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资料选读

大安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之辩体、明宗

梅光羲:《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

净宗修行诵《无量寿经》感悟偈

智圆法师:佛说无量寿经讲记(二十八)

佛说观无量寿经原文全文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第16-20集1991年)

印光大师:《无量寿经》有哪五译?

黄念祖:无量寿经释 第五讲

印光大师:《无量寿经》以康僧铠的译本为准(文白对照)

净土法门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21-25集1998-2006年)

索达吉堪布:无量寿经 第三课

净土法门法师: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是特别法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以一句佛号为主,《无量寿经》助修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50集)

宽运法师:《无量寿经》的义趣──愿效法藏比丘

景印无量寿经起信论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五集)

《净土三经》之无量寿经

律航法师:佛说无量寿经五重玄义

净土法门法师: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188集)

 
无量寿经专题部: 简介| 原文| 白话文| 注音| 浅释| 入门| 法师开示| 感应| 问答| 居士文章|
文章位置:        微信分享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6)  

  无量寿经讲座06(概要)

  你念佛名的时候,你这个时候正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就这一句佛号的时候,并且就一句的时候,别的妄想就没有了吧,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妄想杂念。如果念佛啊,我怎么还是妄想纷飞。你不知道,你念佛时感觉妄想纷飞,那是很当然的事情啊!你一念就没有妄想,那都成佛了。可是你知道你不念的时候是什么情况?你不念的时候,你整个百分之百都是妄想。可是现在你念佛的时候,就在妄想之中,你出现了一句佛号,佛号就换掉了百千万亿的这些杂念。念的纯熟就老念,老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很诚恳,乃忘能所。我不知不觉就是到了这个地步的人很多呀!真正用功人可以到这种情况,能念和所念都忘了。其它的作功夫,你总有一个所。你观白骨观,你要观的都是白骨,那么这个白骨就是你所观。我作观就是能观。念佛当然也是有能所。比如黄念祖在念佛,黄念祖就是能念,念的这句阿弥陀佛就是我所,。都是有能所的下手,离开能所是很难。象念佛法门,念来念去很自然的不知不觉,就把这个能和所就忘掉了。忘掉这个所是个了不起的事情啊!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所。因为建立了一个就成了二了,有能有所,一有所就有二了。《楞严经》的讲,一有一个所,这个照,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这个本性就见不着了。所以就从所开始的,这个关系到《楞严经》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入流亡所,入了道流,忘了所,从忘所开始吧。观音的耳根圆通,凡夫哪能下得了手呀。那都是很高的境界了,所以这个念佛的法门,就是这个妄心在念呀。念的纯熟之后,你没有别的妄想,就这一句一句清清净净的,这个时候你已经忘记了,这个念佛的是黄念祖了。你若是心中只是这一念,念的是什么,你也就没有分别了。所以这个所,所念的这个佛的名号,这个思想也没有了,心无所住,这个时候心里除了当前的这一句之外,另外没有所住呀!没有什么境界,我在那。《金刚经》无住,有住就是非住,这是修无住。无住就是很合乎《金刚经》的无住,可是又不断灭,这很重要的。要知道这个大慈悲呀。可这句佛号分明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分分明明不断灭,明明朗朗,可是又没有能所,即无所住,所以这个就叫作暗合道妙。不是你要研究了《金刚经》懂得了很多,你已经契了无生,怎么怎么,后头我还要讲无住生心,那不是凡夫境界。可你要这么念的时候,你不知不觉跟他相暗合。就契于《金刚般若经》无住生心的妙趣。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禅宗下来的,是个了不起最放光的一个开示呀!这个在印度到中国都是单传,这衣钵传给迦叶、阿难,一直传到达摩,都是单传。达摩到中国之后,从第二祖慧可就传下来到五祖,然后到六祖。到六祖之后就大施大弘了,不是单传了,不是一代就一个人了,大弘于天下呀,就是因为《金刚经》啊。六祖就是一个庙里的劳动者,不但没有受比丘戒,什么戒都没有受啊!就是厨房里的帮厨啊,就是杂工,苦力,劳动者,不识字。所以外国都把禅宗分到中国,当然禅宗还是达摩带来的,还是从印度来的,但是在中国最发达。就是《金刚经》,这部圣经,他给客店里送柴送水,他听到客人念《金刚经》,他就听,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里就豁然了。他就问这经哪里来的,他就去黄梅,黄梅在湖北。从广东跳到湖北去,后来见了五祖。还是听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没有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豁然大悟了。他写那个"本来无一物"的时候还没有彻悟,但是已经超过神秀了。后来大悟得衣钵,所以有人想不通,大家都以为这个庙里的和尚争名夺利,为得这个衣钵去抢衣钵。以为神秀很低,其实低估了神秀。神秀很了不起的人,他没有这种思想。武则天要请他当国师,他说我不配呀,说慧能是得衣钵的人,他才可以当国师。武则天派人去请六祖,六祖不肯出来,神秀是这样的人啊!大家很多人以这个现代人的心去推说神秀,那不行,神秀高的多,所以封他为国师他就谦让,他说六祖才可以,可是别人不行呀。说衣钵我们和尚没得着,让一个老在庙里干活的人拿走了,这可不行,所以要去追,思想上无法接受,这是很自然嘛。说这是偷的,所以赶紧追回来,因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可能了。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五祖以此教化,六祖以此得道。他也就传这个,这是极殊胜的,这是我们佛教的精华。可是我们要知道,《金刚经》大家都念啊,这个般若的确是实相般若。这个实相般若,咱们众生的心,以众生的妄心是没有办法去理解的。很多人觉得我懂得了,其实这才真是说笑话。只有悟,懂是懂不得的。它就是佛的心上话。说众生的心处处都能缘,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去攀缘的,象太末虫。你看佛的智慧,给你指出一个太末虫,那么微末,太末是极微末。极微末的虫是什么虫呀,就是咱们现在说的细菌。从佛那个时候不必要显微镜,早就知道细菌。现在好了,因为科学兴旺了。拿佛法搞超科学,早超科学不知超到多远了。它说太末虫,细菌哪都能呆,哪没有细菌?哪里都有细菌,独不能缘于火焰之上。那个细菌不能生长在火苗里头,中国从前扎针灸的大夫,给这个扎的针,那针给第二个人扎的时候,在火里烧一烧,再给第二个人扎,就是消毒。第一个人的细菌在火里烧一烧就死了,再给第二个人扎就不传染了,可见细菌不能缘于火焰之上。我们众生的这个妄心,也跟这个细菌一样,处处能缘,没有一个地方不能缘的。你什么都可以去攀缘,独不能以缘于般若之上。般若你想不到,所以非思量分别之所能也。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所以现在有些人搞了点佛学,就很自命不凡了。其实他只是靠那个学问,对于佛的知见,他是门外汉啊。所以还有些人要走这条道路,人各有志,想当个佛学家也可以,但真的要知道佛的知见是什么,这个道路肯定是行不通的。至少要学修定,至少要定中,再说一句,要修很突出的定才行。

  那么这个无住生心是什么境界呢?澫益大师在《金刚经破空论》指出,有很多人读《金刚经》之后就抓住了一个空,无相无念,又抓住六祖的本来无一物,偏于空了。澫益大师的《金刚经破空论》,好书呀!他里头谈到,他里边有引证古人的话,他说什么人才能够真正做到无所住而生心呢?在别教天台宗的藏通,别、圆这四教中,在别教登地的菩萨,登了地的菩萨就是圣人了。别教登地的菩萨,相当于圆教的初住,破无明,这才能够契入。他才能够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无住的时候,就是生心。没有达到别教的登地,没有达到地上,地前有三贤,贤人,那不是圣人。三贤位,也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这三十个位次,称为地前的三贤。地前的诸贤是什么情况?他是能够一个时候无住,而另一个时候生心。生心的时候不能无住,无住的时候不能生心;两个有一个片断这是无住,另一个片断生心。可见凡夫就绝份呀!地前三贤还是如此,地上才能无住生心,你凡夫没有离开妄心,你无所证,纯粹还是一个具缚的凡夫,你就绝份了。可是净土法门呢,叫众生持名念佛,就是叫众生总是一念离念,就在念的里头,念佛这个念的里头,离开了咱们的妄心啊!一念离念,而且把我们没有忘了能所的时候,很微细的妄念也离了嘛,是从念而离念。从即念离念,咱们就有了方子办了。一上来就叫你离念,叫你无住生心,你怎么办呢,你无处下手啊。这些妄想无处的时候,一切都放下,就不生病了。有一个近代的事情,一个人禅定在西湖,这一打坐就不动了,多少天不吃不喝。后来过些日子又活过来。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这次时间太长了,大家一想,他这次已经死了。大家就买点柴火,就给他火化了。这件事情弘一大师知道了,弘一大师近代的律宗的,弘一大师说,你们千万不能烧,一定等我看一看。等到他来,反正都听弘一大师的话,南方的人对弘一大师很尊敬的。他们就听话没有烧,等他来了之后,弘一大师就拿了引罄在耳边轻轻敲了一下就走了。过了一会,这个打坐的就醒了,活了。大家告诉他刚才弘一大师来了,给你耳边敲的罄,现在弘一大师到那去了,他就跟着去了。跟着去,见到弘一大师,弘一大师说刚才对不起,刚才打搅清修,很对不起,现在这没有你的事,你回去吧。这个弘一大师很特殊,不然见面总要谈一谈的,他说打搅你的清修,这没你的事,你回去吧。这个事情,这是在美国才知道的,打坐的人这个人前年才圆寂,到了台湾活到九十多。他这就是禅定,无住,跟死了一样,那不是无住生心;但是他这个无住呢,他却有这个境界,多少天不吃不喝,寿到九十几岁,弘扬很深。我看了他的照片,拿来照片看我了,这一件事,这条公案头尾完整。真实用功。他都是有他一个真实的收获。但是收获有不同。

  净土法门就是方便究竟,我们这个念佛即念离念,是潜通佛智,不是如枯木死灰,象一个枯木头一样。他这个就不知道,人都要烧死他了,那不就跟木头一样了吗?所以过去禅定的人,有的请到宫里去,宫里人拿针扎他,他都不知道啊!所以入定的时候不受这一切。我们这个念佛即念离念,是潜通佛智。在这一念之中,暗暗的,潜水艇的潜,自己不知不觉就和佛的智慧相通了。暗着,很自然的就合乎妙道了,巧入无念了。一念无念,一念就是无念,很巧妙的进入无念,即凡成。,等你到了无住生心,你就是别教的地上菩萨了。他们这个老太婆在念佛,她如果念到离了念头,正当念时,她就是地上菩萨,是不是?地上菩萨才能做到的事情她做了。做到了就是地上菩萨。当然她不念的时候她就不是了。

  即凡成圣,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还有澫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这是两部极宝贵的书,不管是学哪一宗,作为一个出家人,这两部书是不可不熟读啊。这两位都是开悟的人。莲池和澫益不是一般的净土宗的出家人,故《疏钞》曰:"一念越三祗,一念齐诸圣于片言。"三大阿僧祗劫,这一念就超过了。你这发了大乘心,修持需要三个大阿僧祗劫。劫这个时间长极了,阿僧祗劫,阿僧祗实际就是数不清,三个数不清的大劫才能成佛,可是一念之间就超过了,所以这是顿教啊!刹那即成佛,不都是必须要三大阿僧祗啊!所以佛教最圆融了,但是一般的情况,你不能相信净土宗,你没有这个,就不敢承担,你一定要走那个远的路,那你慢慢走吧,你三大阿僧祗劫也一定可以成功。有各种的根器,各种的志愿,各种的道路,八万四千法门,齐诸圣于片言,和这些圣者并肩齐坐。片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当下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看齐。"至哉妙用",这是莲池大师的原话。"大哉妙用不可得,不可得而思议者。其惟佛说阿弥陀经欤。"《阿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是大本,这都是妙用。妙用什么呢?不可思议的妙用,就越三祗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那么其他的法门是证悟无生,不是证的,那这个很难,你要作到离念,无住离相,可是净宗修持是巧入无生,暗合妙道,是易行。念佛法门是修行里头的一个迳路,一个直捷了当的路。两点之间直线为最短,但是很多人喜欢走弯路。就象咱们射箭的弓,你要走弓弦就短,你要走弓把就是弯路。各人的喜欢不一样,念佛法门是修行的迳路。

  可是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种念佛持名,又是迳路的迳路。这个迳路中的,净土宗还有好几部经,可是《无量寿经》里没有提倡要一心不乱,只提了一念净心,一念净信。特殊的只要念十句就可以往生,但是没说必须念到一心不乱,一向专念,它不说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以什么为宗呢?就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作宗。宗旨怎样讲?宗旨是修行的重要之处叫做宗。《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所以能够发心,能够专念的都可以往生,就更为明确了。修行之中以发心念佛之迳路,而四种迳路之中念佛又最为迳中之迳。净土宗还有几部经文,《无量寿经》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要求你念到一定水平,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这个在净土宗还有很多人,在这个地方误解,以为必须念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念到一心不乱是一定往生了,那个往生就高了,就不是凡圣同居了,他就是方便有余土了;甚至于破了无明是实报庄严土了,就是菩萨了;甚至于能到实报庄严土,分证常寂光土,法身境界。一心不乱是那么殊胜的情况,也不能齐至于每一个念佛的人,所以只要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决定往生。所以这个经称为净宗第一经。净土宗重要,一亿多人口,日本五千多万人都是净土宗,咱们国家大多数也是净土宗。不过水平很低,大家就是念念,真正懂得净土宗这个殊胜道理的,所以还需要诸位大德去提倡啊!

  《无量寿经》称为净土宗第一经,就在这只要求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为什么称它为第一经呢?因为它是直捷当中的直捷,方便中的方便,绝待圆融。它没有对待,真正的圆融,不可思议啊!我们底下引段日本大德称赞《无量寿经》,日本人对《无量寿经》的重视超过我们。中国的净土宗器重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阿弥陀经》,没有广泛参考唐译的《无量寿经》,也没有好好念,这是说我们就比较窄。《黑谷大经释》日本的一部著作,底下这几段话就是他的原话。"于往生教",提倡往生净土的教化,"有根本亦有枝末",有的是根本也有的是属于枝叶的。枝叶也很多啊。"此经名根本",《无量寿经》是叫做根本的往生经,别的经叫做枝末的往生经。又此经《无量寿经》名为正往生经,这个经是正的,"余名傍往生经",旁边的,边边上的。"又此经名往生具足经",在往生里它具足了。咱们怎么能够往生,就不象《阿弥陀经》只是一种,三辈往生,都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但是三辈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还有往生正因,还有其他种种的原因,都可以往生,所以它是具足的;他经呢,名为往生不具足经。其他法门也可以往生,但是教化不是具足的。根据上边的意思,净土宗就像一个妙高峰的峰头,常常说佛法是高如妙高峰,净土宗就像是群山中的妙高峰,比一切山都高啊。可是净土宗象妙高峰,那《无量寿经》呢,就像峰头上的那个尖,直到顶尖。这不就是日本人的说法,就是这样。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当来一切含灵,皆以此法而得度脱。"你不读《无量寿经》就不知道,读了有时也忽略了。当来是从释迦牟尼佛说经的时候起,到以后一切含灵,一切有灵性的,各类众生都在内了,皆依此法而得度脱,皆依《无量寿经》的法,这是佛称赞。阿难问,问佛何故放光?佛 说你这个功德很大,为什么呢?因为你这一问,我说出这个法门来,功德很大。将来一切众生都是因为这个法而得度脱,没有例外。咱们呢,既然如此,咱们在座的人哪一个你能说,释迦牟尼佛没有包括你呢?将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都是依了这个法而得度脱。那么换一句话说你不依这个法呢,你就走到难行道了。这个说还是比较说的不是很尖锐,那么释迦牟尼佛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如果不依此法就不得度脱,恐怕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原意。但是我这一说,很多人心里不见得就是同意了,所以我前头说一句武则天的话,就是如何,愿解如来真实意?天天念经,解如来真实意不容易啊!所以利济众生此经为最。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持名之法,暗合妙道最易,所以这个《无量寿经》能够不稀奇吗?它如此之巧妙,如此之能够普被,如此能救渡而且是最易行的了。

  大圣垂慈特留此经

  这是因为本师释迦牟尼佛特别垂慈,特别把这个经留下来,这个经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这体会。在《无量寿经》里讲到了,"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就是说将来经要灭了,又《法灭尽经》云,经都要灭尽,所以我们从来也不是说佛法是永存的,这是有因缘的嘛。因缘,有缘就存在,人类也有成、住、坏、空,一切都有运气消长。将来经道要灭尽了,可是我为了哀愍众生,把这一部经特别留下来,让它留一百年。最后一百年什么经都没有了,只有《无量寿经》住世。"其有众生,值斯经者",在这个时代里,有众生值者,是遇也。是能遇见这个经的,"随意所愿,皆可得度",随你本意之所愿,愿意往生都可以得到度脱啊!太难了。佛慈愍啊!《法灭尽经》说,当所有法都灭了,众生根器很差了,这个时候他还能接受《无量寿经》吗?本来我们想这个有问题,佛说的《法灭尽经》说,法灭到最后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像灯刚刚灭的时候一样,咱们停电了,点蜡烛也是这个现象。蜡烛最后快要点完了,反而比以前更亮了,亮了之后灭了。咱们看太阳落山,太阳刚要下山的时候,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啊!太阳下山的时候,霞光灿烂,非常美,可是就要黄昏了,就要黑天了,也是这个道理。人也是如此,人病的时候回光返照,病人都不能说话了,都昏迷了。突然间他又醒了,又能吃东西了,又和大家谈笑,面色也红润,这么一会的功夫他就死了,这叫回光返照。在经灭之前,反而有一个比他以前更好的一个情况出现。油灯也是如此,太阳西落也是如此,人的回光返照也是如此,这个经、圣道也是如此。这个时候,什么经都灭了,反而《无量寿经》能够被大家所从奉,就象将灭之灯,这个光反而比以前更盛。但这一百年一过,以后就完了,所以这是本经兴起的因缘,最后还要靠这个经。他怎么能够不说这个经呢?这个经的因缘说了五条啊!所以这个经既然象营养丰富的好东西,我们现在吃多了之后,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增长我们的一切,又象极殊胜的药,能治我们的一切病,所以不可思议。在末法众生到了最后,还能够得度。在现在来说,众生能够遇着,能够依此修持,当然我们比末法的人根器要强,那是肯定的。,那个时候,人和人相见,咱们下面这个劫就是刀兵劫,现在已经有点这个苗头。中国、外国都一样,一言不和就拔出刀,拔出枪就杀。到了最后就是这样把人杀光,人和人都不能相见,相见到时候先下手为强啊!你不杀他,他杀你啊!现在你看一言不和,你看他一眼,那小流氓刀就出来了,无怨无仇,也就是一个苗头。所以将来法灭尽的时候就是如此。所以人的根器就是这么差了。那么愚昧,那么凶狠,这个经还能度脱,我们得遇这个法门,而且能够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这个值得我们去深思啊!

  第二大问题,本经体性

  我们这个经的体性,俗话说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看那些现象,得看他的本质是什么呀。经典就是你要知道,它依什么是体,什么是性?不能只看它的事相,事相就是现象,要明白它的根本。所以第二个我们就说《无量寿经》的,体是什么,性是什么?这一段很深入。一切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为体,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澫益大师说,净土法门一切能所,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是实相这个印字,所印出来的;所以一切大乘经典,以一实相为印。实相是什么呢?一个真实的相。实就是真实,相就是形相之相。真实的相,就是平等的相,真的平等就无差别。实相就无相。这都知道,相中本来无一物啊!可是也无不相,那怎么就没有相了?没有相了,就是什么都没有了。这没有了叫做对,没有了就是不相,也没有这个不相。没有相,也没有不相,如偏这两边,这两端大都是偏见。所以我们这见惑里头,要除掉身见,除掉边见,我们常常都是边见。要是此,就不可以是彼,清就不是污,众生就不是佛,是就不是非,空就不是色,都是边见。两边要不是空,要不是色,相跟无相它也是两边。众生总是在边见里头,要不就是相,要不就是无相。实相是无相,也无不相。离开两边,相而无相,名为实相。相而无相,这些地方就是我们从语言分别,从我们这个妄念没有断的头脑之中,真实理解,也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相而无相,那个相就是有相,有相就是无相,所以就是有和无也就不二了嘛。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以观音菩萨他就照见,度一切苦厄,他就是真正的相而无相,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无相是什么意思?是离开一切虚妄之相,称为无相。你能够离开虚妄的相,你不为虚妄之相所缠著,无相是什么,就是离开相,离开这个相。离是什么,就是不执不著。实相无不相,不是顽空与断灭,这个空就是断灭,所以看他那个打坐,打到那个沉潭死水,枯木禅,跟枯木一样,也是个错误。所以枯木崖前歧路多。你变得跟枯木死灰一样,这里有很多歧路。不是这样的,不是顽空断灭,什么都没有。所以本来无一物,五祖用草鞋给擦掉了,也没有见性。这个不是权巧,所以祖师说话都是真实说,虽然高于神秀,也没有见性,所以还需要再讲《金刚经》。已经解决了,何必还要讲,多事,头上安头。所以有很多人说《金刚经》破空,有很多人就把它执着在都没有了。无相不是龟毛兔角,所以根本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离念,自性,六祖那个时候还体会不深,所以是离一切虚妄之相,他就是无相,也没有不相,不是顽空断灭,不是龟毛兔角,一切虚无。《金刚经》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凡是显现出来的相都是虚妄的东西。"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相非相,就是相而无相。看到这些相,而你没有这种相的执着,你就见如来。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说在这个相,而离开相。不是龟毛兔角,本来都什么都没有。离开一切的虚妄之相,你就见到了实相。因为你被这个虚妄之相所缠著,你就不知道,真实之相。离开这个虚妄的相,你可以见到了真相,所以说即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就是离开这些相,而见到了实相,所以说即见如来。这个如来就是法身的如来,法身的如来就是离这一切相。所以说实相无相啊!但是不等于说没有法身,法身是一切相,无相,你只体会的没有法身了,那就跑到无相那一头去了。无一切相,就见如来,见如来是法身,不是无法身。你见法身,可是法身是无相可见的,这个是非常圆融的事情。所以实相无不相,实相离相,也没有不相。

  生灭之法全属虚妄,我们都知道有一生一灭,这都是虚妄。《金刚经》讲不生不灭才是真实,生灭之法全属虚妄。但生灭之中有个不生不灭的,这是禅宗里很重要的话。要知道在生灭中有不生不灭。我们虽然妄念一生一灭,一起一伏,生灭不停。在这生灭不停之中里头有个不生不灭的,它朗朗常存,能够见到这个就算开悟了。生灭法就是差别相,就出来种种差别,在一切差别里头有一个不差别的,始终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没有差别的,就是平等相,所以实相就是平等的相。这个道理不太好懂,我们可以打个比方,要是这么说,文字念是念过去了,这个道理大家还是不好懂。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使得我们心中能懂。我们等于研究一个,指路的标,把这个标研究清楚啊,我们就拿金子做成故宫珍宝馆,拿金子做成各样的东西,盆盆碗碗、女人的首饰、宝塔、佛像都是纯金所做的,有种种差别了。这只有差别相,但你不能说这都是没有啊!这个金盆不是盆,这个金字塔不是塔,是有这个差别相的。但是这些差别相是有生有灭的,它怎么出这个相?是铸出来的,你再放在炉里一烧,变成金子的溶液,都没有了。你还找塔、找盆?所以这些差别相是有生有灭的,是虚妄嘛!现在见了一个金子的杯子,你放火里一烧就没有了,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不是常住的。但是你不能说这个杯子的相都没有,它有生有灭的。至于这些东西,它的体呢?本体都是金子,金子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它是不生不灭的。真金不怕火炼,你烧了之后,再冷还是金子,不增不减,它是多少就是多少。所以就把金子来比喻真实的平等的实相。由平等的实相可以流现出种种的盆、碗、佛像啊!宝塔、女人的首饰等等的东西。所以我们如果看破了这些盆盆碗碗、宝塔、佛像种种的差别之相,你在这些地方只注意这些分别去了,可你注意它的本性是什么?所有这些东西无非是金子,你们看见了平等真实的相,就拿金子打比喻。我们离开了盆、碗这些虚妄的相,知道了是金子了,就见到实相了。所以把这个金子来譬喻这一切的本体,那些是形相,那就是一些差别之相。差别之相不管是盆、是碗、是塔、是佛像,它的全体是什么?全体是金子,全体是实相,没有别的。离开了虚妄的差别相,称为无相。在虚妄差别之相之中,有一个真实平等的相,本体,所以说无不相。当相离相,你看到了这个金而不执着这个盆。盆是不真实的,炉子一烧就没了。当相离相,相而无相。有相而没有你可执着的这个相。它都是不真实的来显实相,这样才能显现实相。这样做一个比方之后,还要说明一句,这种比方,我们世间就不值一个。当下有很多科学,有很多新的东西,我们可以拿来做一些很好的比方,但总之可以说世间上的一切一切没有一件东西能够真实,能把这个体性,这一些佛的道理能够譬喻的尽善尽美。这里又举一个禅宗的公案,是六祖,六祖之下的南岳怀让。南岳就是衡山,就是七祖,七祖来参六祖,那时天下闻名啊!都来到广东去参六祖。怀让来见六祖,六祖就问他,从哪里来?他就说了之后,六祖就问他,什么物?怎么来?什么物是什么东西,这不是骂人的话。你是什么,凭什么来?就是怎么来的?这一问怀让答不出来。你是什么?你怎么来的?他就留在庙里了。多少年之后,这个人很用心,这一个问题答不出来,就几年参这个问题。我到底是什么物,我怎么来的?禅宗就是这样的一个法门。一天他就找六祖,他说,我能回答。六祖再问"你什么物?怎么来?"他就回答说:"说是一物即不中。"也即不中。我要说他象个什么物,就不对了,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能说"我是个什么物"。我做个比方,我能说是个什么物,凡是你把它说出来是个什么什么的,就都不对了。所以六祖给他印证开悟了。所以南岳怀让,底下是马祖,马驹踏杀天下人,门下出八十员大善知识。"说此一物即不中",因此我们说金说什么,我们不能这么体会。还有一个金相,以为这个实相还存在一个什么东西,这是没办法拿金子来比喻实相。但是你要存着一个好像有金相的一个相,那还是在相之中,不是无相的实相。所以说"凡有言说,皆无实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未曾道说一字,说法说了四十九年,真的这个地方一个字都没有说。说道,是不是有佛所说的法,如果说有法,就视为谤法,这些道理不是所谓搞学问的人能体会的。我希望大家,将来你搞学问最多是说通,这个说字,而看了好些佛书,你写了好多论文,写了好多著作,比你身体还高,这是说通。你不能离你本心达自本性,终究不通。说通还不行,说通终不通,是长虫钻竹筒,所以说"宗说俱通"才是善知识。这样才是真正的佛门的隆相,真正可以为世尊执掌这个法炬。救度众生。

  底下这些说法,离经一说便通魔说,便通魔法。《圆觉经》上说"诸幻尽灭,觉幻不动",这些幻都灭掉了,世间都是幻,如梦幻泡影,都是幻,诸幻都灭,可是你本觉的真心是不动的,本来如如不动啊!但是《圆觉经》上还说"幻灭灭故",这些幻的灭,幻生幻灭都是幻。这些幻灭都灭掉的缘故,"非幻不灭",本来不是幻,是真实的,这个是不灭的。所以不都是空啊!但是你那幻灭要灭掉,幻灭都灭掉之后,非幻是不灭的。"比如磨镜",古时候的镜子,现在的镜子也可以,脏了你磨一磨,脏都去掉之后,光明就现了。所以幻灭以后的觉心啊,觉心不动。就如把脏东西擦去之后的镜子的光明显现是一样的。把脏东西去掉了,明就显现了。这个明只要肯透露一点,你宗通就有份了,你就不是长虫钻竹筒了。但是你得磨镜,这是真实的东西,你要去磨垢。一句弥陀是磨垢的最殊胜的办法。离开妄就显出平等地位的实相啊!磨镜实际是磨那个脏。你本心是无可修的,但这上边有脏,脏要去掉,镜子这个光明的性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是本有的,它是不增不减。没有一个法,是从心外得到的,我们不是心外求法,只是恢复你的本心啊!所以暗合妙道,就是他一声佛号一声心,就用这样一个殊胜方便,恢复你的本心。垢除就明现,离妄即真,所以说不用求真,唯需息见。你不要去求一个真,我怎么怎么去求那个真。只需要息嘛?把种种的见给息掉了。这还有话说,"但尽凡情",重要的是一个凡情,那就是圣解。须知圣解亦凡情,你要知道你心里有个执着,圣解就成了凡情了。所以不用求真,唯需息见啊!这就是本来的不从外得。众生之见都是妄见,所以如来出兴于世,就是以佛的知见来开示悟入。真的是什么呢?就是佛的知见。我们修行就是唯有息见,磨这个垢,垢就是我们众生的知见,恢复我们的本明,我们的本明就是佛知见,佛的知见是我们本具的。


下载WORD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