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方海权:地藏菩萨福报录


   日期:2014/8/1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方海权(1972——),笔名香严、道明,广东潮州市湘桥区人。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及佛学家。著书传世,及发行很多文章,诗歌富含文采,名言深哲入理,极受广大群众喜爱,成为人们传诵佳作,多则入选世界名言。并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地藏菩萨福报录》是方海权2006年发行的作品。(修正版)

地藏菩萨福报录

   道明著

   圆信历来受地藏菩萨加持,得福得慧。学于演公大师座下,教学地藏法门。向往西方极乐世界,自游自在,远离烦恼,感应很大,实由地藏法门威力之所发挥。

   故感地藏菩萨恩德,为现世众生,现在生中能得吉祥福泽,发问如是。

   圆信问:地藏菩萨为什么人们称为“放光菩萨。”  (一)

   答曰:有一个商人的妻子怀孕二十八月还未分娩。一天,忽然看见地藏菩萨的光明。就一心发愿画(造像)地藏菩萨圣像。当天夜晚便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看见的都无不喜爱他。于是,大家都称地藏菩萨为“放光菩萨”。

   圆信问:念地藏菩萨为什么会得到福报。

   答曰:地藏菩萨与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有大因缘,经常在人间示现种种的身份,来广度各种受苦的人群。

   若是有人念地藏菩萨名号,以及造地藏菩萨圣像。有时用金、石、土、木造像,有时用纸画圣像。以及礼拜赞扬菩萨。这个人很快就会得到财富,而且能够得到长寿。另外,这个人如果没有住宅,也很快就能得到住宅。因为,地藏菩萨统领大地,所有的土地神、山神、田宅等管地的灵神,都是受菩萨教化而成大福神。由于这个人念地藏菩萨名号,所以很快就得到住宅土地。

   圆信问:念地藏菩萨就能得到很多福报,难道念其他佛菩萨名号就不能吗。  (三)

   答曰:能。佛佛道同,每一佛一菩萨,无非要众生得到福乐。但是,诸佛菩萨各自的愿望不相同。我们修学的人,想要得到不同的果报,如果能和某一位佛菩萨的愿望相合,那就很快能得到果报。

   所以有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观音菩萨“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还有地藏菩萨大誓弘愿。你念的菩萨对着你的求愿,得福就会很快很快。

   圆信问:念地藏菩萨就能得财富、田宅。那就不用布施了吗。不是说布施才能得福吗。 (四)

   答曰:念地藏菩萨和布施两者同时进行就是最完美。并且所求的愿望能快速实现。

   布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直接得到财富的因。若是把钱财布施给最需要帮助的人,获福更是赶快。

   另外,很多人都愿意将财物布施给他人。反而,亲戚朋友有困难借一点钱财,就不愿意,以为没有功德的事我不做,这样是错误的。所谓:“亲亲而后亲民”,“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佛陀的教导和任何宗教的教导都是一样。都希望我们能珍惜爱护身边的人。如果眼前的亲人友人都不顾,珍惜他人,都是假的。故此,能布施给亲人友人,功德更是无量。

   “等施无差别,随愿皆饱满。”我们修学的人,无非借假修真。将财物施给亲人友人,而后有更大能力,布施给其他人。心也不给分别功德大小,不外急难相助,使人离苦。就能加快得福果报。只不过假借财物布施出来,使我们得到财报和舍去贪心,才是真的。

   从而,假借得到大财富的福报。成就我们布施菠罗蜜,和趋向圆满佛道,才是真的。

   圆信问:布施能得财富这知道。但是,很多贫穷的人自己都不能养活,布施他人就无能力。念地藏菩萨不是说能得福报吗,请讲解一下。  (五)

   答曰: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无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萨名号,读诵《地藏经》。依然能够得福报。

   因为一句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就能灭无量的罪过,何况常持。你既然能够出世为人,得到寿命。说明你过去生是有修福,只不过被种种业力所障,导致贫穷疾病。而我们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名号,正是灭除种种业力所障。罪业一除,福就现前。

   所以,无能力布施,念地藏菩萨名号,依然得福报。

   圆信问:布施给亲人友人的微细功德如何。这也很重要吗。  (六)

   答曰:  “百劫修来共渡船”“千劫修来共睡眠。”还有一句话“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诸佛菩萨和贤圣,教导我们,要惜缘惜福。一个人与我们成为亲人同一血统,成为友人同学同参。都是有大因缘。我们与他惺惺相惜结好因缘,来生更是有缘,相遇甚欢。

   所以,古人说有缘坐同条船,都要一百劫修来的因缘。父母、子女、夫妻更是一千劫修来的因缘。佛祖设教,要我们对父母至孝,对妻儿至爱,对兄弟至亲,对朋友至仁。义薄云天。姑姨舅妗,叔伯婶姆,血脉相连,都是有大因缘而与我们成为这些关系。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过去生中救度亲人的事迹。正是对我们教示布施给亲朋的重要性,而后与亲人友人都迈进一步,在成为菩萨之后,又与他们成为好的法亲因缘,护持地藏菩萨之法。

   光目圣女救度母亲脱离地狱之苦,不单是财的布施而已。她布施给母亲的是最宝贵的性命。这些行动使地藏菩萨速得成为大菩萨。可见布施亲人的功德无量。

   还有,一个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布施亲人友人,能够得到现生果报。当你为亲朋眷属付出良多时,自然你有事发生时,大家都会速到相助。是天然的规律,这不是现报是什么。而现报福份是最好的功德。

   圆信问:布施亲朋眷属能得现报,布施大众得福慢,难道就不要布施他们吗。  (七)

   答曰:佛祖说:“无缘大悲。”“作众生不请之客。”

   佛祖还说:“佛渡有缘人。”一个人与我们无缘,我们发慈悲心,或时见他有困难以财物相赠。或时见他心有不安,以柔软语言安慰之。或时以小小礼物、法物赠与他。不就有缘了吗,而且是好因缘。

   很多人不理解,或时看见大财主生意很好。或时看见名旦迷倒万人。或时看见大明星倾城爱惜。或时看见官员受万民爱戴。都以为他们不过运气好而已。并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过去生中,或现在生中与大众广结善缘,广种福田,才有现在的受大欢迎。

   布施大众得福有时慢一点。但是,众生不是我们的亲朋,故不敢求我们。而是我们主动帮助他们。当然,功德是很大的。这就是“无缘大悲。”从而我们又与众生结下不解之缘。

   地藏菩萨的名字,家喻户晓。原因就是菩萨久远劫来与我们结下因缘。久远劫发大愿度众生。

   圆信问:对贫苦的人做一点爱心,这是“悲心”,这不困难。对得到福报的人,有时很多人都很妒忌,感到非常不舒服,虽然得福的人无妨碍我们,但总是心感到不舒服。 (八)

   答曰:有一句话这样说:“各有因缘莫羡人。”一个人得到福报,都是他过去生中所造的因。而今生得到的果。

   福报有很多种,但都离不开五福。故很多人都祝福:“五福临门。””我们看到别人,应该为他祝福才是。

   或时看见别人荣华富贵、食丰财广、有福有禄、高楼大厦。此都是他过去生中广造福田、不吝布施,成就富贵种子之因所成。故我们应该随喜修学。

   或时看见别人夫荣妻贵、子旺母兴、子孙满堂、和睦共处。此都是他过去生中广结善缘、惜福惜缘,成就家和种子之因所成。故我们应该随喜修学。

   或时看见别人长寿多福、妇人长寿、子孙长寿,圆满一堂。此都是他过去生中戒杀放生、护持生灵,成就长寿种子之因所成。故我们应该随喜修学。

   或时看见别人无有病痛、身体健壮、力大无比、精神充溢。此都是他过去生中一心念佛、常持素吃,成就无病种子之因所成。故我们应该随喜修学。

   或时看见别人临命终时,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此都是他过去生中和现在生中一心修行,常修善道,成就善终种子之因所成。故我们应该随喜修学。

   以上都是人世间福报,虽是不能和天福以及成就圣人境界的涅般大福相比。但总是要修学才能得到。

   地藏菩萨一再强调,我们要修学五戒十善。因为这是圣贤的根本。

   所谓:“悲”能拨苦。“慈”能济喜。佛祖成就慈悲喜舍。我们学佛,既要学悲,也要学慈。慈就是要我们看到别人好,而我们心无妒忌,反而代他欢喜。世界上没有一个心慈的人,看到别人得福而不高兴的人。    

   故此,我们也要对一切人心无嗔恨。或时有人得罪我们,我们也要一下子就忘记了。    

   圆信问:贫穷的人一看就使人感到可怜。富有的人有时富而骄傲。看上去令人不爽。 (九)    

   答曰:“富而不骄”是古人一直对我们的教导。

   我们修学之人,只管看好样子,不管坏样子。我们只看到得福富有之人的前世因,不管其他。

   圆信问:有一些人,对妻儿非常不错。就是对其他人不是好。会影响他的得福吗。  (十)

   答曰:这个人不是“六亲不认。”这人是:“四亲不认”。

   在因果定律中,我们对待妻儿好,无私奉献。只不过是人的天性而已,也算不了什么大功德。佛祖教导我们对妻至爱、对儿至爱。意义在于家和万事兴,这样家和,世间社会上也不会造成混乱。这是我们的本份。但也可以说是功德。

   地藏菩萨对我们说:舍一得万报。指的是我们要布施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又不会得到切身利益的布施。

   若我们死后把所有家产都传给儿子,这样也叫布施的话。那么,全世界就没一个穷人。因为你就是没有一分钱给儿子。但是,你的住房用:“舍一得万报”的公式。以是功德无量了。故此,这不能算布施。

   佛祖在《阿含经》告诉我们,我们布施的钱财要跟我们的收入成正比,多了可以缩少,少了可以增加。例如,你可以用你收入的一成到三成作为布施。这要看收入大小而言,收入少的可以用一成。收入多的可以用三成。

   我们这样做,才是真的益子利孙。我们既为自己造福,同样也造福子孙。

   父母是堂上二尊佛,供养得福甚快。兄弟姐妹为六亲。何为亲,若不相互扶持,自然会影响得福。亲戚也都一样。你说:“四亲不认”的人得福会多吗。

但是,也有很多人不爱惜妻儿。这样反而造罪。有一句话说:糟糠之妻不可抛。我们要有同心同德的美德。

   圆信问:有些人对于食物、用物,衣物都很浪费。认为有福气消受浪费无所谓。一句话说:不惜福。  (十一)

   答曰:佛祖说:一食一餐,皆是前定。我们今生所得一切行住坐卧,饮食衣服所有的物品,都是前生所定。能否丰足饱满,都是前生所修来的。所以既然是修来的,就会得福。那么,既然福报以得,以后报完就没有了。需要重新造。若我们惜福,一切吃用之物都不要浪费。这样,福报就不会很快用完。这就是惜福。

   我们一生之中所吃所用,可以说是注定的。也就是俗语所说的:吃多少用多少都是注定的。所以诸佛菩萨告诉我们要惜福。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老人临终时未断气,告诉子孙要吃什么什么。子孙贤孝买来给老人吃,当老人吃下去时就断气了。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因果都认为,老人一生刚好欠吃这点东西。吃下去时刚好一生所吃数够,故能断气。

   佛祖教导我们这是前定的,故我们不要把这一生所注定的吃物用物一下子就用完,这会缩短寿命。经常看到很多人赚了大钱,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一抛千金。过了不久福气消完了,生了一个病或被车一碰,寿命也完了。来生的福已来不及造便属后世了。真是可悲。

还有一些人喜欢赌钱,这消福就更快。他一天下午赌钱,有输有赢。到了晚上,虽然赌得很小,一午不过赌赌小钱而已,晚上一算,一个平手。这个人松了一口气不输不挣。

但是,他不知道这个下午他输的加起来要二、三万元,挣的加起来也要二、三万元。也即是说这个人今天得了二、三万元的福报,同时也花去了二、三万元。明天继续赌下去。不出一个月,他输了百万元,也挣了百万元。在他认为是一个平手。他不知道他这一生是有得百万元的福报,被他这么一赌,福报拿到手也花掉了。以后,这个人有心挣钱但很难挣多。因为他的福报用完了。故佛祖要我们不偷盗,更把赌钱列入偷盗中。恐怕我们众生造福难,消福易。

   可以看出,惜福戒赌是何等重要。

   圆信问:有一些人对于各种关系,都认为无所谓。要么相处,要么断交都无所谓。可以用一句话说:不惜缘。  (十二)      

   答曰:其实,我们得到的好因缘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的。                        

   子孙孝顺,贤妻良母,夫妇和同,妯娌和睦,兄弟相亲,朋友仁义。这是我们过去生中与他们结好因缘。若无好因缘,相见就似仇人似的,话不投机。不管我们说什么,他们都认为不对,因为这是无结好因缘。相反,我们如果与他们结好因缘。他们见到我们就会好印象,我们有过失,他们就会原谅我们,有时还会帮说好听话。这都是我们过去跟他们结好因缘的原故。              

   有一句话说:做好事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就难。同样道理:跟一个人好因缘不难,跟一个人一辈子好因缘就难。          

   故此,我们只有珍惜缘份,珍惜人生和感情,才能感情到老。所以在这一方面,就必须我们修学自己,修正自己,性情能够柔和。能够包容一切大众的过失,心无怨恨。这样,就容易和其他人相亲相爱,相互同处一生。                                

   《三世因果文》说:娇妻美女为何因,前世佛门多结缘。父母双全为何因,前世敬重孤独人。这些都是教导我们要惜缘,结好因缘的训导。

   圆信问:人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才能心得安乐。如何心态平衡。  (十三)

   答曰:因缘所生法。我们生活中一切事无非过去生中的因缘而产生的。所以,我们目前接受的祸福都是过去所造,一切事不能强求。有得有失都不要太在乎,因为不能改变它。故此,顺其自然只顾造自己的福慧。

   在这,心情也会变得平静。人与人之间不能对比,因为人与人所造的因不一样,故果报也不一样。我们只有在我们原有的基础求发展,在原有的基础求精进。也即是我们今天与昨天对比,能够得福,能够进步。也就算是也应欢喜。

   我们的心若能这样想,心就能够安乐,心态也就平衡。

   由于我们所得到的能够与所付出成正比,就算不错。往往很多人都这么认为:我付出的时间精力与某人一样,为什么得到的回报少他很多,这样想是错误的。你没有看到他付出对大家的贡献很多,不是时间精力的问题。因为世间的回报是用贡献而制定的,若你有能力,“多多福报不算多”。若你无能力,“小小福报不算小”。

一个人生下来,要做成功的人,老天就一定会把这个人造得很聪明,身体很好。人缘也好。做起事来件件顺心。若一个人生下来,要做失败的人,老天就一定会把这个人造得很糊涂,身体条件差,人缘也差。做起事来件件失败。这其实是我们自己所造,老天只不过是做个证明而已。

   圆信问:俗语说:“命里有时总归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运能决定一切吗。  (十四)

   答曰:命是我们的业力,若我们被命所运而不能运命,也即是被业力所缠而难以摆脱。若要运命就必须通过广修福力,忏悔过去业障而产生业灭福生的效果。再而用修学佛经、咒语、圣号,我们常诵持而达到更好效应。把原来的命运变成了运命。也即是把:“命里无时莫强求”变成“命里无时也变有”。

所以,命运决定一切。但是,运命能使命运决定一切改变过来,地藏菩萨的名号和《地藏经》《药师经》都是最好的改变命运本钱。有了南无大愿本尊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南无药师璃璃光如来的圣号,以及佛陀经典、咒语。我们豪情地说:

命里无时也要求。

   圆信问:为什么一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麻烦,就能得大福,而且非常顺利。为什么一些人特别努力,却得福很小,而且非常曲折。  (十五)

   答曰:人的福气、因缘、质地各有不同。好比锡,它用一块磨石擦了很久很久,它依然是锡。好比金,它被一层土所盖,用手将轻轻扒开,金一露出地面,金色灿烂。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修,十年如一日,勤修功德。但是,就是不能得福。有时不如愿的事十有八九,而且很不顺利。这是因为这位同修业力很重,他若不勤修,烦恼业力会更重。

   另外,又看到一些人。供养了几天佛菩萨,吃了几天斋,又发心做了几件好事。他的福报就来了。而且做任何事都很顺心。

   这是因为这位不顺利的同修,过去生中的业缘所缠。故做事很不顺利,幸而修行使得好一点。而这位顺心的同修,过去生中的福报成熟。有如金子露地。

   圆信问:有很多人发心点钱财,读了几天经,有时打了几天坐。看不到感应来,就牢骚满腹,说因果不存在。就是俗语说的:“吃三日斋就想上西天”。  (十六)

   答曰:善法的修学,分为修福和修慧。

喜欢修福的人:救济贫苦、修桥修路、施米施药、印发经书、造佛塔寺。这些善行,感应都比较快。有时也能够感到现生报。

   喜欢修慧的人:读诵大乘经典、念佛名号、静心打坐、勤加礼拜。这样修习,比较能够感应平安吉祥。

   总结,其实,说在修学其实有很多种人:

   一种是说无事闲时在修学。

   二种是说在认真修学。

   三种是在认真修学。

   四种是用生命在修学,为绍隆佛种在修学。

   故用生命在修学的人是不会满腹牢骚的。

   故“说在修学”的人感应是不大的,因为他是说说而已。

   可见,法门的修学重于实践。有时很多人也误将修慧当修福,我们要福慧双修,这样,得福会比较快。还有一件很重要的是修学要有长远心。要天天一样,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今天很认真,明天就退步了。

   圆信问:设佛座供佛很切要吗。我看有的人很诚心,甚至受五戒。但是没设佛座。也许她想以后没人接着拜而不设。  (十七)

   答曰:拜佛是在拜自己、庄佛是在庄自己,读经是在超渡自己,供僧是在供自己。供众也是供自己。

   我们敬设香烛、香花、水果、饮食供养十方诸佛。其实,佛祖得无上道,自性能生万法,根本不需要我们的供养。

   “今生做官为何因,前世黄金庄佛身。”佛祖本来金色,根本不需要我们来贴金。我们庄严佛身只不过是庄严我们自己。

   我们读经不是读给佛祖听的,读经是在修行我们自己。佛祖所说经教都是供我们修行。供养僧人以及大众都是我们在向大家求福,不要以为很了不起。

   所以,设佛座很重要,因为设佛座供佛是在供我们自己,是在修我们自身的福和慧。以及种种顺利的事。设佛座不要怕以后没人接着拜。我们不拜,有别人拜,别人不拜,有寺庙拜。尽管任何人不拜,佛祖依然成佛作祖。依然光明万丈,金光四射,万德庄严。敬设佛座只不过是借假修真而已。借佛之福修我们之福,借佛之慧修我们之慧,借佛之相修我们之相。关于没人接着拜,佛祖是不会错怪。佛祖若有此心,那能成佛作祖,受万众供养。

  圆信问:有人说拜佛用心香就可以,进香与不进香不重要,这样说对吗。  (十八)

   答曰:供佛进香是对诸佛菩萨、天众、贤圣的重要供养方式。

   心香主要表现在修学戒定慧的决心。但是,烧香是必须的。因为烧香是在修供养。

   在世间上,人们把有子孙后代称为香火有人继承。在佛教中,继承香火,绍隆佛种更是意义重大。所以,烧香供养祈求佛法代代相传,出家学道继承正法越来越兴。

   再者,佛祖在经中说到“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我们的思想若是念念为大众着想,为正法着想,正是为我们自身着想。好比做香的人,身上就有香气。故此,我们烧香供养三宝,正好比为我们自身烧香,为我们拥有吉祥、福泽、顺心而烧香。

   《朝暮课诵》中,我们唱“戒定真香”,最后一句是: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我们若是燃香到了真的香云盖菩萨。那么,我们的福气真的会大到不得了。因为我们的心与佛菩萨合,福气那会不大。

    圆信问:有很多人认为,错把儿子当为生命的延续。请开示一下。  (十九)

   答曰:我们命终以后,就会六道轮回。如果我们再走向人道重新投孕的话,我们生前的儿女同时也成为别人。我们生前的财产以与我们无关,唯有我们生前所做的善恶业与我们有关。

   那有我们命终反而投孕在儿女的身上之理,那儿女的灵魂又投往哪里。故:儿子是生命的延续是错误的。

   圆信问:为什么拜佛都很讲究持五戒,戒律很重要吗。  (二十)

   答曰:我们俗人都是追求五福临门,人天福报。实际更为切要的是顺字当头,一切事顺就是最重要。

   祖师看到我们不修智慧,唯求福报,批评我们。其实,在人天福报事事顺利,是必须在持五戒为根本的戒律才能得到。只不过祖师更要开导我们趋向了生脱死的道路。

   故此,要想得福,布施重要,持五戒更加重要。

   无病是福、家庭和睦是福、得大财富是福、大家都对我们好是福、有聪明智慧是福。这些恰好是修不杀生、不邪淫、不偷盗、不妄语、不饮酒中生。所以,我们既要求得福,也就要知道福怎样修才能得。

   正所谓:  “顺字当头从戒生。”

   圆信问:什么为最大的福气,最大的福气表现在哪里。  (二十一)

   答曰:能够一切事顺,能够终生修道,能够终生吃素积德是最大的福气。

佛祖在经中说:诸神通中,断烦恼第一。孙悟空拥有七十二变,神通广大,被我佛如来压在五指山下,烦恼无尽。七十二变又如何,依然烦恼痛苦,不如送他青果的小弟弟无有神通,自由自在。所以,佛祖说没有烦恼才是最大的神通。

   换一句话说,没有烦恼才是最大的福气:假如家产万千,良田万顷。终日烦恼财产被盗贼所夺、被火所烧、被水所浸。又恐怕不孝子孙破掉财产。不如心安理得,远离烦恼。

   那么,远离烦恼不是很简单,那是要靠修行才能所得。佛经中说: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有缘有福持素修学修行才是最大的福气。

   但是,往往短期的修行持素积德容易,但终生尽形寿能够这样做才是困难。若能如是,福气才是最大。因为终生修行要具足很多福和好因缘。同时也因为要终生修行才能够真正去掉烦恼,常常静修于禅那中,才能法喜充

在因果中说:一天的吃素,就能避过一场劫难。又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样,何况常素常修常德的福报。

圆信问:世间上的夫妻为什么不能相亲相爱,如何才能相敬如宾。  (二十二)

   答曰:小湘是眼盲的人,娶了一个同样眼瞎的妻子。这对夫妻一天除了挣几个钱过生活之外,相亲相爱一辈子。真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刻骨铭心,从不彼此嫌对方。丈夫看不到妻子,而妻子也只能朦胧看到丈夫的影子而已。他们甜言蜜语过一生。

   相反,有一个陈姓明眼的人,娶了一个美貌的妻子。这个人拥有很多田宅,也挣了不少钱。一有了钱,也在外面养了另一个女人。回到家里,嫌他的妻子不忠贞,不够贤惠,比不上别人的老婆。有时拳打脚踢。还教儿女不孝母亲不认母亲。而自己却放荡放为,酒色无度,搞得全家散离痛苦。

   那个眼盲的人和这个明眼的人,究竟是谁瞎了双眼。其实,这个明眼的人双眼不瞎,是他的心瞎了,是他的贪欲使他的双眼瞎了

故此,夫妻要想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唯有双方都要像盲眼夫妻一样,彼此爱惜对方,只看到对方的好,不见对方的过失。

圆信问:人应该怎样认识人生,应该怎样对待人生。  (二十三)

   答曰:一个人如果能够居有定所,有衣有食,就可以说是有福报。

   关于高楼大厦、荣华富贵,那是另外一回事。也不必刻意追求。俗语说:平安第一,富贵由天。

   不要客观看问题,看到别人经过简单方式就能兴旺发达,看到别人轻松适意就富贵逼人。终日都在看别人,就是没有看到自己。

别人有时忙到深夜,你在睡觉。

别人能做到过目不忘,你能吗。

别人把他的行业时常研究深入,精进不退,你做到了吗。

别人辛苦挣钱不吝布施穷苦,你布施了多少。

所以,我们只能看自己的能力,才切合实际。我们不是做醋的料,不是做醋的料,那会做醋醋酸。不是做盐的料,那会做盐盐咸。我们不是提炼金子的料,金那会纯。

故此,我们只能在我们原有的学识、基础上加以进步而以,就是不错。因为我们一个人生下来,是有一个局限的。杨玉环做不了张飞上阵杀敌,张飞做不了杨玉环深宫伴主。这样,他会闷死。

   有一人林三,他每月挣了不少的钱,他哭得很惨。实际生活已经很好过,但别人看他很可怜,他的家中用物应有尽有。于是当施主发心救济米的时候,他就有一份。而他总以为他是这个世上最惨的人。

   又一人方相,他每日挣了此前林三少一半的钱。他却喜气洋洋, 当他听到施主发心米的时候,心生欢喜,拿出一点钱来发心,以表随喜功德。而且心生惭愧,不能多发心一点。

   这二个人的差别很大,那是由于林三不是贫穷,而是贪欲太大。而方相不是富有,而是悟性不错,深知布施才能得财。

   所以,我们在认识和对待人生上。淡薄名利,淡薄贪欲,就会心安理得。

   圆信问:那么,我们自身无能力,要追求努力了吗。  (二十四)

   答曰:天生我才必有用。佛菩萨教导我们不要贪心,并不叫我们不要吃,去饿死算了。

   佛在世时,纯陀是全国最贫的人,工作下贱是清洁厕所。佛祖要入灭时,十方菩萨、十方天人、十方帝王将相以及各类众生。都争着献最后的供养,以成就布施波罗蜜的果报。但是,佛祖不管何人地位如何尊贵,就是不接受他的供养。最后,接受最贫贱的纯陀最后供养,令纯陀生生得富贵。

   故纯陀作为清洁工人,也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工作。若是换作一个帝王,叫他去清洁卫生,一下子,他会腰酸骨酸。

所以,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生活安稳可过就可以。所谓:“君子愁道不愁吃。”

   再者,我们只管耕耘就可以,不要去问收成。那是自然的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贪心太大,只不过是玩弄自己不开心而已。一个人如果他的要求越低,他就越能适应这个人世间。    

  圆信问:我们这个世界,人多物品缺。众生争名夺利。如何能放下。 (二十五)

答曰:佛祖在《金刚经》赞叹须菩提尊者与事无争、与人无争、是第一离欲阿罗汉。得证无净三昧。又《金刚经论》佛祖告诉我们:生时不带一分钱而来,死时不带一分钱而去。

   其实,我们的世界物品缺乏。这是我们福气不够的原因,佛祖所说的其他佛国,衣食自在,众生安乐。那是由于他方佛国的人良善广修福德。故能资生资源充足,人民也无须纷争。

   又,同样我们这个世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方。由于人们的业力不同,福力也就不同,相貌同样也不同。

   所以,我们深知有因有果,造好因好果,无必要跟人相争,放下身心,福报也自然会来。

   圆信问:修行修福德要在什么地方修才适合。  (二十六)

   答曰: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世中,红尘滚滚。我们能感受很多的酸甜苦涩,人世间悲欢离合、风霜雨雪、人情冷暖。令人欢喜和无奈。然而,这样的世俗中更能使人觉悟,更能使人感受俗中的无常。

   在无常中,变化莫测。我们今天得大财富,明天生意做输了成为穷人,心情很不好。我们昨天加官进禄,风光得意,今天降级降职,真是荣辱与共。同时,还带病苦,求不得苦,摧残身心安乐。

   所以,在俗中感受无常,若能从中觉悟俗中脱俗。这就是在俗世中修行的好处。

   在大众中,我们才能求到福德。有一个女人,她看到一处行人很多的路段,崎岖不平。这一小段路,使很多车马过路时,时常使人踢倒。她到官方,要求政府铺平这段路她出钱。政府部门满了她的愿望。那段路,一天走的人不低几万人次。经过这路的人一个月不低一百万人。这样,这位女人同时与百万人结下了好缘。同时也向这百万大众求了福。

   她只不过出了一点钱,就广结善缘。为未来种了福种。所以,有的人做生意没人光临。而看到别的店生意兴隆、红红火火,心中很不好受。而他不知道,这是兴隆店以前广结良缘,施恩于人。那些与她曾经结下好缘的人,都赶着来光顾她的店,故此生意红火得很。

   为大众多做好事,就能求得福德。

   圆信问:很多人或生病、或事不顺利、或求植福消灾,就到寺院求消灾普佛一堂。或请有德僧俗诵经。效果作应大吗。  (二十七)

   答曰:寺院丛林有大德高僧,加上出家僧人众多,又众多僧人中自有修行很好的人。故此消灾效果很好。

或时单独请有德僧人和有德居士,效果也很好,那就要看他们的修行而定。

   另外,还要视来求者的业力大小。若是业力大,有寺院丛林全体师僧消灾一堂那就最好不过。若是业力不大病不是很重,事情不是很严重。单独请有修持力的人代为诵经回向,效果也很不错。

有一次,老太夫人病危将死。请全寺僧众普佛一堂,各僧人纷纷摄心诵经,以祈求老夫人能转好。

此时,济公手拿着一腿狗肉走向大雄宝殿。说:“停,你们这样诵经无作用,待我唱条歌给她听就好。”说后就唱。这时,僧值师气得要打济公。

这时,老夫人的管家走进大殿。说:“打不得,打不得,刚刚老夫人昏迷时,嗅到一股狗肉味,又听到一位圣僧在唱歌,病就好了。”众人才知济公是圣僧,他说的是真的。

   故此,我们知道老夫人的病。定业难逃就是全寺僧人都无可奈何,唯有济公这样的活佛才有办法。所以,也要视福主的业力。但是,请有德僧俗读经多少都有感应。

   有一次,济公看到一只青蛙不小心跳在尿缸里。要生不能,要死不得。此时,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很想看济公的办法。这时,济公拿一条竹子弄尖,刺向青蛙,把青蛙弄死了。突然,天空现了一位青衣天人。向济公活佛顶礼说:“感谢大师渡我生天。”若是我们把青蛙弄死,那就是杀生。换成济公,他能将动物直接超渡成天人。

   其实,就是我们来消灾植福,都是有效果的。因为,普佛时有念到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的名字。虽凡夫无力,但佛力不可思议。

   圆信问:因善小而不为,因恶小而不远离。这样做好吗。  (二十八)

   答曰:善小而不小,恶小而不小。

   有一个人,家里建新房。剩下沙石,他将沙石丢于大路上,没有清理掉。夜色暗淡,很多车马路过时都不小心摔倒在地。结果老人小孩有的皮破血流、有的折脚折手。几个月下来,不知不幸摔倒多少人,有的因此摔成残废,误了一生的幸福。几个月后,路人将此事反映到官方。这个人才知道他的恶,造成了很多人的不幸。罪过大到不知道。

   又有一个妇人,有二个小孩玩耍迷失了路。妇人收留了二个小孩,等她们的父母寻找到归还。这时,来了一位男人,自认是孩的父亲。妇人看到小孩与这个男人不亲近不同意被他带还,这个男人只得离开。当孩的父母亲戚到处找不到小孩,很焦急。最终在妇人处寻到了小孩,感激万分。这个妇人收留这二个孩子仅短短二小时,小小的善,而她不知她救了二个小孩的命运和幸福。真是“救人一命,胜造七宝塔。”

   所以,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人贩若得手,后果不敢想像。二个孩子被他拐后,怎样凌辱不成人样为他获利不说。二家人断送亲子之痛留于终生。而小小的沙石懒于清理,使人伤残。故善小也要做,恶小也要断。

   圆信问:修行为什么要因人而异,为什么不能全都一样。  (二十九)

   答曰:因为众生根性有优有劣,由于历生习惯各有不同。故此,修行无非向善避恶。有时,有的人天生有优点,他那种善优之事,不须再修学。而是要修学不足的地方。

   有一居士祝方明,他喜欢打坐念佛。就是读经持咒,他都喜欢坐着,有点像不倒翁。有一次,他去参加打佛七,而打佛七的住持师傅偏偏喜欢走个不停念佛。这时,居士累得很,怎么念佛都不摄心。过后,居士更深刻了解他自己念佛要摄心,打坐最容易入静。

   夜里,居士像平时在家中一样。一边睡觉一边轻轻念阿弥佛,用耳根听佛号。天明,住在右边房间的住持师傅对居士说:“昨晚被你的佛号噪得不能入睡。”居士很不好意思。原来,老师傅常居深山,常在静的环境中修。对于小小的声音都不习惯。而居士常居闹市修。经常用念圣号作为催眠,有时太静反而不习惯。

   当然,佛祖师教导我们能适应各种环境修行。但是,高根性的人做得到。而普通的人,能够在他习惯的环境下能够摄心,也是不错。所以,我们要了解自己,找好的适合自己方式修习就会成功。

   另外,有的人修这部经能生欢喜心,修其它经典不能摄心。有的人持咒能摄心,读经不能专心。所以,万法因缘生。只要能生欢喜心的经咒,我们不须强求去修这段时间在流行的经典。因为,正在流行的经典适合别人修,并不一定适合你修。当然,别人修那部经能生欢喜心,有感应。他自然劝别人同修此经,这也是佛所教导。但是,佛祖更喜欢任何经典都有人受持读诵。这样,三藏十二部经永远不灭。

   在地藏菩萨三部经中《占察善恶业报经》中说:不管你修何经何咒,念何佛菩萨名号,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重在于回向往极乐功德是一样的。问题在于你修行的精进和愿力。而有的人正在赶潮流,放掉手中好的东西,去和别人争不适合你的东西,得不尝失。

   乃至有人修这部经有了感应,反劝别人放掉手中的经典,并说此经不如那经,这样做是不对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有感应可以劝别人尝试其中的法味,不能说别部经不如你所修的经。都是佛祖金言玉口所说,何有功德何无功德。只不过众生根性不同,因缘也不同而已。故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拿到矛来说矛好,拿到盾来说盾好。样样都好,你能修持好就好。

   圆信问:读什么经或咒能消灾消难。(三十)

   答曰:读任何经或咒都能消灾消难。读任何经都能超渡亡灵。读任何经都能住生极乐。我们与何经何咒何佛名号有缘,受持更能早生感应。若是缘浅,诵后又觉得无欢喜心。你可以选你最有欢喜心的经咒来诵,感应和效果一定很好。

   感应效果要知道我们所求的事,能否与那部经那位佛所发的大愿相合。若能相合,佛有此愿,感应道交,效果就特别好。

   另外,还要看我们所读所诵的功夫能否纯熟,能否摄心,能否有定力。中峰祖师说摄心一处,无事不办。也就是说你能摄心什么事都能求得。其实,佛佛愿同。都是希望众生离苦得乐。而众生执着名相,心生分别。故佛佛法身都是毘卢遮那如来,化百千万亿色身佛,名字不同。为的是众生能够生欢喜心。诵持名号更能入定。而产生感应。故有释迦、药师、弥陀各佛的圣号,以及各大菩萨的圣号。

   我们日常所修持的经咒,若有人或病或不顺心,用我们日常所诵的经咒来回向,感应力较好,因为较能摄心。

   圆信问:我看到很多人都为现生幸福着想,没有为来世造福。  (三十一)

   答曰: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

   一个人一生下来,身弱脆碎,娘苦心哺育小乳婴。喃喃之时教学语,能举步时教儿行。儿未露齿娘先笑,儿未啼时娘先惊。北风未起先加衣,三餐茶汤娘亲烹。等至稍大,便送去学堂。或一时不归,娘便依门看望。长大成人,又为儿愁未婚娶。既已娶亲,生下孙儿,又为孙儿担扰,无穷无尽。等来不及看孙儿功名成就,一息不还,以属后世。到头来空花梦影,何是我的。

   途中为家计,为利益。争财争利,以致广造恶业。只剩下业力是我的。为儿孙,那有心思为众生,那有心思修福慧。本以为很幸福,然而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将来心虽未至,但福力短浅,难以安乐。故我们要借假修真,为未来世而广修福慧,以期早成佛道。也为子孙后代积福。

   圆信问:有人说:拜佛拜心就可以,供养供品可有可无。  (三十二)

   答曰:心有谁看到。若无表达之物,何以见得有心。昔有贫人书生临考试时,穷得一清二白。结果赊肉供天,煮熟而熟肉被店老板拿走,只得用汤供神供天。本不能得登因为用汤供养感动天神,后得登榜首。

   诸果之中,石榴最为第一。诸味之中,醍醐最为第一。而且佛祖教导花果供佛菩萨功德无量。还教导我们用“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还有,一些人对供品有误区。分别什么水果可以供佛,什么水果不能供养。其实是错误的,凡是素的物品、饼食、水果、饮食都可以供佛。

   在“三德六味”。“六味”就咸甜酸辣涩苦等六种味道的饮食。苦例如苦瓜,是其中供养的一种饮食。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惟性老比丘尼,她一生除精进办道外,对于供佛非常重视。每一个初一、十五、佛圣诞的吉日,她都亲手把菜味夹在碗中,而后上殿上供。记得她临终的最后一个十五吉日,她也亲手将菜夹在碗中,然后上供,过几天,老比丘尼就往生了。火化之后,得舍利子几十颗。有人说了笑话,说老师傅的舍利子是从夹菜中来。其实,美味供佛,佛祖是不用吃你的东西。可贵的是,老师傅几十年如一日。可见她的虔诚之心是多么难得。何愁无有舍利子,何愁不会预知时至往生净土。

   从老师傅的行动中,我们看出她不单供养供品,同时也看出她的心无限真诚。所以,就是我们居家人在很忙碌中,无时间煮饮食供佛。但也可以买些水果、饼食、鲜花之类较方便的来供佛。这实际是在供养我们自身,因为这样做可以得福。

   圆信问:为什么供养大德高僧得福那么大,我们现在要遇高僧难吗。  (三十三)

   答曰:  因为佛法僧三宝,是众生良福田。供养大德高僧获大福份。

   高僧为了生脱死而修行,舍去人间荣华和享受。常修梵行,继承佛祖家业。说到我们这个劫(这段时间)叫贤劫。有一千佛出世。而《法华经》中说:曾经有一百八十劫那么长的时间没有佛祖来出世。故此,堕落在恶道的众生多不胜数。因为,没有佛出世也就没有万德庄严的佛号和正法。没有佛祖的圣号和佛祖的教导,没有正法,众生造罪造业,必定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道中受苦。

   当佛祖住世,为我们讲经说法,使我们离苦得乐。而佛灭度后,佛法的流传,就必须依靠高僧大德。

   同样,高僧大德担起如来的重担,传播佛的福音,使众生远离烦恼,得大福乐。而我们供养高僧,使他们安心传法。同样,我们的供养也正是供养大众离苦得乐。虽然,不是我们直接而传。但是,高僧大德的传法有我们供养者的功劳。所以,供养高僧功德无量。

   谈到遇高僧难的问题,可以说:时代自有高人出。只要我们诚心诚意修持佛法,自会体会到很多修持好的人。在各大丛林或隐于深山,有很多高僧,或大德居士,他们或讲经说法,或深山老林独修。我们若能供养,功德无量。

   圆信问:忍辱的好处在哪里,为什么要学会忍辱。  (三十四)

   答曰:忍辱能忍受各种痛苦和宽容大度故,忍辱能使我们相好光明、色身圆满。在《三世因果文》中说:鲜花供佛供天能得相貌庄严。但是,要修得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当然要勤修忍辱波罗蜜。

   《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

   其实,很多人说到知足常乐。说到远离贪欲。说到苦中作乐。无非是一个“忍辱”。

   有一个老婆婆,虽不能说是养尊处优。但是,子孙满堂,对于她可以说照顾周到。她向来不曾生病。她每次生病,最重离不开感冒。但是,老婆婆每次都呻吟到很痛苦,有如频临死亡。左邻右舍都听到她的声音。而过一两天,老婆婆病就好了。邻居的人起初经为她不行了。但是,经常多次以后,大家都知道她的习惯不能忍。而医师每次为她打脉,都说是小病而已。当有人说到“死”字,她就怕得不得了。说诚实言:世间上谁无痛苦,谁不怕死。所以,我们要多学会忍病、忍苦。

   在一个官方大设文字狱的时候。一个知府大人,一个太爷和一个老和尚同时关进监狱。

   府尊大人平日身居要职,居住华堂,山珍海味,妻妾侍候。大家都要看他的脸色行事。过了几天,府尊大人入狱之苦难受,死了。

太爷大人入狱后,越想越痛苦,越想越伤心。过了四十多天,精神分裂了。一头撞向墙死了。

   老和尚入狱后,整天在打坐。监狱变成了禅堂。二个月过去了,老和尚的脸色越来越红润,越来越好看。老和尚对面的一个文人,也被捉入狱。目睹这一切的变化。感到非常奇怪,请教老和尚。老和尚为文人开示了忍辱,开示了佛法的伟大。最后,老和尚和文人都释放出来。从此,这个文人成了精进的修行者。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忍辱力。或时别人对我们不尊,乃至凌辱我们。我们都要看淡,都要会忍。

   圆信问:如何才能学会别人怎么说,我们都没所谓,趋向我们成功之路。(三十五)

   答曰:俗语说:沉默是金,语言是银。圣贤重视无为之法。无言之法也相当好。语言辩才无碍,也要说得圆满,才不失得罪他人。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若能笑笑是最好不过。

   有一群青蛙,在比赛谁爬得最高。当爬了一半路途的时候,下面在看比赛的众青蛙,它们都嘲笑在比赛的青蛙是疯子,好好的体力都用掉。在比赛的青蛙听后都纷纷跳下来,感到很难堪,其中有一只青蛙继续向上跳,终于站到了最高。而在嘲笑的青蛙们看到这只青蛙站到了最高,反而赞叹它的毅力,一片欢呼。原来,这只青蛙是耳聋的青蛙,听不到大家的嘲笑。所以能成功。

   故此,我们认准目标,只要是好的对的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继续前进。

   有一位耳聋的老师傅,住在一个大寺院那天,敌人的炮火响如冲天,整个庵寺的僧众都惊得失魂落魄。当敌人去后,大家问老师傅惊不惊怕。老师傅说:“你们在说什么”。大家都非常感叹,真是共业中的不共业。真是:“听而不闻。”

   所以,我们要心平气和接受所有的音语以及不要介意批评的声音。

   圆信问:有的人说:点千灯不如一烛。这样说对吗。  (三十六)

   答曰:错。点灯供佛供天有灯的作用。点烛有烛的作用。

   灯,代表智慧,代表代代相传、续佛慧命,代表光明。所以,我们燃灯供养能得眼睛明亮。能得相貌光明。在俗世中,把香灯誉为后代的传承。故燃灯也含有此层意思。

   烛,代表美满、代表和蔼、代表相敬如宾,代表财盈地广。同时也代表光明。所以,我们燃烛供养能得家庭和蔼美满。

   佛祖在《华严经》中说:末香烧香与灯烛,我悉供养诸如来。在这,可以看出佛祖对修供养法的重视。也可以看出对于供养法的功德力。

   所以,香、灯、烛、果品、花、饮食各有妙用。各有功德。所以,不能说燃烛胜于燃灯。

   一个人若财产丰富,没有贤孝子孙、也是枉然。若得败家之子财产最多也成空亡,而且累及后代永不翻身。纵然相貌端正,而穷途末路也是无用。纵然有福有财,而不懂得广修智慧,愚痴无知也是不妙。

   故此,佛祖教导我们要福慧双修,百劫种相好。要广修种种的供养。

   圆信问: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是真的吗。  (三十七)

   答曰:是真的。不单有神明,而且有地神,天神,乃至有菩萨有佛。

   有很多人认为初一、十五供天供神是非常复杂的事。敬设佛座供养是非常复杂的事。也有的认为我家中很狭,等能买广宽住房才来供佛。

   这样想是错误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就是不顺心,家宅很小不够居位。为求福报早日来临,才要早设佛座供养求福早熟,我们也不要认为供佛要很多供品。其实,多少都没关系。就是一条香、一杯清水也就可以。那是要看各人的能力,都同样有求必应。因为无能力的人布施几文钱,已经胜过富有的人千金万金。

   家宅小,佛座可以设小。乃至就是一张小小的佛菩萨像也就可以。也不去管我的小客厅坐也在这里,吃也在这里。因为佛祖慈悲为怀,我们有这点虔诚心,已能使佛祖感动而生感应了,那有怪罪之理。若会怪罪,佛就不会成佛。

   有时我们外出办事,也可以随身带上小佛像,临时在居住处设置临时小佛座。以能随时供养之用。《地藏经》中说到,在佛菩萨像前读经或念圣号,功德更加大。

   是故,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能如法供养,功德无量。

   圆信问:怎样对待成败兴衰,怎样对待起落得失。  (三十八)

   答曰:俗语说:人有三衰六旺,也说明人的一生运气有时好,有时差。

   佛祖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变化莫测。鲜花芳艳,骄阳照射,红花显得格外艳丽。一时间,风云骤变,暴雨来临,花儿即时失色,再而被摧残而凋谢。贫穷的人儿,当走进商店里面,感到不自在。因为恐怕无意间撞倒店里的东西而赔不起。真是:“花因风雨难为色,人遭贫穷志不扬。”

   不要紧,明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枯木会逢春再生枝,再度开花结果。你看那荔枝,龙眼,哪有年年失收,哪有年年丰收。古语云: “黄河尚有澄清日,那可人无得运时。”

   失意时不要认为失意,  当你反观世间上苦人多多,我与之相比,简直是幸运儿。

   明信居士,有居住的房舍,生活虽不太充裕,但也安稳可过。他的心想:我若能住宽一点的房子就好,我有更多的钱可做更多的事就好。他一边走路一边想。刚好,一个求乞的女人刚好路过,身上的衣服很破,也弄得很脏。看起来肚子也饿了。居士起了恻隐之心,买了几块饼,送给那个女人吃。那个求乞女人惊喜万分,大嘴大嘴吃着饼,非当开心。明信居士到此时感叹万分,为什么我有那么多东西而不开心,那女人有一点饼就这么开心。原来,知足就是富裕。

   所以,对于成败兴衰、起落得失。我们只要有认真努力过,成功与否都无所谓,因为我们努力过就不后悔,那都是天意。而我们看事物,都要向比我们差的看就会开心。只要看到很多人这时还处于水深火热,处于饥寒,处于病苦,处于无家可归。再看看我们自己,以是很幸福了。

   圆信问:怎样对待别人的过失,别人有错误,我们应如何处理。  (三十九)

   答曰: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失。因为常常在定中,故能无过。

   刘明有这样一个朋友,性情暴燥,说话高声大叫,对人礼貌不好。他经常得罪人,对刘明也不例外,真是使人哭笑不得。刚好,那天刘明的双眼肿痛得厉害,热得不得了。居然,性暴的朋友得知刘明生病,即刻就来看望,而且去药店买来棉布用盐水帮刘明贴眼,使刘明眼病快速好转。刘明此时才懂得,不是一个人有过失错误,这个人就没有优点。

   俗语说:君子修道,可以办道。小人修道,可以办事。

   故此,我们要看到大众的优点,不能看大众的过失。《大般涅盘经》说: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过咎,终不说之。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

   所以,我们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人。有时那个人你看很好,等你碰事时他却避而不见其人。有时你看那个人很差,当你碰事时他却冲在前面帮助你。但是,我们无必要去分别谁是谁非,谁好谁错误多。只要我们对大家好,自然就会得到人家对我们好的果报。

   圆信问:放生的切实利益是什么。为什么少吃一点肉,业力就会少一些。  (四十)

   答曰:放生是直接与众生结下好因缘的因。当我们买动物放生时,它们就会生生世世与我们有缘。同时也是我们的眷属。

   《白娘仔传奇》中,白素贞过去是蛇,遇难被许仙搭救放生。后化成人报答许仙做了他的妻子。这虽是传说。但是,它就是我们的因果定律。

   我们放生时,要注意多为动物念佛读经。这样,它就比较易难转化为人。佛祖在《地藏经》中说:众生临命终时,听到一佛一菩萨名号。就再不会堕在地狱、饿鬼和畜生道中受苦。而在被我们所放生的动物后世转化成人时,便会成为我们的眷属。当我们成佛成菩萨时,他们就会来听我们讲经,来护持我们。不管我们讲得好不好,他们都会生欢喜心。

   歌星在舞台上唱歌时,台下的拥足者欢喜激动到不得了。不管歌星唱得好不好,他们都认为是最好的。因为过去世结下因缘的缘故。

   而那些站在囚车上的罪犯,被大众用鸡蛋砸、用石头砸、用菜根砸。那是罪犯过去世残害他们的缘故。其实,罪犯与大众人今生今世是不认识的,也没有得罪他们。都是过去所种的恶因。所以,大众人看见他就自然会生气。

   是故,放生功德无量。而且我们用钱买动物放生的行动是布施。所以,会得到大财报。再而放生会感来现生长寿的果报。

   总结放生有三种果报:

   一:动物被放生后,后世成人会成为我们的眷属来报答我们。

   二:我们花钱买动物放生,会得财报。

   三:放生使动物各尽天年不被杀死,我们会长寿。

   而少吃点肉,动物对我们的怨恨就会少一点。若能持素,罪业会更少。

   圆信问:我看到有一些人持素很长。但是,当生病时,认为身体很虚弱,就吃几天肉做为补充。有必要吗。  (四十一)

   答曰:当生病时,身体的吸收能力很差不是说吃点肉作为药物就能吸收。因为,你已习惯持素。身体的机能也已转变习惯素食的食品,有时再肉食反而不能习惯。

   生病时如能继续持素,功德更大。我们可以在参类的药物中去补充身体的能量。

   一个人持长素而因为生病去吃几天肉,那是很愚痴的做法。在苦中能修道一天,胜于乐中修道百千倍,在身体不好中持素,胜于身体好的持素也百千倍。

  圆信问:俗语说:佛无误人。请讲解一下奥妙。  (四十二)

   答曰:佛无误人。如果你按照佛祖所说的经典而行,你就会得到其中的利益。佛祖是不会说错的。

   当一个人努力做生意,他的生意不一定能做成功。若能成功,他不一定付出的劳动跟得到的一样多。但是,佛法的修持。付出一点,就会收获一点。那是谁都拿不去的。

   有时,在修持过程中。会顾此失彼,那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为道而失去的佛菩萨一定会加持我们,令我们会得到更多。只要能“舍”,就会能“得”。

   有一个妇人,自从她的亲戚教她礼敬佛祖之后。她在家中敬设佛座,早晚礼敬。也归依了三宝。这样,过了几年,感应就来了。原先破落的老宅换成了大厦,家中所用之物应有尽有。真是佛恩浩荡,法利宏深。当有人问到她究竟舍了多少,失了多少而换来感应时。她说:舍得很少,失了很少。只不过早晚烧一条香,供一杯清水而已。早晚念念观音菩萨,阿弥陀佛而已。

   你看,舍得很少失得很少,尚获感应。何况付出良多而为佛法,失去很多而为修道。

   佛无误人。真的佛无误人。

   圆信问:当别人冤枉我们,或者对我们不了解,我们要解释吗。  (四十三)

   答曰:世间上的事,过眼云烟。人与人之间,应以相互关怀,相互勉励为根本。

   不管人家冤枉或者误会我们,我们还是以自我批评、自我忏悔为妙。对方如果是讲理的人我们可以解释一下,反之若是解释太多反成为自我辩论。不一定就起到效果,或时对方反而更反感。

   时间会印证真理的,当人家在时间的流逝后印证我们的好,就自然会对我们另眼相看。只要我们所做的事是为大众,就不怕被误会和冤枉。

   圆信问:为什么读经持咒念佛要在一定的遍数后才产生感应。  (四十四)

   答曰:祖师说:西方佛国,非渐念之所能致。久病,非片剂之所能疗。

   我们求其它任何一样事,道理都是一样,都要读到一定遍数之后感应就会来。其实,遍数是假,修持时间长而精进是真。故此,遍数多感应就大,也说明修持时间长。

   我们反观很多修行人:有的诵了一百万遍大悲咒、有的诵了十万遍《普门品》、有的诵了十万遍《阿弥陀经》、有的诵了三千遍《法华经》、有的诵了一万遍《地藏经》、有的诵了一亿句阿弥陀佛圣号。遍数积到一定程度感应力就大,说明修持日久功夫自然深。

   渐渐积功德,皆以成佛道。

   我们祈求一件事,就是看大事小事,若我们求佛菩萨加持能够成功,大事诵经的遍数要多一点,感应就会快一点。

   修持与求事都是一样,想要修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百千万遍的持念。才能感应道交:因为唯有千锤百炼,功夫才会纯熟,就会出英才。那些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的说法不是正确。《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以成佛道。何况千念万念。

   圆信问:有的人没有请法师作证明,在佛像前自行归依,而且自行做法名,这正确或错误。这能算归依好吗。  (四十五)

   答曰:这是错误,不算归依好。

   世尊释迦牟尼佛有经中规定:

   一:佛在世时,请佛为其归依,不必僧人作证明,佛祖准许,即得归依三宝,而且是得上品归依。因为僧是佛弟子,法是佛所说。

   二:佛灭度后,必须请僧人作证明,为其归依,才算归依好,而且得中品归依。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比丘,就必须请比丘尼为作证明,若比丘比丘尼都没有,也就是说我们以后末法没有人出家为僧,就必须请优婆塞为作证明,若没有优婆塞,就必须请优婆夷为作证明,才算归依。

   三:以后末法佛祖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没有了。自己才能在佛像前自行归依,才算归依好。但是,是下品归依。

   我们这个时代,出家僧人辈出,不请求出家师傅为作证明,自行在佛像前归依,不算归依三宝。因为你目中没有法师,僧宝你不敬,不能如法,目中无法宝,僧法二宝不归敬,何能算归依三宝。假如破戒比丘,还为人天导师,还是三宝之一。故此,我们必须请求法师为我们作三归依法。

   圆信问:如何分别布施的物品。  (四十六)

   答曰:应布施众生所需物品,功德为大。

   若众生缺米和油,应施米油。

   若众生缺药,应施药或钱可就医。

   也即是应施众生急需物品。所有众生缺乏行住坐卧一切供具,缺乏什么,就送什么,功德为大。

   再者,我们应该施与贫穷者。俗语说:雪中送炭,不应该锦上添花。功德为大。越贫越先施与,这是佛祖教育我们的法则。

   佛在世时,有弟子得了绝症,临欲终时,佛祖亲自去看他。同时,也有一弟子得了小病。他见佛祖没来看他,而去看另一位弟子,心中自是不平。佛祖知道此弟子的心思,登台为大众及此弟子说法:佛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于诸众生,得一子地。你只不过得了小病而已,而那位弟子以面临命终,得大重病,怎能相比。如果你得重病佛同样也去看你。那里苦重那里先救。弟子听后非常感动佛祖的慈悲,也很后,晦自己的想法。

   从这件事佛祖教导我们应先供养最贫穷者,教我们要雪中送炭。

   圆信问:为什么要仁和谦虚。(四十七)

   答曰:谦虚是美德。仁和是美德。

   祖师教导我们:滔光灭迹。凡事低调办事,不可张扬。有功德应谦虚,不要自我张扬。

   我们学习菩萨戒:无生不度,无恶不断、无善不修、礼让谦虚。

   故此,那些受过菩萨戒的居士,在寺院普佛时,男弟子应走五戒居士的后面,女弟子应走在五戒女居士的后面。因为五戒居士没有受菩萨戒,而有受菩萨戒的居士在戒律中规定:见佛祖四众弟子,应尊敬礼让。佛四众弟子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五戒居士)、优婆夷(五戒女居士)。所以,菩萨戒就是学习菩萨精神。以人为先,以人为尊,将自身置于最下层低微。视一切人为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这样想,我们的心态自然就会仁和、谦虚。这样,成就佛道比较快。

   我们若能学习菩萨这种心态和行动,就会得到人见尊敬爱惜的果报。佛祖在经中说:见人欢喜恭敬者,人见即欢喜恭敬。

   圆信问:我们若是做错了事,应怎么办(四十八)

   答曰:迷途知返。杜绝一错再错。

   忏悔过失和罪障。若是错了不改,好比船到江心补漏难。人生一世,不过百年。纵然富可敌国,名闻远方。也不过一世而已,从中为名为利而造罪,实在是不值得。所以,我们要了解人生的因果定律,造恶犯错就会减少。

   我们要深刻地了解到,我们衣食住行所有供具不能如意,六亲眷属不能相亲。都是过去生中所造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所造成的。故此,佛祖教导我们要学会忏悔业障。一方面要迷途知返,不再复犯。另一方面要忏悔过去恶业。

   我们若是有福,不用造业也会得福报。一错再错,就会有无量报应。故佛菩萨要我们至于今日,所有现在及过去业障都皆忏悔。

   忏悔人间流殃宿对癃残百病六根不具罪报。

   忏悔人间边地邪见三恶八难罪报。

   忏悔人间多病消瘦促命夭枉罪报。

忏悔人间六亲眷属不得常相保守罪报。

忏悔人间亲友凋丧爱别离苦罪报。

忏悔人间冤家聚会愁怯弱罪报。

忏悔人间孤独困苦流离波迸亡失国土罪报。

   忏悔人间崇狱系闭幽执侧立鞭挞拷楚罪报。

   忏悔人间公私口舌更相罗染更相诬谤罪报。

   忏悔人间恶病连年累月不差枕卧床席不能起居罪报。

   忏悔人间冬瘟夏疫毒疠伤寒罪报。

   忏悔人间贼风肿满否塞罪报。

   忏悔人间为诸恶神伺求其便欲作祸崇罪报。

   忏悔人间鸟鸣百怪飞尸邪鬼伪作妖异罪报。

   忏悔人间为彼虎豹豺狼水陆一切诸恶禽兽所伤罪报。

   忏悔人间自缢自刺自杀罪报。

   忏悔人间投坑赴火自沉自坠罪报。

   忏悔人间无有威德名闻罪报。

   忏悔人间衣服资生不能称心罪报。

忏悔人间行未出入有所运为值恶知识为作留难罪报,

   如是现在未来人天之中,无量祸横。灾疫厄难衰恼罪报。都悉至诚忏悔。

   圆信问:我见很多人相遇都不会笑,不能够和颜悦色。  (四十九)

   答曰:我们应“愿学弥勒常喜禅”。

   对人和颜悦色,笑脸相迎。常常欢喜在脸,那是一种境界。也可以说是一种禅定。

   在经书中经常讲到佛祖在说法时的表情都是非常快乐欢喜。“尔时,世尊熙怡微笑,放百千万亿光明。”佛祖教导我们要发自内心的笑声,而对待一切的大众,让这世界充满欢乐。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长得很可爱,充满热情,性格开朗,人见人爱。这都是过去生中见人欢喜笑脸迎人的果报。

   弥勒菩萨就是常修欢喜,常修宽容。因为我们若能对任何人都有慈悲之心,自然就不会有恨怨。对于众生也就多多包容。所以,称弥勒菩萨为慈氏菩萨。由于“慈”能济喜,而施济欢喜的最好方式是终日笑脸对人,就是施人与喜。也是对人最尊敬的方式。这样,让对方感受原来自己是受欢迎的,活着是多么有意义。

   如果一个富有的人,大家遇到他都不理他,或者对他笑是为了钱,他会感到做人很没意思,钱再多也无用。而一个贫穷的人,大家遇到他都对他很好很热情,他虽是贫穷,而心中常涌暖流,感到很快乐。

   所以,我们要学习弥勒菩萨,施人与喜,施人亲善,让大家感受生命的意义。

   圆信问:为什么要尊师重教,如何尊敬师长。  (五十)

   答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父母赐与我们之身之命。而师长教导我们知识和做人道理,即是赐与我们智慧之命。

   故此,我们对师长作种种供养之具,不能缺少,这实是本份之为。

   圣人教育我们,无非建立在孝道、师道上下功夫。

   佛教导我们,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而四重恩是佛恩、父恩、母恩和师恩。我们

供养父母师长与供养佛无有差别,都是有无量功德。

   在佛经中,记载阿难尊者过去生中,佛祖未成佛前行菩萨道时,阿难也是佛祖徒弟。多次为护主护师,不惜生命。今生才能为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实不止是一生所能得。所以,我们要无微不至而关心师长。

   圆信问: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五十一)

   答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供养物品中(包括吃用住行物品),不如用佛法传授给人的功德最大。因为我们如果看到一个人又生病又无食。我们送给他的钱治病,又送给食物与他。也只能解决他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如果我们将佛祖所教导的妙法传授与人。放生持素会得健康,布施不偷盗能得财富的道理教他,乃至了生脱死、离苦得乐的妙法传与他,他将会生生世世得大安乐。所以,佛祖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当然,一个人处于贫穷疾病。当然是先施与财和药,而后施与法。就是最圆满的做法。

   故古人有“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道理就是说:施人的财物,不如教给他能够谋生致富的方法。因为,我们能施他一时,不能施他一世。若教与技术,他即能得益一世。所以,我们的功德会很大。

   再者,印经送人是一种法供养。还有一种更好的供养,是你亲口将佛法传与他人。先从身边的人传起,教人布施持戒,以及种种法门。这样,我们所传的人若能如法而行。那么,他从今以后所做的功德,我们都能得一份功德。若是我们教十人修行,我们即得十份功德。因为他们的布施持戒修学都因我们所教,所以得其功德理所当然。而亲口所教更使人比较深刻,我们自身更应亲为而做给大家看,使大众可以随喜而行。

   大家若是依法而修,来生就不会有疾病与贫穷诸苦,现生又可以减少定业。故古人说:智者治于未乱。如果以乱也只能补救减轻而已。故此,法的供养胜于财物供养。

   圆信问:佛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能长一切诸善法”。请开示一下。  (五十二)

   答曰:信位之前,没有菩萨。

   也就是说菩萨是从初信菩萨开始的。我们学习做人,也就从学习信誉开始的。

   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必须说到做到。答应人家的事就要做到,若是做不到,我们可以不答应去做。这样,大家对我们才有信心。另外,我们必须说诚实言。所说的话必须如实,若是不愿意让人知晓,我们可以不说。但是,说出的是实话实说。

   再者,答应人家的事,我们不一定能做得圆满。我们可以对大家说尽力而行试一试。若是成功,那是最好不过。若是失败,大家也不会怪我们。

   还有,这件事让我们来办我们不一定有把握,对方的其他亲朋好友更能胜任,我们可以让其他人去办。这样,也就不会误大家的事。我们若能办,义不容辞。故此,诚信为本,诚实为性。

   学菩萨先从学做人开始,学做人可以从学诚信开始。

   圆信问:各个法门有“修持法”和“供养法”。请细说这二种法的利益和妙用。(五十三)

   答曰:修持法的目的是求智慧。是在内心修。

供养法的目的是求福报。是在表面供养修。

   各个法门都有修持法和供养法。我们常见大家常修的法门有:地藏法门、观音法门、药师法门、净土法门、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以地藏法门为例。

   修持法:我们必须读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依照《地藏经》教义而修行时时回光返照,在《地藏经》和地藏菩萨名号中求禅定,以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而后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地藏法门的修持法。从中得到禅定和智慧,以期早日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是从心地上下功夫。

   供养法:我们必须供养设置地藏菩萨像和《地藏经》,常常烧香、点灯、点烛、更以香花果品、饮食饼食种种供养地藏菩萨像而后诵《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名号。再看我们所求的事情大小,若是事比较大,应遍数多一点。一般比较难求之事,可以以三百遍为一个周期。注意要先回向。圆满之后再看感应而另定第二个周期。念圣号可以行住坐卧想起而念。这就是地藏法门的供养法。从中得到福报,以期我们早日到达心中愿望。当得到福报时,而后回小向大也不迟。一般供养法的感应速度快。因为表的法易求,而供养的方法与菩萨易感应道交。

   修其他法门也是一样,只不过要诵经的遍数改动一下就可以。在供养法中,为什么要先回向?因为我如诵《地藏经》三百遍为一周期,要诵很久的时间。若先回向我们心中的愿望,接下来诵持比较易产生感应。但在诵持之前回向接下来三百遍《地藏经》功德回向,一次大回向就可以。还有,在修供养法这段时间。要多做布施各种活动,如供僧、供贫穷、施米施油、修桥修路。越是贫苦的施济,功德越大。

   圆信问:为什么偷盗、赌钱会感到来生贫穷的报应。  (五十四)

   答曰:不偷盗、不赌钱、能施财会感到来生富贵。今生也会易顺利。

   因为赌钱是一种变相得财,不是偷盗,但是间接而盗。虽是愿赌服输,然而参赌者无非生起贪心,只求不劳而获。若是不贪心就是让他赢钱他都不要。

   偷盗一般不带本而盗,赌钱带本而盗。二样都是恶业,故此感到来生贫穷之报。

   有人说:只管今生,不管来世。但是,有很多人正因为只管今生而赌钱,只望得财而家破人亡。一般的人都是输钱而血本无归,赢钱而大开大花,最终两手空空。所以,来生未曾受报应,今生已经成为穷光蛋。故此偷盗、赌钱报应无穷,我们远离之。

   圆信问:欠钱不还会遭什么报应,请开示一下。  (五十五)

   答曰:欠钱不还,会感到当牛当马而偿还债务。若在人间,财物常破。借钱与人,最好是借给如法之人。

   愿意将钱借与我们,这说明对方对我们很好,也很信任。我们应该言而有信,不能借而不还。对方又没有说送与我们,怎能不还之理。若真的一时不能将钱还与对方,我们应与对方说明清楚,而且尽力挣来偿还。固借与我们的人无非亲朋好友,故会原谅渐慢。我们应时时挂在心头,早日还清,这才是人之本份。

   《三世因果文》中说:今生牛马为何因,前世欠钱不还清。我们应明白此理。此理也符合佛的道理。

   而被借的人,其实功德很大。虽然不是布施与人,但是,若人不危急,一般不会借钱。而借出使对方能够渡过急难,故功德甚大。有时我们送人少财,不如借人多财。因为少财不能办成事,而借多使我们完美成事,改变一生的命运。而命运的改变是借与我们之人的赠与,我们才得如愿,故虽是借来,我们应心存感恩。

  圆信问:生老病死有很多痛苦,我们应如何放下心身。  (五十六)

  答曰:不管帝王将相,名士豪富,最终都离不开生老病死。不管子孙满堂,黄金满屋,将会成为别人之物。

  唯有生前所造善业恶业随身。真是“万般拿不去,唯有业随身”。

  当我们现在这样设想,再过几十年,我将剩下什么时,对于名闻利养将会看淡。因为再过几十年,我们将剩下一堆白骨。

如果我们生前修学佛法,读诵《地藏经》 《药师经》 《法华经》 《阿弥陀佛》《无量寿经》 《楞严咒》 《大悲咒》 《十小咒》等等。那么,我们将带去如法修持这些经咒的功德。这些功德才是我们后世得福的本钱。布施持戒才是我们后世延续福报的本钱。

   圆信问:念地藏菩萨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五十七)

   答曰:能。念地藏菩萨能往生极乐。极乐世界重在于回向。

   不管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念什么佛都是功德无量。往生极乐世界与否在于将所修功德都回向极乐世界,就能往生。当然,临终时是要念阿弥陀佛名号的。

   其实十方法界本无差别,因众生未曾超凡入圣而产生差别。十方佛的现身,同一名号毗卢遮那佛。因众生各有愿望,各有不同业力。而产生佛菩萨的大愿各有不同,名号各有不同。所以,佛菩萨的名字是因众生而立名。我们凡夫的名字是因业力而立名。

   地藏菩萨为了渡更多的众生,而本来可以成佛而现菩萨相。都是为了我们的众生在苦难未曾解脱,而能离苦得乐。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方海权       地藏菩萨)(五明学佛网:方海权       地藏菩萨)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 

 高振农教授:地藏菩萨与金乔觉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拜西方三圣和释迦牟尼佛,不再另拜药 

 卢志丹居士:效法地藏菩萨,发广大心愿 

 卢志丹居士:地藏菩萨由孝母推及度众生 

 演培法师:地藏菩萨的深弘誓愿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 

 圣开法师:大愿地藏菩萨 

 其它法师:从《地藏菩萨本愿经》谈佛教的孝亲观和轮回观(净 

 宽运法师: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西方寺地藏菩萨圣诞法会过 

 宽运法师:礼拜念佛 回向超生──《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启示 

 明贤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各品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