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贤法师:人的感性、理性和佛性


   日期:2015/2/14 2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地菩萨在梦里都能离开犯戒垢,这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境界。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是:有时在梦里高兴醒了;有时在梦里烦恼醒了;有时在梦里骂人,让旁边没睡觉的人都能听见。这是一种比较错乱的状况,说明即便是到了睡眠中我们都无法调治身心。

“梦中亦离犯戒垢”,是对个人心性的三个部分调节得很合适才能做到。但这不是说只有菩萨才能做到,我们凡夫就做不到。菩萨就是凡夫做的!

这三个部分的界别,一定要了解清楚。

月称论师教我们,首先要确定世俗的真理是有,确定世俗是暂时有,并且有如下三个范畴:感性、理性和佛性。当然,月称论师没有将这三个词放在一起讲,但我们应该放到一起。

佛性,不信佛的人也可以笼统地说成是“神性”,总之是与信仰有关,与生死有关,要有敬畏之心的那部分。佛性的范畴是至高无上的,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来对待,因为它直接涉及到生命最根本的问题——生和死转依的问题,这是只有宗教的先知者才能帮我们解决的。

感性、理性的区分,大家就很常见了。在世俗谛的暂时存在中,我们要相信有规则:

感性的规则是情感的规则,不允许有太多理性成分参与。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务事不需要清官断,它是不需要“道理”的,没道理可言!一旦进入情感范畴,那就是因缘。这因缘,不允许用理性的方式去选择对或错,所谓的“对”或“错”也都是错,就是随缘比较好。“随缘消旧业,不复造新殃”,替未来播下好的种子,多做善事,少做恶事,就是如此。

理性,那就不是家庭的,而是在社会的、工作的、伦理的范畴中。

至于规则,就是它们“三者不能互相越位”:

不能时时将理性的规则往感性的范畴中运用。时时运用会伤感情,伤得过分彻底以后,感情就没有了。没有感情的氛围,那就只有一个失败的结果了。

而在理性的生活氛围中,不允许太感情用事,或者以过于神秘性的思考逻辑去用事,这样用心也会出事。所以,在做工作或处理世间伦理关系时,不应该太凭着个人意气去考虑、用事,否则会有麻烦。

而佛性的部分,是超乎感性理性,又基本驾驭感性理性的,它是这个层面的问题。因为生命问题一定解决感情和道理的问题,但也不能降格到感情和道理之中,所以它需要有特殊的尊重,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谨小慎微才能处理好。

这是个界别的问题,一旦区分不好,势必形成越位,生活就会乱套。

比如,关于信仰的原则性,我们要勤修习恭敬三宝或劝善改恶,但如果在一个十分严谨的伦理氛围中见人就实施“佛教政策”,这样也会出问题。

曾有路人问我:“为什么你们那些居士在放生的时候,使劲地念阿弥陀佛,一定要让所有的过路人都听一遍?路过的人有些愿意听,有些不愿意听,是不是必须得听?是不是念阿弥陀佛时就不用遵守社会公理呢?”

我回答:“可不能这样做,因为每个人的行为要求各有区别。相信社会公理有社会公理的需要,而信仰有信仰的氛围,各有适用范围。”没有区分好这些界别之前,生硬地拼凑或移植,烦恼就产生了。

让一个人在梦中也能很心安,没有这种越界的烦恼,一定是生活中的“界别”定位得十分合理。所以我相信,关于感性、理性和佛性界别的确定,会帮助我们在修行中进步,也一定会帮助我们将世俗的生活处理好。“无正世俗梯,无上正高楼”,不善世俗谛,不得第一谛(胜义谛)!

处理好了这些界别,会有什么结果呢?首先是“十善业道皆能集”。对于居士学佛来说,行十善业道是一个首要的任务,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十善业道中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弘一法师晚年十分重视,也劝大家奉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感性       佛性)(五明学佛网:感性       佛性)  

 刘元春教授:佛性平等,依正不二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感性与愿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感性直觉-Feeling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感性直觉-汁与渣 

 雪漠:发现佛性也需要因缘聚合 

 达照法师:禅心密印 第十四章 真如佛性体相用 

 卢志丹居士:没文化不等于无智慧无佛性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五十一节 无情有佛性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三十四节 有佛性无佛性 

 程叔彪居士:无门直指 第二十五节 自心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