的众生,慢慢让他广大,最后他认识了只有一佛乘,他就直取佛道。净土法门就是一乘的法门,往生净土就是去作佛的法,所以这是很殊胜。我们要去极乐世界成就无上菩提,就是佛果,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发起这样成佛的心我们来念佛,这就跟佛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没有这个心,光是口念不相应,不行,古人讲是口念弥陀心散乱,不相应,那是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心相应了,还要『专心持念』,不能散乱,专心就不杂,什么都不想只想佛,这就专。我们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这是专门讲持名念佛,十六观里头讲了最后一观,持名,口念出来,耳听进去,口念得清清楚楚,耳也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计数,十句为一个单位也计得清清楚楚,这就是专心念。这句佛号叫万德洪名,这个万德不是个数字,它是形容那个德,那个功德是不可思议之大,大到我们不要说凡夫不思议,连菩萨都不能思议。

  《往生论》里面给我们略略透点消息讲,说极乐世界佛菩萨还有依报环境二十九种庄严,这是二十九大类的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一清净句,一清净句,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整个极乐世界,正报有佛、有菩萨,无量无边,依报也是无量的庄严,都入这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换句话说,你能持这句阿弥陀佛,就能出生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好,观音势至、清净海众也好,七宝行树、泉池宫殿也好,全都含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一切即一。一切入一,你持这一句佛号就能够得一切,就能够入净土,就能成佛,你说这个功德大不大?所以这叫万德洪名,不可思议。往生,怎么往生的?就是这一句佛号,在这佛号之中现出极乐世界,你就入净土了。所以我们『期生净土』,期是期望、愿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里提到要发大菩提心,要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跟《无量寿经》整部经的宗完全相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光发菩提心,不能专念佛号,也不能往生;光念阿弥陀佛,不发菩提心,你跟弥陀本愿不相应,也不能往生。所以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里头讲,要以发菩提心为正因,念佛为助缘;以发菩提心为种,耕以念佛之犁,像耕田一样,你拿犁去耕,那个种子是发菩提心,两个都必不可少,这才能往生。发了愿,以下是忏悔业障,我们来看经文: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於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念这些文,我们都要用很真诚的心,随文入观,不只是口这样滑过,一定要很认真的入这个境界、入这个观想。这里讲,『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自己真的要承认,确实如此,这是为什么我们要忏悔的原因,我们真的是罪业深重。业是很重,什么叫业?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这是身的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是口的业,贪、瞋、痴是意的业,无量劫到今天不知造了多少,真的是业重。这个业它就会障著我们的修行,障著我们得道,甚至不能往生,这是因为业障。你看有的人他想修行,他这种种的障碍,想听佛法,他就给障住了,来不了;有人业障轻了,本来他不能来的,突然他也就能来了,真的是各人业障不同,福报也就不同。我们生在这个末法的五浊恶世当中,基本上就是「业重福轻」这类人。业重福轻,是我们自己没有真正发起利他的心,去行善法,所以观察自己的心行,实际上是恶心恶念比善心善念还要多,这证明就是业重福轻。真正要修行的时候,障碍都来了,譬如说真正要念阿弥陀佛了,一天要念三万,口酸,舌头都硬了,念不下去;要拜佛的时候,发愿一天拜一千拜,拜不到两百拜腰酸腿痛,这都是业重福轻的表现,它都是障碍你的修行。

  还有「障深慧浅」,这个障尤其是讲障碍,有外障、有内障。外面的障碍是些尘缘的逼迫,还有魔外的牵缠,你想要去修行,不行,刚坐下来没两分钟电话响了,有事找你,你就不能定得下来,尘缘逼迫;还有魔外,魔王波旬很厉害,他真的会干扰行人,你不发心则已,一发心他就来扰乱,还有外道给你诱惑,就是外缘的障碍。内缘就更主要了,包括两种,一个是自己的疾病,甚至死亡,这都是障。你想修道,体力不够,没有气力、没有精神,甚至就病倒了。有的人就是这样,平常不精进,一到精进就病倒,一到打佛七就来不了,重感冒,往往有之,这就是障。还有的人要出家,那障就很明显,种种的障,就是不能让他出家。愚痴颠倒,这是第二个,那个就更难了,自己就是整个落入无明、颠倒、愚痴当中,他不能觉悟。还有慧浅,障深慧浅,慧是智慧,修道没有智慧,这个就很难。甚至连邪正都未必能辨得清楚,虽有好心学道,遇上了邪师,就跟邪师学道去了,你看这真的是业障。还有一种就是什么?增上慢的人,还是凡夫,他自己稍微学了有点悟处了,就觉得自己已经好像见与佛齐,开悟了,大言不惭,这都是属於慧浅的表现,轻薄。

  底下讲「染心易炽」,染心就是贪瞋痴的心,贪瞋痴是三毒烦恼,来污染我们的心性,很容易炽盛,就像那个火焰一样,干柴烈火愈烧愈盛,外面的缘全是助长我们贪瞋痴。所以现在世间就是这样的贪瞋痴炽盛,我们在这里头修是确实难,找个清净处是很不容易。「净德难成」,这个净德就是戒定慧,想持戒、想修定、想开智慧,在现在来讲是难,难於登天。我们很多都是有善根,发心,甚至出家、学道,结果刚受了戒又破了戒,这就是什么?难成,净德难成。要修定,好了,入禅堂里面打坐,坐没几分钟开始打瞌睡,定不住,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没有这个德,那智慧就更难了。所以我们这些都是,总归就是业障。怎么办?要忏悔。

  所以『今於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忏悔最重要是恭敬,用至诚的心、恭敬的心,你忏悔才有实际的效果,不是搞个形式而已。现在很多拜忏的,这大家一起搞个大法会,敲锣打鼓,搞得很庄严、很盛大,那个未必有效果。真正忏悔是什么?最好你自己一个人,在静室当中全身心的投入,很至诚的在佛前痛哭流涕,求哀忏悔,这个效果就最好。这里翘勤五体,五体就是两个肘、两个膝,还有额头,全都要沾到地上,这是五体投地,最恭敬的这样一个仪式。披沥一心,披沥是开发洗荡,把我们的那个真心开发出来,把我们的妄心洗除干净,以这样一种至诚的心求忏悔。『投诚忏悔』,归投於佛的足下来求忏悔。什么叫忏悔?省庵大师的定义特别的精彩,他讲了四个字「断相续心」,这叫忏悔,讲得太好了!我们造恶业是相续不断,念念都在增长,自私自利都在增长,贪瞋痴慢都在增长,现在我就真正把这个相续的心给断了,这就是忏悔,后不再造。这里五体投地,这是身业求忏悔;披沥一心,这是我们意业求忏悔,前面我们有讲到,自己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口业,自己承认自己的恶,身口意都急切的来求忏悔。

  下面是正说忏悔文。说『我及众生』,你看这里不光是讲「我」,它还有「众生」在里头,所以忏悔都要连带著众生。为什么?因为我们过去造恶的时候都连带著众生,都对不起别人,或者跟著把人家给拖下水,一起造恶,你现在忏悔,你怎么能忘了别人?所以我们不能光自己忏悔,要普同法界一切众生共同来求忏悔,众生都有业,没成佛都有业。所以我们要求忏悔,这是你的心量之广大,从空间上讲包含整个法界;『旷劫至今』,从时间上讲,也是经无量劫,旷劫是无量劫,说不出多少劫了,到今天。你看时间、空间都是无量。我们,我跟众生迷本净心,从无始劫来,我们因为迷失了自己本来具有的清净心,本具的自性性德我们迷失了,所以放纵贪瞋痴种种的烦恼,染秽我们的三业。三业,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的造作,全部是染业,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起贪瞋痴。无量无边,细细观察,不要说前生,就这一生就无量无边,数不清。所作罪垢也是无量无边,所结冤业也是无量无边,都愿悉消灭。这里『迷本净心,纵贪瞋痴』,这两句是忏自己的烦恼障;『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这是忏我们自己的业障;『所结冤业,愿悉消灭』,是忏我们的报障,这忏悔三障。那个罪垢,罪是讲五逆十恶罪、破戒罪等等,冤业就是我们过去生中、这一生对不起的人,冤必有报,所以就会有报障。这个三种障都是无量无边,我们都要求忏悔。

  讲到这个冤业,我们跟众生所结的冤债,杀生、偷盗、邪淫,这都是跟众生结的冤。论杀业,《楞严经》上讲,「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今天欠我的命,我将来要讨债,百千劫里头在生死轮回当中,这就是杀的冤业。盗业也是这样,你欠我我欠你,就得互相还。淫呢?「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这叫淫冤,前面讲杀冤、盗冤,这是淫冤,你爱我,我爱你,最后常在轮回,出不来了。有的人就说,杀人家、盗人家的,这是结了冤,这是明白的,那淫这互相都是你情我愿的,这个怎么能叫冤?大师讲,杀、盗叫怒冤,瞋恚心的冤,淫叫喜冤,以贪爱结的冤,总之这两种冤都是重业,都是障碍你出离的。所以众生颠倒,以冤为亲,问题在这。我们现在觉悟了,愿悉消灭,希望把三障都除灭。

  忏悔就讲到这里,下面是发愿,分成总愿跟别愿,先是总发。看经文:

  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这是总发,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而且这里讲,从今天开始『立深誓愿』,这个深字,是讲依圆教无作四谛而发的,这个誓愿就是深誓愿。谛就是真实,你要依真实发的愿那才行,不依真实发愿那叫狂愿,那个不可以的。什么叫无作四谛?四谛就是苦、集、灭、道。依苦发愿是什么?看到众生苦你发愿,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第一条愿,依苦谛发愿;众生跟我都有烦恼,我们要发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依集谛发愿,苦是因为集而来的,因为有烦恼,所以才会有苦的报;然后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依道谛发愿,法门是道,可以帮我们出离生死、可以成佛道;最后依灭谛发愿的,灭是涅盘,无上的涅盘就是佛果,所以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依苦集灭道四谛所发的愿。

  四谛里头,天台有讲四教藏通别圆,我现在在正觉精舍跟果清律师学戒,才知道,原来他老人家也是天台宗的祖师,他是承天台宗的衣钵的,所以他对於这个天台教观、教理是非常的深入,也给我们讲天台四教仪。天台就讲四教藏通别圆,这个四谛有藏、通、别、圆。藏教的四谛叫生灭四谛,有生死、有涅盘,离开生死我们去求证涅盘,像声闻、像罗汉,这都是属於藏教,有生有灭的四谛。通教的四谛叫无生四谛,这是发起大乘的心,菩萨观一切法知道本自无生,本没有众生、本没有烦恼、本没有涅盘,本自无生,所以你不必要去用这样有为的心去修四谛,这无生四谛。别教四谛是无量四谛,这是众生也好、烦恼也好、法门也好,都是无量的,虽然无量,我们也要发这个心,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法门、愿成佛道,这是无量四谛,别教菩萨。圆教的四谛是无作四谛,无作四谛这是讲到什么?生死就是涅盘,烦恼就是菩提,本无所修所证,本来具足,没有丝毫的造作在里头,这叫无作四谛。一切本性自然具足了,无所造作,这是圆教的人。所以圆人的修行那是很殊胜的,要很深的智慧。我们学教是希望什么?得圆解,所以起的行才圆修,圆人修一天等於一般普通人修一劫,那个功德是不同的。所以天台大师(就是智者大师)讲,其实就是个迷悟不同,迷了,涅盘就是生死,这是苦谛,菩提就成了烦恼,这是集谛,凡夫就是苦和集;等你悟了理之后,开悟了,生死就是涅盘,这是灭谛,烦恼就是菩提了,这是道谛。所以无作四谛是这么讲法,讲到极处就是一心,就是迷和悟而已。

  我们凡夫无始劫来就是迷本净心,迷了,所以把涅盘变成生死,把菩提变成烦恼。但是你要知道,这两者虽然有两个名,可是体是一个,名虽有二,体则无二。就好像水跟冰似的,零度以下水就结成冰,零度以上这冰就化成水,虽然有水有冰这两个名而已,体是一样的,体就是H2O,学化学知道这就是H2O,两个氢一个氧合在一起它就是水,冰和水都是同样,本来不二,这叫无作四谛。我们现在就是迷,没办法,求生净土,求生净土见了阿弥陀佛你就悟了,「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一开悟,苦也没有了,集也没有了,灭也就现前了,道也圆满了。这里讲到我们要发心,所以这里说,从於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这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勤修圣道,誓不退堕』,这就是依道谛发心,法门无量誓愿学;『誓成正觉』,这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依灭谛发心;『誓度众生』,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依苦谛发心。虽然它不是按照苦、集、灭、道的顺序,但是这个义理具足。

  发了这四弘誓愿以后,底下有个别愿。刚才是总愿,一切菩萨都得发这四弘誓愿,你不发这个愿你成不了佛。愿发了之后,这里还有发别愿,就是特别净土法门才有的愿。底下经文讲,我们来看,首先这个别愿有分成两小节,第一节是「求佛护念」,然后第二是「正发愿」。第一小节是求佛来护念: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这里是求佛护念。前面五句,『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这是护念之心。底下是讲护念之事。护念之心是讲阿弥陀佛的心大慈大悲,因为有慈悲,就会有誓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愿愿都是度众生。有誓愿就有这个力,誓愿的力量就能够证知一切众生的心想,我们心里头想的什么样的念头,苦的、乐的,什么样的希求,阿弥陀佛都能证知,就好像自己心里头念头一样,很清楚。就会哀悯我们,因为我们苦,所以你真正求忏悔,求阿弥陀佛摄受,阿弥陀佛都能证知。只要你心真诚,佛一定能够哀悯加被你,来摄受接引你。这是讲弥陀护念之心。

  底下就有护念的事。『愿禅观之中』,禅观,省庵大师解释是十六观,完全依净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行门十六观讲的,这个就非常的殊胜。为什么?它不是一般的禅,它就是指念佛,大势至菩萨修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是指真正的禅观,是十六观。十六观里面,我们专依持名观,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最简单的、最保险的、最容易修的。当然如果你要加上自己观想,观自己身坐莲花中,或者观莲花开了,阿弥陀佛圣众光明都照在自己身上,看到极乐世界的水鸟树林都在演唱妙法,这都可以,随自己的这种意念;不行,就是一句佛号,这也就很好。

  这里特别提一下,就是在修观想的时候,如果光持名不加观想,没问题,不会有魔事。如果有观想会不会出魔障?像参禅的很多有这个问题,他本来没有念佛,忽然佛现了,在《圆觉经》上讲,如果心与境相违,这就是魔境,见到佛也是魔。为什么?你本来没有去念佛,你在修空观,或者修什么观,你就见到佛来,那个就是你不能随他去,你随他去就著魔。因为你心没有在念佛,怎么佛会现出来?或者你是在念地藏王菩萨,怎么月光菩萨出现了?你的心所向的跟那个境界相违反的,这都是魔事,不可以跟他走。但是我们念佛的人,自己就是在观佛、在念阿弥陀佛,这时阿弥陀佛现了,这就不是魔事,心与境相应,这就是非魔事,这是感应道交,这是真的。你就放心,见到佛来,你就跟他走,就没错了。当我们在禅观之中、在念佛之中,见到佛来了,也不必欣喜若狂,见到很正常。为什么?你的心清净了自然现,就好像水清则月现,它自然。月本来就是在天空挂著,它就映在水里头,你现在看不到是因为水不平静,水平静了那月亮就映出来了,你的心净了佛就现出来了,自自然然,所以你也不用去执著那个相。不著相就不会受魔扰,如果有著相,见到阿弥陀佛了,就到处跟人讲,往往就出现魔障,因为你著相了。

  这里,我们希望在念佛、禅观之中,或者『梦寐之际』,晚上睡觉的时候,梦中,『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这是正报,得以游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就是极乐世界七宝庄严的国土,这是依报。能『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在身上,手来摩我的头,他的衣覆在我的身体上,这都是很殊胜的灭罪的相,如果遇到这种相,知道自己的罪灭了,很快你这三昧就能现前。但是你不必心里头太浮动,要有定力,见如未见。像过去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到阿弥陀佛、见到极乐世界,都没有跟人说,最后临终第四次见的时候,才跟别人讲,说我又见到了极乐国土的庄严了,莲池海会,我要走了,我是第四次见到了。说完没多久就往生了,你看这就是真正有定力,这种现象就是因为自己认真念佛、修持,它自然感召的。

  底下就正发愿,正发愿分成三小节,第一是现生愿,第二临终愿,第三往生愿,我们来看经文: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这一小节是现生得到的,我就希望我没走之前就能得到,我宿世的业障自然消除,真的见到佛,你的业障就消了。所以很多拜忏的人,叫取相忏,就是什么?希望得见好相。见了好相,这个好相就是像佛来灌顶、摸顶,见光了、见花了,这都是表你真正灭罪了,这个相,或者梦中,或者是定中,都可以。像《梵网菩萨戒经》里面讲,曾经犯过重罪,譬如说得五戒、八戒、十戒,或者沙弥戒、比丘戒,曾经犯过杀盗淫妄四重戒的要求忏悔,取相忏,虔诚礼佛拜佛,你就能够见到佛菩萨、见到光,这就是代表你的罪给灭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用西方发愿文来求,专念弥陀,真正见到弥陀,你的罪就灭了。

  自己罪业灭了,善根就得以增长,善根是戒定慧。『疾空烦恼』,疾是很快速,快速的把烦恼给空掉。烦恼包括见思烦恼,这是我们最基本要断的,断了见思烦恼,还有尘沙烦恼、还有无明烦恼,这些都断了,更殊胜了,就成法身大士了。你看『顿破无明』,这就破了无明烦恼。『圆觉妙心』,证得了佛的智慧,圆觉,圆满觉悟,妙心是我们自己本妙觉心,就是我们的自性。『廓然开悟』,廓然是代表自己豁然开朗,开悟的人那个心境我们是难以想像的,真的是开朗,没有丝毫的愚暗。『寂光真境』,寂光就是寂光土,就是开悟之后你就入常寂光了,真境这是没有妄心、没有妄境,全是一真,这种境界『常得现前』,意思就是你很明白、很清楚,你不会失去。所以念佛最后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这种境界。再看下面文,这是临终愿:

  至於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你看我们在读这个文的时候,好像真的就入这个境界了。直到临命终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念佛的人『预知时至』,提早就知道了。愈早愈好,有的人三天前知道,有的人七天前知道,有的人半年前知道,有的人两年前就知道了,像李炳南老居士两年前就知道了,这么久的时间做准备,那多潇洒。像刘素云老师那个姐姐,她是二0一二、一一二一、一二,时间年、月、日、时都给你说出来,什么时候往生,这个就很自在,真正度众生这最后一招,拿出这个好样子来,自在往生。自在往生包括底下讲的,身没有『一切病苦厄难』,就是没有灾难,水灾、火灾这些人为的冤业,这些都没有。心没有一切的『贪恋』、没有一切『迷惑』。贪这是大障碍,有的人一辈子持斋念佛,最后要走之前突然说要想吃肉,这是业障现前;有的人一生都是我要求生净土,最后就贪生怕死不肯走,不让人念佛;或者见到冤亲债主来了,心里就动了,见到爱的人来,割舍不断了;或者是求神、求药,希望能够再苟延残喘多几天,这些都是业障,贪恋,贪生怕死。迷惑是什么?就是疑,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碍。疑什么?三种疑,一种疑自己罪业深重往生不了,往往有这样的人,一生可能造的罪不少,觉得我造的业太重,阿弥陀佛不要我了,是疑这个;第二个疑自己功德不够往生不了,他以为往生是靠自力往生,自己没有那个资格,他没有想到这是阿弥陀佛他力接引,不是光看你自力的,他疑这个,道理不清楚;第三个疑佛不来迎,他怕佛把我忘了,怎么念那么久他都不来,是不他都把我忘了,把我除名了?这些疑都是大障碍。所以现在我们把这个疑都要去掉,不要等到临终的时候这个疑现前,那就麻烦了。

  所以临终没有贪恋、没有迷惑,『诸根悦豫』,眼耳鼻舌身,五根非常悦豫,很欢喜、很舒服、很自在,你看要这么个死法多好。一般人死那都是手忙脚乱,像落汤的螃蟹一样,痛苦不堪,所以能得这样的善终这是大福报。『正念分明』是我们的意根,六根都是那么自在,没有病、没有难这是悦豫,没有贪、没有迷惑这是分明。『舍报安详』,这个身是报身,我们就舍弃了,安详是不忙不乱,或者坐著走,或者站著走,『如入禅定』,我们真是希求就是希求这个。阿弥陀佛跟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诸圣贤众』是清净大海众菩萨,来『放光接引』我们,阿弥陀佛『垂手提携』,大势至菩萨把我们这个莲花安到我们脚下。这时候极乐世界的景象现前了,『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的圣境『昭示目前』,昭是很清楚示现在眼前,不仅我自己看到,我希望跟我们送临终往生的人,旁边人都看到,『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像《无量寿经》第三十八品「礼佛现光」,当时法会上两万人全看到。你要真想为大家做证明,你好好的修,到临终的时候,你开一个两万人的往生大会,令两万人也能都看到极乐世界,跟当年世尊那时候一样,令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就是都念佛求生净土这样的心发起来,这就是度众生。下面一段是往生愿:

  我於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这是我自己希望往生的时候,乘著『金刚台』,上品上生才有金刚莲花台。『随从佛后』,跟著佛,一弹指间,很快,一秒钟,就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中了。在『七宝池』殊胜的莲花台上,金刚台做的莲花台,往生了,莲花化生。然后花立即开了,见佛了,而且见到诸大菩萨,听到妙法音,佛给我们说法,当下就获得无生法忍。什么是无生法忍?你证得一切法本自不生不灭,这叫无生法忍。你就明白了,你不再打妄想,不再起颠倒妄想,这是初住位以上的菩萨。然后,『於须臾间,承事诸佛』,你就可以遍至十方诸佛国土,去供养诸佛、去教化众生,在诸佛那里『亲蒙授记』,诸佛告诉你将来要成佛,你是什么样的名号,你是什么样的国土,度多少众生,给你授记了。『得授记已』,你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四种佛的智慧都现前了。『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是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全都现前了。还有『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陀罗尼比三昧更殊胜,叫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总持的意思,一切的功德你都能成就,这是讲往生之后的情况。前面这一段是讲自利,底下是利他: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往生之后,你还要『不违安养』。这意思是什么?你的法身不动,你在极乐世界你没有离开,极乐世界是法性土,你法身在那里不动。又能『回入娑婆』,那是化身应现回来,可以化无量百千亿身度脱众生,遍十方国土,不仅是回娑婆世界,到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来教化众生,用菩萨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力行,种种方便。令众生怎么样?『离染』,都能够离烦恼。『还得净心』,净心是什么?恢复自性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断尽见思、尘沙、无明三种烦恼。『同生西方,入不退地』,跟我们以前一样,都一样往生西方,都能够成为不退转的菩萨,往生西方就是圆证三不退。下面一小节,是总结上面自利利他的两个愿: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为什么世界、众生、业和烦恼四种都无尽?因为这四种都是心性变现,我们的心是无尽的,所以心所现的境界也是无尽。我们现在发的愿,也是从这个心发的,这愿也是无尽的,而且即使是成了佛也是无尽,如是尽无量劫的未来,广度众生。有的人问,既然愿无尽,什么时候成佛这愿圆满?我们要知道所谓成佛是什么?你真正觉悟了,自性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是说你只成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佛身,那只是度众生一个方便,而你为了度众生这种方便,可以尽未来际,无尽的未来,示现这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像释迦牟尼佛他告诉我们,他成释迦牟尼佛,同名的释迦牟尼佛都已经是如恒河沙那么多,更何况不同名?所以这是无尽,所以所谓成佛都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尔。最后是回向: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这里包括回向三种。菩萨修行要回向,如果不回向,你只是得人天果报,回向什么?第一个回向众生,第二个回向菩提,第三回向实际。我们现在『礼佛发愿』、念佛『修持功德』,我们首先『回施有情,四恩总报』,这是回向众生,回此心向於众生,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回向给众生,不是求自利,而是求利他。第二是回因向果,我们向什么果?向无上菩提的果,庄严佛果这是回向菩提,这就是讲『同圆种智』。前面『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这里头你看,有回向众生,有回向菩提。还有回向实际是什么?我们这个礼佛修持,能礼所礼,能修所修,能念所念,两者能所本身就是寂灭不生,这是理体、这是实际,我们就是回此心向於这个实际,这是回向实际,也就是回向自性的意思。

  这里就把「西方发愿文」就基本讲完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愿文,涵盖了净土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所有的内涵都包括在内。如是真诚的每日做为功课,早课或者是晚课去读诵,去观想、发愿,然后依教奉行,去念佛、回向,得的功德是不可思议,临终必定能够如愿文所说,自在往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资料恭摘:净土法门法师专集网站
《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简讲  定弘法师主讲  (共一集)  2013/6/9  安乐居  档名:57-111-000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定弘法师       净土宗)(五明学佛网:定弘法师       净土宗)  

 杨笑天教授:日本净土宗简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净土宗与终极关怀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中国净宗 中国净土宗大事年表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道场胜迹 净土宗道场胜迹鸟瞰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高德行证 净土宗师 学人楷模 

 林克智居士:通向极乐之路 净土宗概述——代自序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 

 李尚全教授:净土宗在当代台湾传播的四种方式 

 大安法师:学净土宗须下钝功夫 

 华方田教授: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 

 达照法师:净土宗简史 

 怡僧法师:谁说只有净土宗才是修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