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蔡礼旭:任何时候都处于恕道、都处于真诚在面对对方 |
||
|
||
我们北马槟城锺灵独中吴校长,有一个女学生行为很偏颇,家人、很多知道的老师都骂那个孩子。结果这个孩子被通知到校长室。你看那个孩子在走的过程当中,她脑子里在想什么?“又来了,又要被骂了,大不了被骂一顿,没什么了不起!”是吧?结果女学生到了校长室,坐下来。校长等那个孩子静下来,只讲了一句话,“孩子,校长能帮你做什么?”你看他一个道理都没讲,那个孩子突然一愣,接着就哭了。她感觉到校长为她想,推己及人。她很感动,校长为她想,接着她什么心里话怎么样?她才会讲出来。 人能不能在任何一个时候都处于恕道、都处于真诚在面对对方,这个重要。真的能够恕道,那得对对方不能有成见。人对人有成见,其实也是傲慢在起作用。或者不能有瞋恚,对他不能哪一些事情,怨记在心里,都不行的。好,推己及人。 这个尽己是对自己的内心,这是主观面。这个推己是与人相处,你得客观去设身处地。能够时时反求诸己,“成己”,成就自己的德行;你接触一切人,甚至一切生命,你能够设身处地,“成物”。“成己、成物,合外内之道”,这就契入仁道,仁的境界。所以要契入仁道,首先时时要以忠恕来存心。 而我们真正在难行能行的过程,就可以感觉到,反求诸己很难,不去指责、要求很难。包含跟人一相处,要设身处地也很难。我们自己冷静看看,现在跟这些亲朋好友在谈话的时候,自己的心真不真诚?可以观察,可以去感受看看。你能不能很真心的看着他、倾听他讲的话?还是他讲没两句,你的火就上来,或者话就要给他压下去。实实在在讲,只有一个学生,其它的人都是老师。谁是学生?自己。所有的人他是这个境缘在启发我们、在提醒我们:内心还有哪些习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