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净土法门法师:修戒定慧,从礼律下手 |
||
|
||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弘崇礼律’,“弘”是弘扬。教导的标准,世出世间都是从规矩、境界着手,所以出家人尊崇戒律,在家人尊崇礼义。礼主和,律主严,要宽严得中,太宽了不行,太严了也不行,这里面调和。“崇”是崇尚,特别是教初学。我们佛法的教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从哪里下手?确实从礼律下手。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困难、最大的障碍,我们没有基础,从小没有人教,养成许多恶习气很难改过来。所以古人常说,“教子婴孩,教妇初来”,有道理。教一个人什么时候教?婴孩的时候。中国古时候天分好的,三、四岁就教他,稍微差一点的六、七岁,这一定就上学了。第一部书念什么?念《弟子规》、念《三字经》,我们没有在这上下功夫。出家人初出家教什么?沙弥律仪、五戒十善,从这里学起。在家信众初学佛从五戒十善,出家人从沙弥律仪。现在我们想想,在家出家、世法佛法,根都疏忽了,没有人教了,典籍还在。 我们过去年轻时候追随李炳南老居士,因为那时候我们都是在家的身分,都是在家居士,他老人家教导我们修学的,特别注重《五种遗规》,前清陈弘谋居士编的。《五种仪规》里面又特别着重童蒙的养正,他头一篇是“童蒙养正”,我们从这地方学了一点点,那时候都已经将近三十岁了,这些东西从前都是五六岁小朋友学的,我们到三十岁的时候才读这书,老师常讲亡羊补牢还不算晚。所以我现在在澳洲教导我们这些十几位、将近二十位出家人,我第一门功课是什么?就是《弟子规》,我要求每一个人能背、能讲、能行,你有没有做到?接着就是《三字经》。佛法建立在儒家的基础上,如果不用儒家的基础那就得用小乘。现在大家也不讲求小乘经论,如果离开儒、离开小乘,大乘就落空了。 我们学大乘一定要先把小乘或者是儒家的基础的根扎稳,先把地基打好然后才有前途。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一个标准,大家都遵守圣贤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我订的,也不是同学们自己拟订一个公约、什么规矩,那个毛病多,我们还是用圣贤人的标准。圣贤人毕竟是过来人,这些典籍流传了千百年,它如果里头有问题早就被淘汰掉了,千百年的人都用这个教科书,都用这个教学,我们就能够肯定它的价值。我们自己没有智慧,从哪里看?看它流传时间之久,流传面的广大,那么多人看过,这么多年代的人都读这个,这大概总算不错了!现在人编得再好,没有经过考验。我们必须要找禁得起考验的这些典籍,我们学它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