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50】


   日期:2015/9/4 8: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491、怎样念佛才能消除恶业,使病愈身安?

  心中常须存恭敬心,如对佛前,如堕水火,以求救援,绝不敢起一念不正当之心。从日至夜,睡著则任他去,醒来即接著念。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可望病愈身安。

  彼既不能动,则终日以志诚心念佛,或大声,或小声,或心中默念皆可。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无论大声小声,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虽不能礼拜,然心中常须存恭敬心,如对佛前,如堕水火,以求救援,绝不敢起一念不正当之心。从日至夜,睡著则任他去,醒来即接著念。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便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可望病愈身安。病愈之后,仍不可放舍,庶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八第183页 复 汤慧振居士书)

  492、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YIN泆,无所不至。如此之祸,较比自杀,当重万倍。幸而未得,尚不至如此之烈。汝欲消此烦恼,当事事守分,不于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随缘做事,即为人作仆,必须尽我为仆之职分,而不以为耻,及以为我非为仆之资格之心。而今得为仆,我能尽我为仆之职分,不生矜己轻人之心。主人知我,我亦不喜,主人不知,我亦不愠。我尽我分,知否任人。无计较心,无抑郁心。如此为仆,人当尊之为师,不敢以仆视矣。即人以我善于尽仆之职分,而不敢以我为仆,而以师事之,我仍不起自高自大之心。觉得仆与师皆假名,尽我职分乃实行,唯恐行不副名,不计人之待遇。古之大人,虽至穷困不能生活之时,亦无忧戚抑郁之念,即令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仍然是山野农夫之态度。此所谓富贵不能YIN,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所以坦荡荡也。否则,小人常戚戚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227页 复某居士书)

  493、念佛不相应能往生吗?为求相应打饿七就能相应吗?

  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为求相应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得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得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第369页 复慧空大师书)

  494、用心过度之人应如何调理?

  息心专一念佛。其他教典,与现时所传布之书,一概勿看,免致分心。应时之人,须知时事,固当置之不问,一心念佛。以期同得实益,为唯一无二之章程也。

  书中所说用心过度之境况,光早已料及于此,故有止写一本之说。以汝太过细,每有不须认真,犹不肯不认真处,故致受伤也。观汝色力,似宜息心专一念佛。其他教典,与现时所传布之书,一概勿看,免致分心。应时之人,须知时事,尔我不能应事,且身居局外,固当置之不问,一心念佛。以期同得实益,为唯一无二之章程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1页 复弘一大师书)

  495、坐久及念久不觉久是怎么回事?般舟三昧是否可修?

  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

  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切勿好高务胜。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

  问,弟子无论居何地,清旦盥漱后,即披衣礼拜观音大士,至精神困乏后,即就地趺坐持名。有时过于劳倦,坐即昏沉,或胡思乱想;间亦有身心畅适,坐半时许,如数分钟之短者;亦有时手捻念珠,不觉从头至尾三百余颗之念珠,斯须即尽,心亦似知朗朗称诵,但不甚明了焉尔;亦有时持咒,忽忘所持之咒,不觉糊里糊涂念诵佛号。此等毕竟是何境界,尤望发引。

  答,坐久不觉久,念久不觉久,此系心静神凝所致,但不可以此为得。从兹努力做工夫,自可上进。若以此为得,则即此亦不得矣。况上进乎。持咒昏沉念佛,念佛昏沉持咒,此系意识随妄心正念转变而现。初修者固多有此,若工夫有把持,庶可不致颠倒错乱矣。然此颠倒错乱,犹属工夫所使。设无工夫,则并此糊里糊涂之念亦不可得,况明白不错乎。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切勿好高务胜。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著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三第71页 复恒渐法师书二)

  496、妄想来时怎么办?

  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

  妄想起时,只一个不理,便不会妄上生妄。譬如小人撒赖,若主人不理,彼即无势可乘。若用刚法抵制,彼亦以刚法从事。若以柔法安慰,彼必谓主人怕他,又必益加决烈。二者皆损多而益少,只置之不见不闻,彼既无势可乘,只得逡巡而去。(《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077页 复温光熹居士书一)

  497、如何才能作到梦中与佛相应?

  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矣。

  欲梦境相应,当于日间力求相应。若醒时常相应,梦中自可相应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3页 答俞大锡居士问)

  498、怎样治疗恐惧症?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尚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

  又学道之人,凡遇种种不如意事,只可向道上会。逆来顺受,则纵遇危险等事,当时也不至吓得丧志失措。已过,则事过情迁,便如昨梦,何得常存在心,致成怔忡之病。汝既欲修行,当知一切境缘,悉由宿业所感。又须知至诚念佛,则可转业。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魔相通。非佛不灵,由汝已失正念,故致念佛不得全分利益耳。祈见光字,痛洗先心。当思我兄一夫一妻,有何可虑。即使宿业现前,怕之岂能消灭。唯其不怕,故正念存而举措得当,真神定而邪鬼莫侵。否则以邪招邪,宿怨咸至。遇事无主,举措全失。可不哀哉!今为汝计,宜放开怀抱,一切事可以计虑,不可以担忧。只怕躬行有玷,不怕祸患鬼神。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同罹此祸之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于无可如何中,尚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可以恃怙,有何可畏。以念佛、念观世音,作为无畏之据,放开心量,勿预恐吓,则病自痊愈,身自安乐矣。若不知此义,则是未遇危境,自己先陷于危中,虽佛菩萨亦莫能救。所以君子素患难行乎患难,故能无入而不自得焉。(《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153页 复同影居士书)

  499、为什么不能有求早死早往生的执著心?

  求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此执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著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第1207页 复唯佛居士书)

  500、如何避免以佛法结恶缘?

  念佛人遇事只究自心,不计他非。俗知见人,能劝化则善巧劝化,不能则一心念佛,只生怜悯彼等之心。若如是则善缘增长,前途必有大相应境,不至终日以佛法结恶缘。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于表面上强支持。人生世间,各有职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为父母弟等,与所杀之生,念佛超度。为父母弟等,解怨释结,何可生此极大之嗔恨心乎(孝弟之心安在)?此心,即是堕恶道毒虫之最猛利心。若是由此命终,汝不生毒蛇猛兽中,将何所生?学佛要解脱烦恼,(尽己心,不计人之依否。)汝反增长烦恼,试思汝若不闻佛法,还能与世异趣乎?(恐汝好杀好吃之心,更盛于彼等。)祈从此只究自心,不计他非。俗知见人,能劝化则善巧劝化,不能则一心念佛,只生怜悯彼等若杀生者若所杀之生之心。又须生欣幸心,我若不闻佛法,现在同彼杀食生类,将来堕于生类,为他所杀。生此二心,极力念佛,则嗔恨不生,善缘增长,前途必有大相应境,不至终日以佛法结恶缘。华严行愿全经云(四十卷行愿品中):“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智学了生死,愚学入泥犁。”吾言止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第1497页 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