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最有价值的幸运 |
||
|
||
最开始接触修行的时候就了解了一下,发现以前选择这个领域的多是有地位、有学问、有见识的人,而且成功率普遍比较高。而后来选择这个领域的人以普通人居多,但是真正明白这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以及肯真正用心对待这个事的人却不多。 在中国,由于以前选择这个领域的群体整体比较高端,所以这个领域从某种程度上很自然地被打上“高、大、上”的标签。许多只见荷花之美、不见淤泥之污的行者,出于虚荣和从众心理以及各种需求的人也不明就里的走进了这个领域的信众,都缺乏必要的承担准备。及至走进来之后才发现,这个事情不是一桩轻松的事情,甚至是一桩非常不容易、非常苦的事情。许多人转了许久,都搞不清怎么回事,心力疲惫之下,实际在内在里已经放弃了,但是由于各种面子或者其他层面的因素,不愿意放弃这个外衣。于是出现了许多以修行为名,行世法甚至恶法为实的现象。 中国修行领域有成就的大德一般都留下了自己的开示。“文以载道”,没有对文字真正的理解能力和渗透能力,就很难明白这些圣贤留下的文字里所承载的内涵。古人讲:智者闻经题,便知其中意。读经诵典如与智者对话。如果连白话文的理解都吃力,觉得不接地气,那么经典就更无能为力了。想要发现修行对自己的真正价值,难中之难,多数是人云亦云。而发现不了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真正价值所在,想要持之以恒的坚持,除非是真正的大老实人或者实在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只有这一个选择。否则基本都会随波逐流。 真正明白修行价值的人,会明白自己是多么的幸运。所以以前很多以王子、国王、位极人臣的大臣身份的人,都放弃这些世人梦寐以求的地位、财富,以及一切世间的人伦享受,将全部的心力都集中到这个领域。这些人不是傻子,相反,都属于当时社会领域的塔尖层次,更不会为了所谓虚无缥缈的信仰进行这样的选择。没有远超过他所放弃的一切的价值存在,怎么会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放弃现成的享受去自找苦吃!了解这个领域的人都明白,修行这个词听上去很唯美。实际却是要吃世人难以吃的苦,受世人难以忍受的罪。那种物质领域的最低维持,精神领域的枯燥和乏味,是在没有尝到法味之前必经的经历。这个经历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没有一个对选择者而言实实在在的价值中枢所在,怎么可能持之以恒? 有机缘修行的人是幸运的,有机缘得遇佛法中用力最少、得力最大的净土法门,更是幸运中的幸运。愿未遇者缘熟,已遇者惜缘。 末学的一孔之见不足为道,也深恐因为自己识浅见拙而惹人见笑,视为飘进眼里的尘埃。但是又想,如果因为有我这粒尘埃夹杂在眼里不舒服而导致大家注意防护,比如在雾霾漫天的时候谨慎张眼四望或者戴上眼镜,不再受到更大的灰尘的伤害的话,似乎也有一点用处。因此也就顾不上怕人见笑,也不顾自己这粒灰尘对大家眼睛的伤害而献拙。此文若有些许功德,回向法界众生;若为邪见以及错谬之处,末学求哀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