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普贤十愿


   日期:2014/10/15 6: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包括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是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泥沙土石,它有法性,法性与佛性是一个性。《华严经》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礼敬」是一切恭敬,如果对一个人不恭敬,尤其是对冤亲债主,还有忿恨、分别、执着,就没有做到「礼敬诸佛」。不但对一切诸佛菩萨、罗汉要恭敬,乃至对于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也要恭敬,因为人人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就是佛,怎能不恭敬佛?所以,礼敬诸佛不分国家、种族、宗教、文化,他们统统是未来佛,我对他们的恭敬与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父母一样,绝对没有差等。能做到礼敬,就不会动念头伤害他。

再进一步,对所有一切畜生也要恭敬,蚊虫、蚂蚁、苍蝇都是有情众生,也有佛性。牠因为过去造业重,轮为畜生,将来也是未来佛。我们明白牠是未来佛,看到之后要合掌恭敬,把牠们需要的食物放在外面供养牠。我对牠恭敬,牠对我也恭敬,彼此互相尊重。真做到了,就很容易沟通。无法与之沟通,是诚敬心不够。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果然有十分诚敬,牠会受感动,这个感动、沟通是心灵感应。

提升一级,花草树木等无情众生有法性,而法性与佛性是一个性。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树神、花神、草木神,我们可以与之沟通,并和睦相处。我们照顾它,花开得会特别鲜美、特别香,树木茂盛,果实纍纍,它会以此来回馈、供养我们!

不但与人能沟通,对于其他宗教供奉的神明,也都能沟通,这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宇宙的和谐无他,「礼敬」而已。只要我们能奉行,遍法界虚空界就通畅无碍,活动的空间无穷大,生命多么充实!

因此,「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敬鬼神,鬼神也尊敬你;你敬动物,动物也尊敬你;你敬花草树木,花草树木也尊敬你。所以,我们要想别人尊重,要先尊重别人,尊重别人才是真正尊重自己,爱护别人才是真正爱护自己。对一切众生不能有丝毫虚伪、染着、傲慢,否则这都是给众生制造误会、敌对,给自己找麻烦,让自己生生世世脱离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能修「普贤愿」的人,遍法界虚空界的障碍全消除了。

佛法对「礼敬」非常重视,儒家教学亦复如是。《礼记?曲礼》云:「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因此,圣人的学问,圣人的大道,就是「礼敬」而已。过去有人向印光大师请教,如何才能入佛的境界?印祖回答:「诚敬二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真诚恭敬是契入佛境界的不二法门,这就是普贤菩萨的第一愿。

所以,对于误会、毁谤、陷害我的人,我真诚恭敬待之,误会就能化解,毁谤也能消除,陷害也会终止,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是真正解决问题。决定不能有丝毫怨恨心、报复心,若是心存怨恨、报复,生生世世冤冤相报,苦不堪言!要懂得化解怨结,就是消业障。

现在社会动乱,大家都担心恐怖分子的报复,身心不安稳。果然契入大乘,身心就能安稳。要化解怨怼,从哪里化解?从自己心地化解,把内心所有一切矛盾、冲突、是非人我化解了,外面则是一片和谐,天下太平。

佛法的教学,目的是教导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一切毁谤、侮辱、伤害都不放在心中,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未来诸佛,所遇的顺逆境界都是成就我们的增上缘。儒家亦云:「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本性是善的,今天变得不善,是他的习性而非本性,本性是善的。所以,我尊重你的本性,不计较你的习性,我自己就解脱了。一切毁谤、侮辱、陷害,对我丝毫没有伤害,当然不会有报复的念头,这是自他解脱。

我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处逆境随恶缘无瞋恚业障尽消」,环境恶劣,冤家对头造谣生事、毁谤,处处为难,存心伤害,遇到这样的境界,应该如何对待?不起丝毫瞋恚,业障自然消除。对于所有的逆境、恶缘,心存感恩,因为它替我消业障。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一生永远感恩,多快乐、多自在!而下联是「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全现」,处顺境善缘,不起贪念,决定不迷惑,福慧就现前了。

 所以,真正消灭冲突,落实和平,从「礼敬」做起。实在讲,能做到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世间所有一切怨怼冲突自然化解。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称赞如来

礼敬诸佛是从形相上讲的,从形相上说万法平等,所以应该要一切恭敬,一心恭敬,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亦如是,真诚、恭敬心决定没有分别,永恒不变!「称赞如来」是从性德本善上讲的,但是凡夫虽然有佛性,现在迷了,不觉悟。儒家讲「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是迷,迷了本善,迷了性德,就有妄想;从妄想生分别、执着,就产生许多过失,过失与法性本善相违背。从众生行业上讲,众生的所作所为与本善、性德相应,我们称赞;如果众生所作所为与本善、性德相违背,我们不赞叹、也不毁谤。而以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让他自己觉悟、回头,这是教育。

佛法是身化教育、身化教学,要以真诚心感动。众生业障深重,不是几天、几个月就会回头,所以要有耐心,有时十年、二十年才会觉悟,有时到临终时才觉悟。有的人到死还不觉悟,怎么办?还有来生、后世,佛菩萨生生世世照顾众生,总有一天他会觉悟、会回头。

我们如果遇到身造杀、盗、淫,口造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造贪、瞋、痴十恶业的人,要合掌令欢喜,决定不让他生烦恼。他讨厌我们,我们回避他;他不喜欢见我们,我们看到他就远远躲开。修养自己的道德,绝对不把他的恶放在自己心上,要永远保持自己心地纯净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净夹杂」,这样我们才会有长进。如果还要怪别人,永远不能离开三途。这些道理很深广,要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就是对一切众生欢喜布施供养,这是修自己也是度众生。 这一条特别重视「四摄法」,四摄法第一是「布施」。欢喜布施,舍己为人,是度自己的贪心,拔除无量劫来悭贪烦恼的根,与众生广结殊胜的法缘。对于社会也不例外,许多慈善公益事业,我们尽心尽力帮助。譬如布施医药费,照顾贫病的苦难众生,设立奖学金,照顾优秀而读书有困难的青年学子,以及照顾戒毒所的青少年,恢复健康的身心。这都属于「广修供养」。

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融入人群,把佛法落实到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之中。佛法在日常中表现的是活的,不是死的,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形象,与我们接触沾到佛法的气氛,他就感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因此,佛法与生活是不能脱节的,否则学佛难得实益。广修供养,也就是四摄法的布施供养。

第二是「爱语」,发自内心爱护对方的言语,态度表现真诚的热爱。第三是「利行」,所做所为都是利益社会,利益大众。第四是「同事」,就是互助合作,真正做到舍己为人,帮助社会,帮助众生。

我接受澳洲几所大学的邀请,就是想把佛法、中国伦理道德传统带到学校去。他们非常聪明,接受能力很强,一说就懂,而且非常欢喜。他们懂得了,就会教导学生,影响学生。这就是「利行、同事」,都是属于「广修供养」。所以,我们供养真正的目标是供养智慧,供养伦理道德,其他都是辅助的。在佛法讲,这是法供养,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忏悔业障

「忏悔业障」是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纯粹是自利,自利当然利他。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每天要反省,好的继续发扬,过失要马上改正,明天不再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一法不是忏悔业障。「忏悔」是梵华合译,忏是忏摩,悔是悔过。「忏」着重在发露,绝不隐瞒、覆藏过失。希望人人知道你的过失,大家批评、责备、骂你几句,业障就消除了。如果掩饰得很好,把罪过藏起来,愈积愈深厚,最后就堕三途了。善事千万别让人知道,否则别人到处赞扬、称赞你,果报就报掉了,福报也没有了。因此,善要隐藏起来,福愈积愈厚;恶要发露,果报才会报掉。

有过失要像青天白日一样,让大家统统看到。即使别人对我恶意的毁谤,自己要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罪业就报掉了。有时自己做错事不知道,别人提醒了就要改过自新,所以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是恩人,没有他,我没有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是无根的谣言,恶意的毁谤,这是无量劫前的业因,这是帮我们消过去世的业障。

忍辱仙人若没有遇到歌利王,他的忍辱波罗蜜哪能那么快圆满?释迦牟尼佛说,他本来在贤劫是第五尊佛,弥勒菩萨成佛是第四尊。但他提前了,弥勒菩萨退后了,什么原因?就是遇到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好缘,把自己的业障快速的消除,功德提早成就。

所以,一切伤害我的人是帮我消业障,要感激不尽,只有报答的念头,没有丝毫瞋恨的念头;没有瞋恨,自己德行成就了。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随喜功德

六道凡夫无量劫来累积的业障习气,最严重的是贪、瞋、痴、慢。而傲慢里面的嫉妒烦恼,是世出世间修养道德、学问的最大障碍。「随喜」就是专门对治傲慢与嫉妒的。嫉妒心对自己的伤害最大,对别人是毫无影响。「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命中所有的,会被别人破坏,那不是命中所有的;命里有的,任何人都不能破坏、夺取,这是因果定律。

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小人天天嫉妒障碍,损自己的德,折自己的福。佛教我们,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破坏别人是伤害自己,折自己福寿。 有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众生做好事,我们没有嫉妒,而且要随喜并尽心尽力帮助。若自己没有力量、钱财帮助,心生欢喜赞叹,赞扬他的善心、善行、好事,其功德福报与彼相等。这好比点蜡烛,藉已经点燃的蜡烛之光,点燃自己的蜡烛,这就是随喜。

古圣先贤常教导我们,「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件于社会、于大众不利的事情,不能随喜;只要是于社会、于大众有利益的好事,一定要随喜。我有多少力量就贡献多少,没有力量就以真诚心欢喜赞叹,也能对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功德不可思议!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请转法轮

「请转法轮」,最重要的是「请」,请佛来讲经教学。佛不在世,就请佛的学生。现今,我们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教学,推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

「法轮」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建立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标志。「轮」代表空有不二,空有一如。「轮」的圆心是空的,圆周是有。又代表动静不二,心是静的,心是空的;圆周是有,圆周是动的。因此,我们从轮上可以看到「动静是一、空有是一」,所以佛用轮做标志,代表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

佛一生的教学是什么?教导我们了解空有是一、动静是一。我们修身一定要晓得心要清净,心不能动,不能有妄念,而身是圆周,身要运动。我们常讲「活动」,动就活了,不动就死了。而佛家修身养性的祕诀,就是身动、心不动。

「转」是转动,就是推动,法轮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推展多元文化的教育就是转法轮。因此,法轮是代表佛陀教育,佛陀教育的内容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即「空有不二、动静一如」,这是大道理!

现在很多佛教徒都喜欢做善事、做好事,什么是第一好事?请法师讲经,因为听众不仅是人,九法界众生都在听,冥阳两利,功德无量无边,这是真正的佛事。

所以,世间第一桩好事是教学,自己没有能力教学就请人来教;自己有能力、有财富,就建讲堂,请法师、大德、长者来讲经教学,教化一方。时间长短,视能力而为之。大家听了很欢喜、很发心,再集大众的力量,建立永久的教学机构,请转法轮。

现今信息发达,我们利用网络传播来教学,只要道场有设备,讲经就不中断,网络二十四小时随时都能收看节目,所以今天「请转法轮」比从前真的容易太多了!以前如果这些法师大德不来讲经,我们一筹莫展。现代录音机、VCD发明之后,带来了便利,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这些工具。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请佛住世

「请佛住世」与从前的认知、理念不一样了。现在,第一是经论的大量流通,纵然有大灾难发生,也不会丧失。第二是「培养继起人才」,我们利用高科技教学,如网际网络。在网络上有很多朋友,彼此虽然距离很远,但是认知相同、愿望相同,真正是志同道合。我们走释迦牟尼佛的道路,佛是我们的典型、模范。我们学习释迦牟尼佛,依据经典,信、解、行、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的智慧、学问;然后在社会上,以身作则,做出佛菩萨的模样给世间人看。

「请佛住世」,请谁住世?请自己。世间求人难,我们求自己!自己要发心作佛、作菩萨,救苦救难。发大心,立大志,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显扬自己的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自己有信心、有把握,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就之理!现在重要的,底下一愿「请佛住世」,第七愿。这一句我们也要有新的解释。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入般涅槃,走了,他老人家世寿八十岁。那怎么样才能请他住世?我们塑个像来供养他,这是对他的景仰,表示我们一点的敬意,毕竟他不是真的住世。真的住世是什么东西?是他的教化。现在这个教化,他老人家的教学,《大藏经》!《大藏经》在世间,就是佛陀住世。可是经典虽然在,要是没有人学习,没有人依教奉行,没有人来给一切众生讲解,那也是枉然。

这个经典这些年来我们印了不少,我们自己对全世界赠送的《大藏经》,我略略的估计了一下,大概有一千七百套,我们赠送的。还有许许多多善男信女发心印赠的,那比我们这个数量不知道要多多少倍!所以经典在这个世间是不会磨灭的,我们可以肯定。

什么人去学?什么人去把它弘扬光大?这个就是要后继有人。「请佛住世」,我们就要想到传法的人,传人,这个重要!世出世间任何事业,我讲过很多很多遍,你自己有聪明智慧、有福报,成就许许多多的事业,非常辉煌;如果你没有传人,你死了之后,你的公司就倒闭了,你的事业就瓦解了,你的成绩等于零。这是什么原因?你没有注意到培养继起的人才,你错了。

你看看,无论是中国、外国,古时候的帝王,这些帝王登基的那一天,现在讲就职典礼,这个国王就职的那一天,头一桩事情要办的是什么?立太子,就是选择他的继承人。所以他这个国家能够绵延几百年,能够传几十代。什么道理?选择继承人,选得好!末代是什么?末代,大家把这个问题疏忽了,继承人选错了,选成一个没有德行、没有能力的人,亡国了。世出世法都一样,古今中外都没有例外,做学问的人、修道的人也不例外,他要去找一个传法之人,使这个道统长存于世间。

但是这一个学生,说老实话,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求?特别是佛门讲的传道,儒家、道家都是如此,现在为什么衰微了?儒、释、道三家都衰了,没有继起的人才,衰在这里。

现在培养人才更难了!为什么?社会已经变形了,走向功利主义,我们在社会上耳朵所听到的,「向钱看」,大家都把财色看作他一生当中目光的焦点,他哪里会想到什么求智慧,求道德,求学问,这个东西对他来讲太空洞了,他不能接受。他所要的是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享受,在这个里头已经迷了,不容易回头了。可是只要用真诚心,还是会有感应的。

所以要有真正的学生,发大愿,大悲愿力,救苦救难,舍己为人。这些人从哪里来?从网络上来。你看在网络上学习的人有多少?那里头真的有好人,我们没有机会碰头,真有好人!学了几年之后、十几年之后,他真有心得,也有这个能力,我们聚会在一起,把他带下来,「传人」!所以不要去招生了,招不到学生的。你以为办个佛学院就能够有传法的人才?不能,普通人才,不是顶尖的人才。但是你要晓得,不是顶尖的人才,不能传持大法。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德行里头不能有一点私心,不能有一点点嗜欲,你有嗜好、你有欲望就不行了,你就没有能力承传大道,这个太难太难了!一个人能够把私心、嗜好、欲望放下,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那才是大圣大贤的传人。

所以我们同样亲近一个好老师,为什么有人成就,有人不能成就?不能成就,没有别的,私欲没有放下;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太重了。虽然有好心,天天跟着老师来学经教,到底学多少东西?实实在在讲皮毛而已。老师清楚,老师明白,一点都不糊涂,你有业障!这个业障佛菩萨也没有办法把你业障消掉,业障是要自己消。

 怎么消法?顺逆境缘当中,自己有高度的警觉,不被境界转,你才会消业障。你在境界里头稍微起一点心、动一个念,你的业障天天在增长,没有消掉。譬如无缘无故人家恶言相向来骂你,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不高兴?这一不高兴,你在那里造业障,你不是消业障。这个是修行功夫,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业障才能消除。自己知道:这个人替我消业障的,生感恩之心,那是你积功累德。

感恩之心不是一句空话,将来要报恩的。歌利王杀了忍辱仙人,忍辱仙人没有一点瞋恨,欢喜接受,报恩。用什么方法报恩?他说我成佛第一个度你,报恩!忍辱仙人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真的报了恩了,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说到做到,绝对不是忘恩负义,决定不记仇恨。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常随佛学

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要认识、了解,他一生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并向他学习。而《释迦谱》、《释迦方志》是学佛的入门,因为对本师了解不够透彻,你就不了解要学习的是什么,因此指导的老师很重要。

在学习经典上,李炳南老师教导我的第一部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一部是小乘经。《沙弥律仪》讲,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而我随堂旁听小乘经,听了将近二十部。所以,学习一定是按部就班,按照顺序。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恒顺众生

「恒顺众生」,就是「回向众生」。众生在迷,恒顺要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方能跟一切不同习性的众生,和睦相处!要是没有高度的智慧,高度的艺术,佛法教学的效果就不能扩大到一切众生,所以要随顺。

我过去在新加坡,访问印度教,我拜他们的大梵天;我访问锡克教(锡克教不供神像),我拜他们的经典;进他们的教堂,守他们的礼节,入境随俗,要跟他们打成一片。宴会当中,我们欢欢喜喜吃他们的食物,是从内心生的欢喜心,跟他们的文化融成一片。

唯有恒顺才能把佛法扩展到一切众生,《华严经》讲遍法界虚空界,九法界众生,不顺不行。顺是孝的落实,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两句话你要是参透了,「恒顺众生」自然就做到了。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了解了,一切众生跟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这不但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是众生,你在修学有相当成就的时候,一切空间维次慢慢的会消失。消失掉,这些众生你能够接触得到;接触到之后,有许多众生要找你帮忙,你可不能吝啬,一定要诚心诚意的去帮助他们,要跟他们融成一片。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就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最后回归到自性,充实性德。自性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来不去,哪有什么可以充实的?「回向实际」就是希望我们性德本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圆圆满满的显示出来,就像诸佛如来果地上一样,光明遍照!遍照虚空法界,这就是「回向实际」的意思。可见得「回向实际」,就是自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节录自《华严经》12-17-0906、0907)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普贤       十愿)(五明学佛网:普贤       十愿)  

 吕有祥教授:澄观对“普贤”的诠解 

 韩廷杰教授: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华方田教授: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 

 华方田教授:普贤行愿与和谐社会——“普贤与中国文化”学术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二讲 如何远离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一讲 认识如幻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讲 是心即佛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九讲 有无俱遣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八讲 依道见法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七讲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六讲 转身的智慧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五讲 何谓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