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生如梦幻


   日期:2015/3/30 8: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沈家桢

  《大般若经》云:“如幻有情,对如幻者,说如幻法;如化有情,对如化者,说如化法;如梦有情,对如梦者,说如梦法。”

  这三句话的重心,在如幻、如化、如梦;听上去好像很平常,在许多佛经中都提到。可是,如果我们把这几句话的公式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却很有变化无穷、运用无碍的味道。我在修静期间常常应用,很得受用。现在来举几个眼前的例子,看各位是不是也能欣赏。各位现在是不是在大觉寺呢?这岂不是:如幻有情,来如幻寺,拜如幻佛?

  下午大家要听法师讲经了,正是:如幻有情,听如幻师,讲如幻经。

  我们共用斋的时候,莫非是:如幻有情(这里可以指您自己而言),同如幻众,用如幻斋?

  等会儿出庙去,也许碰到一个面貌凶狠、言谈粗野的人;对您很不客气。您怒从中来,可是一想,这岂不是:如幻有情(指您),看如幻脸,听如幻声?

  这样一想,则光火对骂的机会就会减少很多。

  照此类推,一举一动、一事一物都可以应用这个公式。如幻也好,如化也好,如梦也好,总之,无论白天晚上,您所看到、听到、摸到、受到的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如梦;乃至连您自己也是如幻如化如梦!

  说到这里,各位可能要说,如果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如梦,您岂不是等于说,我们每天都在梦中,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过日子吗?

  亲爱的同修,您这话一点也不错,我们的确是每天都在如幻如化如梦的境界中,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过日子,只是很少人肯这样自己承认罢了。

  您且想一想,从您有知觉到现在,这过去的几十年中,世事的变化、人物的迁移,还不是如幻、如梦?有的比梦境都还虚浮。您再想一想,您过去的种种遭遇,不但喜怒哀乐,就是您最熟悉的人中,也已经有好几位永远不会再看到了,这还不是如幻如梦?就是昨天吧,好像还在眼前,可是您仔细回忆一下,昨天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幻如梦的过去了呢?今天早上的事呢,也是如幻如梦地一晃就过去了。甚至于目前,又何尝不是在如幻如梦之中呢?如果您在梦中看到这种景象时,您又何尝会想到“我是在做梦”!

  未来呢?更是渺茫了,更觉得像是在梦中似的企盼期望。

  不但今世如此,前世也是如此。您已经这样如幻如化如梦、迷迷糊糊、昏昏沉沉地生了死、死了生,总是没有跳出这生死大海、六道轮回;有时因为起惑、造业,还免不了要堕落到三恶道去,惨受苦痛。

  所以我们现在最要紧的问题,不是要追究究竟我们是不是在如幻如梦的境界中,而是怎样才能跳出这种如幻如化如梦的迷糊昏沉境界。《大般若经》中又有这么几句话,是说要跳出这生死昏迷的境界,应该——“以相应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勤修一切佛法。”这三句话是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传授给我们做人生活的总方针。

  首先我们得注意,虽然我们所处的境界,连我们自身在内,都是如幻如化如梦的不实,可是我们要勤修一切佛法。因为非如此“以幻修幻”,我们就永远没希望跳出幻境,将永远流转在这可怕的生死轮回中。所以必须要勤修,要勤修方才有希望。今生一下子就过去了,这可能是千载难遇的机会,不要让它轻易溜过去!

  那么什么叫做一切佛法呢?一切世间的事其实都是佛法。所以勤修一切佛法,就是叫我们要勤奋努力、不厌不懒地做人。这可不是说如果我们勤奋努力地争名逐利,也可以了生死、脱轮回,关键在上面还有二句,那是: “以相应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

  您勤奋努力、不厌不懒地做人,是要时时相应于一切智的智心,并以无所得的心胸,念念任运,这才是正确地做人,才有希望跳出这迷糊昏沉的生死轮回。

  “一切智”,简单地说,即是佛所具有的智慧,也可以说是佛菩萨的严净佛土、广济众生、宏愿万行的总称。所以“以相应一切智智心”就是说:我们的心念智力,要时时和佛菩萨的大智宏愿相应,一念一动回向严净佛土、广济众生。

  “无所得”,也就是不著相,不执著,不分别。譬如您说:“这一位法师是我欢喜供养的。”这就不是“无所得”。您有了选择的对象,不但是法师,而且是这一位法师,不是任何其他法师。您有了欢喜和不欢喜的区分;您的供养即使不是求福报,也是为了满足您对这位法师的欢喜或不欢喜。这都是“以有所得为方便”,而不是“无所得”,所以第一句虽然要您一念一动都以严净佛土、广济众生为目的,第二句就指出要不执著这个目的。《金刚经》里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就是这“无所得”的道理。

  因为“无所得”,就没有我人的对立,更谈不到求福避祸的希求;因为“我”都没有,何来祸福?还哪里有喜乐和恐怖?

  这样大自在、无界限地勤修一切佛法,乃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传授我们的无上妙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