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12集)


   日期:2015/1/9 15: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百五十二面: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从这个地方开始。这是十四无畏里面最后的一条,这是讲到持名。在上次有讲到「求子得子,求女得女」,讲到这一条,他听我讲《楞严经》里面说,凡是求子而有所得者,是子女皆观世音化身,则观世音菩萨之灵化千万亿,是灵可分之为否?而诸观音化身之子女,在世间之成就、学道参差不齐,其亦具有七情五欲,造业在所难免,则诸子女去世后,有证得阿罗汉果者,是就阿罗汉果位否?亦或越之於观音本位否?有未证得果位者,是难离轮回否?亦或毕一切之业,回归观世音菩萨之本位?你问的问题,主要是这个灵可不可以分,主要是问这个问题。在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有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灵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最近几十年当中,中国、外国都热心的在讨论。灵是不可分的,为什么不可分?因为灵是从迷、执著里面产生的,所以它不可分。见性的菩萨以上,像观世音菩萨是已经成佛再来之人,我们问,他有没有灵?给诸位说,他没有灵,所以他才能得大自在,因为你有灵魂,所以你不自在,这个道理在此地。

  灵是有范围的,这是佛法里面讲神识,它是有范围的。我们举个比喻说,这个比喻也是经论里头常讲的,真如本性就好比清净大海,我们的执著就像大海里面所起的一个水泡,这个水泡我们就叫它做阿赖耶识,迷惑颠倒的人把这个水泡就当作大海,当作大海的全体,这个意思就是比喻迷的人把阿赖耶识认为是自己的身体,道理就在此地。所以破迷开悟,明心见性,这个水泡破了,破了,原来就是大海。所以海里面的水泡与大海的确是一不是二,迷人看到是两桩事情,觉悟的人看到是一桩事情,不一也不异。经上常说千江有水千江映,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他的应化身就像水里面的月亮一样。那我们要问一问,把这个月亮当作灵,它分不分身?这个世间到处有水的地方里头都有月影,是不是那个月亮就分成很多很多的身到水里面去?你们想想月亮有没有分?没有分。观世音菩萨,不但是他,诸佛菩萨的应化,你说分了没有?没有分。没有分他怎么能回到本?我们今天这个月亮,我们端一个脸盆水,这个脸盆水里头就有月亮,就有月影在,我们把水倒掉,月影没有了,这个月影是不是又回到天上月亮去?你看到它回去没有?你把水放到这,你有没有看到月亮从那个地方来了,到里面去了,再又看到它回去了?没有这现象。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所谓千百亿化身就是这样的,不但诸佛菩萨千百亿化身是如此,我们自己又何尝例外?这个道理诸位要细细的去参。

  你提出来这些知见,这都是分别执著,对你的修学,对你的一心、开悟,都有障碍,这是我们自己要明白的。去了分别执著,我们心得清净,清净心里面生智慧,智慧观照之中才了解事实的真相。可是你要记住,你迷的时候你有一个灵,就是你有一个神识,我们俗话讲有个灵魂,这个灵魂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造业受报都是它,这是迷才有这么一个现象,悟了之后没有。悟了之后还要是有这个执著,你的清净法身又如何证得?法身,我们在讲堂里面已经跟诸位提示过好多次,法是指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我们的虚空,法是万法,唯有觉悟的人,他才真正理解一切万法就是自己的身。这个诸位一下会不过来这个意思,我们也举了很多比喻跟大家说,好比我们作梦,这是梦中的境界一样,全体的梦境就是我们自己一心,一心变现出整个梦境,整个梦境里面哪一法不是自己的心?这是你清醒过来了,你想想,对呀!整个梦境都是自己心变现之物,梦境里面自己这个身是自己变现的,还有别人,也是自己变现的,你念佛梦到佛菩萨,佛菩萨还是你自心变现的,梦里面山河大地,梦里面的虚空,全是你自己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可是你在梦中不晓得你作梦的时候,你没有法子辨别,你在那个境界里分自分他,在这个境界里头迷惑颠倒。你要是觉悟了,我现在是在作梦,一想,整个梦境都是我自己,你在梦中就证得清净法身了,你不再以为你自己这个身是你自身了,你晓得我自心所变现一切物都是自己身,那个情形就不一样了。

  这样的境界不难见得到,我们有很多学佛的同修,学佛久了,的确心地比较清净一点,他在梦中会觉悟到我自己现在在作梦,他会觉悟到,觉悟到自己在作梦,梦里头境界不妨碍了。曾经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作梦的时候,在梦中一下警觉到我现在在作梦,梦里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忽然想起佛经里面,墙壁没有障碍,他作梦从那个墙壁走过去,果然就走出去了,那是梦里面的墙壁。这就是说,佛所讲的这些境界,他在作梦的时候知道自己在作梦,在梦境里面把佛的这些境界见到了,事事无碍他证得了,可是醒来之后又不行了。佛告诉我们,我们眼前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我们的真心变现出来的。诸位要晓得,你作梦的时候,这个梦境是第六意识变现的境界,六识变现的,我们今天这个境界是阿赖耶识变现的,这在唯识经论里头说得非常的透彻,说得很详细。所以你要是不悟,法身,法身就在现前,你不能证得,就跟在梦中一样,你迷了;你要是悟了,悟了原来清净法身就在眼前,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无有一法不是自己的清净法身。我给诸位说,你有这么一点概念,但是你不能证得。你为什么不能证得?那就是你的迷关不能够突破。迷关为什么不能突破?因为你的心不清净,你有执著、你有烦恼。根本的执著,我法二执,有了这个东西这就是迷,你把我法二执打破了你就成佛了。佛跟凡夫没有两样,有执著就叫凡夫,没有执著就叫佛。我法两种执著都有,这是六道凡夫;有法执没有我执,这是二乘,我们叫声缘乘,小乘的阿罗汉、辟支佛;两种执著都没有,这是佛、是菩萨,事实真相只不过是如此而已。

  佛是一句话给我们道破,主意就是要我们自己亲证这个境界,证得得大自在,所谓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证得这个境界,没有生死了,没有烦恼了,也没有轮回与十法界,都没有了,所以法界原本是一真,悟有浅深不相同,有人悟得浅,有人悟得深,因此果位也就有高下不相等。像大乘菩萨位次,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就是迷悟浅深不相同而说的,其实哪有这个东西。这是在平等法里面不得已而说的差别法,是因为我们众生心是个差别心,就是分别心、执著心,所以佛才以这种方便善巧来接引我们。

  佛法的修学,经论之所说不必疑惑,为什么不必疑惑?因为他的语言即非语言,《金刚经》里面所谓的文字即非文字。如果它是语言、是文字,你可以分别它,你可以研究它,它非文字、非言说,你怎么研究法?这是佛法的经典跟世间的书籍不相同,我们用世间读书的方法来学佛法,那就不得其门而入。佛法的言说文字它不是给我们讲理,也不是给我们说什么事实真相的,为什么?理与事都没有,正是古人所说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佛的千经万论,八万四千法门,它是干什么的?它是破我们执著的,他的大主意在此地。你们如果翻开《六祖坛经》里面所讲的,三十六对天然佛法,你就会恍然大悟,破执著的。我们今天读佛经之难,难在哪里?因为不是现场,像佛在《楞严经》里面说这些道理,我们没在现场,我们今天等於说是在听人家新闻记者的记录,在看记录,在听录音带,不是现场,现场情形没看到,这是很大很大的难处。如果你要在现场,那就很容易开悟。为什么?请法的那个人他提出问题来,他有哪些执著,他有哪些知见,佛这一开示,他的执著没有了,他的知见化解了,他大彻大悟了,道理在此地。愈是大乘了义的佛法,愈是合乎这个原则。对於那些迷惑深重、坚固执著的人,佛不给他说法,佛教他什么?教他做人的道理,教他断恶修善,叫他不堕三恶道,叫他在人天当中得乐,教这个,这就所谓是不了义的教学。那是因为这一类根性的人执著太坚固,分别心太重,不得已的设施。烦恼轻的人,执著不太重的人,佛总是跟他讲了义究竟一乘佛法,所谓是根熟的众生,经里面讲根熟就是指这一类的。在这个地方我们讲这一条,也等於说答覆前面这个意思。

  这个地方讲『此三千大千世界』,这个「此」是指我们娑婆世界,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指的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这个区域。『百亿日月』,这里面有一百亿单位世界,或者我们称之为小世界。这个小世界,今天科学的说法就是太阳系,我们这个大世界里面有一百亿个太阳系。诸位要晓得,这个一百亿是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这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这是一个概略的数字,因为有的世界还不到一百亿,有的世界超过得太多太多了,世界有大小不同,这与佛的愿力、众生的业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每一个世界只能够讲一个概略,或者我们讲大多数是如此,并不完全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不要死在经文里头,经文里头有很多数字是正确的,的确是数目字,譬如讲八万四千烦恼,这个八万四千它是个数字,不是概略的,确确实实就是八万四千条,像此地讲的百亿日月,这是概略的数字,我们要认识清楚。

  『现住世间诸法王子』,「现」是讲现在,「住」就是讲安住在这个世界,也就是说的这些菩萨随类化身。随类化身的有多少?此地也是说一个概略数字,『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你们要到印度去看看恒河,恒河里面那个沙那么细,像面粉一样,你去数去,你数数看恒河里头多少沙。佛讲菩萨数有多少?有六十二亿恒河沙,那简直没法子计算,娑婆世界里头有这么多的菩萨。你们同学得问了,菩萨应化到我们世间来,也有七情五欲,他也有造业,这叫什么菩萨!这个事情是你自己颠倒了。你怎么颠倒的?我们图书馆这次大概是第五次印《华严经》,我从五十六年到台北来讲经,一直到现在,《华严经》这是第五次的重刊,你们好好的去念念《华严经》,我们才有门路可入。菩萨道里面修行只有一个人,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善知识、都是佛、都是菩萨,你就成佛了,你就成菩萨了。你要看到外头,这个是众生,他还造罪业,那不等於你现在读《华严经》,看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杀人,伐苏蜜多女邪淫,尽干恶业,所以你打开《华严经》看看,五十三参是什么,你信心完全没有,善财童子的老师,这些善知识,统统是菩萨,还干杀盗淫妄。这就是你不了解佛菩萨的境界,你不了解一真法界的境界。

  所以这个学人,就是学生,参学的这个学人,只准一个人,就是善财一个。善财没有同学,善财如果有个同学,他两个就要抬杠了,你有什么了不起,你跟我同学,你跟我差不多。诸位想想,你的心乱了,你起了分别、起了执著,你想修一心不乱修不到的。唯有学生只有一个,其余的统统是诸佛菩萨的示现,示现种种境界。示现的是善境界,我们学的人怎么样?在这个境界里不生欢喜心,不动心,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为什么?我们修一心不乱。看到善境界,心里一欢喜,心乱了。我们念佛人一下看到阿弥陀佛来了,拿个莲花来接引,好欢喜,我求了这么多年,总算把阿弥陀佛求来了,你这个念头一生,完了,心乱掉了,就不能往生了。见到一切众生造恶业、杀盗淫妄,你又动了瞋恚心,心里看了又难过,你心又乱了。所以五十三参里面,有顺境、有逆境,有合理的行为、有很不合理的行为,实际上就是什么?就是我们六根接触眼前的境界,我们要像善财那样,学什么?学了了分明,如如不动。为什么?无有一法不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你也不要问他,他造什么业,他将来受什么果报。他造业受果报与我有什么相干?根本风马牛不相关,我替他操个什么心!不是他起心动念,是自己起心动念。就好像那个风幡亭里头那些出家人、在家居士们在辩论,到底是风动是幡动?六祖大师一句话把他点醒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你自己的心动了,外面的境界如如不动。几时你能看到这个境界,你就证得一真法界了,你就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在哪里?就在面前,眼前就是,只要你在境界里不动心,你就见到了。

  所以我讲《华严经》一再跟诸位说,净土里面一心不乱是能入,《华严经》的一真法界是所入。修行人要不晓得这个道理,那就是盲修瞎练,你修一辈子,也不得其门而入。你要会修,三、五年就有消息,心开意解,法喜充满,就得受用。所以修行一定要晓得修的是什么行,那行是什么。行是自己的行为,不是修别人的。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我们迷了,这才要修正,修正是他觉悟,我们有邪知邪见,需要修正,修正为正知正见。我们处处染污、执著,这是我们的病。所以我们要修身心境界无不清净,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了境界就清净。所以诸佛菩萨看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清净寂灭相。我们看这个境界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因为我们的心是生灭染污相,心照外面的境界,境界也是生灭染污。佛心清净,照外面的境界也是一味清净。所以境是随心转的,是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境界转心那就颠倒了,这叫凡夫;心转境界这是正理,这叫佛菩萨,这是圣人的境界。

  这个地方说,「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恒河沙数」,他们在这个世间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示现在各行各业当中,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如果你要证得慧眼、法眼,你一看,我们这个世间有许许多多佛菩萨在示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的确佛菩萨苦口婆心,以无量的善巧方便来教化我们,来启示我们。虽然我们自己麻木不仁,对佛菩萨种种善巧方便我们是毫无感觉,但是诸佛菩萨的示现从无间断。好像什么?你能体会,我教你,你不能体会,我还是做这个样子给你看,从来没有间断。正如同《普贤行愿品》里面所讲的,「无有疲厌」,他不疲劳,他不厌倦,不管你懂不懂,也不管你是赞叹正法或者是毁谤正法,一概不顾,永无间断、永无休止的在「修法垂范」,这就是我们常讲的度众生的行为。

  度众生行为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属於真实行,一种是方便行。方便行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在四摄法里面,利行、同事。这个地方讲的「修法垂范,教化众生」,修法这两句就是随自所修实行,「随顺众生,方便智慧」,这是随他所欲,就是随众生行,所谓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目的无非是令众生觉悟。譬如一个造恶的众生,诸佛菩萨示现跟他做朋友,天天跟他在一起做坏事情,他做坏事情真造业,造罪业,佛菩萨随喜功德,帮助他做坏事,诱导他做坏事,把坏事做尽了,一旦觉悟了,回头了,佛菩萨要的就是那一点,他一下觉悟了,一下回头了,这就是佛菩萨度了他。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间不少。那个佛菩萨怎么度他?就是佛菩萨跟他两个一道做坏事情,跟他做好朋友,他做坏事,他那个朋友比他做得还坏,结果以后犯法,被枪毙了,他一下觉悟了,做坏事情下场是如此,从此洗手不干了。那个被枪毙的就是观世音菩萨,把他度了,他从这里一下醒悟过来。这个事情你能看得出来吗?能晓得吗?

  佛菩萨在世间数量比我们众生数量多,我们这个世界人口才四十亿,那恒河沙里头多少亿?数不尽!恒河沙里面,那个恒河沙我看一里路长都不止四十亿,都不晓得是多少个四十亿。你们要不相信,现在到印度旅行的人很多,他们带来了恒河沙,你看带来像酒杯那样一杯,不要说多,你把那一杯数一数有多少。这是经论里头常常说的,诸位读《华严经》,悟处就更多。《华严经》里面,我是讲到哪一品里头说过,很早了,好像在竹林精舍讲的,经里面有这个意思。诸佛菩萨的化身,不是讲应身,讲化身,可以借众生的身来度人的,那个数量就真是无量无边。什么时候能给你一点小的开悟,什么时候给你一点大的开悟。所以小悟无数次,大悟也是无数次,才能到大彻大悟。到你这个小悟的机缘成熟了,你跟一些人在一块的时候,佛菩萨借他的身体说出几句话,那个说话的人自己也不晓得说些什么,可是听的人他就很有受用,菩萨借他的身体说几句话他就走了,他又到别的地方去了,还有这么一种事情。不但他能借人的身,什么样的身他都能借,动物、植物、矿物,大用无边。这些境界我们如果不细细的去体会,你怎么能够觉察得到?我们晓得这个意思了,要紧的我们自己要学。学佛要像个佛,以佛的心做自己的心,以菩萨的行持做自己的行持,佛的心是觉而不迷,佛的思想见解是正而不邪,佛的身心、佛的境界是清净无染,我们要学这个。所以这个大目标、大前提一定把握到,这个才谈得上修行。

  昨天我在中大也谈到这个问题。有一个同学听了以后提出一个问题来,他说我们自己业障很重,烦恼习气很深,我们知道这个方向、知道这个宗旨,我们要从哪里下手?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你们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晓得不晓得应该从哪里下手?所谓下手,《楞严经》里面讲的,最初方便,就是最初入门,要断烦恼、要破我执,这是最初的方便。烦恼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面有一半是错误的见解,有一半是错误的思想。见惑是错误的见解,属於所知障,虽然它是烦恼障,这个二障是分不开家的,思惑的五条完全是烦恼。我们学佛,如果见思烦恼天天在增长,那个麻烦就大了。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除障而已,除障这就是正确的。无论你修什么法门,如果你是增长见思烦恼,那就是盲修瞎练,那就错了。

  根本烦恼里面,第一个是贪心,主要是讲贪心,不讲境界,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愚痴,第四是贡高我慢,第五是对於圣教怀疑,不相信圣贤人所说的话,不相信圣贤人所讲的道理与方法,不能够接受,这个五条叫根本烦恼。我们想想,我们这个五条是一天比一天少,还是一天比一天增加?如果这个五条一天比一天增加,我们这个贪心一天比一天重,瞋恚心一天比一天重,脾气一天比一天大,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走的这个路子是迷惑颠倒的路,不是菩提道。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觉悟的意思,菩提道是觉悟之道。我们今天不是走觉悟之道,我们走的相反的,迷惑颠倒的道路,走这个路子求菩提,那怎么会得道?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佛法的修学,特别是大乘菩萨法的修学,你看法门,就是手段里面,第一个教你布施。布施是什么?就是放下,就是舍弃。放下什么?舍弃什么?放下你的贪心,舍掉你的贪心,放下、舍掉贪瞋痴慢疑,把这个东西给舍掉。为什么?这是障碍。障碍舍掉了之后,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所显现出来的就是真性、就是法身。佛法的教学就如此而己,诸佛菩萨修法垂范教化众生也是如此而已。所以佛菩萨没有法予人,给别人做增上缘,无非是希望他自己自觉、自悟、自修、自证,佛菩萨没有能力代替别人,这个事情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佛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在此地读《观世音菩萨圆通章》,这一章里面就说明观世音菩萨修法垂范教化众生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们明了之后,知道诸佛菩萨是如何垂范众生,我们自己应该要怎样去效法。十四无畏到这个地方这也是一个段落。

  再看底下经文:

  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

  前面阿难尊者在请教释迦牟尼佛的时候曾经说,听佛讲解,虽然是明了一六亡义,晓得这个道理,就是一根还源,六根旋复,前面说过这个意思,可是依然不晓得圆通根本的道理,也就是说一根还源六根旋复的所以然的道理还不清楚。这一段由观世音菩萨自己说出来,菩萨自己说,『由我所得,圆通本根』,他所证的「圆通本根」是从闻性里头证得的,前面说过,「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说「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称之为本根,实在讲这个含义是双关的。观世音菩萨六根当中耳根最利,哪一根利就用哪一根来修,容易成就,眼根利的人用眼根去修,耳根利的人我们用耳根来修,这是一个意思。另外一个意思,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大多数的人耳根利,叫你看你看不懂,一听你懂了,没看懂,听懂了,可见得耳根比眼根要利。所以后头文殊菩萨来拣选圆通,他老人家说「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众生就是以言语,以音声为教体,以音声做佛事。

  那个时候教学没有书本,楞严会上就是一问一答,没书本,我们是把当时的问答记录下来变成经典,当时没有。佛出现在我们中国周朝,孔老夫子也是在那个时代,比佛晚一些,孔老夫子教学的时候也没有书本。《论语》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这些弟子们所记录下来的,过去听老师所讲的话,凭著自己所记忆的把它留传下来,成之为典籍。佛法亦复如是,佛灭度之后才有经典的结集。可见得文殊菩萨所讲的话很有道理,假如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眼根最利的话,佛在当时就会写很多书,供给大家看,一看就明了了,以阅读为主,就不以讲席为主。可是佛经一直演变到今天,历代寺院丛林天天讲经,有这么多《大藏经》了,你不去看,天天来讲,可见得还是耳根聪明。因此本根里头含的意思,娑婆世界这些众生六根当中耳根最利,我取耳根做本根,证得圆通的根本,娑婆世界众生要想证得圆通,那个根本还是得用耳根,所以它这个意思有双关的意思在。发妙耳门,这个妙,就菩萨来说,菩萨是从这一根而明心见性,要是拿念佛法门来讲,应用这个方法,得理一心不乱。这个方法的修学前面已经详细跟诸位讲解过,叫你用闻性闻声性,菩萨是这样修学的。而不是叫你用意识去分别外面的言说,不是叫你用第七识去执著别人的议论,不是的,因为你用第六识、第七识,你用耳识,就是分别执著。你用闻性,那就是闻的声性,这个里面没有分别执著,性是真常,是无生灭的。本经前面十番显见,虽然说的是见性,六根根性是一性,一性无二性,见性如是,闻性又何尝不如是?所以我们要通达,要明白这个道理。

  此地末后这个三句,『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这个三句就是前面所讲的「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是应化无方。身是「微妙含容」,正如这位同学所问的,我举也是经典里面古人举的这个比喻,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是周遍含容,没有分也没有合,自自然然,毫不勉强。这种感应,在佛法里面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智慧无尽,慈悲无尽,这个就是心地微妙含容,这个意思好懂,随类化身难懂,我们讲智慧慈悲无量无边无有穷尽,好懂,这是讲心。智就是觉醒,智则不迷,换句话说,无有一法不觉,不但对现前一切诸法觉而不迷,过去一切诸法,未来一切诸法,都能够做到觉而不迷。这是觉心圆照,也是我们《圆觉经》里面讲的圆觉,圆满的觉照,这个心是佛心,佛心就是觉心。佛心、觉心,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真心,这是我们要相信。真正能信得过,没有疑惑了,我们自己与佛实在没有两样,圆满的觉心是真的,《起信论》里面讲「本有」,本有的,迷心、不觉是本无的,本来没有的。

  这个我在前面也举过很多例子跟诸位说明,希望大家要体认,要认清自己本有觉性,我们这个觉性与十方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依这个觉性起修,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如果你违背了觉性,违背觉性就是迷,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才会有六道三途的果报,这个真是冤枉。我们的觉性是周遍的,不但体周遍,相周遍,作用也周遍,所以依报、正报无不具足,这个就是所谓周遍法界的意思。很可惜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容易理解,理解了不容易相信,信了的人又不敢承当,可见得这个事情是我们自己把自己陷住了。我们今天在菩提道当中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衣食之累,你们想想对不对?我要修行,又没有福报,明天吃饭成问题了,我不去拼命赚钱,谁来养活我!这个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我要不跟人家竞争,我在社会上就不能生存。这是我们不明了觉性周遍,不明了心量周遍,不明了作用周遍,是在迷惑颠倒里面讨生活,这个生活苦,不知道这是大用周遍,这个大用周遍刚才讲,就是依报、正报无不具足。为什么?因为这个依报、正报不是修来的,是性德,是你本性、觉性里头原来具足的,不是修的。所以你们看看净土经典,西方极乐世界,你们读读《华严经》,看毗卢遮那佛的依报、正报,那不是修来的。这样的依报、正报我们每个人都有,谁也不缺乏一点。可是你自己现在为什么得不到受用?你为什么有衣食之累?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我们俗话说的,捧了一个金碗要饭吃,自己虽有,不知道用,我们的情形就是如此。为什么不能够现前、不能起作用?就是你迷,为迷执所障碍了,破了迷执无方大用就在现前。观世音菩萨,见了性的菩萨,有这样的智慧德用,所以他才能教化随机。

  这个境界,我再告诉诸位,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做得到?我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非常关心。我告诉诸位,只要你真正把这个道理明白了,不怀疑,相信了,如理如法的修学,这一生做得到,做不到佛就不说了,佛给我们所说的都是我们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到的。佛法里头最难的,理难明,这个法门,世间学说里头常讲的知难行易,行不难,知难。如果行难的话,你们想想怎么能一生成佛?成佛的确是一生,善财是一生,《华严经》所说的,龙女是一生,《法华经》所说的,这两部经大家都称之为经中之王,都是一生。你再看本经「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他们的成就都是一生,没有说两生。可是你要开悟那就不止一生,这个麻烦就大了,开悟是知,行一生成就。我们在这里研究过《弥陀经疏钞》,《弥陀经疏钞》里面给我们讲七日成就,所以你想想看这个行多快。要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东西很难,就跟走路一样,走路容易,认识路难,我们要到这个地方去,到某一个地方去,在哪一个方向,从哪一条路走,怎么走法,都不清楚,这就很难了。你要想走的时候,到处去摸索,到处去探听,那不晓得什么时候能到。如果这一条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这个地方起步走,到那个地方,计算时间就可以达到,我要多少时间就能达到。克期取证,佛法的行门都是克期取证。《楞严经》的修持方法也是克期,《弥陀经》是一日到七日,《楞严经》里面是八十天到一百二十天,你看后面这个修行方法。一百二十天,四个月,不长,我们念书才一个学期,四个月就成佛了,你看难不难?不难,明理难!

  可是这个理你怎么样你也没法子明了,不要说我给你讲的时候你有困难,释迦牟尼佛来给你讲,阿弥陀佛来给你讲,还是一样困难。难在什么地方?你自己的障碍你不肯打破,难在这个地方,而这种障碍是别人没有法子打破的。譬如你的贪心,你的瞋恚心,你的愚痴心,你的贡高我慢心,别人有没有办法帮你去掉?没办法,诸佛菩萨对你也无可奈何,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佛一再给我们讲,要修什么?修清净心。有了这些东西心就不清净,我们在修行里头还增长这些东西,那叫颠倒了。不是佛法里头修行,你天天起贪瞋痴慢,你增长烦恼,这世间人,学佛的人在佛法里头还天天增长烦恼,这不是糟透了!这就是我刚才说了,行门里头为什么只有一个修行人,不能有两个,两个修行人就有障碍。为什么?你就会起烦恼,起烦恼就是障碍。换句话说,诸位总要记住,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烦恼,二六时中你心里能够得到清净,这是佛法,这就是你在菩提道中,你一生的成就就容易了。

  可是这个心地清净要在动当中去求清净,像六祖所说的,动中有不动,这才是真正的禅定,这才叫一心不乱。所以善财童子的修学,他接触外面的境缘非常之广大,没有障碍,什么环境他都接触,他在那个动的境界里头他自己心不动,如如不动,像佛在《金刚经》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所以他一生成佛。我们今天这个境界小小的动一动,自己就大动起来,所以你一天到晚所修的,增长无明,增长邪见,增长烦恼,搞这个东西。我们再不觉悟,还用这个方法来修学,再修无量个阿僧只劫,还是今天老样子,决定不会有进步。以前人家说,过去有修行,一生总比一生要进步一点。我以前也听人家这么讲,也相信,现在我才晓得,那叫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我今天跟你们说的是真实说。

资料恭摘: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第十二集)  档名:07-006-0012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仁焕法师:如何理解净土法门 

 吕有祥教授:教演天台,行修净土――简述近现代天台宗大师倓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特点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 

 仁焕法师: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一)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大安法师:佛嘱应不悔于入大火求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急救凡夫众生 

 大安法师:十大因缘兴起净土法门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在什么地方?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之殊胜 

 游祥洲教授:游祥洲博士专访净土法门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