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弟子规》与往生西方的关系 一


   日期:2010/4/1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一集

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这节课谈的是《弟子规》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很多人在接受《弟子规》的时候有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他觉得这是小孩子学的。我们有一次在海口办课程的时候,一个妈妈跑进来,看到我们的讲义上面写的《儿童经典教师讲习手册》,看完之后就走了,觉得这是小孩学的,我不用学。看到《弟子规》,她也觉得不用学。

其实在我们的课程里提到,“弟子”不是小孩,而是圣贤人的学生叫“弟子”。刚好有这个机会,我就上台讲了个故事。在唐朝时候,白居易对于佛学很有兴趣,他常常到杭州去请教鸟窠禅师。他那时是杭州太守,要很辛苦爬到山上去,请教鸟窠禅师如何学佛。俗话讲,“无事不登三宝殿”,要去问问题都要翻山越岭,所以除非不得已,心中有疑惑,不然不会常常跑寺院。结果上去之后,就请教鸟窠禅师“什么是佛法”。 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句话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白居易听完这句话就哈哈大笑,他说:三岁小孩都知道。鸟窠禅师回答:八十老翁做不得。八十岁的人不见得真正立身行道,把这八个字真正做到。

所以我们在学佛过程中,学佛以前有分别执著,进了佛门把分别执著又带进来,所以很多人一看到《弟子规》,就说这个是世间法,我要的是出世的大乘佛法,所以《弟子规》不用学。我们还有一个师兄说:我是大乘根性,这个不用学。但是这个师兄非常有善根,他上了五天课之后,见到我们的老师都是九十度鞠躬,非常非常恭敬。因为他搞清楚了,《弟子规》是世出世间圣人最重要的根基所在。他真搞明白了,不敢再傲慢了,不敢再分别了。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请问谁把孝道做圆满了?只有一个人把孝做圆满了。诸位同修一定很清楚,只有佛陀把孝做圆满了,只有佛陀把《弟子规》完全落实了。所以法身大士纵使是等觉菩萨,都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就像《弟子规》说的,“德有伤,贻亲羞”,道德还没有圆满的时候,对父母还不能交代。所以这一句《弟子规》的话真正做到德行圆满了,就是让父母完全不感到羞辱,完全以儿子为荣。这个叫大孝显亲,做到根本、做到圆满。

所以老和尚(净土法门法师)常常提醒我们,这段开示相信诸位同修非常熟悉。在这二、三年来老和尚多次提到,《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圣学的骨干。所有的学问都一定要以这个为基础,其他所有的经论都是《弟子规》的装饰。而我们对于《弟子规》的教诲一生都要奉行,都要做到,都不能违背,这样你的学问和道业必成。这段开示在我们的手册当中、很多资料当中都有这一段话,我下一次带过来给诸位同修。是在老和尚讲《华严经》当中多次提到的内容。所以我们常常说,佛法是不二法,入了山门上面都写着“不二法门”。诸位同修,假如有世法和出世法,那就是“二法”了,那就不是佛法。

所以我们要破这个分别,其实没有世法和出世法,只有“觉”跟“迷”而已。当你觉悟的时候,世法都是佛法;当你迷惑的时候,佛法也是世间法,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金刚经》里面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开示,经文提到: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不执著有这个“我”了,所做的一切善都能念念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你不执著这个“我”,你行世间一切善法,《金刚经》说的“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这个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你已经用一个觉悟的态度在面对一切人事物。你把“我”放下了,“我执”放下了,你的心量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当你的心量扩宽,“我执”放下,你看《弟子规》每一句经文,“凡是人,皆须爱”,凡是物皆须爱。诸位同修,当一个人的心量到这种境界的时候,请教一下,他是在六道轮回还是在一真法界?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学佛之后,又在佛法当中生分别执著。

刚刚邵老师提到二句经文,诸位同修如果细细看这二句经文,这二句话是老和尚在《华严经》当中屡屡提到的两个修行最重要的关键,叫做“解行相应”。老和尚在《华严经疏钞》里面最常引出两句话,叫做“有解无行,增长邪见。”这句话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长浮华的人脑子里都是一堆邪知邪见。《华严经疏钞》第二句:叫做“有行无解,增长无明。”“有行无解”就是“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就是任自己的意见,不管对别人有没有好处,一意孤行,就是无明愚痴。

所以诸位同修万万不可生分别,万万不可小看《弟子规》里面的教诲。《弟子规》的教诲绝对会让你印证老和尚的一句话:一经通,一切经通。老和尚所说的“一经”绝对不是仅指佛经,只要是掌握圣贤纲领的一本经典,您真正立身行道做彻底了,都可以圆成佛道。

相信说到这边,诸位同修一定还有很多人不见得能接受,我们来看一下净宗学人最重要的一个科目,在《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第二”,经文里面提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诸位同修,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人什么时候修普贤行?这个是要深深思考的问题。佛陀在《华严经》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经文提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净宗学人的信愿行,头一个“信”要信谁?要信自己呀!本来是佛,本觉本有。我们这个信根要扎下去,道业才开始发芽。所以《弟子规》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看不起自己,我们只要精进不懈,一定可以成圣成贤。但是《弟子规》说的“可驯致”,虽然我们本来是佛,但是现在不得受用。就好像太阳明明发出光芒,但是乌云密布,这个光没有减一丝一毫,只是透不出来,被乌云盖住了。所以必须要驯致,必须要对治我们过去生的烦恼习气,才能让它拨云见日。这个云到底是什么呢?接着佛陀接续这句话,同时把问题点出来:“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其实妄想执著也包含分别在里面,所以修行最最要对治的,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都清清楚楚了,我们才知道从哪里下手。就从我们的分别执著下手。

经文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诸位同修,是不是往生之后再来修普贤行?先去再说,去了我就会普贤行?就好像这个孩子一直在成长,没有给他好的东西,每天都想着:算命先生说我儿子18岁就变得很懂事,现在不用懂事,18岁马上变懂事。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我们说做任何事,最好的状态叫什么?叫做“水到渠成”。我们这样去处事待人接物是最痛快的,不要去攀缘,不要去强求。所以今天诸位同修在当下就全心全意落实普贤行,不要去分别。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每天都跟阿弥陀佛说:这个普贤行者就在娑婆界啊,啥时候去接他呢?我们都希望赶快把他接回来。你还担心不能往生吗?有这么多诸上善人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时时刻刻都在力行普贤行。而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法界呀!所以能感是你的普贤心,所感当然是普贤境界。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提起正知正见,不要分别。那我们现在要来问,我们要做普贤行愿,每天早课会读到: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我们常常背诵的时候,假如孩子都有念早课的,你可能第一个念礼敬诸佛,他就抢着把后面九个帮你念出来。老和尚(净土法门法师)常常在讲经当中,有很多对我们弟子很深刻的提醒。他说:我们做早课,一定要把早课里面的内容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诸位同修,老和尚重复最多的话就是最重要的开示啊!我们念普贤行愿有没有真正落实在生活中?落实在工作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假如我们的普贤十愿只在早课念一遍,跟生活工作没有关系,那又在分别执著。所以老和尚说的,虽然是笑着说的,我们听众要非常重视。老和尚说:你们早上念一遍,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念一遍,又骗佛菩萨一次。我们连世间人都不愿意骗,还去骗佛菩萨。所以老和尚虽然是很轻松地说出来,我们可要重重地好好省思一下。老人家是怕我们没面子啊!给我们讲得轻松一点,但是一个人道业要成,最重要的是人贵自知。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修行,我们佛家叫“勘验”自己的功夫。不然我们学佛越久,可能是“长浮华,成何人”,因为没有力行,“长浮华”,那一生的道业就毁于一旦,那就太可惜了!

所以诸位同修,五个根本烦恼中,你可不能小看这个慢心啊,好像贪瞋痴威力挺大,第四个“慢”呢,不学佛还好,学佛的人这个东西更是无孔不入。我们常常跟很多同修接触,他们会说,我学佛10年了,我吃素15年了。学佛应是越学越知道自己太多问题啊,我们哪里敢拿着自己修10年、修5年去给人家炫耀啊!在我翻开印光祖师文钞,深刻体会大师大慈大悲,真是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在教化一切众生。大师连取一个法号都在给我们最深的提醒,印光大师号“惭愧僧”,大师口口声声说:我是一个生死轮回的凡夫。大师这么高的学问,念念都是谦卑,念念都是忏悔业障。我们可要以老人家为好榜样,念念应该是对治自己的习气,念念提得起老和尚的教诲,这样才是依教奉行。所以老人家在这里告诉我们,一定要把早课和晚课、要把普贤十愿真正去落实,我们才不是去欺骗佛菩萨。如果很多人听到这,明天念早课的时候就念不下去了,那我就很罪过了。不是叫你明天马上契入普贤菩萨,不是这个意思,假如你明天念契入了,拜托这位同修一定找我们,我们现在很缺弘法利生的人才。您契入了一定要大慈大悲出来讲经说法。

我跟老和尚学习以来,老和尚所讲的每一句经文、每一个开示,末学听完之后只有一个念头:做。朝着这个方向绝对不会错,全心全意去做,而不是现在马上契入。但是从没有一个念头说我做不到,老和尚讲的十句话,挑了其中四句,我做这四句就好了,其他六句不是我能做的。诸位同修,当我们用这种态度听老和尚教诲,就很难契入。因为我们挑的那四句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到,而那四句真正的义理我们可能还依自己的意思去解释,所以就拿来用。其他六句自己就生分别,说我做不到。所以当我们对于师长的教诲都打折扣,那你的恭敬心就已经退掉了。印祖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要老实不容易,但唯有老实我们的道业才能成就。老和尚常常说,修行要从最难克的地方克下去。有一个老和尚的光盘题目是,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所以老和尚所讲的每一句,你都要不折不扣往这个方向去迈进。老和尚教我们要遵普贤愿修行,我们就老老实实开始落实普贤十愿。

诸位同修,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每天念一遍,下手处没找到,第一步也没跨出去,那我们就每天看着那个目标,离它还是那么遥远。所以下手处第一步在哪?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绝对不能一天接一天过去,我们这第一步迟迟未迈啊!那当生成佛的机缘可就当面错过啦!诸位同修,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你们假如答不出来,我下次就不来了。因为三天的课程,末学很惭愧讲得不好。从哪里下手?从每个众生?《弟子规》从哪里下手?(听众:孝),你身旁的二尊菩萨你都不会孝,还大谈阔论我要度一切众生,那叫自欺欺人。所以一个人要成就道业,孔夫子说的“服孝德之本也”,一个人道德的本在哪?在孝道。佛陀告诉我们,在《观无量寿经》当中提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第一福在哪?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陀也好,孔夫子也好,甚至于道家的教诲也好,通通从哪里下手?孝道啊!所以普贤菩萨叫我们礼敬诸佛从哪里下手?从孝道下手。

第一步知道迈向孝道,这一步跨出去要非常稳健才能跨第二步。那请问,我们孝顺父母从哪里开始下手才是真正礼敬父母?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才是真正实质的孝养父母?礼敬父母?普贤十愿在哪?诸位同修翻开《弟子规》第一页,普贤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第一步先礼敬父母,从对父母的讲话态度、从对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礼敬,那你就落到实处了。而当一个人修学佛法处处落到实质上,保证不出三个月,你一定有“学而时习之”的乐趣,因为你会法喜充满,因为你会时时觉得我在遵循佛陀教诲,你自己会很踏实。

我们看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一个为人子做到这一句话,有没有礼敬父母?有啊!有一个同修很有意思,他说他念《无量寿经》、念《法华经》之前还没有接受《弟子规》的教诲。因为末学是三月份才到深圳去,这些同修学佛也有几年的时间,结果后来我去了之后就跟他们讲《弟子规》。这位老师就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以前念大乘佛法觉得自己善根深厚,结果《弟子规》听了几节课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诸位同修,是读大乘经典觉得善根深厚好,还是读《弟子规》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到好?您觉得呢?孔夫子给我们一个教诲,一个人道业要成,要“知耻近乎勇”,要知道错在哪,要有勇气改,你的道业才能成啊!不然每天抱着“我善根深厚”,结果该依教奉行的教诲都没有做,我相信佛菩萨一定在那里摇头,一定笑我们学佛学呆了。

我们看第一句,要扪心自问,今后要往普贤十愿的路上走。句句话听完之后绝对不能起一个念头说“做不到”,一定要起一个念头说“勇猛精进,努力做到”。其实那个恐惧是虚幻的,当你的勇气真正踏出去的时候,那个幻象就不见了。而当你一次一次对治你的习气把它克服,你慢慢会感觉法喜充满。因为战胜别人一千次不如战胜自己的习气一次。礼敬重点在内心的恭敬,所以当我们恭敬心现前的时候,对父母讲话一定是客客气气,绝对不会恶言相向。所以当我们对父母讲话的口气不好,那已经生瞋恚、已经愚痴了。所以第一点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要用一颗恭敬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绝对不能后悔或者找借口,所以很多人都觉得对外面的人不能失信,家里人还可以,有没有这个现象?反正家里人我对他失信,他也不会发脾气。外面人一失信,我的荷包就不见了。所以你看我们的存心都在分别执著,而真正点点滴滴照顾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你更应该礼敬的是谁?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啊!人啊,不要搞颠倒!所以“父母呼,应勿缓”,老婆呼、老公呼,应勿缓。恭敬心,一切处。为什么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因为普贤的礼敬是对一切人。礼敬一切众生,那种状态跟佛已经无二无别。所以我们念这句经文,诸位同修,您能够面对一切人,跟他对应的时候都能恭恭敬敬吗?不起傲慢,你每天都在修普贤行。你每天不要赶着回家念二个小时的经!念经是手段,让你把这些教诲时时提起来,更重要的是把经典落实!所以老和尚一次很有意思,有一个同修遵从老和尚的教诲,把《无量寿经》念了3000遍,跑去问老和尚:“老和尚,我已经念了3000遍了,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老和尚说:“再念3000遍。”所以真正重要的是记住教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马上提起来做出依教奉行的行为,实质在落实啊!这是第一句。

再来,第二句:“父母命,行勿懒。”答应父母的事都要恭恭敬敬去做到。我常常在看每一句经文的时候,都深刻感受到跟圣贤人的距离差太远。我们看看曾子,孝敬就是曾子传出来的。念念把父母放在心上。上山砍柴刚好有朋友找曾子,他的母亲怕人家长途跋涉不好交待,但是曾子又上山砍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就拿针往自己的手上扎一下,曾子马上心很绞痛,觉得一定是妈妈有啥事,马上赶回家里来。看到妈妈就跪下去说:母亲,你有什么事吗?所以圣贤人的孝心我们要真正效法,要学习。真正礼敬父母,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父母交待的事绝对不会拖拖拉拉。相同的,老婆交待的事能不能拖拖拉拉?老婆也是诸佛,都是未来诸佛,你可不能再生分别。修行就是在一切人、一切时、一切处断分别执著。所以诸位同修,每一句经文有无量义,而你能解到什么义,完全看你的心量扩宽到什么程度,你就解到什么义。

我们看:“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对父母亲的教诲、父母亲的责罚,我们都要恭敬心去领受。诸位同修,讲到这里我们就坐着时光穿梭机,知道时光穿梭机吧,我请诸位坐过好几次了。第一次是跟我们吃饭,爷爷奶奶都在,那第一口菜夹给谁?这是第一次坐时光穿梭机。第二次是什么时候?结婚的人回到热恋的时候,那时的心境是什么?念念为对方着想。这一次坐时光穿梭机回到我们几十年的时光,我们对父母讲了多少忤逆的话?多少瞋恨的话?要好好省思,绝对要后不再造。诸位同修,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就会快速现前。所以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前我们没有办法挽救了,现在检讨好了,从今以后一定要后不再造。从今以后是什么时候?是明天吗?诸位同修,希望诸位是飞回去的,不是走回去的。既然学飞了,今天就要飞回去,今天一入门,恭恭敬敬给父母行个礼。你的妈妈走过来,儿子呀,你是不是发烧了?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口和深圳,这一年多来,我回家两次。上次回家,因为我们中心很多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回去后都拜父母。其中一个孩子回去之后,除夕夜那天,拿了一盘水果要去给父母下跪,感谢父母这一年的照顾。这个孩子在自己的房间走来走去,结果后来又来了一些邻居,他越想越不敢出去,那么多人自己的面子很难受。后来,这个孩子深呼吸,提起勇气走出去,走到父母面前。父母跟邻居还在聊天,结果这个孩子“啪”就跪下去,所有的人一句话都没有。诸位同修,至诚感通啊,所有的人都被孩子的真诚震慑住了,没有一个人讲话,这个孩子说,走出来的时候忐忑不安,跪下去的时候非常舒坦,什么话都可以讲,他就讲了一段谢谢父母的话,讲完之后所有的邻居眼睛都瞪得大大的。诸位同修,这个孩子在弘扬正法,做出来示现给人家看。所以当你真正立身行道、孝顺父母、恭敬父母,你的内心不知道有多么的自在、多么的清净。我回去之后就觉得,人家孩子都做到了,末学都做不到,很惭愧。我一回去,父母来机场接我。我一走出去,开始心脏跳得很快,还拿了一个大行李,趴下去也是很难看的。结果我父母看到我,走走走,我父亲要迈开的时候,心里很紧张,现在不拜更待何时。我就把行李放在一边,拉着父亲的手,我说:爸,等一下,等一下。我突然就跪下去,结果我跪下去抬起头来,我父亲的眼睛已经湿了。行孝要及时啊!人生的痛快就在这里。所以我在这个课程当中曾经提到,当我姐姐出嫁的那一拜拜下去,当父亲的责任心、一种承担,那种感受完全跑到我的脑海里面,我瞬间跟我父亲的眼泪同时出来,我瞬间觉得我跟我父亲是一不是二。我在那个时候对我自己讲了一句话,今生今世绝对不讲一句妩逆自己父母的话。

好,这节课先到这里,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蔡礼旭       蔡礼旭:《弟子规》与往生西方的关系)(五明学佛网:蔡礼旭       蔡礼旭:《弟子规》与往生西方的关系)  

 蔡礼旭老师:真正有德行的人讲话厚道 

 蔡礼旭老师:导正孩子骄傲、不负责任等坏习惯 

 蔡礼旭老师: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 

 蔡礼旭老师:中国文化的心法是君、亲、师 

 蔡礼旭老师:教育孩子要顺乎自然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谦卑 

 蔡礼旭老师:仁德之人必定是以身作则 

 蔡礼旭老师:夫妻相处不好怎么办? 

 蔡礼旭老师:伦理道德教育影响一个人 

 蔡礼旭老师:夫妇关系要慎于始 

 蔡礼旭老师:学贵力行 

 蔡礼旭老师:相夫教子的心境就是去成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