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愿要恳切,我非去不可


   日期:2015/9/21 13: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见到阿弥陀佛,希望我将来的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

  【解】愿我之大愿、大行、大慈、大悲、大智、大力,如是一切,皆能如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全心全力向他学习。他的这些愿行、慈悲、智力在哪里?都在这部经上。你慢慢去读,读上千遍,明白了,无量欢喜;再念一千遍,更深入了,又深了一层;三千遍读后之后,法喜充满,遍数愈多你愈欢喜,无有止境。

  这个经,经里头的意思其深没有底,其广没有边。读一万遍怎么样?一万遍不错,好,超过九千遍了,可是比起来一万二千遍的那不如。真有味道!

  这一部经念通了,念到大彻大悟了,不但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告诉你,遍法界虚空界包括阿弥陀佛,他们所说的一切经你全通了,任何一部拿来,你一看全明了。为什么?因为自性本来如是,自性其深没有底,其广没有边,自性本具的智慧亦如是,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好亦如是。

  然后你才晓得,学佛终极的目标在哪里?在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不搞世间名闻利养,不争世间这些名利,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你要这干什么!?祖师大德的传人,祖师大德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慧远大师没有想当初祖,初祖是后人尊重他说的,他自己没有这个念头我来做初祖。还有这个做初祖的心,名利还没放下。现在好了,中国佛教八个宗都没有传人,所以你传哪一个宗,就是那一宗里头中兴的祖师。“华严”没有了,你现在一生搞“华严”,将来华严宗一定肯定你,你是华严宗中兴的祖师;天台宗没有了;法相宗没有了;三论宗没有了;律宗也没有了;净土宗还有。

  你要晓得这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你要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就坏了,不但祖师当不了,恐怕极乐世界都不能往生,你看你的损失多大!不能有这个念头!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金刚经》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祖师大德的封号是“非法”,佛在经上没说的,这是我们世间人凭着世俗这种恭敬、这份感情,尊他为第十四代祖师、十五代祖师,是这么个意思来的,他自己没想到。

  净宗慧远大师初祖,开山祖师,古人说继承人应该是昙鸾,昙鸾之后道绰,道绰之后再善导,这古人说的,杨仁山改订的《佛教三字经》里头还保留着这个说法,所以夏莲居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都说应该把这两位大师补进来,他们被疏忽了,是因为他们的著作在当时没有在中国流通,而被日本的留学生,被他们带回去了,现在在日本发现,又传回来了。凭这些东西,他们的确应该是受人尊敬的,我们应该肯定他这是一代祖师,他们的愿行、慈悲、智力继承本师阿弥陀佛。

  【解】住真实慧,摄净佛国,普利有情,是即真发菩提心也。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住真实慧。真实慧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心清净到一定程度,它就放光,它就透出来了。

  所以你读经,什么意思自然就明白了,无需要求助于别人,自然感通,清净心能感佛菩萨加持,就是这么个道理,记住。

  “摄净佛国,普利有情”。最理想的事情就是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极乐世界。找一个小城、找一个村镇,就像大型的弥陀村一样。现在我们小弥陀村,有一个城市,把《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们在这个小城里头落实,小型极乐世界的模式,好!这是可以做到的,不是做不到的。

  我们早年曾经想过,希望世界上每一个宗教都有一个示范点。我记得我在梵蒂冈访问的时候,跟陶然主教(陶然主教是梵蒂冈的主管外交的,像外交部长一样),我们去访问,他接待我们,我们曾经提出这个建议。这是真正发菩提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真觉悟了,真觉悟了要学阿弥陀佛,学阿弥陀佛是真正觉悟了。

  【解】故,我等闻经之人,皆应如是,(信乐礼敬,发无上心)。

  阿阇王子带头,我们要跟进。看到他们感动的发心,我们也应当感动发心。“故我等闻经之人,皆应如是,信乐礼敬,发无上心”,不能落在他们后面。

  我们看下面经文:

  【科】戊二、佛为授记。分二、己一、授记作佛

  【经】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他上面所讲的,都是他们在动的念头,没说出来。阿阇王子的供佛礼拜,心里头有愿没有说出来,没有说出来佛完全知道。

  【解】佛即知之者,如来悉知悉见也。

  这一句话我们要记住。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如来悉知悉见”。除了“如来悉知悉见”之外,再告诉诸位,还有一些鬼神、天神,也是“悉知悉见”。所以,心要善,语要善,行要善,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看到欢喜。

  我们要真的学习,我们要真求生极乐世界,真求生这个地方要真放下;不放下,去不了,要真放下。

  【解】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

  阿弥陀佛给他们授记了。

  下面念老引用《观经》的经文,来给我们作证。

  【解】观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一切众生包括你我在内,我们起心动念佛菩萨知道。

  下面这念老的话:

  【解】是以人心与佛心,无毫厘许间隔,故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大众发心,佛即知之。

  不但佛知之,马上给他做证明。

  【解】是王子等,后当作佛,乃为授佛记也,是表愿力不可思议。

  阿阇王子这一批人,这是给他授记。当然他们会作佛。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以后哪有不作佛的道理?!

  作佛的早晚,不要问别人,问自己。我想早一点作佛,那我得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我这一生就作佛了。往生极乐世界就作佛,佛保证你,在极乐世界一生成佛。所以经上这两句话,“是王子等,后当作佛”,这是佛给他授记,是表愿力不可思议。这个愿力,是阿阇王子他们这些人的愿力。我们发愿往生,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愿力。我们的愿力,跟阿阇王子的愿力没有两样。佛知道他们,为他们授记,佛也知道我们,为我们授记。

  【解】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弥陀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一切皆赖信愿行为资粮而登彼岸。是故,省庵师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这两句话很重要!修行最急的一桩事情是什么?发愿,就是愿生净土。这比什么都重要!时时刻刻想着愿生净土,不能时刻,最少早晚。早晚课就是为这个事情,早晨提醒自己,这个愿不要忘掉,晚上反省,我这个愿,在这一天当中有没有兑现。真正发愿的人对娑婆世界一天比一天淡薄,对往生极乐世界,一天比一天浓厚。

  那么对待一切众生,肯定像海贤一样、像海贤的母亲一样,给社会大众一些熟悉的人,做出一个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好榜样。起心动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众,帮助他们提升“信愿”,帮助他们提醒念佛。念佛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念老在此地讲,“一切都赖信愿行”,“行”就是念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经上教导我们的。

  “而登彼岸”,记住省庵大师的两句话,“愿”要恳切,我非去不可。我来生哪里都不去,就是要去极乐世界。

  2014大经科注249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恳切       非去不可)(五明学佛网:恳切       非去不可)  

 妙祥法师:恳切念佛入净土——二〇〇二年夏安居佛七开示 

 宣化上人:天天至诚恳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YIN欲心就消灭了 

 印光大师: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印光大师: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 

 大安法师:念佛要“至诚恳切“ 

 大安法师: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大安法师: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印光大师: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印光大师: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 

 恒禅法师:每天早晚至诚恳切地修这个法门,临命终时必蒙佛接 

 梦参老和尚:如果至诚恳切这样做,地藏菩萨会满你的心愿 

 印光大师:必须志诚恳切摄心而念